- “十三五”时期老龄化形势与对策
- 张车伟 林宝 杨舸
- 10字
- 2022-05-26 20:34:49
一 人口发展形势及预测
(一)“十二五”人口发展基本形势
“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的基本形势是:人口增长保持低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流动持续扩大,并继续呈现向城镇地区聚集的趋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历史低位,出生人口规模缓慢回升
“十二五”头三年,中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总人口达到了13.61亿人,较2010年增加了约2000万人,年均增长约660万人。“十二五”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延续了“十一五”末期以来处于历史低位的趋势,保持在5‰的水平(见图1)。
中国人口转变主要受出生率变化影响,但这一特征在“十二五”时期有所变化:人口死亡率在下降到最低水平后的攀升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人口出生率在2010年达到11.90‰的低位后开始缓慢上升,到2013年达到了12.08‰,然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却仅从2010年的4.79‰上升至2013年的4.92%,上升幅度小于人口出生率变化幅度,其原因主要是同期人口死亡率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从2010年到2013年上升了0.05‰,抵消了人口出生率上升对自然增长率的作用(见图1)。
图1 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十二五”时期的出生人口规模缓慢回升,出生人口规模为1600万人以上,并表现出逐渐上升之势。21世纪以来,中国出生人口规模在2003年首次低于1600万人,此后虽然在2005年和2008年两次回到1600万人以上,但第二年就又回落到1600万人以下,2011年再次回到1600万人以上后,并没有再出现回落,而是保持缓慢上升,到2013年达到了1640万人(见图2)。
图2 2000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年人口数和出生率数据计算。
2.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总抚养比开始上升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十二五”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少儿人口比例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双降、老龄人口比例上升的局面。0~14岁少儿人口比例延续了前期的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16.6%下降至2013年的16.4%,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缓;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0年达到74.5%的高峰基础上开始下降,2013年下降至73.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则从2010年的8.9%上升至2013年的9.7%(见图3)。根据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少儿人口比例将趋于稳定,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则将继续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则将持续上升,到“十二五”时期末,预计将达到10.5%。
图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与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相联系,“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15~64岁人口)出现了上升,即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负担开始加重。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由于少儿抚养比趋于稳定,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总抚养比开始从2010年的历史低位开始攀升。2011~2013年,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2.1%~22.2%,老年抚养比则从12.3%上升到13.1%,总抚养比也随之从34.4%上升至35.3%(见图4)。
图4 中国人口抚养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3.流动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流动规模继续扩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普查时人户分离人口[1]达到2.61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为2.21亿人。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均继续上升(见图5),到2013年人户分离人口达到了2.89亿人,年均增加约930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了2.45亿人,年均增加约800万人。如果按照“十二五”前三年平均增长规模推算,到“十二五”期末,人户分离人口将超过3亿人,流动人口将超过2.6亿人。
图5 中国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农民工是中国人口流动的主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结果,2013年外出农民工[3]达到了1.66亿人,其中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达到了3525万人(见表1)。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外出农民工规模虽然仍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明显减缓。2010年,外出农民工增速达到了5.52%,随后逐年下降,到2013年仅为1.68%;与此同时,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却从2010年的3.54%上升至2013年的4.44%,举家外出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比例从2010年的20.03%上升至2013年的21.22%,农民工举家外出的趋势逐渐加强。
表1 农民工外出情况
从外出农民工的流向看,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主要的流入地。2013年,7739万人跨省流动,8871万人在省内流动,分别占外出农民工的46.6%和53.4%。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跨省流动为主。东部地区跨省流出农民工882万人,72.6%仍在东部地区省际流动;中部地区跨省流出农民工4017万人,89.9%流向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跨省流出农民工2840万人,82.7%流向东部地区。在跨省流动农民工中,流向东部地区6602万人,占85.3%;流向中西部地区1068万人,占13.8%[4]。
由于大规模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民工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比例(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几乎成直线上升趋势,“十二五”时期依然延续了这一趋势,年均提高约1.3个百分点,到2013年已经达到53.73%(见图6)。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根据统计局监测结果,外出农民工几乎100%流向城镇,人口流动实际上是人口城镇化过程。2013年,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流入城镇的比例是99.1%;省内流动的外出农民工流入城镇的比例是100%;其中,跨省流动农民工主要流入大中城市,省内流动农民工主要流入小城镇[5]。
图6 中国城镇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