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边境口岸发展现实与展望
- 李青等
- 4917字
- 2022-05-26 20:29:37
第一节 西藏边境口岸和其他边贸交易场所
口岸是有政府管理的规模较大的对外开放的贸易场所,一般设置关卡、征收关税。在西藏,吐蕃时期就对边境贸易市场有管理制度,当时曾专门任命商官管理贸易和税收。18世纪末,在1792年中尼战争后,清政府颁发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或达赖喇嘛派往域外人员,须由该管主脑呈报驻藏大臣衙门签发路证,并在江孜和定日两地方新派官兵检验……西藏的吉隆、聂拉木等地区和廓尔喀疆土相连,又为交通要道,须树立界碑,限制互相出入”。1845年,清政府批准实施《裁禁商上积弊章程》,进一步规定了进出口物品的征税办法。清代在西藏设有噶大克、拉孜、帕里、吉隆、聂拉木等36个税卡[2],这些税卡中有些就是口岸的前身。
到19世纪后期,随着英国势力的侵入,西藏地方或清政府与之签订了1890年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3年的《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904年的《拉萨条约》、1906年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数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藏开放了几个通商口岸并给予英国特权。其中,通过《中英会议藏印条款》开放了亚东,通过《拉萨条约》增开了江孜和噶大克,亚东遂成为西藏近现代首个也是最大的通商口岸。不平等的《拉萨条约》规定,西藏应允所有自印度边界至江孜、噶大克的各通道不得稍有阻碍,且应随时修理,以便于贸易;还要在亚东、江孜、噶大克及日后开设的商埠派藏员居住,英国也要派员监管各处英国商务。《拉萨条约》还要求中国分75年缴清250万卢比的赔款,在赔款未缴清前,英军将占领亚东一带的春丕,还要拆除自中国与锡金边界至拉萨的防御工事。
正是在这样一个混乱和不平等的环境中,西藏的口岸畸形和极速地变化着,其中,亚东是最为奇特和变化复杂的口岸,一直到1962年中国对印度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亚东口岸的对印贸易占到西藏对外贸易的8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于1954年和1956年,与印度、尼泊尔签署了通商和交通协议。自1950年代起,中国政府相继于1954年、1961年、1962年开放了西藏的普兰口岸、吉隆口岸、樟木口岸,1978年又开放了日屋口岸。在这4个边境口岸中,樟木、吉隆、普兰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日屋口岸为国家二类口岸。樟木、吉隆、日屋3个口岸面向尼泊尔,普兰口岸兼容中印、中尼边境贸易,尚未开放的亚东口岸兼容中印、中不贸易。
除4个边境口岸外,西藏还有33个边贸市场。其中,中尼边境上有18个、中不边境上有7个、中印边境上有6个、对克什米尔地区有2个。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中的门巴、珞巴、僜人及夏尔巴人都是跨境而居。
一 各边境口岸
西藏边境贸易的重心在日喀则市[3],在4个对外开放的边境口岸中,樟木、吉隆、日屋3个在日喀则市,尚未开放的亚东口岸也在日喀则市,普兰口岸位于阿里地区。西藏各边境口岸基本情况见表3-1。
表3-1 西藏各边境口岸基本情况
1.樟木口岸——西藏贸易规模最大的口岸
樟木口岸的正式名称为聂拉木口岸,因其位于樟木镇而被习惯称为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位于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地处喜马拉雅南坡中段,距拉萨市约730公里、日喀则市约470公里,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128公里,与尼泊尔巴尔比斯口岸相对应。
樟木镇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水量1530毫米,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樟木口岸与尼泊尔隔波曲河和察热河相望,边境线长110公里。
樟木口岸于1962年对外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口岸现有海关、边防、国检、公安、消防、银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及各级直属单位46个,是目前西藏基础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口岸,但崎岖狭窄的地形条件和灾害多发的地质条件,限制了樟木口岸的发展,2015年“4·25”尼泊尔大地震又对樟木口岸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今后将重点放在提升贸易质量、实现转型发展上。
樟木口岸在西藏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62年亚东口岸关闭、1965年从拉萨经樟木镇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中尼公路通车后,樟木口岸就逐渐成为西藏最大的贸易口岸,尼泊尔也取代印度成为西藏最大的贸易对象国。2013年樟木口岸进出口货物达17.73万吨,货运总值达20.44亿美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5.43亿美元[4]。
2.吉隆口岸——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口岸
吉隆口岸位于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地处喜马拉雅山南侧,与尼泊尔接壤,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与樟木口岸近似。吉隆镇距县城宗嘎镇约70公里、距拉萨市830公里、距日喀则市560公里、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131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边境线长162公里。至少自公元7世纪起,吉隆就是西藏和尼泊尔交往的主要通道,对于西藏历史上与尼泊尔或和或战的关系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吉隆口岸素有官道、商道、战道之称。
吉隆口岸自1961年对外开放,于197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口岸,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与尼泊尔拉苏瓦口岸相对应。吉隆口岸曾设有海关、商检等部门,后因口岸基础设施不健全、通往口岸的道路条件差,加之西藏的对外贸易偏集于樟木口岸,吉隆口岸对外贸易于1980年代初期开始萎缩,海关、商检等部门相继撤离,进而日显冷落,现仅维持着一些小规模、零星的边境互市贸易,主要进出口货物有活畜、畜产品、农副土特产品、日用百货、纺织品、药材等商品。
吉隆口岸有发展对外贸易的明显优势。第一,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有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条件。第二,地质条件复杂但相对稳定,对基础设施、城镇、产业布局和口岸建设的威胁并不十分严重。第三,两国边境地区的交通条件可望迅速改善,将提升口岸的区位优势。吉隆县城至口岸69公里的四级砂石路面改扩建已完成,318国道至吉隆县城的柏油路和吉隆镇到热索桥的公路、西藏援建的尼泊尔沙拉公路(尼泊尔沙夫鲁比西—拉苏瓦加蒂公路)也已竣工,连通尼泊尔的干线公路、边境公路将被纳入两国的交通网络中,延伸到贸易腹地。同时,口岸电力、供排水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为复兴口岸贸易奠定了基础。第四,口岸所在的吉隆沟自然景观绚烂多彩,有雪山冰川、湖泊森林、峡谷河流,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十一五”后期,西藏提出了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的方针,带动了吉隆口岸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边境贸易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投资10多亿元进行吉隆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通往中尼边境的热索公路整治修建工程、热索桥改扩建工程、县城宗嘎镇至吉隆镇的四级砂石路面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口岸联检楼已竣工,我国援建的尼泊尔境内连接我国边境的沙拉公路也已建成。2013年吉隆口岸边境贸易额已突破1亿元,2014年10月正式开关运行。
3.普兰口岸——中、尼、印三国交界的口岸
普兰口岸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是我国唯一正式向印度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也是我国12个三国交界的口岸之一,与印度贡吉口岸、尼泊尔雅犁口岸对应。
普兰县历史上就是中、尼、印三国重要的贸易通道、商品交易中心和以“神山”“圣湖”为中心的文化交流重镇。17世纪初,在普兰边境的主要山口、通道就设有固定的交易点,著名的唐嘎市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普兰口岸于1954年对外开放,1961年设立海关,1962年因中印边境形势恶化而被迫关闭对印通道,1991年7月恢复通关,设立了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边贸服务管理机构,是西藏运行良好的口岸之一。与西藏其他边境口岸相比,普兰口岸具有自身特色:一是它为三国交界的口岸,二是它因“神山”“圣湖”的存在而有大量朝圣活动,三是它有历史悠久的国际商品交易市场。
2010年,普兰口岸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457万元,入驻普兰口岸经商的印度和尼泊尔固定客商达到130多家,流动客商达到200多户,海关监管出入境旅客4843人次。进出口商品主要是由初级农畜产品和普通轻工产品构成的生活必需品,少有燃料、矿产品、重工业品等生产资料和设备贸易。
4.日屋口岸——面向尼泊尔东北部的口岸
日屋口岸位于日喀则市定结县日屋镇,临喜马拉雅山北麓,与尼泊尔接壤,对应尼泊尔哈提亚和基马塘边贸市场。日屋口岸距拉萨市575公里、距日喀则市303公里、距定结县城江嘎镇76公里、距中尼主要通道车不达山口38公里。
定结县历史上有西安堂嘎、日屋、古荣堂嘎3个边贸互市点。1963年8月3个边贸互市点集中到日屋,形成了民间自由发展的日屋边贸市场。1972年日屋口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口岸,1978年对外开放。2006年,《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将日屋口岸列入原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名录,规划其在“十一五”期间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但至今仍为二类口岸。
由于日屋口岸交通条件十分落后,长期以来边民互市贸易为以人背马驮方式进行的物物交换,2003年在日屋镇建设了日屋口岸边贸市场,将其作为固定交易场所,并连续举办日屋口岸物资交流会,促进边民互市贸易活动。目前日屋口岸边境贸易额超过1000万元,主要贸易商品有活羊、食盐、砖茶、大米、酥油、木材、药材、日用百货等。当地有种类丰富的药材,主要野生药材有贝母、胡黄连、雪莲花、马兰草等。
考虑到与日屋镇相邻的陈塘镇也是传统的中尼贸易通道,今后在日屋口岸的发展中,将统筹日屋镇和陈塘镇的对外贸易活动。根据日屋镇和陈塘镇的条件,形成依托日屋镇的货物贸易主通道和依托陈塘镇的旅游服务贸易主通道。
5.亚东口岸——历史上西藏最大的口岸
亚东口岸位于亚东县城,平均海拔2900米,景色宜人。它距日喀则市约309公里、距拉萨市约460公里,距印度重要港口城市加尔各答500余公里,距锡金首府甘托克约100公里,距不丹首都廷布约30公里,是我国陆上与印度贸易往来的捷径,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亚东是西藏第一个在帝国主义势力下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于1894年开埠,直到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前贸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一直是西藏最大的口岸,也是中国对印度的最大陆路口岸。2006年,关闭44年的中印传统贸易通道乃堆拉山口重新开放,中国在距山口16公里处建造了洞青岗边贸市场,自此亚东县的边境贸易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边境贸易额从2006年的100万余元增加到2014年的1亿元以上,交易商品除了初级农牧产品外,还有食品、服装、工艺品等,进口明显多于出口。目前制约亚东口岸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口岸尚未恢复开放和边境贸易清单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 边贸市场和边民互市贸易点
除边境口岸外,西藏还有交易方式较原始、贸易规模较小的边贸市场和边民互市贸易点。边民互市贸易虽然规模较小,但在边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为边民供给生活必需品,也是边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1.日喀则市
日喀则市有28个互市贸易点,与尼泊尔、印度、不丹三国保持着传统的互市贸易,但无论是从贸易点分布数量上看,还是从交易规模上看,其主要贸易对象仍是尼泊尔。主要的互市贸易点有对不丹的亚东县帕里和对尼泊尔的萨嘎县昌果及仲巴县列孜、马永、加追等,主要出口以羊为主的活畜、日用品、粮油食品等,主要进口药材。
2.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现有日土县独木齐列,噶尔县扎西岗,札达县甲尼玛、什布奇、楚鲁松杰、萨让等主要边民互市贸易点。普兰县霍尔乡活畜交易市场历史悠久,是普兰县向尼泊尔边民出口活畜的最主要场所。
阿里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和贸易点的贸易商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其中活畜又占较大比重,其余部分主要是轻工业品。以日土县独木齐列为例,在2010年1160万元的边民互市贸易额中,活畜出口占到70.1%,进口的货物包括大米、面粉、藏红花等初级农产品,以及卡垫、收音机、副食品等轻工业品。日土县每年牲畜出口量占到出栏量的60%,已成为边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札达县的楚鲁松杰和萨让边贸点在冬季封山期发挥着提供生产生活物资的重要功能。
3.山南地区
山南地区位于西藏南部、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南与印度、西南与不丹接壤,北邻拉萨,东连林芝,西接日喀则,面积为7.9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和实际控制线长630多公里。全地区辖12个县、83个乡镇、595个行政村,其中有4个边境县、24个边境乡(镇)、1个边境办事处;有藏、汉、门巴、珞巴等14个民族,总人口30余万人。有40个边境通道,其中季节性通道31个、常年通道9个。
山南地区共有边贸市场21个,主要有浪卡子县打隆镇边贸市场,洛扎县色乡、拉康、边巴边贸市场,隆子县准巴乡、加玉乡、斗玉乡、玉门乡边贸市场,错那县库局亚玛荣边贸市场。边贸市场除日常边民互市外,每年的物资交流会是边境贸易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来,各边境市场的规模与知名度日益提高,参与客商已辐射至拉萨、日喀则、那曲等地市以及青海、甘肃、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