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40次提及“质量”,可谓事事有质量,事事讲质量。“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关键词。

设立国家层面、政府管理的质量奖,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国内外广泛认可质量奖项目作为组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的有效性。目前,世界上近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地区)质量奖,其中最知名的三大奖项分别是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日本“戴明奖”和“欧洲质量奖”。我国已有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00个市(地、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2012年6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实施,是目前国内质量领域最高的政府性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

在质量领域,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个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广泛性。从产生过程来看,四届中国质量奖都经过缜密评选、好中选优,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还注重质量理念、质量管理和社会影响。从行业分布来看,获奖组织涉及制造、服务、工程等30多个领域,代表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质量发展的方向。当然,客观、公平、公正地评好质量奖,增强质量奖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真正发挥质量奖引领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强国的作用,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今后,我们不仅要以更科学的方法、更严谨的作风做好中国质量奖各项工作,还要强化评选后的跟踪、监督和管理,力争做到“评得准”“管得好”,从而更好地发挥获奖组织(个人)的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完善中国质量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中国质量奖旨在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立足于“评管理”“评理念”,要求每个参评组织(个人)总结并提炼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通过树立质量管理标杆,激励质量管理创新,进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质量管理理论,向世界展示中国质量的最高水平和中国管理的最新成果,为全球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质量奖开始采用管理模式评审方式,比如,在山西省质量奖和天津质量奖评价的地方标准中,明确要求申报组织(个人)梳理和提炼自己的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逐步构建起现代制造业的新格局,产生了一系列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企业家特质的管理实践或做法。然而,要想通过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进而运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更充分、更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挖掘、总结、提炼这些优秀组织的成功管理实践、模式与方法,并进行推广学习,成为各级政府质量奖评审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组织对管理模式的理解和提炼方法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政府质量奖对管理模式的评审实施了许多年,但是管理模式的框架和格式,以及评审关注点还未能达成共识,市面上也找不到管理模式编写方面的参考书籍。组织在提炼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而且在政府质量奖的申报和评审过程中,经常与评审专家在管理模式的提炼和理解上产生分歧,缺乏相应的评审标准、理论来指导和规范。

本书从管理模式的定义和结构、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管理模式与政府质量奖的关系、管理模式提炼的流程和方法等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本书的案例篇从各类政府质量奖历年获奖组织中选择了井冈山旅游发展总公司、航天科技、华为、宣武医院、鞍钢、谢家湾小学、京东方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体制的组织,通过解读它们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管理模式的结构和编写方法。同时,希望通过本书抛砖引玉,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思考管理模式,以政府质量奖项目为抓手,在组织内部全面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