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我担心儿子经历我儿时遭遇的痛苦!

不放心VS放手独立,孩子有权经历难过的事

有时我们意识不到,父母的焦虑或担忧常常会传递给孩子。所以我们必须留意自己经常说的话,如果我们总说“我害怕……”或“也许不会……”或“我担心……”,孩子经常听到这类担忧的话语,容易形成一种忧虑的心态。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通过不断鼓励来实现的,整天消极的想法会形成恶性循环。越往坏处想,结果就越糟糕。

然而,如今的父母更担心自己的孩子。我们面临着两难境地:如何避免给孩子灌输不必要的焦虑,还要让他们对危险情况保持警惕和自我保护。例如,我们希望孩子对陌生人保持谨慎,但不要假定每个陌生人都怀有敌意或恶意。我们希望孩子在父母的保护圈内,但也不因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脆弱。既要培养自信的孩子,又要尽力让孩子远离伤害,这对父母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解决这个难题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必须独立思考,仔细权衡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思考应该给予孩子多大的独立自主权,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四岁的艾莉森询问妈妈能否去公园玩,考虑到公园里有陌生人,妈妈平静地回答:“可以的,艾莉森。我和你一起去,我在旁边陪着你。”可是,当十岁的肯宣布想独自步行去上学时,他的父母不得不权衡一下,如何保证他在路上的安全,并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作为父母,我们还有另一个恐惧,就是担心孩子经历像我们童年一样的痛苦。父母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度干涉,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卡尔的爸爸是个棒球迷,他的痴迷程度让妻子、教练还有七岁的儿子都难以接受。这位父亲向我解释自己的担忧:“我在卡尔那么大的时候不擅长运动,是球队里的最后一名,当时我感觉非常痛苦。我担心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卡尔身上。”

卡尔应该被允许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不该为父亲的失败经历承受精神负担。简而言之,爸爸必须退出,让儿子自己去经历和体验。父母必须记住,孩子不是我们的替代者,他们有权利感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