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共同成长:持续创新伴赋能

华为客户服务营销的第三阶段是:创造综合价值模式(2009~2018年),华为在这个时期,ITC业务与消费者业务都走到了世界的前三位。作为世界级的行业领先企业,华为是如何提升为客户服务的战略营销的呢?

首先,华为在运营商与企业业务的体系中,实施的服务营销战略升级方式就是“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赋能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四大方面:其一是助力客户成功,提供咨询服务。华为从IBM身上学到了如何通过咨询去引导客户,基于运营商客户的发展诉求,根据自身在全球的实践案例经验及强大的创新力,为其客户提供经营咨询服务,向客户提供移动、固定、ITC融合及云场景下的商业模式、业务场景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可以落地的咨询方案;其二是帮助客户培养专业人才。早在2008年,华为就发起了“未来种子计划”,旨在帮助广大客户高效培养ICT(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到2016年年底,华为已在9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播种了希望的种子,2013年华为又成立了ITC学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客户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华为认证课程;其三是给客户提供银行信贷与融资支持。华为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同时,与许多世界级的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随着市场的扩展,华为又发现了许多优质的地方性与区域的中小银行,以及许多具有良好专业水平与口碑的融资机构,华为通过举办区域性的“电信金融论坛与交流会”,帮助有经营空间的大量客户解决融资问题;其四,推动客户业务的云化,引导数字化转型。华为看出当下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遂制定了将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的战略,针对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类客户,华为实施了一些策略。例如,在2015年,华为在帮助中国电信实施的“光纤大会战”获得阶段性成功后,又助力广东电信向企业云服务商转型。

其次,华为在消费者业务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服务消费者的市场理念为导向,实现了终端消费者业务的“世界性跨越”。2011年,华为内部业务拆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运营商、企业业务和终端消费者,手机业务独立出来,成立消费者业务部,终端消费者成为客户服务营销的重点,上升为企业的战略。同年,推出荣耀手机系列,开始从早期生产运营商贴牌的定制机,向自主品牌和中高端机转型,从B2B业务领域拓展到B2C(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领域,使华为服务营销面临全新的挑战。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华为手机发货量从300万台增长到2亿台,增长约6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4.6%,成功掌握了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客户服务营销模式。完成这一难度极大的客户服务营销模式转型,华为经历了从贴近与学习小米到形成自身特色两个阶段。很多人觉得,华为将B2B业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以顺利地移植到B2C业务领域,用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先快速形成手机领域的优势,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B2B与B2C的客户群差异巨大,业务模式完全不同,服务理念有天壤之别。当华为决心跻身自主品牌智能手机行列时,其在手机市场的排名在10名以外,此时的手机市场是三星、苹果的天下。从2011年到2014年,小米异军突起,利用互联网营销取得令业界震惊的骄人成绩,一跃成为手机界的三巨头之一。

任正非说:“我们要向小米学什么?学习营销模式。”2011年,华为把小米当成榜样,一方面在产品推出方面,以低价格紧逼小米,以贴近小米的价格,倒逼企业内部业务的优化与整合,同时在客户服务上,学习小米对用户的深刻理解,创新服务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学习小米的社区营销策略,将互联网和线下体验相结合,布局渠道体验网点,采用高调、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营销宣传方式,提高知名度,形成客户口碑,建立品牌形象。小米采用预约购买的“饥饿营销”方式,华为同样娴熟运用这一方式;小米有“米粉”群,华为也打造出了“花粉”群。在学习小米的四年间,华为开始补短板,扬长板,进行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硬件技术上拉开与小米的距离,形成差异优势。特别是在2013年至2014年,华为实现了产品领域的突破,产品开始从中端到中高端覆盖,进军高端市场,由此开始大踏步超越小米,形成自身的特色。华为为应对全新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生态,在服务理念上保持了足够的柔性,从硬件技术“前浪”迅速转化为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后浪”,从技术产品的“理性成年”特质兼有了网络服务的“感性青春”元素,用技术创新所形成的产品优势,加之洞察客户需求的服务营销创新,再次成功地在B2C(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领域实现了战略升级。


[1] 来源《从两则空难事故看员工培训的重要性》,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