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摄影作品的陪体

在摄影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叫陪体。如演戏需要一个主角,也需要配角给主角当陪衬,辅助主角完成表演。陪体可以帮助主体更好地诠释摄影主题,使摄影的画面元素更丰富。

在画面上陪体对主体形象起烘托作用,使主体形象表达更加充分有力。同时,陪体对主体还起补充说明作用,表明主体的行为,所处的时空场景等。陪体还对美化画面和构图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陪体增强画面纵深感,艺术地均衡画面,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等。在一些情节性较强的中景画面中,陪体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怎样用好陪体?需根据摄影的表达主题来决定,关键是要拍出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联性。

如拍摄主题是花卉,可以采用“红花配绿叶”的方式,红花是主体,绿叶是陪体。

如拍摄主题是人物,那么主体是人,陪体可以是人物手中拿的道具,如伞、小宠物等。

如拍摄主题是风光,那么主体可以是山水、城市建筑,我们可以用人物、小船、马、牛等作为陪体。

摄影的陪体是相对于摄影主体而存在的,陪体的主要作用是给主体当陪衬。陪体和主体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陪体一定要对主体起到衬托作用,否则就不需要这样的陪体。

如何给主体当好陪衬

与主体相互呼应

在画面中,要善于利用主体与陪体的呼应关系来突出主体。在选择陪体时,要选择与主体息息相关的物体,比如公路与汽车、沙漠跟骆驼、草原跟牛羊、美女与野兽等,这样才能起到呼应及说明作用。

主体与陪体的呼应,有形状、色彩、大小等属性的呼应,也有情感方面的呼应等。

《风中交流》(图1-7)拍摄于行驶在大西洋上的邮轮甲板上。当时海风较大,两位女士在风中交谈,主体是正面这位白发女士,陪体是面对她的红发女士。因为风大,两人距离很近,一个正面,一个背面,头发一白一红,主体与陪体形成有趣的呼应。

图1-7 《风中交流》 索尼A7RM3数码相机,索尼200-600mm镜头6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350秒,上午11:41拍摄

图1-8 《爱的决斗》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3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500,光圈值:F5.6,曝光时间:1/1000秒,上午9:13拍摄

烘托主体

陪体的另一个作用是烘托主体,为主体烘托环境氛围,丰富画面的视觉元素。陪体在处理上一定要以对主体起烘托作用为原则,不能强于主体,以免造成“喧宾夺主”。其情态要与主体配合,线条的朝向也要与主体相呼应。

《爱的决斗》(图1-8),表现了大雁的有趣场景。阳春三月是大雁的发情期,原来喜欢群居生活的大雁,在发情期则是成双成对地活动,直到孵出小雁,再呵护它们慢慢长大。

当时作者在一个冰冻的湖面上看见一对大雁在卿卿我我。这时,突然飞来了一只公雁,两只公雁大叫着,开始为爱决斗。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前面两只决斗的公雁,陪体是后面那只母雁,它安静地蹲在一旁观战。作者将焦点对准前面两只大雁,而作为陪体的母雁则处于焦点之外,这样陪体既起到了衬托主体的作用,又不至于“喧宾夺主”。这个陪体丰富了画面层次,也是画面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均衡画面

陪体还可以用来填补画面空白,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空白都需要陪体来填补,这需要根据画面的结构而定。

凡是对主体形象有妨碍的陪体都要尽量避免。有时为了突出主体,陪体在画面中往往是不完整甚至模糊的,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

作品《春游》(图1-9)表现的是一位母亲用小车拉着两个孩子在公园散步的场景。画面的主体是小车里的两个孩子,作者有意将作为陪体的母亲未拍摄完整,目的是使作为主体的两个孩子形象更加突出。如果母亲形象完整,势必会干扰主体的表现。作为陪体的母亲在画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如果没有这个陪体,画面便会失衡。

画外的陪体

将陪体安排在画面之外,观众可以通过画面中某个线索的引导和想象将它在画面中显现出来。这种方法比较含蓄,却蕴含更深的意味,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思维,同时也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更广阔的延伸,形成无形的画外音,做到“画中有画,画外有话”。

这些画外的陪体主要是通过主体的某些部分,比如表情、眼睛的观注方向、手势等加以引导,让观赏者想象陪体的存在。

图1-9 《春游》 索尼A7RM3数码相机,索尼200-600mm镜头35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35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320秒,下午3:41拍摄

作品《父与子》(图1-10)表现的是一位男士的特写,他是画面的主体。他侧脸看着前方,观众通过他墨镜上的反光,看到了画外的陪体——一个孩子的脸部特写。作品拍摄于一艘邮轮上,在顶层甲板的游泳池旁,作者被这位父亲专注的神情吸引了,仔细一看,他在注视着准备游泳的孩子。作者用600mm镜头拉近一看,父亲墨镜反光中的孩子形象清晰可见,便迅速按下快门。作为画外陪体的孩子,很好地为父亲的表情做了诠释。如果没有画外的陪体,也便失去了这幅“父与子”作品的主题。

图1-10 《父与子》 索尼A7RM3数码相机,索尼200-600mm镜头6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8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1500秒,上午11:17拍摄

我们知道,在影视剧中,配角所处的位置不可小觑,对故事情节和主角起着补充、陪衬、说明的作用。摄影中,陪体同样发挥着进一步强调主体的作用。

风景照中的人物

我们在拍摄风光时若加入人物(陪体),除了可以使作品的意境得到提升,陪体还起到了“标尺”的作用。因为有了人物的加入,可以使观众感受到所拍景物和场面的大小。人与自然结合,还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可以想象一下,在春意盎然的油菜田里加入人物活跃的身影,画面就会变得更加亮丽,会比空旷无人的场景更富有想象空间。

《人面狮身》(图1-11)拍摄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金字塔酒店。在拍摄这幅作品时,作者有意加入了陪体(人物),由于有了人物作对比,可以使观众感受到人面狮身像的体量大小。作为陪体,人与建筑融为一体,更具人气。我们在拍摄风光时若加入陪体人物,要注意控制陪体的大小比例,人物在画面中不要喧宾夺主,人物所处位置、所占面积都应处于次要地位,色彩也不能太显眼,甚至可以做虚化处理。陪体只是起辅助主体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图1-11 《人面狮身》 索尼A7RM3数码相机,老蛙10-18mm超广角变焦镜头10mm端,手动曝光模式,ISO125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15秒,晚上9:02,三脚架固定拍摄

虚化陪体,强调主体

在画面中模糊、虚化的陪体,不仅可以增加画面透视感,还可以很自然地突出主体。除了使用大光圈产生虚化效果,还可以使用微距镜头或者长焦镜头,使虚化效果更好。

在摄影创作中,为了表现主体内容,有个很重要的手法,即对比手法。我们可以运用大小对比突出主体形象,如作品《人面狮身》(图1-11)中的建筑与人、《父与子》(图1-10)中的父与子。

图1-12 《游泳池边》 索尼A7RM3数码相机,索尼200-600mm镜头6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8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1500秒,上午11:14拍摄

作品《游泳池边》(图1-12)则是运用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形象。作者使用600mm长焦镜头和F8光圈,使调皮的小男孩与身后的女士形成虚实对比,从而突出了主体形象。作为陪体的女士,因影像虚化不干扰主体,还加大了空间透视感。

陪体在摄影构图中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有时陪体的作用毫不逊色于主体。我们要牢记的是,作为陪体的“绿叶”,永远是服务于主体“红花”的。因此,构图时切记,主次要分明,不可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