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大学摄影进阶教程
- 张恣宽
- 2754字
- 2022-05-07 16:19:14
第二节 运用“减法”进行摄影创作
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加法”进行创作时必须牢记一个规则——“加法是锦上添花,不是画蛇添足”。在画面中加入其他元素,必须以突出主体、表现主题为原则,一切与主体、主题无关或可有可无的元素,能“减”则必须“减”去。其实,摄影艺术就是一种以“减法”为主的艺术。
在摄影创作中,我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减法”创作。
使用长焦距镜头
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很容易将主体以外多余的元素排除在画面之外;同时,因长焦距镜头焦距长、景深短,可使主体形象更加突出。
作品《初为人母》(图3-7),是作者利用长焦距镜头的特性,聚焦主体人物,模糊了背景,这样既交代了环境,又突出了主体人物。
为了使母亲与孩子的一双小脚更突出,作者蹲在地下仰拍。如果靠近拍摄,或站起来拍摄的话,孩子的脸部会出现,那样画面会显得较乱。“减”去孩子的脸部,只露出一双小脚,使画面更简洁,突出了母亲的手势和眼神。侧逆光使画面的立体感增强,一双小脚在侧逆光下显得更加娇嫩、可爱。
图3-7 《初为人母》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3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800,光圈值:F7.1,曝光时间:1/250秒,下午5:47拍摄
图3-8 《花香蜂自来》 索尼A7RM3数码相机,老蛙15mm超广角微距镜头,手动曝光模式,ISO64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4000秒,上午8:20拍摄
将镜头靠近主体拍摄
利用光圈大、景深小的原理,把镜头靠近主体拍摄,使离镜头最近的主体清晰,而将镜头较远的次要元素虚化,并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上,这样便达到了做“减法”的效果。
作品《花香蜂自来》(图3-8)用索尼A7RM3数码相机和老蛙15mm超广角微距镜头拍摄。虽然超广角镜头景深大,但由于是靠近荷花用微距拍摄,荷花、蜜蜂以外的环境都呈模糊状,既很好地映衬了荷花,又呈现出大场面背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摄影者应该熟悉自己所有镜头的特性,充分利用镜头的特性来进行减法创作。
将主体拍摄成剪影状
拍摄剪影也是一种“减法”创作。逆光下,剪影呈现的是主体美丽的轮廓和动人的瞬间形态。在大光比的逆光下拍照,被摄体很容易过曝或欠曝而被简化,使画面显得简洁。这种拍摄方法,关键是要捕捉到剪影的动人形态。
图3-9 《快乐的姐妹俩》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175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800,光圈值:F10,曝光时间:1/3200秒,下午5:36拍摄
在作品《快乐的姐妹俩》(图3-9)中,虽然看不到姐妹俩的容貌,但她们活泼动感的身姿,通过剪影很好地展现出来。远处黛色的山峦,光芒四射的橙红色霞光,很好地展现了自然环境。在这美丽大自然中,两姐妹快乐活泼的身姿,让观众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美好。
利用前景遮挡多余元素
这也是一种“减法”创作。我们采用框式前景构图,将主体放在框内,能起到简化画面、突出主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拍摄作品《母子情》(图3-10)时,作者利用木栅栏做前景,透过栅栏的空隙来表现母子嬉戏的场景。由于木栅栏的遮挡,“减”去了很多多余的元素,只呈现母子的主体形象,画面显得简洁、生动。又因木栅栏前景的加入,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增强了,同时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趣味性。
图3-10《母子情》 尼康D850数码相机, 尼康28-300mm镜头190mm端,光圈有限曝光模式: ISO200,光圈值:F7.1,曝光时间:1/160秒,下午5:42拍摄
这幅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加入云雾、雨滴、飞雪等增加特殊气氛
这既是一种“加法”,也是一种“减法”。说它是“加法”,是因为通过这些元素给画面增加了气氛;说它是“减法”,是因为云雾、雨滴、飞雪的遮挡,简化了画面,营造出一种浪漫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当遇到这些元素时,赶紧用相机抓拍下来。
作品《大别山风光》(图3-11)拍摄于霍山县佛子邻水库库区。前一天下午,下了一场小雨。次日清晨,作者爬上400多米高的黑虎尖山峰。由于大面积的水库库区生成了区域小气候,清晨很容易形成云雾翻腾的场面。
图3-11 《大别山风光》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112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00,光圈值:F11,曝光时间:1/500秒,上午6:30拍摄
作者用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112mm焦端拉近拍摄,因云雾遮挡,画面犹如云遮雾绕的蓬莱仙境。从画面上看,朝阳已经升起,云雾呈暖色调,而云雾下的水面却在散射光照射之中,呈现冷色调,从而形成了冷暖色调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诗情画意。
如果没有云雾遮挡,画面呈现的只是一幅平淡的山水风光。有了云雾的加入,“减”去了很多景物元素,使画面显得更简洁,同时增添了神秘感。
运用慢门
用慢门拍摄景物也是摄影的一种特殊技巧,运用这一技巧,我们可以将动态景物成为虚幻影像,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场景,而且可以获得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我们还可以运用追随或变焦手法将主体以外的背景虚化,获得简洁、动感的画面。
作品《起飞》(图3-12)是使用1/60秒的慢门速度加追随法拍摄(使用三脚架,以保证相机在横向追随拍摄时相机不会发生抖)动。1/60秒的快门速度对于600mm镜头来说,算是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运用追随加慢门的拍摄技巧,是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1/60秒的快门速度既使大雁的翅膀产生了虚化的动感,也保证了五只大雁的影像相对清晰,而背景及湖面都因追随拍摄而虚化了。
如果提高快门速度,主体大雁会有更好的清晰度,但动感却减弱了。同时,因追随拍摄的时间短,背景及湖面的虚化效果也不好。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择1/60秒的快门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3-12 《起飞》 尼康D850数码相机,适马150-600mm镜头6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00,光圈值:F8,曝光时间:1/100秒,上午8:54拍摄
将画面拍成虚幻、模糊的影像,隐去画面中的部分细节,也是一种“减法”操作。比如用追随法拍摄运动中的人与物,让主体与背景都失去细节,从而得到简化画面的目的。
图3-13 《腾飞》 尼康D850数码相机,尼康28-300mm镜头300mm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ISO200,光圈值:F16,曝光时间:1/20秒,上午9:15拍摄
作品《腾飞》(图3-13)采用300mm长焦镜头和1/20秒快门速度进行追随拍摄,由于选择了慢门追随法,使画面中飞翔的大雁形成强烈的动感效果,而背景则虚幻成抽象效果。
将摄影画面处理成高调与低调,也可以取得简洁的视觉效果,通过“减”去一些复杂的背景,留下形象鲜明的主体。这种“减法”在人物肖像题材中经常会用到。
说到“减法”和意境,其实绘画和摄影是相通的。西洋画祟尚写实,中国画注重写意。写意中有一个常用手法就是“留白”。给画面留一些空白,不要把画面堆砌得满满的,给观众留下一些想象空间。这也是摄影中运用“减法”追求意境的一种有效手法。
利用数码后期处理画面也是做“减法”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将某些颜色“减”去,将某些有视觉亮点的颜色保留,使作品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运用各种工具、图层、通道等手段,将作品中多余的元素“减”去。
在某种程度上,若将“减法”用过头了,效果也会适得其反,画面中若失去过多元素,使画面变得过于单调,画面就会不耐看。因此,“减法”也是有度的,要“减”得恰到好处,才能“减”出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