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你得罪了谁

01

朋友向我抱怨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还在给他们投简历,真是不自量力。他的抱怨顿时像一只箭一般从电脑屏幕上飞来,插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很伤心。毕竟从年龄上来说,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了。

后知后觉的我,曾经以为三十岁是距离自己特别遥远的一个年纪,也是特别恐怖的一个年龄。但我真的走到三十岁,发现这片风景比二十岁的时候要好很多。不从一座山翻越到另一座山,你很难想象自己会遇见什么,改变什么。

你若问我,三十岁和二十岁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心态。大学刚毕业时,超级迷恋面膜,因为广告商都在说,女孩自二十五岁开始,皮肤和状态都会迅速衰老。我抵御这种衰老的方式,就是拼命贴面膜,期待容颜不老。三十五岁的自己,反而内心平静、坦然了许多。豁然明白,肉体的衰老不可避免,还不如静静地享受岁月每一刻的流逝,享受锤炼精神的愉悦之感。

02

之前的一个同事入职了一家新公司,结果,每天都要加班。他说自己记忆最深的是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人事问他:这里的人都没有那么快乐,节奏也很快,你还愿意加入吗?

他点点头,愿意啊!从此,他开始了每天晚上加班到十点的生活。

我问他:你会一直在这里工作下去吗?

他说会啊,熬着升职加薪,何乐不为?不然到了三十五岁,就会很惨。

好吧,为理想干杯!

可我们的人生是在什么时候改变的呢?记忆中的他,二十几岁的时候,明明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喜欢跳舞的大男孩,怎么突然之间也对快节奏的生活妥协了呢?

就像我,也在三十多岁,换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开始了拼命加班,毫不爱惜自己的节奏。

三十几岁的年纪,应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比许多年轻人仿佛更有力气。这力气,源自生活的压力,也源于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因此,仿佛这股力气特别理直气壮,可以命令我们去做很多事。

我曾以为自己的未来一定会与众不同,却在三十几岁活成了街头最普通的那个人。朋友对我说,你错了,明明你是到了三十几岁才开始接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03

直到我读了《基层女性》,去采访作者王慧玲。

王慧玲出生在特别贫困的农村,19岁时,她拿着240块钱来到上海打拼。第一份工作是卖袜子,卖了三个月的袜子,被人打击,遭遇冷漠。但她感谢这份工作。因为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真实的人生,而她想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就必须努力赚钱。

为了多赚钱,她跑到茶坊工作,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记住了所有的茶水单。此后,她又自学了日语。之后,她使用一款交友软件,偶遇了一个外籍男友,两个人特别相爱,最终收获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在她尝试的过程中,有人嘲笑过她的不自量力,有人怀疑过她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她只是努力去做,不问东西,也不抬头听别人的非议。她说自己看似幸运的背后,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坚定。她坦诚地说,自己并没有年龄的焦虑,任何年龄都是美好的,也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真好!通透的人早已看破所有的人生真相,还能热烈地爱着,勇敢又特别。这个故事鼓励了我,也让我更坦然地接受了此时的年龄和境遇。一切都还来得及,哪怕再增加二十岁,其实也有那个年龄阶段与众不同的美。

04

古人说,养小孩要“蒙养”。意思是,不要早早求得结果的呈现。越晚开蒙,根系长得越好。他们要背诵很多古诗、古文,让这些经典的东西长到心里面,随着时间酝酿、生长。最开始不理解也没关系。到了某一个年龄阶段,他自然会理解。

写作、绘画、钢琴、文学,这些学科,都需要下深功夫,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经历过岁月的沉淀不可。技术层面的东西,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其实都可以入门。但真正的厚积薄发、真正的功夫,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体会内心与世界的关系,需要审视自我。

我曾经采访过杭州一亩宝盒童书馆的创始人,她表述过这样一个观点,说人在三十五岁以后,身上的成长性,决定了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他能走多远,也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亦相信,有些工作也是非经历过岁月的沉淀不可的。一个公司,年龄阶段的分布越均衡,越成熟。有年长经验丰富的,也有年轻充满活力的,才完整。

所以,年轻人,不要着急。万物并作,把一切交给时间,自有你的来去与得到。时间的沉淀和爆发,一定不是在三十五岁这一年才会结果。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去抵达远方,不问岁月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