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武之地:教育的痛点与区块链的优势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早在2016年就被写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19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第一批),教育相关服务者被列入其中。2019年10月,国家再次强调了区块链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该技术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应用,使区块链再度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传统教育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用区块链解决这些问题?
(一)起跑线上的公平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教育理念都处于领先地位,教育投入自然大于欠发达地区,这也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教师在职培训困难,工资待遇不高,迫于生活压力和追求更好的发展平台,教师流向发达地区的现象较为明显。此外,优秀教师多会选择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任职,这也造成了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的师资差距,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局面。师资队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分布不均衡导致学生受教育的差异较大。
教育资源不平衡是教育界最难攻克的问题之一。互联网平台这趟列车驶入教育市场之时,“普惠”成为宣传口号,但并没有真正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区块链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共识机制,“教育链”的每个节点将积极主动地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因此,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域教育新生态,必须分阶段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比如,以市级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目的,对区级、县级教育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掌握区域内所有学校和教育单位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数据,实现对教育的动态监控,有利于完成整体教育体系的测评。在此基础上,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分析将推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实现教育资源均衡。
区块链的点对点传输机制,能够省去中间环节,优化教育业务流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教育资源交易和共享。经济差距所造成的教育差距,归根结底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那么不妨打造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区块链教育系统,将所有教育资源“上链”,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支付较为合理的费用进行资源共享和学习,这样既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又能有效解决“资源孤岛”问题。鉴于涵盖学生的范围广、数量大,资源提供者和创造者的收入也会有很大提升。
(二)科学“评价”师生
目前,在教学活动中,教育监管部门、科研院所管理机构难以获取学生对教师及其原创教学资源的客观评价;教师原创教学资源受欢迎程度的表征数据也难以在全国全网范围内得到精确统计;资源沉淀效率低,鱼目混珠,差的资源可以通过内部交易、刷单成为“好”资源,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打击优质资源原创者的积极性。
将区块链技术融入教育行业,激励教师创作和分享教学资料。各级各类教育单位,以及部分相关的核心企业,按照统一的协议形成教育链平台,每位教师都可将自己的原创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原素材、教学设计等)发布在教育链平台上,学生每使用一次即可显示一次“交易”,在资源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每个节点的使用数据都可追溯、可留痕、可考核。
不仅对于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区块链也能发挥类似的作用。也就是说,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形成对教师和学生的客观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区块链发布自己的授课需求,学生也可以发布自己的学习需求。因为区块链系统数据具有无法篡改性,所以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授课资料,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都能够保证客观真实。
(三)激发潜能
我国教育行业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小学、中学的教学管理相对严格,评价方式大多为“以分数论英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意识;而大学管理相对宽松,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导致其专业知识匮乏,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其创造力弱。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又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依据分数选择专业,而是根据兴趣、爱好和现实需要选择专业,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激发个人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特长,有利于培养个体差异化和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链上学校”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广泛的自主选择和更合理的时间调配。
我们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链上教育”的优势。“链上教育”可以浓缩课堂的教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经验总结上,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一方面,理论派可以按照兴趣,深化理论探讨和知识挖掘,并在链上进行分享和记录;另一方面,实践派可以在校外企业进行实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将学习、工作建议分享给更多同学,将更好、更多的建议和创意反馈给企业。
2018年4月,一群来自牛津大学的学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区块链大学——伍尔夫大学。与其他传统高校不同的是,伍尔夫大学没有实体校园,它是一个允许教师向学生分享专业知识的应用平台,学生可根据需要和兴趣在伍尔夫大学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学校全部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管理,区块链技术将用于监管合同、支付学费、记录学生的学术成就和学分等方面。学生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位证书。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不仅发现了区块链给学生带来的便利,也发现了区块链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优势。疫情阻挡了高校学子如期返校的步伐,却阻挡不了高校在线教学的有序开展。直播授课、在线培训、远程辅导等,使学生处于“停课不停学”的状态。截至2020年3月26日,由火币大学联合知链科技、链人国际等区块链产业和服务机构推出的区块链普及教育公益课程得到了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线仅一个月,申请课程的院校已经达到400多家,累计上课数达到10万人次。
疫情发生后,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线下教育机构遭遇冲击,线上教育机构迎来新机遇,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开始思考疫情后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正保教育不断加大对线上部分的技术研发,将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相继引入教学产品中,给教育赋能。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高校共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平台”,为高校打造了真正的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四)教育培训市场中的“保质保量”
目前,教育培训市场存在一些乱象,涉嫌合同欺诈、合同陷阱、法律纠纷等。比如,对于价格高昂的“保过协议”班,虽然合同中约定“不过保退费”,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过不退费”或推诿扯皮的情况比比皆是。“未按合同约定完成课程”“不可抗力”“再观察一段时间”等理由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培训机构,甚至不给任何理由,只简单明了地表示“就是不退,爱咋咋地”。此外,培训机构的考试通过率、评价造假现象较为普遍,严重误导学员或家长的决策和购课判断。面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学员或家长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耗时耗力,严重干扰学员的正常学业和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法院也面临取证难的问题。另外,对于许多合规合法的培训机构来说,也存在被不良竞争对手恶意交易和差评的问题。
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教育培训市场管理系统,建立新的合约体系。在该体系下,学员和培训机构的有关数据“上链”,实时公开合约结果,学员或家长能动态获取真实的考试通过率数据和真实的课程评价。
学员和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分别按照合约的协议支付学费或保证金,达到智能合约设定的条件时,合约自动执行。比如,学员和培训机构分别支付预付款和保证金到智能合约系统,合约生效。合约系统通过查询成绩平台核验分数,如果学生考试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智能合约自动扣除学费并退还保证金;如果学生未达到规定的成绩标准,则退还学费并扣除保证金。同时,对涉嫌欺诈的违约方可以自动向征信系统发送数据,使得法院等调查方取证也较为容易。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的交易无须类似银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中介支付平台的参与,可以实现学习者与授课者之间的去中介化、点对点交易,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在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平台是“上链”性最强、最具备生态搭建条件的子行业。正保教育沉淀行业多年,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用户沉淀基础深,正保教育推出的“Link100职业能力链”是国内首批备案的教育区块链项目之一,其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可验证、防篡改的技术特性,将个人职业能力证书、教育培训过程等数据写入区块链,并提供共享及认证服务。其基于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打造职业能力链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职业能力共识生态。区块链证书具有很强的公信力,而正保教育的“Link100职业能力链”基于多家机构(联盟链)建立区块链记录证书平台,提供证书防伪、证书保存等服务;可以反映个人的职业技能,对人才进行优选,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