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导致卵巢衰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随年龄增长,卵泡数量逐渐耗竭及卵泡质量逐渐下降;其次是机体内代谢产物累积导致卵巢内微环境的恶化,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各水平自身的衰老及反馈调节功能的降低等。女性生殖能力一般在二十多岁时到达顶峰,而后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到35岁以后,女性生殖能力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45~50岁时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衰老的伴随事件包括月经周期不规律直至绝经,以及极易被忽视的生育力下降。如果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则为卵巢早衰。卵巢衰老危害极大,随之而来的激素水平不足和性腺萎缩等不仅会导致的月经周期紊乱、潮热出汗、心烦焦虑、阴道干涩、性欲下降、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围绝经症状,也可导致泌尿系统疾病等远期危害,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女性在出生时卵巢中就携带了其一生所有的卵母细胞,出生后卵母细胞将不会再生。在出生前女性胎儿的生殖细胞的数量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下降。女性在青春期初潮时就只有大约40万个原始卵泡,之后的每个月都将会有大量卵泡从卵巢中被耗竭。卵泡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和极快速的消耗决定了女性的生育年限是非常短暂的。卵巢中原始卵泡池的容量是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力的标志,决定着女性的生殖寿命,此外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卵子质量降低主要表现为减数分裂时期纺锤体的异常、染色体排列错误、端粒缩短及黏连蛋白缺失,这些因素会增加非整倍体卵子产生的概率。非整倍体的发生将直接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智力和生理功能异常,以及肿瘤的发生。临床上常见的非整倍体畸变有唐氏(21-三体)综合征、Edwards(18-三体)综合征、Patau(13-三体)综合征、Turner(X单体)综合征等。
非整倍体卵子虽然有随着女性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这不能彻底解释高龄女性的低受孕率,因为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其整倍体胎儿的流产率也显著增加,这说明老龄卵子中可能存在除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外的其他变化。研究提示,在35岁以上不孕患者中,染色体退化(指分裂中期至少有1条染色体分裂成染色单体)发生率明显增加。染色体退化的卵子仍保持着正常的受精和分裂的能力,但不能正常着床或仅短暂性着床造成早期妊娠丢失。另外,研究已证实老龄卵子线粒体损伤程度显著大于年轻卵子,在卵巢组织中线粒体DNA(mt DNA)的突变程度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
目前,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主要指标有早卵泡期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抑制素 B、基础卵巢体积、窦状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以及近年新应用于临床的抗米勒管激素等(图3-1)。
图3-1 卵巢衰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