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果

(一)THP-1的黏附和形态学改变

图8-2为PDMS网格上贴壁THP-1巨噬细胞1~7天的显微照片。第1天,THP-1贴壁细胞(图8-2A1~D1)细胞形态和分布在所有拓扑表面具有可比性,其形态与PBMC来源的初级巨噬细胞相似。黏附细胞由所有PDMS表面的圆形亚群和细长亚群组成。第1~3天,THP-1细胞扩散性显著增加,但到第7天略有下降。有趣的是,细胞扩展随着PDMS网格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图8-2A2~D2)。THP-1细胞收缩力足够强大而扭曲底层PDMS网格,最明显的是500nm(图8-2C1,C2)和1μm大小网格(图8-2D1、D2)第1天和第3天的样本。第7天的样本与第3天的样本具有相同的趋势,在较大的拓扑上细胞的扩散减少(图8-2A3~D3)。

图8-2 THP-1细胞对PDMS拓扑的响应

第1天(A1~D1)、第3天(A2~D2)和第7天(A3~D3)对PDMS网格上贴壁THP-1细胞的显微照片进行了检测。第3天和第7天,细胞扩散减少,拓扑尺寸增加(A.平面控制;B.300nm;C.500nm;D.1μm网格)。PDMS的拓扑结构对贴壁细胞收缩能力的影响,该现象在500nm(C2)和1μm(D2)网格上培养第3天最为明显。May-Grunwald吉姆萨染色剂,比例尺:20μm。

图8-3为THP-1细胞扩增、细胞黏附密度和伸长的形态学测量结果。形态学计量分析显示,细胞在第1天(图8-3)各表面积上的扩散结果类似,但在第3天和第7天,细胞扩散随着网格宽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拓扑诱导的细胞迁移在第3天变化显著,在300nm与1μm组之间以及500nm与1μm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较大拓扑结构上细胞伸展面积的下降,可能和细胞和平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有关。在平面上,细胞有60%的细胞膜面积与平面接触,但是在1μm网格上接触面积降低至小于25%。细胞黏附点密度在所有PDMS网格尺寸中均类似(图8-3B)。细胞伸长的量化使用平均R值测量,该数据在第1天和第3天没有显著差别,但在第7天表现出对拓扑结构的显著差异(图8-3C)。增加拓扑结构大小,在细胞培养第7天,R值在各个组均下降(方差分析,P<0.01),最明显的差异在1μm组和500nm组之间(P<0.05)以及平面对照组(P<0.01)。黏附和延展的细胞(R值≥2.5,边界与网格相对夹角≤30°)比例很小,不到10%的总贴壁细胞(图8-3D)。在 THP-1细胞中没有观察到拓扑学变化与细胞延展系数的相关性(图8-4)。

图8-3 PDMS网格上贴壁THP-1细胞的形态测量

A.细胞扩散性(在第3天和第7天),随着拓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B.细胞黏附密度在所有拓扑上具有可比性;C.细胞伸长,减少拓扑大小,平均R值在第7天显著增加;D.延展的细胞(R值≥2.5)与网格之间的夹角小于30°的数量,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趋势。数据报告为平均值±标准差(n=3)。统计分析使用ANOVA/post-hoc Tukey测试,确定意义P<0.05和P<0.01。

图8-4 THP-1细胞按大小分级分布

第3天,在较大的拓扑结构表面细胞延展程度下降,该结果与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关(>300μm2)。

(二)THP-1细胞因子分泌谱图

图8-5显示了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测量到的THP-1细胞因子水平(pg/ml,每 1 000个细胞)拓扑结构诱导的变化。使用多元分析,我们检测了9个细胞因子:IL-1受体激动剂(IL-1ra)、IL-1β、IL-6、IL-10、IL-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根据其在异物反应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类:促炎或抗炎、促修复或抗修复。除抗炎/抗修复细胞因子IL-10外,分化初期检测到的细胞因子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①抗炎/促修复细胞因子 IL-1ra;②促炎/促修复细胞因子 IL-1β和VEGF;③促炎/阻碍修复细胞因子 TNF-α、MIP-1α、MCP-1。

IL-1ra作为促进修复和抗炎细胞因子,其分泌量从第1天到第3天一般增长2倍多(pg/ml,每1 000个细胞),然后在第7天下降到初始水平(图8-5A)。与平面对照组相比,PDMS拓扑线索IL-1ra水平在第1天降低了一半以上:300nm(P<0.05)、500nm(P<0.05)和1μm 网格(P<0.05)。 IL-1ra与后期(第3天和第7天)的拓扑诱导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图8-5B显示抗炎/抗修复的细胞因子IL-10,在前期未检测到,但在第7天随着拓扑尺寸的增大呈明显的升高趋势(P<0.05)。平面样品300nm与500nm网格(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00~500nm网格样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IL-1β与VEGF作为促炎症和促修复细胞因子,在分泌的变化趋势上有一定差异。IL-1β是早期炎症常见的细胞因子,从第1天到第3天,其表达量增加2倍,从第3天至第7天其表达量下降90%(图8-5C)。VEGF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图8-5D)。在各个时间点没有发现这两种细胞因子与拓扑结构变化有任何关联。在每个时间点也对促炎症和抗修复细胞因子TNF-α、MIP-1α、MCP-1进行检测(图8-5E~G)。TNF-α分泌量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并且没有发现与拓扑结构的相关性(图8-5E)。同样,MIP-1α分泌也没有显示和拓扑结构的相关性,并且在第7天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图8-5F)。MCP-1水平于第1天至第3天逐渐升高,而在第7天下降(图8-5G)。拓扑结构变化对于MCP-1分泌水平的影响在第1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面对照相比,细胞在PDMS网格上的分泌量下降,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上清液中未检测到IL-6和IL-12(促炎和抗修复细胞因子)。为了统一呈现不同类型的数据,将所有细胞因子(图8-6A)根据细胞数量统一化。对于各个时间点每个组的相对表达量根据平面对照组进行标准化,趋势仍然非常相似(图8-6B)。

图8-5 PDMS网格上黏附THP-1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标准化

THP-1 细胞的标准化后细胞因子分泌(pg/ml,每 1 000 个细胞),IL-1ra、IL-1β、IL-10、VEGF、TNF-α、MIP-1α和MCP-1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n=3)方式呈现。统计分析使用ANOVA/Posthoc Tukey’s。*.P<0.05。 每个细胞因子的检测灵敏度下限为3.2pg/ml。

图8-6 PDMS网格上贴壁THP-1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A.THP-1 细胞因子分泌水平(pg/ml)对拓扑结构改变的影响,IL-1ra、IL-1β、IL-10、VEGF、TNF-α、MIP-1α和MCP-1使用多种免疫检测方法检测。B.细胞因子水平根据平面对照组和细胞数量做标准化。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n=3)的形式呈现。统计分析使用ANOVA/Post-hoc Tukey’s方法。*.P<0.05,**.P<0.01,#.P<0.005,##.P<0.001。 每个细胞因子的检测灵敏度下限为 3.2pg/ml。

(三)原发性巨噬细胞黏附、形态改变及FBGC融合

为了扩展巨噬细胞对拓扑反应的体外模型,使用原代人巨噬细胞以提高其临床相关性和应用性至关重要。从人全血中分离出PBMC,并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将巨噬细胞种植在带有拓扑结构的PDMS样品上。图8-7显示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PBMC源巨噬细胞可以稳定地黏附在平面、300nm、500nm和1μm PDMS网格上。第1天各组形态学变化差异不大(图8-7A1~D1),除了一些细胞有所伸展。并且对于大尺寸拓扑结构,即500nm(图8-7C1)和 1μm 网格(图8-7D1),细胞沿着网格方向生长。在第3天的样本中(图8-7A2~D2),细胞保留了与第1天类似的形态。有趣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伸展和沿着网格生长的细胞数量轻微上升。为了在体外模型中诱导FBGC融合,第3天向培养基中添加IL-4。第7天的样品显示细胞伸展明显,未观察到细胞伸展状态(图8-7A3~D3)。

图8-7 PBMC来源巨噬细胞对PDMS拓扑学的反应

PBMC来源巨噬细胞在PDMS网格上培养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显微照片:平面对照组(A1~A3)、300nm(B1~B3)、500nm(C1~C3)和 1μm(D1~D3)。 在第 1 天和第 3 天,一些细胞在 500nm(C1、C2)和 1μm(D1、D2)网格上伸展,并沿着网格生长。第7天观察到IL-4诱导FBGC融合导致细胞伸展显著增加(A3、B3、C3、D3)。 May-Grunwald吉姆萨染色剂;比例尺:20μm。

对于PDMS表面上黏附的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第1天和第3天无明显差别,形态学数据在第3天到第7天之间显著增加(图8-8A)。细胞黏附密度在第1天和第3天显示对于拓扑学的高度敏感性(图8-8B),但是在第7天没有明显趋势。尽管少数细胞确实在拓扑表面明显伸长,但是平均R值没有显示其与拓扑学和时间具有相关性(图8-8C)。异物反应的功能测量包括检查拓扑对FBGC融合的影响(图8-8D):与平面对照相比,巨噬细胞在 PDMS网格(300nm、500nm和1μm)的融合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在第3天受到IL-4刺激后,第7天融合能力显著增加(P<0.05)。与平面对照组相比,FBGC融合能力在500nm网格(P<0.05)和1μm网格组上最为显著(P<0.05)。

图8-8 PDMS网格上附着的PBMC来源巨噬细胞的形态学测量

PBMC来源的贴壁巨噬细胞在PDMS网格上的形态学表现为:A.细胞增殖;B.细胞黏附密度;C.细胞伸展;D.FBGC融合程度。数据以均值±标准差(n=2,3)呈现。统计分析使用 ANOVA/Post-hoc Tukey’s方法。*.P<0.05。

(四)原代巨噬细胞细胞因子释放

图8-9展示了原代巨噬细胞在PDMS网格作用下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由于细胞黏附在不同形态学尺寸下的变化,细胞因子分泌根据细胞数量做统一量化(pg•ml-1/100细胞)。拓扑诱导的细胞因子变化通过检测抗炎和促修复细胞因子来表示,第1天,IL-1ra在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ANOVA,P<0.001),与平面对照相比,其分泌量在300nm 组(P<0.05)、500nm 组(P<0.05)和 1μm 组(P<0.05)明显下降(图8-9A)。同样,IL-10作为一种抗炎/抗修复细胞因子,与平面对照相比,细胞在PDMS拓扑网格上的分泌量明显降低(ANOVA,P<0.001),与平面对照组相比,各组在第1天分泌量均小于对照组(图8-9B)。IL-1β与 VEGF作为促炎促修复细胞因子,在对于拓扑结构的变化在第1天的结果相似。与对照组相比,IL-1β在PDMS网格中分泌量下降(方差分析,P<0.001),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图8-9C)。VEGF的表达和变化趋势与之类似(图8-9D)。

一般来说,促炎/抗修复细胞因子TNF-α、MIP-1-α、IL-6和MCP-1在第1天高表达(约比其他细胞因子高出一个数量级),并在早期表现出对于拓扑变化的敏感性(图8-9E~H)。TNF-α是一个强效的早期炎症细胞因子,与平面对照相比,在PDMS网格上培养的细胞,在第1天其分泌水平升高(ANOVA,P<0.001,图8-9E)。 增加拓扑大小使得TNF-α水平下降,与平面对照组相比,每组都均有统计学意义,在300nm与500nm组之间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天MIP-1α分泌量高(超过标准曲线数据),在第3天其表达量减少至其1/3,但在第3天和第7天其表达量与拓扑学变化无关(图8-9F)。

IL-6的分泌趋势与TNF-α一致,在第1天和第3天,有一些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图8-9G)。在第1天,相比平面对照组,IL-6分泌量在PDMS网格上显著减少(方差分析,P<0.01)。IL-6分泌在300~500nm网格间显著降低(P<0.005)。第3天,PDMS网格诱导IL-6分泌量高于平面对照组。

同样,分泌 MCP-1的镜像分子MIP-1α的趋势,除了第1天,拓扑的变化产生显著差异(ANOVA,P<0.001,图8-9H)。一般来说,随着拓扑尺寸增加,MCP-1分泌量降低,除了在1μm组其表达量小幅上升。与平面对照相比,300nm组的表达量下降水平最为显著(P<0.005);500nm 组(P<0.05)和1μm组(P<0.005)与300nm组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图8-9 PBMC来源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基础分泌量

各种细胞因子变化(绝对值,pg/ml)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IL-1α、IL-1β、IL-10、VEGF、TNF-α、MIP-1α、MCP-1和IL-6)。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呈现,每个样本重复三次独立实验(n=2)。统计分析使用ANOVA/Post-hoc Tukey’s方法。 确定意义*.P<0.05,**.P<0.01,#.P<0.005,##.P<0.001。 每个细胞因子的检测下限为3.2pg/ml。

IL-12是促炎和抗修复细胞因子,在上清液中未检测到。每个细胞因子的检测下限为3.2pg/ml。细胞因子总水平(图8-10A)及其相应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各时间点平面对照组细胞密度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统一化计算(图8-10B)。

图8-10 PDMS网格上黏附的PBMC来源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情况

各种细胞因子对于拓扑学变化(绝对值,pg/ml)使用酶联免疫分析(IL-1α、IL-1β、IL-10、VEGF、TNF-α、MIP-1α、MCP-1和IL-6)。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呈现,每个样本重复三次独立实验(n=2)。 统计分析使用 ANOVA/Post-hoc Tukey’s方法。 *.P<0.05,**.P<0.01,#.P<0.005,##.P<0.001。每个细胞因子的检测下限为3.2pg/ml。

(五)吞噬作用的活动

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通过PDMS网格和平面对照组观察贴壁THP-1细胞的吞噬活性(图8-11,图8-12)。拓扑结果的变化对第1天样品的吞噬活性影响不大,但是PDMS网格上THP-1细胞吞噬率在第3天降低(ANOVA,P<0.05)。与平面对照相比,所有3个PDMS网格的吞噬活性在第3天都较低,但此时拓扑尺寸的增加对应着吞噬百分比的增加。尤其是细胞的吞噬活动,300nm组与平面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和1μm组相比也显著下降(P<0.05)。第7天的吞噬活性较第1天和第3天高,但对拓扑结构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THP-1细胞中荧光标记的微球和细胞膜的吞噬作用如图8-13A~C所示。

图8-11 PDMS网格上黏附的THP-1细胞吞噬活性

通过计算吞噬至少一个聚苯乙烯微球的细胞数量与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来确定吞噬活性。数据报告为平均值±标准差(n=3)。统计分析使用方差分析。*.P<0.05。

图8-12 PDMS网格上贴壁THP-1细胞吞噬活性

A.黏附的THP-1细胞吞噬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微球,在第3天获取的图片。左图显示相应的PDMS网格上附着THP-1细胞,荧光图(中)显示绿色荧光微球(中)被细胞吞噬(右),细胞膜标记为红色,细胞膜内可见染色微球(黄色)。B.通过计算至少吞噬一个聚苯乙烯微球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来确定吞噬活性。数据报告为平均值±标准差(n=3)。统计分析使用方差分析/因果测试。确定意义*.P<0.05。比例尺=50μm。分别用荧光羧基化微球(绿色)和WGA-555染色(红色)观察聚苯乙烯微球和细胞膜。

图8-13 PDMS网格上附着THP-1细胞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吞噬作用

典型的相衬图和荧光图显示,黏附 THP-1细胞在各自的PDMS网格上培养后1天(A)、3天(B)和7天(C),吞噬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微球和细胞膜的可视化使用荧光羧基化微球(绿色)和WGA-555(红色),分别显示吞噬微球(黄色)。比例尺=5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