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肿瘤PET/CT图谱
- 王辉 傅宏亮主编
- 988字
- 2022-04-21 15:37:49
第四节 室管膜瘤
一、疾病简介
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系统的室管膜细胞及其下的胶质上皮细胞,组织学同属胶质细胞来源肿瘤,幕下占70%,极少数可发生在大脑半球白质,WHO分级为Ⅱ级及Ⅲ级。患儿发病年龄较小,60%发生于5岁前,肿瘤主要生长于脑室内,逐渐增大填充脑室,也可造成梗阻性脑积水。15%室管膜瘤可通过两侧侧隐窝延伸至桥小脑角,并包绕邻近的血管和脑神经。肿瘤多以实质性为主,50%钙化,20%囊变。肿瘤可沿脑脊液通路播散种植转移。
二、临床表现
颅高压症状明显,部分伴小脑及脑干症状。50%以头痛伴呕吐为首发症状。小脑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肢体或躯干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眼球震颤。脑干症状表现为眼球内斜及口角歪斜。
三、常规影像学表现
CT:颅后窝中线处等密度或不均匀高密度病灶,伴斑点状或砂粒状钙化,部分可见囊性变。因肿瘤张力小,占位效应不明显,瘤周水肿较少见,强化程度中等。
MR: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有时可显示其内血管流空信号。
四、PET/CT影像特点
室管膜瘤在18F-FDG PET/CT典型表现为颅内软组织肿块,密度欠均匀,可伴囊变及钙化,FDG摄取轻度增高,提示肿瘤可能偏恶性,较大者可合并囊性变,表现为FDG摄取缺损。WHO分级为Ⅱ级及Ⅲ级(间变型)。
寻找转移灶:室管膜瘤属于胶质细胞来源,可能存在转移。18F-FDG PET/CT为全身显像,在转移灶探查中具有一定优势。
病例2-10 右顶叶间变型室管膜瘤
患儿男性,7岁,1周前突发步态不稳,伴夜间头痛及呕吐。
18F-FDG PET/CT示右侧顶叶形态不规则囊实性占位,实性部分FDG摄取稍高,周围脑实质未见明显水肿,右侧侧脑室轻度受压(图2-12)。
术后病理:右顶叶间变型室管膜瘤(WHO Ⅲ级)。
图2-12 右顶叶间变型室管膜瘤
A.CT图;B.PET图;C.PET/CT融合图。十字标识示右侧顶叶不规则囊实性肿块伴线样钙化,截面约58mm×47mm,实性部分FDG摄取稍高(SUVmax为1.6),右侧侧脑室略受压,占位效应不明显。
病例2-11 小脑室管膜瘤11C-MET显像
患儿男性,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晕伴喷射性呕吐就诊。头颅CT:小脑密度欠均匀,小脑蚓部可疑占位性病变,幕上脑室系统扩张,脑白质变性。
11C-MET PET/CT示小脑扁桃体区见不规则等高密度肿块影,向左侧小脑半球及颈髓侵犯,其内密度不均,见散在钙化灶,MET摄取明显不均匀增高(图2-13)。
术后病理:小脑间变型室管膜瘤,WHO Ⅲ级。
图2-13 小脑间变型室管膜瘤11C-MET显像
十字标识示小脑扁桃体区见不规则肿块影,截面约51mm×43mm,向左侧小脑半球及颈髓侵犯(红色箭头),密度不均伴散在钙化(蓝色箭头),MET摄取增高(SUVmax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