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肠内营养制剂使用

一、口服营养补充(ONS)

ONS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饮食外营养补充手段,广泛地应用于COPD、肿瘤以及艾滋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营养补充。近年来,包括典型的要素型EN营养制剂和整蛋白型EN营养制剂在临床实践中都可以采用ONS途径进行使用,提供患者普通饮食外的能量和营养素补充。但是,ONS制剂并不能取代饮食摄入或肠内营养,仅可作为饮食摄入不足或不全的补充。

2012年Bald-win等进行的Meta分析中,纳入了13个RCT研究、1 414例肿瘤患者,显示强化的口服营养干预能够增加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肿瘤患者的营养摄入并改善部分生活质量,但对于病死率没有显著影响。该项研究定义的口服营养干预包括了:①膳食咨询建议;②口服营养补充制剂;③膳食咨询建议+口服营养补充制剂。

相较于管饲途径,ONS更接近于患者自然的进食过程,具有更好的依从性。虽然在营养治疗并发症上鼻胃管饲和ONS途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增进体重和能量摄入上两者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如昏迷,中枢性吞咽障碍,严重的口腔咽喉黏膜炎)和喂养的局限(如能量密度不高,无法持续性喂养)等原因,口服途径并不能取代管饲喂养或静脉输注。此外,对于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常规的营养补充与正常膳食相比,并非更有益于患者。

口服营养补充制剂可以是肠内营养剂、多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甚至是鱼油、谷氨酰胺等药理性营养素。基于目前众多临床研究和肠内营养指南,我们认为最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采用ONS途径使得患者得到足够且全面的营养治疗。当患者可以经口摄入而达不到目标能量或全面的营养素时,应该首先考虑ONS,以达到维持体重和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

二、管道喂养

适宜的喂养途径是保证EN安全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除ONS外,EN的管道喂养途径包括鼻胃(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胃造口、空肠造口等。喂养途径的选择取决于喂养时间长短、患者疾病情况、精神状态及胃肠道功能。

胃管载营养管术前置管法:术前将胃管与营养管在尖端固定并插入胃中,术中将其分离再将营养管向下插入到适当位置,此方法有许多改进方法,如双腔管,同时具有2个管腔,较粗留在胃内行胃肠减压,较细的留在肠内作营养管。三腔管在双腔管的基础上多1个较短的腔,为气囊充水管,置于胃底贲门处,以防食管内气体进入胃腔及反流。

非手术置管:①重头管,重头多为明胶块或气囊,由口吞入,另外再用一细小导管由鼻进入咽,并由此拉出。再与重头管相接由鼻拉出。②螺旋管,尖端有5个直径约4cm螺旋袢,插入时内有导丝,进入胃后将导丝拔出,胃肠蠕动可推动螺旋袢进入肠内。③可控导向钢丝置管。④内镜置管,除内镜置管外,其他三种方法均需X线造影定位。

胃肠造口置管:最常见的是腹部手术中行胃、空肠造口置管术,方法简单、确切、并发症少。

非手术造口置管法:①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经口插入胃镜,充气使胃扩张,用胃镜将胃壁顶向腹前壁,另一助手于腹壁见到光亮处或胃镜操作者通过腹壁见到该助手触诊手指的尖端处作腹壁局麻,直接穿刺将胃造口管入胃内,固定后撤出胃镜。②X线透视下胃造口术,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大量气体,X线下观察胃前壁与腹壁贴紧时,用18号穿刺针直刺进胃内,插入导管,拔出穿刺针。③腹腔镜胃造口术,首先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再放入无损伤钳抓住胃前壁用18号穿刺针垂直刺入胃腔,经逐级扩张器扩张后,放入F16气囊导管。

术中置管:在手术中根据不同需要行胃造口术,十二指肠造口术,空肠造口术,经T管空肠置管。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可根据所需病情及应用时间而定。短期肠内营养:可通过细腔鼻肠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长期肠内营养可用胃肠造口或术中胃肠造口方法行肠内营养。

鼻胃管途径适用于胃肠道完整,不能主动经口摄食或经口摄食不足;代谢需要增加,短期应用;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进食者;精神障碍或昏迷;早产儿、低体重儿。当存在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胃排空障碍;食管炎、食管狭窄或严重反复呕吐、胃反流者应选择其他途径。鼻胃管途径的常见并发症有鼻、咽及食管损伤;反流、吸入性肺炎。鼻空肠管途径适用于需短期营养但有高吸入风险者(如昏迷患者、老年人、婴幼儿等);胃动力障碍者;急性胰腺炎的EN治疗。当存在远端肠道梗阻、小肠吸收不良或运动障碍时应选择其他途径。

鼻空肠管途径的常见并发症有:导管移位、倾倒综合征、腹泻、腹胀、肠痉挛。胃造口途径适用于需长期肠内营养者、食管闭锁、狭窄、癌肿;意识障碍、昏迷患者;肺部并发症危险性大而不能耐受经鼻置管者。当存在原发性胃病、胃、十二指肠排空障碍、咽反射障碍,严重反流时应选择其他途径。胃造口途径的常见并发症有反流、吸入性肺炎、造口出血、造口旁皮肤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胃内容物漏出。

空肠造口途径适用于需长期肠内营养者、高吸入风险者、胃动力障碍者、急性胰腺炎、多发性创伤、重大复杂手术后、发生胰瘘、胆瘘或胃肠吻合口瘘者。存在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广泛肠粘连、消化道出血、放射性肠炎急性期、严重炎性肠道疾病。大量腹水时应选择其他途径。空肠造口途径的常见并发症有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导管拔除困难、造口出血、造口旁皮肤感染、肠液外漏、倾倒综合征、腹泻、腹胀、肠痉挛。

三、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有一次性投给、间歇性重力滴注和连续性经泵输注3种。具体输注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营养液的性质、喂养管的类型与大小、管端的位置及营养物质需要量。一次性投给是将配好的EN制剂借注射器缓慢注入喂养管内,每次约200ml,每日6~8次。该输注方式常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故目前临床多用于胃造瘘需长期家庭EN的患者。间歇性重力滴注指将配好的营养液置于输液瓶或塑料袋中,经输液管与喂养管连接,借重力将营养液缓慢滴入胃肠道内,每次约250~400ml,每日4~6次,是临床常用的输注方式,如果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等胃肠道排空延迟症状,可减慢输注速率。连续性经泵输注与间歇性重力输注的装置相同,将一段输液管嵌入输液泵槽内,应用输液泵连续12~24小时均匀持续输注。这种方法适用于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喂养患者,患者耐受性好。一般情况下,EN输注以连续滴注为佳,在EN刚开始的1~3天,需要让肠道逐步适应,采用低浓度、低剂量、低速度,随后再逐渐增加营养液浓度、滴注速度和投给剂量。一般第1日用1/4总需要量,营养液浓度可稀释1倍,如患者耐受良好,第2日可增加至1/2总需要量,第3、4日增加至全量。EN的输注速度开始宜慢,一般为25~50ml/h,随后每12~24小时增加25ml/h,最大速率为125~150ml/h,如患者不耐受应及时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此外,在输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营养液的温度。

肠内营养液的浓度和温度,调配好的标准肠内营养液的能量密度一般为1kcal/ml,应用时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在增加浓度时,不宜同时增加容量,二者的增加可交错进行,温度可视患者的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

肠内营养输注泵是专门为肠内营养治疗所设计的一种设备。采用管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专用输注泵进行输注。

1.肠内营养输注泵使用原则

(1)采用管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专用输注泵进行输注。

(2)肠内营养输注应使用肠内营养专用输注泵,而不应该用其他输注泵替代。

(3)输注泵的设计和功能因公司而异,应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4)输注泵使用者应接受专门培训,合格后才能使用。

2.肠内营养输注泵适应证

(1)输注较稠厚的肠内营养液时,如高能量/高营养密度配方。

(2)十二指肠或空肠输注。

(3)须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与持续时间者。

(4)为防止短时间内输入过量的营养液。

(5)若输注过快,可能发生腹胀、腹泻等并发症者。

3.输注泵主要操作步骤

(1)操作者须仔细清洗双手,准备清洁操作空间。

(2)仔细检查输注泵及相关各种设备。

(3)用温开水冲洗喂养导管。

(4)连接肠内营养泵管与输注泵。

(5)按照输注泵的说明书调节输注模式(包括总量、速度、温度等)。

(6)泵管输注端与喂养管连接。

(7)开始EN制剂输注。

(8)输注结束后,关闭输注泵,取下输注泵管。

(9)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道(目前市售有带冲洗功能的营养泵,在每次喂养前后或给药前后都可以自动冲洗管道),封闭喂养管口,护士应严密观察管道的固定情况。

4.注意事项

(1)肠内营养输注泵是专门为肠内营养治疗所设计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如药物输注),也不能被其他用途的输注泵所替代。由于肠内营养输注泵的设计具有专门性,因此,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有关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2)正常使用情况下,输注泵以交流电源供电,但同时也配有备用蓄电池。注意使蓄电池一直处于充满电能状态。

(3)不同的肠内输注泵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在输注速率和输注总量方面存在差异。在使用前,应注意校正其输注速率和输注总量。

(4)输注泵应定期维护,保持清洁,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一般每24小时更换1次泵管。

(6)应特别强调,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患者对肠内营养液输注的反应,以上工作没有任何输注泵及相关设备可以取代。

四、一些输注系统的介绍和注意事项
1.输液系统由储液器和输液管组成

(1)对于商品化的瓶装液态营养液,容器即为储液器;对于需要调配的营养液,输注袋即储液器。

(2)输液管应包括调速开关及可供选择的给药口。

2.连接

输液管一端与储液器相匹配连接;另一端无需转接管,直接与喂养管相连接。

3.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制度。

(2)每个患者使用一套设备,做到专人专用。

(3)输注系统中尽可能减少转接点,形成储液器-输液管-喂养管直接连接。

(4)输液管每24小时更换1次。在某些病例中,特别是患者处于极易被感染的情况下,则须每次换1根输液管。

(5)储液器每24小时须彻底清洗消毒1次。

(6)长期管饲肠内营养的患者,须考虑输液管与储液器的材质。

聚氯乙烯(PVC)输液管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输注管,其中添加二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DEHP)作为增塑剂。长期应用时,导管中的DEHP可以析出至营养液中。大剂量DEHP可导致雄性实验动物生殖系统损害并引发恶性肿瘤。

2002年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对含DEHP增塑剂PVC医疗设备的警示文件,其中把肠内营养列为可能导致高剂量DEHP暴露的临床操作之一,并建议在有其他材质导管可用时选用不含DEHP导管。

4.胃肠内置管的操作

(1)鼻胃管

适应证:

①烧伤患者、某些胃肠道疾病、短肠及接受化放疗的患者。②由全肠外营养过渡至肠外加肠内营养及由肠内营养过渡至自主口服进食者。③因神经或精神障碍所致的进食不足及因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进食者。

禁忌证:

①胃肠道功能衰竭。②肠梗阻。③急腹症。④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操作方法:

将鼻饲管光滑的头端自患者最宽大的一侧鼻孔插入鼻咽部,如果患者能吞咽,让其吞咽,使鼻饲管进入胃内。

注意事项:

①为避免发生堵管并确保管道长期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液时,用25~50ml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1次。②最好只用于肠内营养液输注,如须通过鼻肠管给患者喂药,在给药前后务必对管道进行清洗(至少用30ml无菌盐水或无菌水),以免堵管。③每次更换肠内营养液,或对管道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疑问时,可通过内容物pH测定法检查鼻胃管的位置,每天应至少进行3次。④拔出管道之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冲洗管道,为避免在撤出管道的过程中有残余液体进入气管,关闭导管连接头处的防护帽或夹住管道外段,随后小心平稳地撤出。⑤生产商一般建议最长使用时间为6~8周。

(2)鼻空肠管

适应证:

①需要通过鼻饲且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患者。②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存在胃排空障碍的患者。

禁忌证:

同鼻胃管。

操作方法:

①放置鼻空肠管者,让患者向右翻身,借助胃的蠕动将管的头端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借助透视和内镜的帮助,将鼻饲管直接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②目前有一种螺旋形鼻肠管,导管远端成螺旋状。在胃动力正常情况下,只须按鼻胃管置管的方式将导管放置入胃内,取出导引钢丝后,在8~12小时内鼻肠管可自行通过幽门。

注意事项:

①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数日内往往出现胃排空障碍,建议手术患者可在术前1天预先放置。②在没有胃动力的情况下,可在X线透视下或在内镜帮助下通过幽门。③其余同鼻胃管注意事项。

(3)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

适应证: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存在吞咽障碍或不愿进食的患者,病程1个月以上。①吞咽反射损伤(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脑血管意外),中枢性麻痹,意识障碍(重症监护的患者)。②痴呆。③耳鼻咽喉科肿瘤(咽部、喉部、口腔)。④颌面部肿瘤。

禁忌证:

①不可进行透视检查,食管阻塞,不可能将胃壁和腹壁贴近者(胃大部切除、腹水、肝大等)。②急性胰腺炎或腹膜炎。③以下情况放置PEG管十分困难或危险,应慎用:胃肿瘤、脓毒症、凝血障碍(如血友病)。

操作步骤:

严格按生产厂商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导管移除:

推荐在内镜下移出导管。

注意事项:

①护理医疗记录中必须记录置入体内的胃造口管的品牌、管径和长度。②在放置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管6~8小时后,最好24小时后再开始进行营养液的输注。③每次更换新的肠内营养液,或对管道是否位于正确位置有任何怀疑时,应用pH试纸来确定管道的位置,且每天至少检查3次。④在管饲喂养及给药前后都应用25ml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且至少每小时冲洗1次以防止管道阻塞。⑤每天检查造口部位皮肤有无发红或肿胀,并进行皮肤局部消毒。造口完全愈合后,造口周围皮肤即可清洗,并保持皮肤干燥。每天将胃造口管旋转180°,防止发生“包埋”综合征。⑥8~10个月后用内镜核查胃造口管的状况及位置。⑦长期PEG喂养患者若需要更换PEG导管,可选用球囊型胃造口管经皮进行原位置换,无须重新经内镜置管。

(4)经皮内镜引导下空肠造口管(PEJ)

适应证:

①需要通过鼻饲且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患者。②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排空障碍,例如手术后早期阶段的患者。③可用肠内营养,也可适用于对阻塞的胃肠道进行引流减压。④放置PEJ可以解决误吸问题,对于进展期肿瘤非手术患者,放置PEJ不仅可以建立梗阻部位远端行肠内营养的途径,也可以从胃造口管进行引流减压。

禁忌证:

肠道吸收障碍、麻痹性肠梗阻、急腹症。

操作步骤:

严格按生产商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①每次更换营养液时均应检查管道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如果有怀疑时应进行检查,另外每天至少检查不少于3次。②每次更换营养液以及给药前后,每隔8小时均应用10~25ml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以免堵塞。③PEJ在体内可放置>6周。④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控制营养液的输送速度。

(5)手术放置胃造口管

适应证:

①胃肠道功能完好,须长期使用肠内营养输注管道。②胃减压。

禁忌证:

对放置胃造口管有禁忌的患者,如胃部感染、腹水、腹膜癌。

操作步骤:

严格按生产商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①胃造口管的放置和撤除应依据产品的寿命,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②每天检查造口处是否有红肿现象,消毒皮肤。当造口愈合后可冲洗并擦干皮肤。③每天将管道旋转180°。④每次更换输注器,对管道位置有疑问时均应用pH试纸检查管道位置是否正确,并每天检查至少3次。⑤每次喂养前及喂养后均应用10~25ml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并每隔8小时至少冲洗1次,以防堵塞。⑥当对管道的位置有任何怀疑时,应用X线检查或内镜检查以确定管道是否在正常位置。⑦营养液输注可在置管后立即开始。

(6)空肠造口管

适应证: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腹部手术遗留暂时胃动力不足时。①食管手术。②胃部分切除术。③胰腺切除术。④结肠部分切除术。

禁忌证:

腹部手术禁忌证、腹水、腹膜炎。

操作方法:

严格按生产商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①不要扭曲导管的轴心。肠内营养起始治疗时输注速度宜缓慢,推荐使用肠内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②每次更换肠内营养输注装置时,或当怀疑造口管的位置不正确时,请检查造口管的位置,每天至少3次。③避免从空肠造口管中给药。必须通过空肠造口管给药时,应确保药物能被小肠吸收。④输注肠内营养液或药物前后,应用10~25ml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水对管道进行清洗,至少每8小时应冲洗1次,以防止堵管。⑤每天检查造口管腹壁入口处有无红肿,并用杀菌剂消毒皮肤。⑥造口管的拔除和重新放置取决于导管的状况,并且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拔除时,须拆除外部固定片,再将造口管小心拉出。⑦勿用注射针或钢丝疏通喂养管,以免损坏导管。

五、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预防

肠内营养并发症主要有5个方面:

1.胃肠道并发症

(1)恶心、呕吐、胃潴留:

原因有营养液气体难闻,浓度过高,速度太快,脂肪含量及比例过高及治疗原有疾病时使用了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等,经查找原因,作相应处理可预防本并发症。

(2)腹胀、痉挛性腹痛、肠泻:

常见原因有患者肠道功能未恢复,输液过快,渗透压过高,药物性腹泻,感染性腹泻,过凉等。预防在功能未完全恢复前易少量低浓度、低脂肪逐渐向大量、高浓度、高脂肪过度,配液及输注过程强调无菌操作,温度不宜过低。

(3)胃、食管反流及误吸:

这是潜在而严重的并发症,反流常出现于严重疾病及各种药物性胃排空延迟,使用粗腔鼻饲管,或伴有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或裂孔疝者,误吸多发生于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延迟,上述并发症虽极少见,但不乏报道,应引起注意。预防可在滴注时将患者床头抬高45°,定期检查管道位置及胃内残留量,必需时减慢或停止输液。

(4)便秘:

多由于肠内营养液配方中纤维含量少,长期使用易致便秘。新配方中能全力含有丰富的大豆纤维,临床使用证明可控制便秘。

(5)过敏:

少见,与配方成分及患者体质有关。

2.代谢并发症

在严密监测下,胃肠内营养代谢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很高,有高渗性脱水,高糖性非酮性脱水,水分过多,高血糖或低血糖;高血钠或低血钠高血钾或低血钾,高血磷或低血磷、低镁;锌、铜血症,维生素K缺乏,必需脂肪缺乏等。多因早期营养液配方不当,输注方式不合理或伴有严重的肠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失调及肝肾功能异常等。随着配方的改进尤其近期的针对各种器官功能异常的特殊配方的出现,以及对输注的循序渐进和配液及输注的无菌原则,代谢并发症已很少出现。

输入水分过多:

心、肾及肝功能不良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每千克体重给30ml水即可满足需要。为避免发生输入水分过多,在胃肠内营养治疗中,应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并加强监测。

脱水:

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气管切开、昏迷和虚弱的老年患者中,对这些患者应用高渗和高蛋白的配方营养液作胃肠内营养治疗则更易发生脱水,原因是这些患者肾功能往往欠佳,这种情况重在预防。这种并发症一旦发生,除适当在胃肠营养液中加入水分外,更重要的是监测血浆内电解质并做相应调整。

非酮性离渗性高血糖:

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急性发作期或过去有过隐性糖尿病的患者,有时使用的组件式营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太高,输入速率过快也可能导致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在严密监测下,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大多可预防。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应立即停用原营养液,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重新起用胃肠内营养治疗。

水、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异常:

最常见的是血钾的异常,主要为某些营养液中钾含量过高,或患者肾功能欠佳而引起高血钾。有些患者因需用胰岛素而未能及时补充钾而引起低血钾。某些患者因本身疾病的需要可能发生微量元素的缺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后很容易纠正。一般每天胃肠内滴注1 500~2 000ml营养液能满足患者对能量和电解质的需求,也能满足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

肝功能异常:

在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时,常伴有转氨酶升高,但一旦停用胃肠内营养治疗,肝功能即可恢复。

3.感染方面并发症

(1)吸入性肺炎:

老年人由于全身组织结构的萎缩和退行性变,常有吞咽障碍,误吸增加、咳嗽反射减弱,加之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减弱,吞咽肌力下降,食管肌的松弛更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误吸,特别是老年人在入睡中不易被自己或家人发现,无意中误吸反流的胃内容物引起肺部炎症。

(2)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①将患者置于半卧位,使床倾斜35°防止胃潴留及反流,进行胃肠内营养滴注。②经常检查胃潴留情况,若胃内潴留液体超过150ml,必要时停止滴注营养液或减慢速度。③原有呼吸道病变时,可考虑行空肠造口,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④必要时选用渗透压低的营养液。

4.精神心理方面并发症

进行胃肠内营养治疗通常采用置入鼻胃管的方式,部分患者对此不易接受。患者自感口渴、失去对味觉的体会或是对营养液的味道感觉异常都会引起患者对胃肠内营养治疗耐受力的下降。由于管饲患者失去咀嚼食物、吞咽食物的感觉,限制了咀嚼运动,见到食物后有饥饿感,由于鼻胃管的存在,患者常经口呼吸,引起口干,流鼻涕,对这类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鼓励用鼻呼吸,改进置管的方式和管的质量,在营养液中加一些佐料,使其有一种特殊的可口味道,病情允许时应鼓励患者进行咀嚼运动,多活动,以满足心理要求。

5.机械方面并发症

主要包括:①鼻喉部不适;②鼻部糜烂和坏死;③鼻中隔小脓肿;④急性鼻窦炎、中耳炎、腮腺炎;⑤喉部水肿引起声嘶;⑥脑外伤时插管易引起颅内感染;⑦由于管道的压迫、创伤和胃食管反流而易形成食管炎、食管溃疡和气管食管瘘;⑧长期置鼻胃管后有时管道在胃内扭转,不易拔出;⑨胃、空肠造口处理不当有进引起腹膜及管道周围溢出胃肠液,引起腹膜炎和伤口感染;⑩输液泵失去正常工作性能使输液速度不均匀或造成输液管道破损营养液外溢。以上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护理监测,积累临床管理经验,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方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赵振寰 张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