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系统疾病分册
-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 4464字
- 2022-04-24 10:30:50
第一部分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
2010年卫生部委托北京天坛医院开展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卫医政疗便函〔2010〕85号),主要工作要求:制定统一质控标准,构建信息平台,对各地脑血管病病例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估,每半年出具质控报告提交卫生部医政司。2011年卫生部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国家级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建脑卒中临床规范诊疗和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建立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卫办医政函〔2011〕253号)。主要工作内容:制定脑卒中相关诊疗规范;制定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指导开展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为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指导全国脑卒中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有关工作;承担卫生部委托的其他工作。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开展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国卫医质量便函〔2013〕172号)。
2018年2月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既往工作基础上正式申请升级,筹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控中心”),并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意(国卫医质量便函〔2013〕172号)。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在国家级质控中心工作量化评分中总分第一(国卫医质量便函〔2017〕360号、国卫医质量便函〔2019〕49号、国卫医质量便函〔2020〕14号)。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担国家质控中心工作。国家质控中心主要职责:拟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工作规划和技术文件;拟定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相关医疗质量数据,提出质量管理工作建议;指导省级质控中心开展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工作;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等。国家质控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规范(试行)的函(国卫医质量便函》(2019〕37号)展开质控工作,并在如下方面取得成效。
一、健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构架与体系,成功探索全国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模式
国家质控中心是横纵质控交汇点。
纵深质控以“患者为中心、病种为链条”,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国家质控中心组织,神经系统各专业、亚专科质控专家委员会参与,协作开展:拟定神经系统疾病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搭建全国质控信息平台,分析医疗质量数据;为全国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等。2019年健全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重症四个亚专业质控专家委员会,在卒中、癫痫、帕金森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重点病种领域开展上述工作。
横向质控以“省级质控中心为抓手,质控医院为落脚点”,开展以下工作:指导省级质控中心收集辖区内医疗质量数据,宣讲和培训神经系统疾病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等。2019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均建立了省级质控中心,全国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医院超过3 500家,形成覆盖全国不同层级的较健全的质控工作网络体系,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和开展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牵头制定神经系统重点病种和治疗技术的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
(一)基于循证证据研发质控指标
我国在国际上首创针对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治疗的CHANCE(clopidogrel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新方法,使脑血管病复发风险相对下降32%,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国际金标准,被评为“2013年度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进展”和“国际脑血管病领域年度八大进展之一”,改写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脑血管病临床指南。2019年修订的脑梗死质控指标纳入基于循证证据研发的脑血管病早期双抗质控指标。
(二)制定/修订神经系统重点疾病质控指标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国家质控中心组织11个专家组100余名专家对脑梗死、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帕金森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胶质瘤、垂体腺瘤、脑膜瘤9个神经系统单病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脑血管造影术、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5项神经介入技术进行制订/修订。国家质控中心成立专门编写工作组,制定指标框架要进行充分文献复习,找国内外相关参照系。采用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等方法收集全国质控中心及临床专家对每一项指标的意见,进行多轮函审、会审专家论证。在部分医疗机构进行试用和验证指标的可实施性,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符合国情现状的医疗质量指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将其中成熟的3套单病种和2项介入治疗技术(指标详细内容见附录)进行修订和整合,并通过广泛专家意见咨询,2020年1月正式发文公布新版质控指标,要求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基于循证提升和改进医疗质量。
三、总体设计及搭建全国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建立以医疗质量大数据为依据的科学精准化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数据主要包含行政数据库及病种数据库。行政数据库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搭建的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病案首页信息为核心。通过全国三级医院病案首页信息,可以监测神经系统疾病不同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在院病死率等重要结局指标。通过纵向数据可以展示过去5年我国上述指标的纵向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通过异地就诊模型挖掘和探索患者就诊的趋势规律,显示北京、上海仍然是收治外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比例最高的地区。病种数据库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点疾病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进行采集,与行政数据库互为补充,比较完整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的规范程度。全国3 000余家质控监测医院的质控数据汇集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的超算中心,通过大数据治理技术和医疗质量算法模型形成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全国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的监测、反馈、预警等功能。以神经系统疾病中患病率最高,也是中国居民死因首位疾病卒中为例,通过质控网络分析模型和大数据空间地理技术,信息平台可以显示全国各级质控中心分布及2 746家具有脑血管病救治能力的卒中质控监测医院分布;通过一小时急救模型可以展示卒中急性发病患者一小时内所能到达的最近的具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通过病种医疗质量分析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11项可测评脑梗死医疗质量过程指标在全国各省执行的差异性、纵向医疗质量改进效果等。此外,该信息平台还嵌入医疗质量远程指导功能,国家质控中心和31个省级质控中心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进行面对面指导和交流,促进各级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沟通,实现医疗质量及时干预、指导改进和反馈改进效果。这个体系中,国家级、省级质控中心直至质控监测医院,均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分级账户进行访问,实时掌握本地区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数据上报数量,查看本地区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结果,掌握本地区内医疗质量现状,横向与全国、全省之间医疗服务水平比较,纵向可看到数年医疗质量改进前后的对比情况。该信息平台的建设,增强了各级质控部门理解和利用数据的能力,促进本区域开展医疗质量监测、评价、反馈、预警及持续改进,使信息化技术发挥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循证作用。
四、圆满完成国家质控中心年度重点工作
(一)撰写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提出医疗质量改进建议
2015年开始,国家质控中心每年撰写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系统疾病部分,组织编写年度“神经内科/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报告”,公布全国神经系统重点疾病及治疗技术医疗质量工作状况及医疗质量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建议。2019年圆满完成《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中神经系统疾病部分的撰写及《2018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报告》(神经系统疾病单行册)的出版工作。其中《2018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报告》3 000册全部赠送给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处室、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和省级质控中心、相关质控监测医院。《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系统疾病部分和《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神经系统疾病分册》也已经撰写完成。
(二)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调研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和参与下,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对全国100家医疗机构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调研,采用医疗机构自评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质控数据监测情况和自评结果,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质控中心依托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质控中心依托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质控中心依托单位)进行现场调研,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及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调研报告。
(三)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2019年3月22日在北京召开2018年国家神经系统质控中心年度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四个亚专业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级质控中心人员,行政管理领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领导、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计生)委医政医管(医政)局(处)]。
五、重视医疗质量理论研究与培训
(一)医疗质量理论成果
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倡导,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Seizure、The Lancet Neurology、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等期刊杂志上发表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论著。
(二)加强医疗质量改进培训
国家质控中心对各省级质控中心负责人及骨干进行统一培训和远程指导。2019年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天坛医疗质量研究方法培训班,31个省级质控中心全部选派质控秘书及骨干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卫生政策与质量管理方法、医疗质量临床研究、医疗质量循证策略、医疗质量评价研究、质控研究案例、医疗质量大数据等。2019年12月13日至14日举办医疗临床研究方法学国际培训班,杜克大学和国家质控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家对医疗质量及改进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专项培训和广泛交流,22个省级质控中心28名质控秘书及骨干参加现场培训。
国家及各省级质控中心开展广泛培训和医疗质量改进。培训及改进内容主要包括质控工作总结和计划、各省质控工作情况交流、单病种指标制定/修订解读和培训、质控研究方法学培训、介入治疗技术质控指标规范化培训、卒中中心质控指标执行情况、卒中医疗质量管理流程、神经系统重点疾病及治疗技术质控现状等。全年共开展近40场次会议培训、30余次远程视频、30余家质控医院现场调研。除远程工作视频会议,培训视频均进行直播或转播(18万余人次观看)。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IMPROVE)是国家质控中心与美国心脏病学会合作开展的医疗质量改进项目。2019年2月在美国对项目中期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全年度按照计划进展顺利。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2019年6月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主要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方法学、医疗质量数据平台开发技术、人工智能基层应用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人才交流培养和卫生政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