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图谋大事

张平带着两名小宦离去后不久,齐王府又迎来了另一波宦侍和宫女。

毕竟是亲王府,总需要人手来服侍。

来的人不算少,三十名宦侍加上十五名宫女,五九之数,亲王之极。

这些人出身于宫中,其中必然是有来自宫中的耳目,甚至说不准连东宫,也安插了人手在这些人中间。

所以杨勇并没有表现得太过亲和,只是颇具威严地告戒了众人几句。

说了一些诸如‘让他们好好做事,以后亏待不了他们’之类的话后,便将他们打发走去干活了。

只留下了在路上,碰巧和这些宦侍宫女同行过来的高盛道和高盛玉。

“殿下。”

高盛玉看着杨勇那张熟悉的脸庞,眼眶瞬间红润了许多,本能地想要扑进杨勇的怀中。

只是那刚刚迈出去的腿,还没落地,便在空中顿下,随后被她收了回去。

杨勇看着高盛玉的模样,心中悠悠叹息。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高盛玉虽算不上是倾国倾城,但也绝对是百里挑一的美女。

尤其是这刚刚二十多些的年纪,正是芳华正茂的时候。

但如今的高盛玉,即便是刻意盛装打扮过,却还是难掩远不及两年前的身形和神采。

显然,这两年的圈禁,对自己固然是一种煎熬,但对高盛玉来说,也是同样。

不过前身对高盛玉的态度很是一般,所以高盛玉在自己面前,总是表现得有些拘谨。

两人就这么对视了一会后,高盛玉脸颊微红地低下了头去,向杨勇敛身行了一礼,糯声道:“兄长和殿下还有事情要谈,妾身先去后面整理一下。”

说完,她便低着头快步离开。

看着高盛玉略显纤瘦的背影,高盛道无奈地轻笑一声,摇了摇头道:“舍妹这两年时时心忧殿下,茶饭不思。

如今能和殿下重逢,确是天眷了。”

“确实是天眷。”杨勇也颇具同感地点了点头。

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杨勇直到仁寿四年被赐死,也没有从东宫出来。

或许后人读史时,能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杨勇的无奈,痛苦,但能被记录在史书上的事,所影响的,又岂能只是区区一人两人?

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却连出现在史书上,被人知道的资格都没有。

杨勇只是感叹了两句,便收起了这悲天悯人的心思,转而问道:“对了舅哥,刚刚玉儿说,你有事要和我谈?”

“正是。”听得杨勇的提问,高盛道也收了心思,正色道:“不过这里人多眼杂,殿下可否……”

“那舅哥便随我去书房一叙吧。”

……

书房里,高盛道将房门掩好后,向刚刚坐下的杨勇解释道:“殿下莫怪,非是小臣不信任王府,只是如今王府中的下人皆是宫中所派,难免有东宫耳目。”

“无妨。”杨勇笑着摆了摆手,道:“不知舅哥要和我商讨何事?”

“殿下,在商讨事情的之前,小臣斗胆想问殿下一句话。”高盛道顿了下,目光炯炯地直视着杨勇,一字一顿道:“殿下如今,是想做一个逍遥王爷,还是想做那九五之尊?”

夺嫡一事极具风险,尤其是身处这场夺嫡风波的中心,承受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虽然在高盛道的心中,杨勇已经和往日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毕竟事关重大,高盛道还是要问个清楚。

杨勇没想到高盛道问的会这么直白,不过仔细一想,倒也清楚高盛道的难处。

高家虽然不是类似于五姓七望的那种老牌大世家,但有之前位极人臣的高颎在,高家也已经崛起成了一个不小的家族。

事关全族人性命,容不得高盛道和杨勇在这里打哑谜。

杨勇笑了笑,道:“舅哥啊,这史册上数十位帝王,百余位太子,但……可有废太子能做的逍遥王爷?”

说着,杨勇从胡床上缓缓起身,语气也逐渐变得沧桑起来。

“从我二十年前被推上东宫之位的那一刻起,要么坐上那九五之尊的天子之位,要么,便是落败,身死道消。

逍遥王爷?呵哈……舅哥啊,我有这个选项吗?”

高盛道听的,心中竟渐渐对眼前的这位亲王妹婿,有些同情起来。

他们这些世家参与夺嫡,要么是想保住自己的位子,要么便是投机心理作祟,想要更进一步。

但这场风波之中,又有谁考虑过身处于风波中心的杨勇,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

“舅哥!”

杨勇这时忽然加重了语气,目光直视着高盛道,郑重道:“我不想身死道消,更不想败于杨广之手。

舅哥可愿助我?”

这番话正是高盛道想要的回答。

他心中一震,立时收起了自己之前的那些无用心思,向杨勇正式地躬身作礼道:“殿下所托,小臣,义不容辞!”

说完,高盛道简单在心中整理了一下语言,又道:“不过殿下您如今刚刚恢复王爵,在朝堂上的势力孱弱,远不及太子一党。

所以小臣以为,殿下此时不应冒进,还是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实力最为稳妥。”

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路也要一步一步走,杨勇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他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高盛道的提议,问道:“舅哥可有打算?”

“有一些。”高盛道从袖中掏出一张微微泛黄的纸张,摊开道:“这是小臣和家父,这几天在府中所整理的京兆附近的中小世家,以及一些名声不显,但还算有些才华的人。

殿下在朝堂上的势力要徐徐图之,但谋大事,总需要有些人手。

小臣觉得,殿下或可尝试从中选些,收入府中。”

听到高盛道提及家父,杨勇眉头不易察觉地挑了挑。

高盛道的家父,自然就是如今被罢官在家的高颎,其人颇有识人之明。

如今朝堂上的许多能臣,最初都是由高颎一手举荐。

有高颎提前为自己筛选了一批人才,倒是可以省了杨勇许多力气。

“哦?我看看。”

杨勇将纸张接过,粗粗一扫,果然在纸上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高士廉,杜如晦,李靖,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