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唯一传五世的异姓王,长沙国的幸与不幸

西晋泰始二年(266)春,一个叫吴纲的校尉,在安徽寿春遇到一个原先吴国的老汉。二人见面后,老汉惊奇地打量吴纲说:“你的身材相貌很像长沙王吴芮呀!”吴纲听后大惊,说:“吴芮乃是我十六世先祖,已经死了四百多年了,你怎么看得出我的相貌像他呢?”老汉说:“实不相瞒,四十多年前,我们东吴在临湘(今长沙)欲修孙坚庙,因为木材不够,就挖了长沙王吴芮的墓,取出棺椁作为建庙的材料。当棺椁打开后,我曾亲眼看见长沙王的尸体面目如生,衣帛完好呢!”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故事了,而且这段内容在《世说新语》《水经注》等文献中都有散见,但基本就到此为止。不过在乡人的野史传说中,这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具有更生动的细节:除了那些我们常在盗墓小说中看到的情节,盗墓者躲过重重机关后,心惊胆战打开内棺,竟然发现死亡四百余年的长沙王吴芮面色如生,须发完整,隐隐有打鼾之声。一帮人以为死者有神灵庇佑,不敢造次,只将外层椁板拆走,内棺原封不动,并找来吴家子弟复葬其棺。吴芮的子孙赶到后悲戚愤懑,突然,吴芮尸身竟从棺中奋起,扬臂摇身,高声呼曰:“这一觉睡得好长呵,此处不可久留,快送我回瑶里老家去也!”言毕,尸身如僵木,向后一仰再无动静。众人皆呆若木鸡,如在梦境。回过神儿来方知是长沙王特留遗言,令其迁葬回乡……

说起来,前面扯的乱七八糟一大段都不是信史,虽然离奇有趣,但又和真实的长沙王吴芮有什么关系呢?请容我们暂且放下这个问题,先来谈谈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对长沙王吴芮有什么印象。

一般人对长沙王吴芮的印象源自《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而班固夸赞他的那段话相当重要:“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意思是说,当年刘邦分了八个异姓王爷,七个都没得到好下场,就吴芮始终正大光明,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而长沙国传了五世,最后没有子嗣了才被取消。

这么一讲,估计不怎么了解长沙王吴芮的小伙伴都要惊呆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刘邦当了皇帝后诛杀功臣,把异姓王全都给灭了,还立下“白马之盟”:非刘姓不能称王。居然还有这么个异姓的长沙国传了五世。倘若再附加一个信息,你是不是会更加叹服:淮南王英布竟是长沙王吴芮的女婿,要知道英布可是刘邦最痛恨的人,晚年刘邦身体糟糕,全赖征伐英布所受的箭伤?

那么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吴芮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多疑的刘邦容他裂土称王?他的长沙国真是那堆异姓王中唯一善终的吗?

最怕的就是两边都下注的人

吴芮有一个声名显赫的祖先——春秋霸主之一的吴王阖闾。吴国被越国灭亡后,吴家子孙也因此漂泊四方,深入当时的南蛮之地,但是他们做梦都想恢复两百年前的荣光。

吴芮聪明伶俐,深受家族遗风的熏陶,自幼学习武艺兵法。可以说,吴芮的父辈从他小时候就按照政治家的标准在培养他。虽然会武术,但吴芮凡事并不总用拳头说话。他组织民团,教习武功,却不轻易动武,对秦灭六国后到处流窜的散兵游勇,只要不主动找事,他不但不会为难他们,相反还赠送路费,有愿意留下来的,也敞开大门欢迎。吴芮在十八岁的时候,居然已经拉起了一支接近两万人的私人部队,来“维护”地方治安。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嬴政大概是觉得百越南蛮之地,太难管理,便决定让他们自治。于是就任命吴芮为番阳令,虽然也不是实际官职,只是中央的一种授权,但是正式承认了吴芮作为一个地方军阀的合法存在,吴芮可谓利用乱世成功获得了编制。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中如此形容吴芮:“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这里面说得很明白,他的行事风格很够朋友、很得人心。年纪轻轻的吴芮,名声越来越大,有点儿“战国四君子”的意思,人送外号“番君”,各种各样的朋友都会来投奔他或者请他帮忙。举个例子,谜一样的航海家徐福也曾来找吴芮帮忙,结果吴芮的弟弟后来就跟着徐福一起东渡了。

借着“番令”的招牌,低调的吴芮在秦王朝的眼皮底下快速扩张。他率领麾下进入鄱阳湖地区。之后的几年,他在当地屯垦兴农,发展生产。此时正是暴秦肆虐的时期,大量农民纷纷南逃,吴芮大力招抚扩充实力。

公元前210年,嬴政于东巡途中驾崩,刚太平了十年的天下就又开始大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吴芮自然毫不犹豫地揭起了造反大旗,并开始招揽天下英才。当时投奔他的人五花八门,有盗贼、草寇、农民、奴隶,只要是人才吴芮都会照单全收。譬如,九江人英布是一个被刺了面的囚徒,但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吴芮收留了他不说,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建立了稳固的家族关系;余干人梅鋗,说起来是越王勾践之后,可以说和吴芮家是世仇,但此人精通兵法,吴芮也不问出身,将其引为心腹。

反秦浪潮很快如火如荼,吴芮深知以自己的实力,不足以逐鹿中原,必须要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才能避免被别人侵吞。必须得说,他看人很准,找到的第一个靠山就是项羽,于是他让自己的女婿英布出兵去帮项羽,英布很快得到项羽赏识,成为其左膀右臂。而吴芮则努力做好项家重要的“后勤基地”,每年提供大量钱粮,助项羽一次次在中原“力拔山兮气盖世”。吴芮乘中原大乱时,进一步向南扩展到长沙地区,并修筑了长沙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湘水》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所筑也。”这是现有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沙城最早的记载。

一般人有了靠山之后,基本就靠山吃山了,更何况这座靠山是战无不胜的霸王项羽。但吴芮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眼光独特,他居然在群雄并起时,又发现了另一个值得下政治赌注的人物——刘邦,说到底这份幸运和眼光,还是靠人脉广,朋友多。原来,张良早年游洞庭的时候,曾与吴芮结交,二人成为好友。如今张良投奔了沛公,自然也会和吴芮私下沟通:我家主公争天下有戏,你要不要也下点注?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中记载:“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鋗,与偕攻析、骊,降之。”前文已经介绍,梅鋗是吴芮手下除英布之外的另一员猛将。刘邦攻打南阳时,非常巧地遇到梅鋗率部赶到。此后,梅鋗就率领他的部队协助刘邦作战,一路攻进武关、骊山,打到秦二世投降。如此一看,梅鋗简直是帮助刘邦立下了不世之功啊!而这也能从项羽的封赏看出来,梅鋗直接被“封十万户,为列侯”,你说功劳大不大?

综合来看,你就不能说吴芮仅仅是运气好了,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秦末那么多诸侯混战中,他做出了最牛的选择:一方面派自己的女婿英布追随项羽征战,另一方面派出部将梅鋗为刘邦效力。结果是一个成了勇冠三军的九江王,一个成了天下唯一的十万户侯。

在项羽得势的时候,吴芮是衡山王;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年,胜负大局已定,吴芮终于宣布自己的衡山国背叛项羽,摇身一变成了长沙王。

从衡山王到长沙王,吴芮亏了

如今我们获得关于吴芮的点滴信息,多来自《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因为《史记》中根本没有给吴芮单独列传。项羽分封的十八王和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吴芮都位列其中,而且绝大多数人在《史记》中都有列传,甚至连他的女婿都有《黥布列传》,按说他作为唯一一个汉朝传世五代的异姓诸侯王,得到如此对待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司马迁如此惜墨如金,值得深思。

我们可以从项羽和刘邦对吴芮的态度和策略来分析一下,吴芮的衡山国或长沙国,到底存在什么样的价值。

前文曾经说过,吴芮手下大将梅鋗,被项羽封了十万户侯,听起来好大的头衔,那么封地在哪里呢?梅鋗谓之“台侯”“食台以南诸邑”。“台以南”即台岭以南。而当时台岭以南,为南越王赵佗所据。也就是,你梅鋗要是想拿封地,就只能灭了赵佗,那你就是名副其实的十万户侯了。

赵佗的实力如何?至少刘邦和吕后都没能动得了他。况且当时秦军南征后的精锐部队应该还有不少,所以梅鋗不可能在血战灭秦后,再去强攻南越。因此后人有诗云:“十万梅鋗空寸土”。意思是他只是得了一张空头支票。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人说是因为梅鋗站错了队,曾协助刘邦攻入武关。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对于项羽而言,梅鋗必须得到分封,因为只有分封了梅鋗,才能把灭秦之功从刘邦手里拿走一半,这样一来,赶刘邦去巴蜀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项羽又不愿意真的让梅鋗获得实际利益。原因很简单,吴芮已经封王了,他的女婿英布也封王了,假如再给梅鋗一块大蛋糕,毫无疑问会直接导致吴芮派系坐大。所以他最终给了梅鋗这样奇怪的封赏:为列侯,却封十万户,而且要靠你自己去打。因此,在项羽经营天下的这盘棋里,吴芮集团只是在战略上制衡赵佗的一颗棋子。

到了刘邦时期,由于楚汉争霸时,吴芮、梅鋗并没有从刘邦击项羽,所以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登基后大封功臣,两人并未获封。对于吴芮由衡山王徙为长沙王,《汉书·韩彭英卢吴传》是这么说的:“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意思是给吴芮做长沙王,记得还是当年梅鋗帮着灭秦的功劳。

那我们再来看看吴芮的封地变化。吴芮原为衡山王,但是如今衡山一郡却被刘邦给了英布,所以才让吴芮当了长沙王,而刘邦封给吴芮的长沙国共辖有长沙、豫章、象、桂林、南海五郡。这里面,豫章郡实际拥有者,同样是淮南王英布,而象、桂林、南海三郡还被南越王赵佗所割据,又是一张空头支票。所以,从项羽封的衡山王到刘邦改封的长沙王,吴芮的封地实际上是大大缩小了,真实能控制的就只有长沙一郡之地。

由此看来,从项羽封梅鋗到刘邦封吴芮,政策几乎一脉相承,都隐藏着祸水南引的意图,就是希望吴芮成为维护中原的一道屏障,最好能和赵佗发生正面冲突。当然,刘邦的手段更毒辣一些,他把吴芮的衡山给了英布,又把英布的豫章封给吴芮(恰恰在实际操作中,英布没有执行),其实是在翁婿两人中埋下了大隐患,最终导致两人不和。事实上,后来英布造反时,吴芮已经死去五年了,但长沙国并没有任何异动,甚至在英布落败之后,吴芮的儿子吴臣,也就是英布的小舅子,假意助其逃跑,却直接诱杀了他。

只要看清了这些内容,你就能明白,汉高祖九年(前198),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时,对写诏书的御史说的这句:“长沙王忠,其定著令。”要么是句常规的客气话,当不了真,要么就是明平暗降,骗人的障眼法。

事实上,生性多疑的刘邦还是对有所谓“吴王夫差后代”身份的吴芮颇为忌惮。于是,刘邦曾试探过吴芮的口风:“吴,古之建国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汉书·高帝纪》这番话其实饱含杀机,吴芮怎能听不出来?他连忙表态说:“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把吴王的位置推给了刘邦的侄子刘濞,刘邦这才少了点儿疑虑。

当然,智商极高的吴芮知道,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让刘邦放心。此后,他极力拉拢刘邦的兄长刘贾,将自己手中一部分精兵交给刘贾节制,然后让小儿子吴元带着部分族人回到瑶里乡生活,这样就等于把部分家族成员放在了刘邦的监管之下。

这几个高姿态完成后,刘邦彻底安心,吴芮似乎也就可以快快乐乐享受人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吴芮妻子的毛苹,说起来也大大有名,她创作了那首汉乐府中著名的情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据说,这首诗是在吴芮和毛苹泛舟湘江时所作。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毛苹吟出这首诗后,吴芮是这样回答的:“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意思是,死后请把我送回家乡瑶里吧,让我能观看天门的朝日夕阳。

说起来真是一语成谶,就在这一年(前201),刘邦封他为长沙王的第二年,刚满四十岁的吴芮便和他的妻子毛苹双双英年早逝。

那么,吴芮当真是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自己即将早死吗?毛苹为何突然之间哀吟一首悲剧意识如此强烈的情诗,她预感到了什么?作为裂土封王的王爷、王妃,谁又有这样的能力让他俩生离死别呢?

长沙国五任国王的死因皆成疑

长沙王吴芮,在位不到一年便过世了。可对于吴芮的死因,史料中却没有明确记载。《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对吴芮之死只是一笔带过:“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只是说明了吴芮死后,谥文王,其儿子继承王位。

因此,现代学者对吴芮的死因猜测较多。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吴芮做长沙王的第二年,刘邦派他去福建平乱,当行军到当时的金精山一带(今江西宁都县西北十五里石鼓山),吴芮病倒后一命呜呼。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吴芮是被毒死的。而毒害他的人正是长沙国的丞相也就是刘邦的亲信利苍,而这个利苍,就是我们20世纪一个相当重要的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的主人。他当时被派去担任长沙国的丞相,意在监视长沙王。但是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利苍担任长沙国丞相,不仅是在吴芮死后,甚至是在刘邦死后,因此这个说法禁不起推敲。

不过,研究一下前后继任长沙王的五位王的死亡时间,确实非常值得玩味。吴芮的长沙国一共传了五任,分别是吴芮、吴臣、吴回、吴若、吴著。

先说最后一任长沙王吴著,他是在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去世的。《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关于长沙王这一年的记载是:“来朝,薨,无后,国除。”明确说明了吴著是去长安朝见汉文帝时死的,因为他无后,长沙国就此被废除。补充一个关键信息,汉文帝是在这一年的六月份去世的,而吴著也很巧地死在了这一年。

我们再看看除了吴芮外,其他三个王又是什么时候死的,一查之后真的是吓人一跳:孝惠二年,吴回继任;高后二年,吴若继任;孝文二年,吴著继任。也就是吴臣、吴回、吴若分别死于孝惠元年、高后元年、孝文元年。

那么为什么这三王之死都是这样凑巧呢?都是在朝廷有了新主继任这一年,他们就很知趣地随旧主而去了。唯一的解释是,一有新主继任,作为诸侯王,他们必须要去朝见新主,否则不合礼制,而这个时候就是朝廷对他们下手的最佳时机。

事实上,种种事实反映出汉朝中央政府对长沙王这个唯一存在的异姓诸侯王始终耿耿于怀,总是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

比如在吕后当政时期,就曾采取过“借刀杀人”的策略。《史记·南越列传》中记载:“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吕后取消了南越国的王号,禁止铁器交易,惹怒了赵佗,赵佗一怒之下,先拿长沙国开刀。此时的长沙王吴若勉力支撑,长沙国几乎面临崩溃的边缘,后来还是长沙国的大臣陆贾等人出使南越,成功劝说双方罢兵和解。但长沙国也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汉文帝最终决定在自己过世前,剪除长沙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年他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时的计划是“令人使闽越、匈奴”,匈奴在汉文帝时期始终边患难除,而南方“闽越、南越”等势力也令人忧虑。说到底,长沙国以越人为主,又是异姓诸侯王,不如除之以绝后患。《汉书》中如此表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长沙王最终也变成了刘姓。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毛苹会发出如此哀声?为什么吴芮心心念念要回瑶里老家?他们夫妻俩大概也明白,长沙王这个位置实在是风险太高,谁坐到这个位置上都很难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