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鱼沟(求追读求收藏)

一天下来,十亩地‘井’字型的养鱼渠,直接挖通了五分之一的工程量。

要是按照这进度,本来需要十天的工程,5天就够了。

不过,石仲魁没打算死命的用这一百人。

头一天心情激动下,卖力气倒是没问题,可时间久了,仅靠几个馒头来补充人体的消耗,不可能长久。

而且一天下来,空间中功德栏中的数值还是10,也让石仲魁明白,自己想再次获得功德,应该得等到沟渠全部挖好,正式引水入渠,插上稻苗,放入鱼苗之后才行。

道理很简单,开工挖土,就表示稻田养鱼之举,正式出现在这个世界的北方。

这事传出去,即便石仲魁这边失败了,说不定就有人跟着试一试。

所以天道算是认可自己的举动对人道有利,封神之后人族也正式真正成了天地主角,这才给了功德。

再想获得奖励,那就得做出点成果才行。

想到这,石仲魁顿时感到浑身都是干劲,回到住的二进院,稍稍用过晚饭,就在书房里写写画画起来。

等福叔第三次过来提醒说,夜深了该休息时,石仲魁才满意的看着书桌上的图纸,笑着对福叔和顺儿说道,“有了此图册,天下必然能少一二成饿死之人。”

福叔和顺儿一惊,得到石仲魁许可后,满心好奇的在书桌两旁看了起来。

图纸倒是很容易就理解,但看到稻田养鱼可以除虫、除草、还能增加稻田肥力,增产2到3成稻米时。

两人也不管是不是真的,激动的浑身发烫,甚至心情激荡之下,福叔后退几步,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头。

“大郎此举定能功德无量,小的替天下庄户们谢过大郎。”

石仲魁并没立马上前扶起福叔,而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按照之前他的做法,肯定是谦虚一番,可知道付出就能有收获,并且还是功德之后,心态就不一样了。

好在石仲魁孤儿和在乡镇办公室的经历,让他谨慎惯了。

心情舒畅之后,不由习惯性的上前扶起于福,“小侄即便有利国利民之术,却也需要福叔这等心怀道义和良善之辈相助。

待到功成之日,才是庆贺之时。”

于福和于顺父子俩大喜,自己求的无非就是亲自参与进来。

即便不说为了天下苍生这类的空话,仅仅是帮助石仲魁真的在北方的稻田里养活了鱼,并且真的让粮食增产俩三成的话。

今后归乡养老,仅靠亲眼见证和学到的技术,也足以让于福名满乡里。

而人的一生说白了无非就是名利二字。

回到卧室,石仲魁盘膝坐在床榻上,再次运功修行替代睡眠。

却没想到练气二层的修为,不知为何忽然加快了不少。

停下来默默一想,很快想到这可能是因为自己身怀功德,而且功德还具现出来,作用于身体的原因。

这么一想,石仲魁就更在意功德的多寡了。

除非到了必要时候,否则能不用就不用。

一夜悄然过去,清晨大概辰时一刻,卧室门外响起于顺的声音,“石先生,您起了没?”

正在修炼的石仲魁耳朵动了动,开始收功,这才回了一声‘等着’。

换了一身长袍之后,听到吩咐的于顺这才带着两个小丫鬟,端着洗漱物品走了进来。

“先生,庄户们都已准备好了,就等您的命令去开工。”

“嗯”,石仲魁点点头,洗漱和吃过早饭,去了现场后,看着庄户们按部就班的开工,一天时间很快过去。

见工程超过预期,石仲魁不由吩咐于福明天去确定鱼苗的问题。

是否有人像现代一样挖池塘养鱼,石仲魁虽然觉得肯定有,但自己没听过就无法确定。

不过他却根据于洪高养了观赏红鲤鱼来推断,京城周边百分百有人专门培育鲤鱼。

作为古代最常见的观赏鱼,金鲤和红鲤不仅达官贵人家常有,就是乡间的乡绅家都常见。

当然,稻田养鱼肯定不能养观赏鱼。

但既然有人培育观赏鱼,那花点钱让养殖户侍候几条河里打捞上来,一肚子鱼卵的大鲤鱼并不难。

甚至听于福说,有鱼户会人工取卵培育鱼苗,对一些常见的病害也很有经验。

而这也是石仲魁选了鲤鱼,没选草鱼的原因。

虽然草鱼更容易养,可第一次试验,要的是成功率。

好在鲤鱼也是出了名的耐寒、耐碱、耐缺氧,水深不够时它也能活,而且荤素都吃,插秧一个星期后,就能放养。

不期望十亩能投放十几万条鱼苗,也不期望十亩地能收获几千斤的鱼。

能有7、8百斤就谢天谢地了,不仅能抵消了鱼苗和人工的投入,还能有10多两银子的额外收入。

最关键的还是粮食增产。

不过为了试验的成功率,把十亩田的鱼沟挖了一米宽,四十公分深,等于浪费了大概330平米,大致半亩地,也就是5%的土地。

但石仲魁很有信心,在这个一亩地才产2、300斤的年代,想增产3、50斤谷物应该不难。

无非是精细化耕作和看护。

而古人为了粮食,不少庄户那是没事就去田地上查看一番,更别说自己只需要花点馒头,就会有人24小时看护了。

6天时间很快过去,鱼沟挖好之后,石仲魁基本上就不用插手。

一心期待着空间里的桃子成熟,闲暇时白天复习四书五经,画符、修炼神行之术,晚上则修炼长春功代替睡觉。

而且种地这种事,对于在这个农庄生活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庄户来说,种地就是本能。

不过等到正式插秧时,还是让他深刻的明白了化肥的作用。

没记错的话,现代种稻子,根据稻种的不同,行距一般都是20到30厘米左右。

但自己看到的却是至少40厘米以上的间距,不用说,肯定是土地本身的肥力,只能满足这个间距,不过这对养鱼反而有利。

而且按照于福的说法,缮国公府这片靠近沟渠的土地,还全都是上好的肥田。

难怪亩产300斤以上的土地,价格就的20两银子以上,其他的下田或者坡地,5、7两银子一亩都常有。

不过,要是能引水来灌溉,下田也能慢慢变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