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榆见刘琰主动询问,自己有何要问她的,思衬片刻,方才笑道:
“在下没什么想问的了。”
刘琰却是有些不解了,方才在暗香斋前,林榆见了自己,分明是十分惊艳的模样。
虽说马上便收敛起来,也不过是说明他风度不错,如今有机会了解自己,为何不问了呢?
刘琰突然开口问道:“林世兄可是对这桩亲事不满意么?”
说着忍不住红了脸,这是什么话?倒像是自个儿上赶着嫁他似的。
“刘世妹何出此言?”
林榆讶然,瞧见对面小姑娘脸上的懊恼,明白对方该是说错话了,笑着解释道:
“并非在下不想问什么,只如今我与世妹并无婚约,婚事成与不成还未可知,不好开口询问姑娘家的私事。”
接着又补充道:“且在下冷眼瞧着,世妹在自个儿的婚事上,该是有一定话语权的,我林榆也不会是姑娘唯一的选择,且榆并不打算入仕,世妹还是该认真考虑才是。”
“你……”
刘琰不禁瞪圆了一双美目,这次是真的惊呀了,你是如何知晓选择权在我自个儿手里的?
林榆微微一笑,这很难猜么?
不说刘家这两个小姑娘,是被捧在手心里的长大的,只沫沫丢了,刘闻仲发了多大的火气?
而刘琰,作为刘家孙辈唯一的姑娘,又是长房嫡出的孙女,只会比沫沫更受宠爱才是。
且妹妹与这位刘世妹谈论起学问来,读的是什么书?《周易》!五经中最为晦涩难懂的经义。
自家妹妹黛玉,是被二叔当做儿子教养长大的,还请了当过县令的贾雨村做西席,给黛玉启蒙。
贾雨村的人品暂且不提,能中进士,还能得到二叔及贾政的看重,才华自是不缺的。
刘家姑娘呢?若不是与兄长们一同教养长大的,如何能有这般的见识?
还有便是,瞧着刘姑娘的神色,必定是早就知道这桩事的,若不是极受宠,哪家会把还没定下的亲事,告诉自家小辈的呢?何况是未出阁的姑娘。
没看到林榆自己,还是刚知晓的么?且还是自个儿猜到的。
林榆想着这些,心下不禁更淡定几分,反正这刘世妹也不太可能嫁给自己了,还不如大方一些。
你要问为何?自然是因着林榆不愿为官了,作为大雍朝最顶尖的世家贵女,难道嫁给一个“没有上进心”的丈夫,聪明人应该都不会这样选的罢?
念及此,林榆忍不住有些失望,这短暂的初恋,就这样夭折了?
谈什么恋爱?
教书才是本命!
林榆很快收拾好心绪,笑道:“姑娘家不比男子,清誉不容折损,世人对女子也多几分苛责,刘世妹下回还是要仔细些的。”
说着也有几分感慨,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个时代到底对女性太苛刻了些。
刘琰眨了眨眼睛,这是觉着我不愿意么?嫁给一个教书先生啊……
同层次的千金闺秀,哪个嫁的不是门当户对的大家公子?便是嫁了年轻的举子进士,也是家里条件不错的。
林家家世自是不用多说,只林家大爷却是不愿入仕,倒是脾气古怪,若是被那些个姑娘知道了,还不知怎么笑话我呢!
这一日见了林家世兄,吃惊的次数也多了些,听了这话,刘琰只淡淡地道:
“多谢林世兄提醒,我会注意的。”
果然是没戏了!
意料之中的事,林榆也不伤感,倒是更坦然了些,与刘琰交谈起来。
这一番讨论下来,林榆更是对这刘世妹高看几分,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刘世妹这般的才华,倒是耽搁了。
黛玉带着沫沫从楼上下来时,便见着二人这相谈甚欢的场景,不禁有些为哥哥开心,刘姐姐若成了嫂子,也有自个儿的一份功劳不是?
“哥哥和刘姐姐在聊什么?”黛玉行至桌边坐下。
林榆笑道:“我和刘世妹方才在讨论,苏东坡在会试考场之上编造典故。”
黛玉有些好奇:“什么典故呀?”
黛玉倒是没听过这个故事,沫沫也望向林榆,期望他能解惑。
“说是苏东坡在会试之时,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引用历史事例,还在试卷上杜撰了几句话,他写到: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阅至此卷,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的对白,有些怀疑,不敢公然提出查问,苏东坡才得以混过。
后来梅圣俞向苏东坡问及此事,苏东坡承认说是他杜撰的。”
沫沫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个考官不知道这个典故,不敢去查呢?”
“当然是因着苏东坡编的像了。”刘琰笑着向侄女解释道:
“若是梅圣俞提出查问,一则说明他未曾读过这本典籍,二来嘛,若是真有其事,梅圣俞可是要丢脸面的。”
林榆补充道:“还是苏子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作得出彩,不然也不会把考官都蒙混过去的。”
“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黛玉感叹道,
“实在不怪梅圣俞瞧不出来。”
刘琰应和道:“可不是,当时的主考官欧阳永叔,不也没看出来嘛。”
沫沫走至林榆身边,拉着榆哥儿的袖子问道:“小叔叔,那你如果写不出典故来,是不是也可以杜撰一个?”
这个……
我就是想杜撰一个,也没有苏子的才华啊,还要能瞒过一众考官的眼睛。
这些判官可不是吃素的,能成为会试的考官,哪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就是骗过了一个,可卷子又不止一个人看,大家都没见过这个典故,还不会打个商量,一起查查书么?一旦查出杜撰,那就要落榜了。
林榆笑道:“这个不行,我可不是苏东坡。”
“这样啊。”
小姑娘瞧着有些失落,很快便把这点子烦恼抛开,拉着众人说笑。
不多时,一个小丫头来回禀道:“太太让我来请姑娘们过去。”
黛玉看了眼自鸣钟,已近申时了,想必是刘家人要回了。
沫沫也是知道的,向黛玉保证道:“我下回来看玉姑姑,跟玉姑姑一起住!”
“那我就等着啦!”
玉儿果然十分欢喜。
众人来到正院,刘老太太正向杨夫人辞行,见小辈们过来,略坐了坐,也就要回去了。
杨夫人带着儿子和侄女,送刘家女眷至垂花门,瞧着她们上了马车,方才回屋。
黛玉牵着杨夫人的手,笑问道:“刘姐姐会是我嫂子么?”
既然刘姑娘不愿意,那这事还是澄清的好,林榆遂接口道:
“没影儿的事,妹妹下次别说了。”
杨夫人及黛玉听了,皆是惊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