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2020年第2辑·总第2辑)
- 高翔主编
- 1125字
- 2022-04-08 18:34:19
殷墟青铜容礼器的器用组合与区位特征[1]
杨博
摘要:商周墓葬中青铜容礼器主要由食器、酒器和水器组成,每种器类又由多种具体器物构成。对青铜容礼器组合、构成方式以及器物之间相对位置的综合研究,是判断墓主人族属、探索其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殷墟贵族墓葬青铜容礼器的器用组合与区位特征,可归纳为“食器分置、甗罍相邻”。这一特征不仅延续至西周时期的殷遗民墓葬,而且与周人食、酒、水器分类聚置以及“重甗轻罍”的器用观念有所区别,可作为判断墓葬族属一项新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代 殷墟 青铜器 器用 礼制
商周时期,礼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礼由两部分组成,相关仪式称为礼仪,相关器物称为礼器。礼器在礼仪中的应用方式和符号意义,即为器用。商周贵族墓葬随葬的铜容礼器“组合”,一般包含食器、酒器与水器三大类。每一种大器类又由不同的小器类“构成”,如食器由鼎、簋、鬲、甗等构成,酒器由爵、觯、觚、尊、卣、壶、罍、瓿、斝等构成,水器由盘、盉、匜等构成。[2]墓葬是相对完整地保留历史场景原貌的考古学遗存。考察墓葬中的铜器样式及其铭文风格,特别是青铜容礼器器用“组合”、“构成”的差异,是判断墓主族属、礼制变迁乃至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3]
但是,墓葬所出青铜器的器类、铭文、造型往往并非一一对应,如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葬M65中分别有1件鼎和1件簋自铭为“彝”。[4]因此,对器物“构成”与“组合”的研究,极易出现“杂取各鼎,相配成套”的现象,从而使研究“变成主观的数字游戏的危险”。[5]
为避免这类问题,近年来,学界一方面引入位置关系作为考察“构成”、“组合”的重要因素;[6]另一方面,关于随葬品摆放位置的讨论也逐渐成为一项专题研究。[7]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考察铜器器群整体在墓葬中的位置,或鼎、簋、壶等单器类在墓葬中相对于其他器类的位置,而对铜容礼器整体“组合”内部位置关系的研究尚有余白。这或许对深入揭示随葬铜礼器蕴含的礼制规范、族属文化等历史信息有所滞碍。
“腰坑殉狗”是学界判定商人墓葬的重要标准之一。笔者通过对西周初期周人贵族墓葬与殷遗民墓葬中铜容礼器“组合”内部位置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之间似存在差异。[8]那么这种差异是否可上溯至商周易代之前或更为久远的时期,换言之,墓葬中铜容礼器摆放的位置特征是否可视为商人族群的标志性器用方式,进而作为区分商周贵族墓葬墓主人族属的一项新标准?由此,对殷墟时期贵族墓葬铜容礼器器用的讨论便尤为重要。
本文拟就目前所见殷墟时期随葬青铜容礼器的典型墓葬展开讨论,在具体分析不同阶段典型墓葬铜容礼器器用组合与区位关系的基础上,归纳特征,并与西周时期殷遗民与周人贵族墓葬相应元素进行比较,进而剖析墓葬青铜容礼器器用区位特征对于探究殷、周文化及族属问题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