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构想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亲子和同伴依恋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丰富青少年心理素质形成机制方面的理论和实证资料,并为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二 研究总体思路

为了揭示中学生依恋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本研究在分析生物生态学理论和依恋理论并借鉴心理学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拟定了研究总体思路,详见图1-1。

第一部分,从变量中心分析方法入手,采用横向和纵向调查探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具体包括研究1中学生亲子依恋与心理素质的横向关系和研究2初中生亲子依恋与心理素质的纵向关系以及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第二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即采用个人中心分析方法,证明依恋与心理素质的关系,采用纵向调查探讨初中生依恋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轨迹亚群组类型以及依恋对心理素质的影响,具体包括研究3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轨迹分类以及依恋对其的影响和研究4初中生依恋的发展轨迹分类及其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第三部分,为了证明依恋的中间桥梁作用,探讨亲子和同伴依恋在父母个性特征和婚姻质量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研究5父母的成人依恋风格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及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研究6父母的自尊和神经质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及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研究7父母的婚姻质量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及亲子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第四部分,为了进一步揭示变量的因果关系,并提高实际应用价值,采用干预实验的方法探讨亲子关系干预是否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依恋和心理素质水平,具体包括研究8亲子关系干预对初中生亲子、同伴依恋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图1-1 研究总体思路

三 研究总体假设

根据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本研究提出的中学生亲子和同伴依恋与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总体假设如下。

首先,根据生物生态学理论的重要观点,“近端过程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亲子和同伴依恋关系是近端过程的表现形式,心理素质可以综合反映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以往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可以影响同伴依恋,另外以往研究还发现性别和年龄可以调节亲子和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中学生亲子依恋正向预测心理素质;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心理素质关系间起中介作用;性别和年龄有调节作用。

其次,根据个人中心视角的研究思想,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组类型,而且青少年依恋对心理素质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提出假设2:中学生依恋和心理素质发展轨迹呈现不同亚群组类型;依恋对中学生被归为心理素质发展轨迹某种亚群组的概率有影响;依恋的发展轨迹类型对心理素质发展结果有影响。

再次,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近端过程不仅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是环境因素影响个体发展的中间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父母的个性特征和婚姻质量属于微观环境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亲子和同伴依恋在父母个性特征和婚姻质量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最后,因为亲子依恋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有显著预测作用,而且亲子依恋可以预测同伴依恋,如果通过亲子关系干预提高了青少年的亲子依恋水平,那么同伴依恋和心理素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亲子关系干预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亲子依恋水平,进而提高同伴依恋和心理素质水平。

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横向和纵向调查以及干预实验。横向数据处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纵向数据处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实验数据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1.0和Mplus7.0。

第一部分旨在揭示中学生依恋与心理素质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具体包括研究1和研究2,研究1为横向调查,研究2为纵向调查,采用变量中心视角,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旨在探讨初中生依恋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轨迹亚群组类型,以及依恋对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具体包括研究3和研究4,都是纵向调查,采用个人中心视角的增长混合模型来处理数据。

第三部分旨在探讨亲子和同伴依恋在父母个性特征和婚姻质量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研究5、研究6和研究7,分别探讨父母的成人依恋风格、自尊和神经质、婚姻质量。每个研究均采用三次测量的纵向调查,第一次父母报告成人依恋风格,或者自尊和神经质,或者婚姻质量,第二次中学生报告亲子和同伴依恋水平,第三次中学生报告心理素质水平,数据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第四部分旨在进一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高实践应用价值,采用干预实验探讨亲子关系干预是否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依恋和心理素质水平,数据处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本研究为什么要综合采用变量中心和个人中心两种不同的分析视角呢?主要是基于以下思想认识,传统实证研究一般采用变量中心分析方法,但现在的研究发现这种分析方法只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没有考虑变量间关系的个体差异,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且,变量中心分析方法的前提假设是所有样本来自同一个抽样总体(Cohen et al.,2003),这个假设很难完全满足,因为实际研究中样本通常是异质的。针对这些缺陷,后来研究者发明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个人中心分析方法。个人中心分析方法(包括混合模型、聚类分析等)充分考虑到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个体差异,更符合实际,相对于传统的变量中心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分析方法利用样本的异质性确定存在于一个样本中的亚群组数量,体现了变量间关系的个体差异,而不是在所有样本中的一般关系(Bauer & Curran,2004)。因此,本研究既采用传统的变量中心视角探究中学生亲子和同伴依恋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又采用个人中心视角探究中学生依恋和心理素质发展轨迹的亚群组类型,进一步证明依恋对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


[1] 注:本书中各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中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群体。因此,本书中“青年少”与“中学生”的范畴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