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月”的结束

1932年3月底,陈梦家回南京作短暂逗留,即应闻一多之邀到青岛大学为其做助教。陈梦家得知胡适因“病盲肠入协和割治”,4月25日去信问候并简要报告了他在青岛的状况:“我于二月末到南翔投军,三月底回南京即转来青岛,现在青岛大学文学院做些小事,每日很空闲,自己好多读书,曾经写了四首关于战事的诗,已寄北晨,不久也许可由该社印成单行本,已有二首在《北晨学园》刊出……”信中,陈梦家还向胡适谈了关于《诗刊》的事:“现在没有决定续编还是暂停,孙大雨先生颇主暂停,一多先生现在努力开掘唐代文化,未有意见。我看停了可惜,续编也很多困难,不晓得先生以为如何,我个人似乎还偏向于继续编下去的。一方面,《诗刊》草创已很尽力,不能因为志摩一死也就跟着停刊,这样似乎很对不起辛苦开创的志摩先生。”(1932年4月25日陈梦家致胡适信。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12月版)按当时的情形,陈梦家信中所及《诗刊》“继续编下去”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自徐志摩罹难后,“新月派”已然开始走下坡路,领军人物中胡适在北京大学文学院事务缠身,闻一多、梁实秋二位先生赴青岛大学,其余如潘光旦、叶公超、邵洵美、余上沅、罗隆基等也是天各一方。胡适是否赞成陈梦家信中《诗刊》继续办下去的主张呢?不得而知。但胡适非常关心《诗刊》第四期“志摩纪念专号”的出版,在胡适的协调下,拖了半年之久的“志摩纪念专号”于1932年7月出版。自此,《诗刊》再也没有出刊。与此同时,陈梦家1932年1月编辑完成的徐志摩诗集《云游》亦出版。《新月》月刊第四卷第五期推介说:“《猛虎集》出版以后,志摩先生本定就印出他的第四集诗,谁知道天意无常,竟限制了我们的天才不让他再在地面上开花,这一回,他真的与我们永别,独个人云游去了。现在我们讴以我们的伤痛与我们不忘的纪念赶着把他未成集的诗印出来,贡献给爱好志摩诗的读者。”至此,陈梦家终于完成了他于1931年11月29日对胡适的承诺和徐志摩的遗愿。

1932年6月,青岛大学爆发学潮,学生罢课,学潮的攻击对象指向了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月”诸人。学潮的结果是校长杨振声赴南京辞职,闻一多、赵太侔、梁实秋等学校重要职员同日相继离校。闻一多应母校清华大学的邀请,于1932年7月赴北平应聘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据说清华大学原本聘他为系主任的,被他坚辞。闻一多离开青岛后,陈梦家也离开青岛,9月到达北平。至此,陈梦家结束了两年以来以写信与胡适联络的方式,可以登门讨教了。此时胡适住在位于地安门内大街路西的米粮库胡同40号。胡同不到三百米长,短短的胡同里,除了胡适,陈垣、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徐悲鸿、丁文江、徐志摩诸位也曾在这里居住过。陈梦家到京后,先是拜见了恩师闻一多,谈了自己决定和老师一样不再做诗人,而从头学起做学术研究。他的决定得到了闻先生的肯定。随后,他到米粮库胡宅拜访了胡适,报告了整理编辑徐志摩遗集和继续整理积年诗稿的情况,并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按照胡适当时的社会地位,给陈梦家安排在北京大学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凭陈梦家在诗界的影响,他自己找份体面喜欢的工作也毫无问题。但陈梦家决心已定,去读书,读自己将来进行研究的专业。胡适从1920年起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对于陈梦家的决定,自然表示支持。得到了闻先生的支持、胡先生的鼓励,陈梦家进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再次做了学生。

1933年初,日寇的侵略魔爪伸到热河的土地上,22岁的陈梦家再显血性男儿的爱国赤子情怀。继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从军参加抗日,此次陈梦家决心自行出榆关到前线为保卫祖国效力。1月13日,方玮德、瞿冰森等同学在北平东城灯市口燕京校友会召开欢送会。次日凌晨,陈梦家离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并留在中文系担任助教,陈梦家与胡适依然来往很多,但大多是礼节性的往来,逢年过节、胡适的生日等特殊日子,陈梦家一定会造访胡宅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