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梵高生命的终点奥维尔

在“印象派之路”的另一端是瓦兹河上的奥维尔,奥维尔的全称Auvers-sur-Oise,属于巴黎大区的瓦兹河谷区,位于巴黎近郊30公里的瓦兹河右岸,人口不足万人,但它的知名度却很高,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旅游。

梵高是这个小镇最好的名片,梵高生命的终点就在奥维尔,他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70天。

每年的3月到10月在巴黎的Gare du Nord车站搭乘开往Gare d’Auvers-sur-Oise火车半个小时就可已到达奥维尔,或Gard de saint lazare车站搭乘通往蓬图瓦兹方向的火车然后转乘到Auvers-sur-Oise的车也可以到达奥维尔。

奥维尔是一个典型的法国小镇,最早可追述到墨洛温王朝时期,到公元十世纪弗朗西斯.菲利普国王一世时人们住在瓦兹河谷区域,经历了百年战争,法国大革命、二战直到如今小镇依然保持着宁静、古朴、纯正的法国乡村气息。奥维尔的生活远离了巴黎的喧嚣与奢华,这里有宽广的田野,古老的街巷,教堂,种着生机勃勃的花草的院落,静谧的街道偶有行人走过,让人的内心一片安宁。

走出奥维尔车站我迎着春风沿着戴高乐将军街(Rue du Général De Gaulle)走到梵高故居哈乌客栈(AUBERGE RAVOUX),梵高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日子。现在是梵高纪念馆,这是一栋二层小楼,楼下是咖啡厅兼餐厅现在仍在营业,楼上是梵高当年居住的房间被开辟为梵高纪念馆。这里的变化不大一如百年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生于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尊得特(Zundert)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商行店员和传教士。

梵高在事业与生活中屡屡受挫折,受到很大的打击,失败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最后他投身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梵高自学成才,他早期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的影响,特别是他对米勒十分崇拜,喜爱画表现农民的题材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代表作《食土豆者》画面深沉,人物朴实,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对农村生活进行赞美。

1885年梵高父亲去世,梵高前往安特卫普,在参观博物馆时深受鲁本斯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并受到启发,绘画色彩发生变化。梵高渴望新的干净、舒适、和谐的世界,他离开荷兰 1886年到达巴黎。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在弟弟雷奥的介绍下他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莫奈、毕沙罗、高更和塞尚等人深受印象派的影响。这个时期他画了《塞纳河滨》、《春天的钓鱼者》、《哈代的磨坊》等作品。作品的色调也越来越明快,鲜艳。

巴黎的生活对于梵高来说太刺激了,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参加太多的聚会抽了太多的烟、他需要平静和太阳。

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镇St Remy-de-Provence和Arles,在这里南方强烈的阳光、蓝天和色彩给了他灵感,他的色彩更加浓烈,线条更加粗狂有力,已经不拘泥于印象派的绘画形式,这时他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在阿尔的时候,梵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这一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梵高的精神再次受到打击,不得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

1890年5月,梵高从圣雷米疗养院出院回到巴黎,为了能让梵高更好的恢复健康,得到好的照顾并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弟弟雷奥带着梵高到奥维尔,拥有众多印象派画家朋友的加歇医生在车站热情的接待了梵高。

走进客栈的小院,院墙上挂着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的大幅展板。顺着院中的楼梯拾级而上,便是梵高当年居住的房间,还保留着他当年居住的模样,不足十平米的阁楼,屋顶上有一个小小的天窗,房间里有一张小床和一把藤编面的椅子,如同他当年的绘画作品一样,简单而质朴,同样他作品的复制品就挂在走廊上。

1890年7月29日凌晨,在这间小阁楼里梵高死在了弟弟雷奥的怀里走完了他37年的人生。

在这个小镇上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梵高当年画作中的景物,在博物馆外墙上挂着客栈老板的女儿阿德琳娜的肖像,美丽的阿德琳娜娴静而端庄。

客栈的对面是市政厅,白色的石头墙,铅灰色法式屋顶,屋顶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钟楼。这个市政厅一如百年前一样矗立在此没有丝毫改变,梵高将它画入了自己的画中,市政厅前的小广场上摆放着梵高作品的复制品。

从梵高纪念馆走出来,走不多远就可看到掩映在树丛中的蜿蜒的木楼梯、沿着山坡而上,梵高在这里画了《奥维尔的楼梯》。

沿着客栈边的萨松街(rue de la sansonne )一直朝前走,就看到巴比松派画家杜比尼博物馆,它坐落在科伦比耶庄园(Manoir des Colombières)中,1987年对外开放,展出了杜比尼、他的儿子和其他居住在奥维尔的画家的作品。

从杜比尼街右转就是圣母升天教堂,1890年6月梵高以这座教堂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奥维尔教堂》,1986年这幅画被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

梵高的这幅作品很特别,不是画的教堂的正面,而是教堂背面。画中的教堂被置于画面中间,岔路口上的两条小路成“V”字型向外延伸,画面上的教堂用笔质朴,色彩明快,教堂呈现出蓝紫色,跟深蓝色的天空相对。玻璃窗是深蓝色的,屋顶则夹杂着蓝紫色与橘色。在教堂前的草地上鲜花盛开,阳光洒满玫瑰色的小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教堂,在这幅作品中梵高更强调色彩,画面看起来更为华丽。

教堂不大,周围非常的安静,它始建于11世纪上半叶,主体为罗马式建筑,12-13世纪时进行整修增加了哥特式的拱顶和窗户,16世纪中前期又再一次进行整修,教堂的内部罗马的柱子支撑着高大的穹顶,阳光从窗户中透过来,一片祥和静谧。

走到圣母升天教堂东侧的三岔路口,矗立着由雕塑家法热尔(Léon Fagel, 1851-1913)创作的杜比尼胸像。

沿着教堂边的费荷第那.梅尼街(Rue Ferdinand Mesny)往上走就是墓地街,通向广袤田野和墓地。这片麦地人们仍然保持着梵高画的《乌鸦飞起的麦田》的景色,秋天的时候这里麦浪滚滚,为了纪念梵高麦田边上摆放着他的作品。

1890年梵高死后就葬在AUVERS-SURE-OISE,他和深爱着自己的弟弟并排静静地躺在离他画的小教堂不远的山坡上的墓地里。春天,墓地上爬满了青藤,不禁让人有些悲伤。梵高生前默默无闻,而在他死后多年他的作品是何等的受世人瞩目,这个小镇也因为他和他的作品而名满天下。

从墓地回来穿过田野直接走到杜比尼街的另一边就到了杜比尼的故居。杜比尼(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 1817年- 1878年)1817年生于巴黎的一个绘画世家,是巴比松派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的先驱。

1860年他驾驶自己的帆船“波丹”号到达瓦兹河边的奥维尔,他走遍小镇并很快爱上了它。多年以后杜比尼由于身体原因,他回到奥维尔在这里买下房子住在这里。梵高曾经为杜比尼的花园创作了两张作品《杜比尼花园》和《杜比尼花园第一张》。

1864年-1874年是杜比尼创作的巅峰,他最出色的作品就是在奥维尔完成的。其作品有《瓦兹河畔附近的景色》、《塞纳河》和《苹果花》等作品。

1878年2月19日杜比尼病逝于巴黎,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他的墓地紧挨着好友柯罗的墓地。

从火车站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医生和艺术品收藏家加歇(Paul Gachet, 1828-1909)的故居,坐落在加歇街(Rue Gachet)上。加歇医生在梵高最后的日子里对他予以照顾,梵高曾在加歇医生的花园中作画并为他画了《加歇医生肖像画》和《加歇医生故居》。

离加歇医生故居不远处在窖炉街(Rue du Four)的北端坐落着“自缢者的房子”。1873年左右,塞尚搬到奥维尔,这幢旧房子激发了画家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创作《自缢者的房子》的灵感。画面采用了塞尚风格的绘画手法,大景深构图,前景是房子和树木,远处是丘陵,蓝天只占画面的四分之一,整个画面具有现代摄影中采用的前景和远景的技术手法。画面突出了房子诡异的气氛,但很好的展现了空间感。

在是石磨街(Rue de meulieres)上有一座河谷城堡,由建筑师吉马尔(Hector Guimard)设计,建于1903-1904年。河谷城堡设计巧妙,房子的结构由多个几何形组合在一起,屋顶、窗户和墙面色彩丰富,式样别致。

奥维尔是可以用脚步丈量的小镇以车站为起点,走不多远是奥维尔城堡,又名“莱里城堡”(Château de Léry)建于1635年,城堡旁边有法式的花园和绿地。1756年经过改建,保留了路易十三时期的建筑风格。

1890年,梵高以它为背景创作了《日落时的奥维尔城堡》,这幅作品中金黄色的落日余晖笼罩着大地,奥维尔城堡隐秘在树丛中,显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这里的人们以梵高为荣,在哈乌客栈(梵高故居)的东边不远处建立了梵高公园,画家生前常在这里踯躅徘徊。

1961年,公园中放置了由雕塑家扎德金(Ossip Zadkine)创作的一座梵高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好似梵高背着画夹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创作的激情,风尘仆仆地向我们走来。

1890年凡高生命的最后70天在奥维尔度过,在这里他共创作了八十余幅作品。梵高用那富于激情的旋转、灵动的笔触,丰富的色彩,使这里的麦田、教堂和城堡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犹如生命的呐喊与渴望,他把强烈的情感融入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震撼着观者的心灵。走在这个古老而宁静的小镇,看着周围的景物,教堂、田野、蜿蜒的小路和房屋街道,它们经历了百年风雨也丝毫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