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事典062:趣味二战史
- 杨亮
- 13221字
- 2022-03-17 14:02:19
第一章 复仇的种子
“这是希特勒的政权,这是希特勒的政策,这是希特勒的权力统治,这是希特勒的胜利、希特勒的失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纳粹波兰总督汉斯·弗兰克
1918年11月8日上午,几辆汽车穿越西部战线,用了10个小时才通过了因为战争蹂躏而坑坑洼洼、荒无人烟的法国北部地带。在途中由于遇上了大雨,汽车还撞到了一座房子上。车上坐着的是德国派来与协约国和谈停战的代表埃茨贝格等人,而协约国最高司令斐迪南·福熙(Ferdinand Foch)元帅正在巴黎北面的贡比涅森林里的一节火车车厢里等着他们来求和。
在三天的谈判里,福煦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接见德国代表,第二次是最后签字。谈判过程中德国代表被迫接受了苛刻的停战条件,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是纠正了几个条款,例如销毁潜艇的数量,因为德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潜艇可销毁。
11月10日,德国代表们从巴黎报纸上得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已经退位。埃茨贝格本来还想拖延时间争取一下,但德军统帅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发来电报告诉他,在德国主要大城市即将发生起义,协议不签也得签,要不然命都要被“革”掉了。于是,双方在11日达成了停战协议。签字仪式只用了8分钟(从5:12到5:20),就把已经持续4年之久的大战终结了。停战正式生效的日期定在了巴黎时间的早上11时。德国代表做的只能是对严酷的条款表示一下抗议,福煦则用187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回答法国代表的话“战争就是战争”来回敬、羞辱德国代表。—当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当法国代表向德国抗议和约条款太严酷时,当时的胜利者、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就如是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德国人来求和了,但谁也没想到,风水还会继续转的。
1918年11月11日10时55分,激动的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从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冲了出来,对着街上的人大喊道:“还有5分钟,大战就要结束了!”他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提前分享给广大群众。军需部长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在他办公室的窗前看到了群众在广场上点起了庆祝的篝火,之后他立马带着妻子赶到唐宁街,向劳合·乔治表达了他的敬意。—而在下一次大战后,受到致敬的将会是他。
当停火协议在1918年11月11日11时通过无线电传播出去的时候,从瑞士边界到英吉利海峡的整条战线都突然安静了下来。一些士兵甚至感到这不是真的,而是在做梦,因为他们已经听了4年的炮弹爆炸声和机枪“突突”声,突然听不到了反而觉得不习惯。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放假一天。美国海军助理部长、当时腿脚还利索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和妻子埃莉诺也兴奋地挤在华盛顿大街欢庆的人群中庆祝,各种糖果和五彩纸屑抛洒得到处都是。但一位在前线的32岁美国炮兵军官却因为战争过早结束而感到有些不过瘾,“我们不能去蹂躏德国的土地,不能去砍掉他们年轻人的手脚,剥掉他们老头子的头皮,这真是太可惜了……”这位名叫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的人一边吃着蓝莓蛋糕,一边寻思着自己失去了建立丰功伟绩的机会。—不过26年后他还会有机会的,到时他一次杀的人将会比所有人杀的都多。虽然已经得知还有半小时就要停战,但心有不甘的杜鲁门还是下令向敌人阵地发射了超过1万枚的炮弹,直到停战的最后一秒。仿佛不打出去,这些弹药就会过期似的。
而后来当上法国总统的查尔斯·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此时正在德国的战俘营里。作为一名少尉的他,在有“绞肉机”之称的凡尔登会战中身负重伤。“不讲义气”的战友纷纷逃命,将他扔在战场上等死。成为德军俘虏的戴高乐很不甘心,他越狱逃跑了5次,但5次都被抓了回来,因为作为“目标”的他实在是太大了。—戴高乐身高足足有一米九八,貌似长颈鹿。
在意大利的米兰,一名《意大利人民报》的编辑正在出庭为自己的一些仰慕者辩护。这名编辑是个退伍军人,名叫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因为在大战初期赞成参战,并认为战争将为社会主义革命铺平道路,他被所在的意大利社会党开除了。而在征召入伍后的一次战斗中,墨索里尼因操作掷弹筒不慎引发了爆炸。几个倒霉的战友被他这个猪队友炸死,但他自己身中40多块碎片却奇迹般的都不在要害位置。后来墨索里尼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时刻”,还声称自己在取弹片时大无畏地拒绝了使用麻药,这简直直追关二爷刮骨疗毒之风范。他创办的《意大利人民报》则大肆宣扬他的“英勇事迹”,甚至把他称为“加里波第的后继者”。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德国的一个叫作巴斯瓦尔克的小镇上,军队医院里的德国士兵从一个牧师的哽咽中得知了战败的消息。一位来自奥地利的中了毒气的半瞎士兵听了后,踉踉跄跄地摸索着回到了病房。伤心欲绝的他把脑袋埋在毯子和枕头下哭了起来,因为4年的牺牲全白费了。他发誓,如果眼睛能复明就去从政,他要亲手去拯救自己的国家。巧合的是,第二天他就重见光明了。这也更让这名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士兵坚信这是上天的旨意,为的是要他去拯救自己的祖国。
贝尼托·墨索里尼(1883—1945年)
墨索里尼很善于宣传自己,为了使自己矮小的身材显得修长一些,只有165cm高的他在照相时常常抬高下巴。不过私底下他却是风流成性,有一次墨索里尼大言不惭地对自己的情妇贝塔西说,他的精力旺盛过人,最多的时候曾同时拥有14个情人!在威尼斯宫,他还有一位专门负责把女性仰慕者信件归类的秘书。写得有趣的女性,会以“私人访客”的身份被邀请来威尼斯宫访问。墨索里尼会跟有吸引力的女人在他办公室的地毯上或是能俯瞰广场的窗口旁的椅子上进行“访问”—墨索里尼私下说自己最喜欢中产阶级的丰满熟女。一位年轻的女画家在“访问”过墨索里尼后回忆说,她只是想去画一张“领袖”的肖像素描,但离开时肚子里却带了一个孩子。
对战败国家的审判大会于1918年1月18日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正式召开。战败的德国等国家不准参加会议,它们只能等待宣判;昔日的盟友俄国也被拒之门外,因为它已经不是资本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正在与白军势力打得不可开交,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虽然最高理事会由英、美、法、意、日五国控制,但由于日本的兴趣在远东,对于欧洲事务不感兴趣—日本离欧洲太远了,所以它只想要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例如青岛和俾斯麦群岛,至于如何分割德国都无所谓—所以,日本代表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和会上都静静地看着其他国家吵架,自己并不发言,以至于他们被欧洲人称为“沉默的伙伴”。于是,会议最后的结果由被称为“四巨头”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和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Vittorio Emanuele Orlando)决定。
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协约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伤亡惨重。英国死亡90万人,法国死亡140万人,连意大利也死了65万人。所以心有余悸的战胜国都不希望再来一次大战,它们提议说要创造一个不再有战争的世界。
愿望很美好,但众人又各怀鬼胎。
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 Poincaré)在开幕词中说道:“48年前,德意志帝国就诞生在这间大厅里,因为它生于不义,故死于耻辱。”法国特意选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地凡尔赛宫召开处置德国的“审判大会”,就是为了享受复仇的快感。法国想要的是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因为法、德两邻国是世仇,普法战争时法国被德国(当时还是普鲁士)打得很惨;这次大战法国虽然打赢了,但要时刻提防德国再起来复仇。因此它希望将德国大卸八块,令其永世不得翻身。法国不但要收回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疆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并在莱茵河地区建立一个缓冲国;同时还要德国赔钱,巨额的那种,要把德国像橘子一样榨干。
但一向奉行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可不想便宜了法国。德国想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它反德,俄国想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它反俄;现在德国战败了,俄国也崩溃了,法国想一家独大可没门儿。英国要的是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只有欧洲大陆上的各国势均力敌又相互牵制,英国人才有精力去搞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因此劳合·乔治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他还要留着德国牵制法国和新生的苏联呢,所以他主张对德国罚点款算了,下不为例。
已经成为世界首富的美国,它的梦想是想要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一下子换取了世界舆论的支持,连远在中国的陈独秀都称赞威尔逊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怎么才能不再爆发战争呢?威尔逊提议建立一个国际组织(后来叫国际联盟)来化解矛盾。在各国有矛盾分歧时,也不用再“打”成协议,而是心平气和地喝着茶,开个会来解决。他自信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在政治上干预和控制世界局势。
结果是没谈拢。
因为这三个国家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跟其他两个国家有矛盾。美国想要世界霸权,自然遭到了英、法的抵制。其他两国认为美国嘴里高喊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才死了多少人?而且这个区区一百多年历史的暴发户,根本不配和它们平起平坐。为了把美国的计划搞黄,英、法建议让所有中小国家的代表都加入制定国际联盟草案的委员会,借此把委员会搞得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你争我吵,以此来拖延时间。而想要欧陆霸权、要求肢解德国的法国,遭到了英、美的反对。其他两国既想保持法、德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因而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而且它们都不想利用德国的赔款来加强法国的力量。特别是美国,它们更担心法国的过分要求会把德国这个下蛋的母鸡打死,到时候一毛钱都赔不到怎么办?于是它们提出,由美、英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一旦法国遭到侵犯,美、英将立即予以援助。克里孟梭虽然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30年,并将德国富有的萨尔矿区交给法国的要求。威尔逊对法国的这个新要求感到非常恼怒。他不耐烦地说,他从来没有听过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对此,克里孟梭暴跳如雷,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份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
在接下来的会谈中,各方开始“互相攻击”。虽然已经年近80岁,但外号“老虎”的克里孟梭还是生猛无比,他刻薄地讽刺威尔逊,称“上帝给了我们十条戒律,而我们违背了他;威尔逊却一下子给我们带来了十四条!”针对劳合·乔治,他说:“我从来不知道哪个人能比耶稣基督说得更多,或者比劳合·乔治做得更多。”风度翩翩、一头银发的劳合·乔治被称为“山羊”,因为他很好色。劳合·乔治认为,带来“十四点”的威尔逊简直是个“自以为是的幻想家”,“一个蠢蠢欲动、不肯安静一会儿的游击队员”。要是他的“十四点”实现了,世界各族人民都平等了,英、法这俩殖民地最多的老大、老二也就别当了。同时在他看来,克里孟梭简直像条老看家狗似的跟在威尔逊后面,当有一条陌生又不受欢迎的狗来拜访庄园的时候,老看家狗就会暴躁地表示警惕。英雄所见略同的是,威尔逊也觉得克里孟梭不是“老虎”,而是一条“老狗”,总是急着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威尔逊的助手豪斯上校在日记中描述道:“看来,一切都完了……总统很凶,劳合·乔治很凶,克里孟梭也很凶。总统同他们谈判时,第一次失去了自制……”在讨论到赔款问题时,几方会为数额和分配比例争得脸红脖子粗,激烈地讨价还价就像置身自由市场一样。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见时,每个领导人都威胁称要退出会议。气愤的威尔逊曾质问反对自己的克里孟梭:“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希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喊道:“不,我不想让你回国!但是我即将要回老家啦!”说着便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威尔逊也气得打电报要“乔治·华盛顿”号来接他回国,但第二天对方表示愿意考虑让步时,他又留了下来。在面对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则高举着地图,围着谈判桌追逐他,指着地图要德国的萨尔。劳合·乔治装傻充愣就是不给,最后干脆躲进了卫生间里。克里孟梭干脆追进了卫生间,气得劳合·乔治直骂他没有一点绅士风度。不为所动的克里孟梭坚持不懈地拿着地图、挥舞着拐杖,沿着谈判桌追逐落荒而逃的劳合·乔治,但他毕竟岁数太大了。最后78岁的法国运动员克里孟梭输给了56岁的英国运动员劳合·乔治。在跑了十多圈后,累到脱力的克里孟梭干脆丢了拐杖,爬上谈判桌去拦截后者,结果俩人撞了个满怀,双双倒地……
虽然英、法、美三国的争吵在不断升级,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却根本插不上嘴,因为人家的英语都说得贼溜,而他的英语水平只限于三句半,那就是:“11点钟”“我不同意”和“再见”!不过当奥兰多得知意大利得到的远比当初许诺的要少时,他也抗议并威胁要退出和会,但其他列强根本没把这个伪列强当盘菜,因为意大利参战前脚踏两只船,参战后又败多胜少,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至于法国首相克里孟梭嘲讽道:“没有处决意大利,已经是上帝最好的恩赐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好吧,最后一句是我加的)奥兰多一气之下,愤而退场,但退场后的他尴尬地发现,根本没有人挽留他。就这样回去,实在没法向国内交代。于是几天后,他只好又灰溜溜地回来参会签字。
老谋深算、善观风色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在奥兰多退出和会的第二天,不失时机地突然发言,坚决要求按照先前给出的条件,接管之前由德国控制的中国山东,否则日本也将拒绝签署和约。威尔逊考虑到意大利人已经退出和会,如果日本人再退出的话,那这会还开个什么劲啊?!于是美、英、法三强终于做出妥协,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好歹也是个战胜国,但列强事先没有听取中国代表的意见,甚至连会议记录及和约草案也不让中国代表过目,就自作主张地把中国的土地转给了日本。消息一传开,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愤怒的学生们闯进了参与和约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家里,结果没找到曹汝霖,反而抓到了化装成日本人,正准备逃走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们把他痛打了一顿出气,又放火烧了曹家的房子赵家楼。游行示威很快由北京席卷全国—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也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救亡图存运动的催生下,两支即将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新生力量也先后诞生,他们既竞争又合作,一支叫中国共产党,一支叫中国国民党。
在争吵了5个月零10天后,巴黎和会最终在1919年6月28日(这天正好是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5周年的日子)落下了帷幕,并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约对德国的制裁主要如下:
1.割地:不但要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给法国,东部最大的一块土地还划给了新建的波兰,德国因此丧失了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比、日四国瓜分;莱茵河西岸50公里的德国领土不许德国驻军,由协约国代管15年。
2.赔款:总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要在1921年之前赔款法国200亿金马克,如若没钱也没关系,可以拿值钱的实物相抵,例如火车头、工厂、汽车、原材料等等,法国来者不拒。
3.裁军: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解散总参谋部以及军官团,且不得重新组建。坦克、火箭炮,甚至重机枪,想都不要想。天上只能有风筝不能有飞机,海里只能有渔网不能有潜艇。
1921年德国幽默杂志《同步画派》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德国被画成一个受残害、压迫的人,象征英、法、美、意、日的五头怪兽正在吞噬他的内脏。
看到这些个既要钱又要命的条款,德国代表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这搞得战胜国各方好不尴尬。一位英国代表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站起身来,走过去安慰这位泪人儿道:“缓一缓,缓过来了再签哦……”
追随德国的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也受到了惩罚,欧洲的版图被改变了。在民族自决的基础上,一系列新兴小国纷纷诞生,新秩序建立起来了。但这个体系实际上只是在维护英、法的利益和国际地位,对二流的意大利与日本给予小恩小惠进行拉拢、安抚,防范德国、苏联和美国这三个潜力股的崛起。结果是巴黎和会不但没有实现和解,反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为其他国家都对这个结果不满意。
只讨到些残羹剩菜的意大利感到自己参加协约国是受骗了,于是对英、法怀恨在心,逐渐走上了强硬的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日本被迫把吃了的吐出来,它认为这简直就是“种族主义”,是“白种列强”联合起来欺压“黄种列强”的表现,故而也心生怨恨。美国总统威尔逊虽然在1919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但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和参加国联,反正这个组织也被英、法把持着,既然当不了群主,干脆就拒绝入群。没有捞到多少好处的美国认为欧洲人太过“阴险”“狡诈”,于是它又重新退回到孤立主义中去,不掺和欧洲的事儿,也不欢迎欧洲人来美洲瞎掺和。而苏联就更不用说了,巴黎和会根本就没请它参加,它不但失去了西部的大片领土,而且还受到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与封锁。
最大的一颗仇恨的种子埋在了德国。本来战败的德国就很不服气,因为直到停战时,德国还占据着协约国的大片领土。在一些人的宣传下,德国人普遍认为,他们在一战中不败而败,是因为国内出了犹太阴谋集团,是他们内外勾结,迫使德国军民放下了武器、任人宰割。根本不是德国打不过对手,而是因为背后被“叛徒”捅了一刀。而苛刻的《凡尔赛和约》,则被德国人视为奇耻大辱。他们认为自己受骗了。投降前说好的是公正的“十四条”,签字的时候却变成了“死亡通知书”。而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这点。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复仇的种子在德国开始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最终长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战后的希特勒无亲无故、无产无业。1919年的某天,受雇于政治部的希特勒,被派去调查慕尼黑的一个叫“德国工人党”的政治团体,因为上面怀疑这是个共产主义政党,而且他们想要进行颠覆活动。希特勒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咖啡馆的某个烟雾弥漫的阴暗房间里找到了这个组织,却发现是上级想多了,因为参与集会的总共才25个人,会议内容也沉闷无趣,催人入睡。希特勒坐了一会儿就忍不住想走,就在这时,一个支持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独立的教授的发言激怒了他。于是希特勒站起身来,对这位教授一顿怒斥,直到他像“落水狗一样夹着尾巴溜走了”。其狂热的激情与雄辩令在场的其他人目瞪口呆,因为大家都不知他是何方神圣。在希特勒离开时,有个人从后面追上了他,硬塞给他一本宣传小册子。第二天,希特勒又莫名其妙地收到了一张明信片,上面通知他已经被接受为德国工人党的一员了,并通知他来参加委员会会议,这让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希特勒本来对这个无名“俱乐部”根本不屑一顾的,但好奇心让他再一次去了。于是,他成了该党的第7名成员—这个小党委员会就只有7个人。
口若悬河的希特勒在这个小团体里很快就成了领导者。不久后,他就把这个组织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但这个党既不是以工人为主,也不是社会主义性质,后来被人们简称为纳粹党。这个组织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臭味相投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并且开始迅速壮大。1923年的鲁尔危机给了他们第一次机会。
因为要支付巨额赔款,新成立的德国魏玛共和政府很快就陷入了困境。鉴于国内的困难,政府不敢增加税收,因为这会引发革命。—1919年已经发生了一次,再来一次可不是闹着玩的。但德国人又很守信用,他们要按时支付给协约国赔款,只能多印钞票了。结果一下子印超了,引发了通货膨胀,成千上万的人失了业,都排着长队去领救济面包了。于是德国提出:家里实在没有余粮了,能不能缓一缓,延期支付赔款。
这下法国可不干了。以为德国想赖账的法国联合比利时于1923年1月,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地区,宣称德国一日不还钱,它们就一日不撤军。鲁尔地区出产占德国73%的煤和83%的钢铁。这个重要工业基地被占,激起了德国国内的强烈抗议,一时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但德国根本没有武力对抗的能力,于是以施特雷泽曼总理为首的德国政府干脆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宣布所有企业停产,所有工人停工。这样一来通货膨胀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919年的9马克相当于1美元,但到了1923年,4万亿马克才值1美元。成堆的钞票被家庭主妇们用来点火做早餐。一位德国女营业员把装满了马克的钱包丢在了一家商店门口,等她再回来找的时候,发现钱还在那里,钱包则被人拿走了。总之,数百万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在此次危机中直接“跳楼”,一直跌到了25000000000:1这样的天文数字。结果就是更没钱赔了。
法国与比利时联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们发现占领鲁尔的驻军成本太高,收入与成本刚好相抵,根本赚不到什么。而且德国国内群情激昂,民族主义怒火高涨。正所谓众怒难犯,最后在英国和美国的劝说下,法国和比利时只好撤兵,好处没捞到,反而惹了一身骚。
而这次危机为一些政治家提供了煽动国民情绪的机会,因为他们许诺可以带领德国人民进军,去恢复失去的昔日荣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眼睛复明的德军下士—阿道夫·希特勒。“政府还在一声不吭地印着废纸片,因为哪一天他们不印了,他们就完蛋了!”希特勒跟他的同伙说道,“我们要使这个骗局曝光!”
初出茅庐的希特勒把意大利的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当作自己的榜样,因为后者在前一年成功夺权。
在列强俱乐部里,意大利实力稳定,始终稳坐最后一名的交椅。自1870年意大利统一至1900年,它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始终是2.5%,到1938年的时候只上升了0.3%。一位19世纪的俄国外交官曾嘲讽道:“要想知道哪个国家不属于列强,就看意大利比谁强。”意大利虽然是战胜国,但也在大战中死伤了150多万人,而且根本没捞到什么好处来补偿。长期的战争,消耗了1380亿里拉—相当于从1871年意大利统一到1913年的全部政府开支的两倍。这还不算,到1919年的时候,意大利还欠了盟友7个亿英镑的外债。付出巨大代价的意大利民众对战后的利益分配十分不满,他们认为是政府太无能的结果。于是,社会动乱、通货膨胀和罢工,一样接一样。所有人都感到绝望,民众都盼着有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扭转这一切,而墨索里尼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墨索里尼是意大利一名铁匠的儿子,他当过报社编辑,能说会道,而且也参加过一战,并且负过伤。1921年,他创建了意大利法西斯党,并迅速发展起来。这个组织是反对和镇压工人运动的急先锋,得到了大资本家和地主们的一致好评。1922年10月24日,羽翼已经丰满的墨索里尼在那不勒斯宣布:“要么政府归我们统治,要么就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法西斯分子则疯狂地回应道:“罗马!罗马!罗马!”那里是他们的目的地。三天后,1.4万名身穿黑衣的法西斯分子准备分三路向罗马进军。到离首都只有50英里路的时候,他们停了下来,因为交通工具没有准备好,食物也短缺(因为有组织才能的法西斯分子邓南遮,前不久慌不择路地从情人的窗户里跳出来时摔伤,此时正在养病),而他们可不想步行到罗马,想要搭乘火车或汽车去,所以“进军”只好“暂停”。但这已经足够令罗马政府惊慌失措的了。意大利警察和军队则袖手旁观,好像在看热闹似的,因为墨索里尼宣称不针对他们。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在与墨索里尼讨价还价后,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当39岁的墨索里尼坐着火车从米兰来到罗马,成为新任总理后,“向罗马进军”才得以实现—3万多名法西斯分子乘坐墨索里尼安排的10辆专列火车,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首都。这些人在阴雨绵绵中进行了阅兵,好像占领了一个早已沦陷的大本营。很快,墨索里尼就加强了专制统治,开始全面掌控国家,拍马屁的报纸上甚至报道:
英国漫画:揭开盖子,把法西斯魔鬼放出来的墨索里尼。
“震惊!由于墨索里尼的出现,埃特纳火山的大爆发竟然不可思议地停止了!”
“救世主诞生!上帝问道:‘我怎样才能尽早解救可怜的人类呢?’一个声音回答道:‘从意大利抽出一根肋骨,造一个墨索里尼!'”
到1925年的时候,法西斯统治在意大利完全建立起来了。
墨索里尼的成功夺权鼓舞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权之后,对前者十分崇拜的希特勒曾写道:“我极度崇拜统治着阿尔卑斯山脉一侧的那个伟大人物。”作为粉丝的他,还特意给柏林的意大利使馆写了一封信,请求能得到一张领袖(墨索里尼)亲笔签名的照片,但罗马大使却傲慢地婉拒了,他回复表示:“请感谢这位先生的真挚热情,然后用你所认为的最好方式告诉他,领袖不认为接受这个请求是适当的。”虽然碰了钉子,但希特勒仍然决定效法自己的“偶像”,像他那样去夺取政权。
第二年(也就是鲁尔危机发生的那一年)11月8日晚上,希特勒决定先利用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仇恨,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发动政变,目标是先控制巴伐利亚有最高权力的三个人:邦行政长官、警察局长和军队司令。他趁这三个人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举行公务员聚会和政治演讲时,带着一队冲锋队员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在架起机关枪后,穿着燕尾服的希特勒跳上桌子,朝天花板放了一枪,高声叫喊着:“国民革命开始了!”他表示这里已被6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军营和警察局也已经被他们占领,新的临时政府已经成立;警察和军队也已经服从他们的领导,正朝这里进军……其实这都是虚张声势的胡说八道。但听众们都吓傻了眼,希特勒挥舞着手枪将“三巨头”赶进一间小屋,逼他们交出权力,承认他是巴伐利亚的新领导人。希特勒发神经似的叫喊说:“我的手枪里有四颗子弹。如果你们不肯跟我合作,三颗子弹将留给你们,最后一颗就留给我自己!”他还举着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嚷道:“如果到明天下午我还没有成功,我就不要这条命了!”但那三人根本不愿搭理他,他们认为希特勒根本就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
这时,在一战中颇有威名的鲁登道夫将军也被“请”(忽悠)来参与暴动。希特勒把“三巨头”交给士兵看守,自己回到大厅里虚张声势地嚷嚷道:“巴伐利亚政府已经向我们交出权力啦!”纳粹分子们一片欢呼,不明就里的人群也跟着起哄。被关押的那三位政府官员听到大厅里一片欢呼,又见鲁登道夫也来了,以为希特勒已经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就默认了后者的要求。他们同意跟希特勒一同出现在群众面前以示团结,但表示要回去一趟,通知警察和军队都来参加这次起义。这时,希特勒听说另一个地方发生了斗殴,只好前去处理,被关押的“三巨头”也暂时被放了出来。但是他们仨一回去就立即宣布政府与暴人员动势不两立。这下希特勒傻眼了。第二天,希特勒组织了2000多名冲锋队员排起了人墙,开始游行示威,企图效仿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那样迫使政府屈服。但希特勒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意识到德国的警察可比意大利的同行厉害得多。在遇到警察阻拦的时候,希特勒挥舞着他手中的左轮手枪,不停地叫嚷着“投降!投降!”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开了一枪,双方的枪弹开始齐发互射。警察毫不客气地对着游行队伍“突突”地开了火,游行队伍顿时作鸟兽散,16个人被打死。纳粹党后来的第二号人物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ring)的小腿和大腿上都吃了子弹,希特勒旁边的人被子弹爆了头,但希特勒却没事儿,因为那人倒下的时候将希特勒拉倒在地,帮助他躲过了枪子儿,为此希特勒胳膊被拽得脱了臼。虽然胳膊动不了,但希特勒的腿还能动,他身手敏捷地爬起来,一溜烟似的逃跑了,也顾不上那些躺在街上的同伙了。这次死里逃生,让希特勒更加相信自己有神灵护体。
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希特勒很快就在他朋友家里被逮捕了,并且被定以叛国罪。但他根本不承认这是叛国,他称暴动只是为了消灭出卖国家的人。法庭对他表示同情,只判了他9个月监禁,因为他说出了德国大众的心声。在监狱里,希特勒写出了一本名叫“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的书,这本掺和了反共产主义、反金融资本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大杂烩使他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书中叫嚣着要纠正《凡尔赛和约》的“错误”,为德国拓展生存空间,恢复德意志民族“在阳光下的地盘”,这正迎合了德国大众复仇的心态。这本由于书名太长又太别扭,而改名为“我的奋斗”的书,后来将成为希特勒的行动指南。—他早就把今后要做的事都写进了书里,并描绘了他未来的计划,但其他国家看过的人都没有在意,以为作者只是在发神经。墨索里尼就声称:“我从来就没能读完这本讨厌的书。”
而这次“啤酒馆暴动”的失败也让希特勒吸取了教训,那就是武力夺权在德国行不通,还是要通过合法手段,也就是民主选举,来夺取权力。
下一个机会很快就来了。1929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厂与银行关门大吉,数百万人破产失业,无数人陷入了缺衣少食、居无定所的失望与恐慌中,老百姓对魏玛共和政府的不满简直是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这次危机再次帮了希特勒大忙,希特勒这个“怪才”再次巧妙地抓住了德国大众的心态。和当过报纸编辑的墨索里尼一样,希特勒也是个巧舌如簧的演讲天才和心理学家,他的演讲伴随着激烈的手势,简直能对公众催眠。对穷人宣称会把富人的财产分给他们;对富人则说,放心吧,你们的财产没事儿;对青年人说邀请他们去参加着装帅气的冲锋队……总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街头的小流氓、家境殷实的市民、财大气粗的工业家都被希特勒所吸引,他们觉得希特勒的话激发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热情,好像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最想听的东西!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说,他将旁观者统统卷进了因催眠而陶醉的巨大洪流,而在不久的未来,这股洪流将席卷整个欧洲……希特勒的很多追随者都是偶然听了他的演讲,就成了他的信徒。最离谱的传说是有一次希特勒组织集会,一个反纳粹的警察被派去维持秩序,希特勒仅仅用犀利的蓝眼睛扫了他一眼,这个人就立即加入了纳粹党。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1897—1945年)
后来成为纳粹宣传部部长的戈培尔虽然只有5英尺(约1.52米)高,而且左腿有点瘸—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腿萎缩—但他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的喉舌”,是他制造了希特勒“一贯正确”的神话,被称为“创造希特勒的人”。为了带动群众的情绪,他会在演说中用扬声器播放事先录好的掌声。戈培尔和玛格塔在婚后生了6个孩子,戈培尔曾在蜡烛前祈祷说:“感谢上帝!希望孩子们拥有她的外表和我的头脑,如果这颠倒过来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因为玛格塔是一个很漂亮但很愚蠢的女人。
为了扩大宣传与竞选,希特勒开始走“偶像”路线。印有希特勒大头照的巨幅海报比阳台都大,被贴得到处都是;电影院里播放着他的竞选影像,就连打火机上也印着他的画像。负责宣传的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还散发了5万多张希特勒的演讲唱片;希特勒本人则坐着飞机飞来飞去,到各个城市去演讲,飞机上印着巨大的标语:希特勒君临德国!取得政权后,纳粹党徒们突然觉得这样的宣传方式太搞笑了,因为希特勒的脑袋到处都是,连女人的游泳衣和小朋友的玩具上都有,甚至有一大批都是跟风不上税的假冒伪劣产品!于是戈培尔下令:今后没有官方许可,禁止对希特勒的形象进行商业化使用!
反映国会纵火案的漫画。穿着古罗马服饰的兴登堡对希特勒说:“这是天赐良机,孩子。如果你现在不成为独裁者,你永远不会再有机会了。”背后是着了火的古罗马宫殿。希特勒手里握着的是《紧急权力法案》。
于是在1932年的大选中,纳粹党一跃成了德国第一大党。墨索里尼的成功夺权在于赢得了意大利国王维克多·艾曼纽三世的支持,希特勒则跟有着崇高威望的陆军元帅兴登堡套近乎,最终他被总统兴登堡任命为了总理。
希特勒刚刚当上总理一个月后的2月27日晚上,德国议会大楼发生了火灾。当晚,戈林就宣称这是德国共产党人的“恐怖主义”,因为在现场发现了20多捆还没有燃尽的纵火材料,和一个全身赤裸、冻得哆哆嗦嗦的男人。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个男人是名建筑工人,也是一名荷兰共产党人,前不久刚到德国。希特勒立即宣布实施紧急权力法,逮捕了大批共产党人和其他政党的成员,并于3月1日宣布共产党意图暴动,因此被定为非法组织……这起纵火案后来被证明是纳粹党贼喊捉贼,为的是打击纳粹党的“竞争对手”德国共产党,因为后者是除纳粹党外的议会第二大党。
除了视共产主义为仇敌外,纳粹党还对多党制的民主制嗤之以鼻,他们要的是至高无上的独裁权力!不久后,除纳粹党之外,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也被迫“自动解散”。希特勒很快就成了大独裁者,因为唯一能约束他的兴登堡太老了。1934年8月2日,87岁的兴登堡去世了,希特勒得到了3836万选票的支持而继任为总统。随后,他立即宣布将总统与总理两职合并,他现在是元首兼帝国总理,同时又是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所有官兵都要宣誓效忠于他。魏玛共和国已不复存在。而这时,德国已经从经济危机中缓过来了。于是,希特勒被当成了国家救星,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现在可以大展拳脚了。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年)
苏联人画的希特勒漫画。纳粹在德国掌权后,不喜欢这个执政党的德国人开始编一些关于希特勒与纳粹党的笑话。三个善良的仙女在希特勒出生的时候降临了。第一个仙女许愿说每一个德国人都会变得诚实;第二个仙女许愿说每一个德国人都会变得聪明;第三个仙女希望每一个德国人都是国家社会主义者(纳粹分子)。但此时,一个坏仙女来了,她命令每个德国人都只能拥有以上三个“优点”中的两个。于是,德国人要么是诚实但不聪明的纳粹分子;要么和希特勒一样,是聪明但不诚实的纳粹分子;那些聪明又诚实的德国人全都不是纳粹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