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李斗智

苏郡袭封,挺兹神武。

麾旗进兵,长駈擒虏。

云靡原野,彗清中土。

天佑有唐,锡其良辅。

——(南宋)陈元倩《事林广记后集》

相州大战以唐军的失利而告终。肃宗经此挫折终于意识到了设置一个掌控全局的元帅的重要性,于是在乾元二年三月三十日,他任命郭子仪为东畿(洛阳附近地区)、山东(今河南、山东一带)、河东(今山西一带)诸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在前线抵御燕军。为了保障长安与洛阳之间的安全,肃宗又任命河西节度使来瑱为陕、虢(弘农郡)、华(华阴郡)三州节度使,维护两京之间的通道。这时,观军容使鱼朝恩为了推卸相州战败的责任,在肃宗面前将过错都推到了郭子仪身上。肃宗也担心郭子仪功高震主,于是在七月将郭子仪召回京师,剥夺了他的指挥权,将其闲置起来,另以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接替郭子仪的职务,代守东京。

郭子仪要离职进京时,他的属下皆不愿老上司离去,成群士兵悲痛万分地拦住道路,向传达皇命的宦官请求将郭子仪留下。但郭子仪不愿抗命,顾全大局的他为取得肃宗的信任,对手下士卒假意道:“我只是为使者饯行,并不是离你们而去。”待士卒散去后,他才跃马返京而去。李光弼得知朔方军军心不稳,上疏请求派一亲王接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己暂任副手,以缓解军中将士的不满。肃宗准奏,令次子赵王李系为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李光弼得令后,率领500名河东亲兵,趁着夜色直奔洛阳,驰入朔方军中,宣布接收兵权。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免胄图》局部。郭子仪不仅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还在之后回纥入侵长安中立下大功

郭子仪统率的朔方军对自己的老上司被调离相当不满,因此对来接替职务的李光弼十分敌视。郭子仪治军宽厚、以德服人,部下对他十分爱戴,但李光弼却是以治军严厉出名,朔方军对此颇感畏惧。于是在李光弼抵达东都后,朔方军中驻守河阳的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等人商议道:“朔方军又不是叛军,李光弼居然搞突袭,趁夜驰入军中接收兵权,不想竟猜忌我等到这个地步!”他们计划率精兵进入洛阳,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郭子仪赏识的大将仆固怀恩得知后反对道:“只因相州之败,郭令公率军先逃,朝廷追责才夺取了郭令公的兵权。现在如果驱逐李公,强请郭令公,这就是造反之举!我们怎么能造反呢?”另一员大将康元宝也说道:“如果我们以武力请郭令公回来,朝廷必然以为是郭令公暗中指使,这可是抄家灭族之罪,那时郭令公百口莫辩也。这不是爱戴郭令公,而是害了郭令公啊!”张用济见众人反对,这才打消了念头。

李光弼得知张用济曾有逐李请郭之议,于是借巡视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之机,以不按时奉诏为由将其诛杀,军中大震。此后,李光弼软硬兼施,取得了郭子仪麾下的支持。朔方军在李光弼的带领下,军容顿改,士卒精神百倍,营垒、旗帜焕然一新。八月二十九日,李光弼被肃宗任命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目标是收复河北。

乾元二年九月,经过6个月的养精蓄锐,史思明命子史朝清镇守燕京,诸郡太守各率兵3000随自己分兵四路南下:大将令狐彰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渡黄河攻取滑州(灵昌郡),史思明率大军从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皇长子史朝义从白皋(今河南省滑县北)、宰相周挚自胡良(今河南省浚县东)分别南渡黄河,约期在汴州会师。

李光弼正沿黄河视察各军,得到情报后立即返回汴州,对汴滑节度使许叔冀道:“你要坚守汴州15日,到时我一定率军前来救援。”许叔冀一口答应,李光弼遂急返洛阳。但许叔冀是个见风使舵、狡诈善变的小人。史思明抵达汴州后随即攻城,许叔冀迎战不利,见不能取胜,很快就向燕军投降了。濮州刺史董秦与田神功等将也被迫投降了燕军。

史思明攻下汴州后乘胜西攻郑州(荥阳郡),洛阳留守韦陟请求李光弼率军留在陕州,主力退守潼关,据险而守。李光弼道:“敌我双方实力相当,贵进忌退。要是无缘无故地放弃这500里土地,必然会助长反贼的气焰。不如主力集结于河阳,与北方泽潞遥相呼应,成猿臂之势,使敌人不敢继续西进。”河阳、泽州(治今山西省晋城市)、潞州(上党郡)三地紧连,而河阳与东京洛阳之间只隔黄河,若燕军从洛阳继续西进,在河阳的唐军便可趁机渡河取洛阳,抄其后路。而且,唐军重兵驻守河阳,史思明就不敢轻易西进陕州、潼关。即使唐军作战失利,也可向北退入泽州或潞州的太行山区,进而向东威胁史思明的后方,这就是所谓的“猿臂之势”——如同猿臂,可伸可缩、可长可短。

判官韦损质疑道:“东京洛阳乃是帝王都城,为何轻易放弃?”李光弼说道:“如果守卫洛阳,虎牢关需派重兵防守,汜水、龙门等险要之处也都需驻扎重兵,但今兵力不足,你是兵马判官,依照现在的形势,你说能不能守?”韦损遂无话可说。部署完毕之后,李光弼让韦陟率洛阳所有官员眷属先行西撤,进入潼关;又令河南尹李若幽率洛阳百姓出城逃难避开叛军,并将城内物资统统运往河阳,洛阳遂成为一座空城。李光弼督促将士把战备物资运到河阳,还亲率500名骑兵在最后压阵掩护。此时燕军已至洛阳东门外石桥,属下向李光弼请示道:“我军应出北门撤退,还是仍走东门石桥?”李光弼厉声道:“仍走石桥!”等到暮色低垂,唐军开始撤退时,李光弼命全军举起火把,列队森严,不慌不忙地缓缓而退。燕军虽尾随不舍,但见唐军步调整齐、丝毫不乱,恐其中有诈,不敢接近。于是,李光弼统率的2万人当晚安全抵达河阳。

九月二十七日,史思明兵不血刃地进入洛阳,却发现已是一座空城,什么也没劫掠到,遂疑心这是唐军耍的“空城计”。他深恐李光弼袭击其后路,于是不敢进驻皇宫,只是撤退到洛阳城东的白马寺之南驻扎,并在河阳以南兴筑月城(半圆形城防工事),以防李光弼南下突袭。

郑州、滑州等地先后被燕军占领,但史思明十月初进攻河阳却被唐军挫败,还损失了一员大将刘龙仙。于是史思明命牵出膘肥体壮的骏马千余匹,每天带到黄河南岸在河边上洗澡,向唐军炫耀他的战马之多、实力之强,用以威慑河对岸的唐军。李光弼见了,心生一计,他下令搜集军中母马500匹,把它们生的小马都拴在城中,等到燕军再放马到河边时,就把母马全放到河北岸,向燕军使起了“美马计”:母马思恋小马,不断长嘶鸣叫,公马听见了不由得心猿意马,全部泅水投奔唐军而来,根本拦不住。唐军将这些被母马吸引来的战马全部掳回城中,燕军的千名骑兵一下子沦为了步兵。史思明见聪明反被聪明误,顿时怒火冲天,下令出动战舰数百艘,紧跟在燃烧的火船后面,打算顺流而下,烧毁黄河中的唐军浮桥,切断唐军河阳南、北两城的联系。

《韩干牧马图》。韩干是唐玄宗时期的画马名家

李光弼早已料到史思明会出动水军,所以事先储蓄了数百根十丈长的长杆,它们被固定在巨木之上,前端绑有铁叉。当燕军火船靠近浮桥时,铁叉就将火船钩住,使其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一会儿工夫火船就烧成了灰烬。李光弼又令唐军在浮桥上用砲发射巨石,将燕军船只全部击沉到水底。

史思明见水路失利,又出兵河清(今河南省孟津县北),想要断绝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亲自率军至野水渡(河南省孟津县北的一处黄河渡口)防御,然而入夜后,他却悄悄北返河阳,留部将雍希颢统领1000人驻防。临走前,李光弼告诫道:“叛军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等大将,骁勇善战,是能力敌万人的猛将,史思明一定会派他们中的某人前来突袭,想要擒获我。我现在暂离此处,你们在此待命。若反贼来了,切勿与之交战,如果有反将来降,就带他们回河阳即可。”众将领听不懂李光弼在说什么,也不明白为何如此安排,都暗地里发笑,以为主帅在胡言乱语。

结果不出李光弼所料,史思明得知李光弼亲自率军前来,就对部将李日越道:“李光弼擅长守城,却不善于野战,今日离城亲自到此,必为我生擒。你率精锐骑兵趁夜渡河,将其活捉来献,若不成功,就别回来见我!”李日越遂率500名骑兵于凌晨抵达野水渡,只见雍希颢的士卒都隐藏在栅栏壕沟之中休息。唐军望见燕军到来,隔着壕沟吹起口哨。李日越大为疑惑,高声问道:“司空(指李光弼,李光弼位至司空)在否?”雍希颢答道:“昨日已回河阳矣!”李日越听了不语,自思无法回去复命,就对部下道:“今日捉不到李光弼,只生擒雍希颢也难以复命,回去定然是死罪,不如归顺朝廷。”言罢下马投降。雍希颢按照李光弼的吩咐将李日越带回了河阳,李光弼不但对李日越十分厚待,还将他视为心腹,加以重用。燕军另一员大将高庭晖听闻此事,也率军来降,李光弼未经拼杀就轻而易举地收降了敌军两员大将,众人都迷惑不解。李光弼对部下解释道:“这只是人之常情。史思明一直无机会与我军野战,得知我领军在外,认为此番一定能活捉我。史思明治军严酷,得知李日越抓不到我,定会大失所望,必定加罪于李日越,李日越自然不敢回去复命。高庭晖的才干在李日越之上,他听闻我厚待后者,自然会抱有更大的期望,故而也来投奔。”众人听完,不由对李光弼大为钦佩。

史思明接连损兵折将,于是下令从陆上强攻河阳。当时河阳有南、北、中三城,李光弼见燕军来攻,便对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原名安抱玉,安禄山造反后耻与同姓,肃宗李亨嘉赏其忠心,特赐姓李。道:“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两天吗?”李抱玉反问道:“如果超过两天怎么办?”李光弼答道:“若过期救兵不到,是守是退,听凭将军处置。”李抱玉应诺。燕军来袭后,李抱玉见敌兵攻城甚紧,南城即将不保,于是向燕军表示城中粮食已尽,明天准备出城投降。燕军听了大喜,遂不再费劲攻城,谁知这只是李抱玉的缓兵之计——他趁燕军停止进攻之机,急忙完善城防,加强守备。第二天,李抱玉又与燕军展开战斗。燕军气急败坏,只得再次攻城,李抱玉见敌军心浮气躁,突然出城攻击,杀伤敌军颇多,将史思明的攻势挫败。这时投降史思明的唐将董秦也在攻打河阳的燕军之中,他趁着夜色率500人砍开燕军营寨的木栅栏,突围来降,重新归顺唐军,燕军士气大挫。史思明见南城难下,于是掉头去攻打建在黄河中的中城。

中城,又叫中潬城,是在黄河之中的沙洲上建立起的城池,专为保护河上浮桥所建。此城不大却相当坚固,城内立有栅栏,栅外挖有深二丈、宽二丈的堑沟,易守难攻,由李光弼亲自驻守。十月十二日,史思明部将周挚引兵来攻中城,李光弼令部将荔非元礼(羌族人)在城外构筑羊马城(类似于羊圈、马圈的临时防御工事,高仅及肩)防御敌兵。周挚依仗人多势众,准备强行攻城,他用大车运载攻城器械,又督促士兵填平城外的沟堑,砍倒唐军设置的栅栏,逐渐向城下逼近。燕军步步紧逼,荔非元礼却岿然不动。李光弼质问他为何不阻击敌军,荔非元礼道:“将军之意是战而不是守,现今敌人耗费气力为我军填平壕沟,方便我军出击,为何要阻拦呢?”李光弼这才明白荔非元礼的用意,对他大为赞赏。

史思明墓出土的鎏金铜坐龙

荔非元礼见燕军填平沟堑,遂遣敢死队发起进攻,谁料前进了数百步后,他发现敌军防守严密,不易攻破,又引兵退回羊马城。李光弼见荔非元礼不战而退,以为他畏敌不前,遂命人将他召回,要以军法将其斩首。荔非元礼以战事正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不从命。他等待少时,见敌方守军松懈,立即鼓噪而出,奋勇冲向敌阵。措手不及之下,燕军被唐军打得大败。

史思明进攻南城与中城失利,于是将进攻矛头转向北城,派周挚前去攻击。李光弼得悉后,忙率军增援北城。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时,李光弼发现敌军虽多却军容不整,于是对部下道:“不用畏惧,我料定不到中午,就可破敌。”他下令诸军按令而动:若军旗摇动缓慢,则诸军见机行事;若军旗急摇,触地三下,则全军猛攻,万众齐进,不许后退一步,若有违令,立斩不赦!下达命令后,李光弼又取出匕首插入自己的靴子,说道:“我为国家三公(李光弼为司空,司空为三公之一),不可死于敌手,万一战败,诸君死于阵前,我亦自尽于此,不让诸君独死!”麾下士兵见主帅有同生共死之志,大为感动,无不勇气倍增,奋勇出战。

携双匕首的唐军形象,杨翌绘

双方激战多时,仆固怀恩与儿子仆固玚稍稍退却,李光弼即命人前去斩首。仆固怀恩父子见传令官提刀奔自己而来,只得返身再次杀入敌阵,硬着头皮拼死向前。就在战斗进行到最为激烈的时候,河阳城头的令旗开始急速摇动,触地三次。各军得到命令,一起拼死出击,呼声震动天地,直冲敌军阵营。燕军闻风丧胆,立时大溃,投入黄河而死者1000余人,被俘虏者500余人,主将周挚只带着数名骑兵仓皇而逃。史思明尚不知周挚战败,仍在围攻南城,李光弼遂将大批俘虏送到河边,向史思明炫耀唐军在北城的胜利,以动摇燕军军心。燕军屡战不胜,又见北城已败,士气立时低迷,史思明只得撤军而走,败逃怀州。

史思明见攻不下河阳,便于十二月遣大将李归仁率5000精锐骑兵西进,攻打陕州。但在礓子岭(位于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李归仁部被唐军神策兵马使卫伯玉以数百骑击败,燕军损失战马600余匹,溃败逃走,卫伯玉也因此战被肃宗提拔为镇西、四镇行营节度使。李归仁战败后又与唐军李忠臣部大战于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与莎栅(今河南省洛宁县东)之间。李忠臣就是在河阳之战中脱离史思明归唐的董秦,为表彰其反正,肃宗特意赐其李姓,名忠臣。在此次大战中,他大破李归仁,阻止了叛军西进。

随着燕军屡战不克,唐军开始转守为攻。乾元三年(760年)二月十一日,李光弼留兵守河阳,自率人马进攻燕将安太清据守的怀州。史思明出兵来援,两军在沁水岸边大战一场,结果叛军被斩杀3000人。安太清战败后只得入城据守。李光弼一边留兵围困安太清,一边暗自率主力潜回河阳,防备史思明偷袭。果然,史思明转兵来袭,渡河未半却被唐军袭击,不得不上岸而回。史思明发觉李光弼时而在怀州,时而在河阳,不知其虚实,只得于闰四月十九日退回洛阳。刚攻克洛阳时,史思明怕李光弼设计诱他进城,只敢在城外屯兵居住。河阳、怀州之战后,他见李光弼暂时无力反攻洛阳,这才堂而皇之地进城,但再也不敢轻易出战。怀州外援已断,李光弼围攻百余日,挖掘地道穿入城中,攻下怀州,生擒守将安太清。河阳之战后,史思明西进的据点就此被唐军拔除。

史思明见援救怀州不成,又西进不得,于是分兵向东扩张势力:部将田承嗣率军5000前往淮西(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一带),王同芝率军3000前往陈州(治今河南省淮阳县),许敬江率军2000前往兖州(治今山东省兖州市)、郓州(治今山东省东平县),薛萼率军5000前往曹州(济阴郡)攻城略地。这时恰逢淮西节度副使、宋州太守刘展与其上司不和,在淮西举兵反叛(上元元年十一月,上元元年即乾元三年),江淮地区乱作一团。原来刘展刚愎自用,淮西节度使王仲昇对他十分厌恶,于是借口民间有谣言“手执金刀起东方”金刀为繁体的刘(劉)字。想要将他除去。他派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入朝,请求肃宗设法除掉刘展。

但因刘展手握重兵,朝廷不敢轻举妄动,邢延恩于是建议朝廷调刘展为江淮都统,在他前去赴任途中将其除掉。对于这一调度,刘展很是起疑,他声称要拿到印玺和旌节才肯去上任。邢延恩无法,只好赶到扬州(广陵郡),从江淮都统李峘处取来印玺和旌节。刘展见印信到手,这才率7000宋州亲兵,赴广陵上任去了。眼看假戏即将真做,邢延恩慌了手脚,他知道计谋已被刘展识破,赶紧奔至扬州,与李峘以及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一起“发兵拒之”,同时传檄州县,声称刘展谋反。刘展不肯束手待毙,也发布檄书称李峘谋反。双方都声称对方造反,各州县长官不知内情,一时间无所适从,不知道支持哪一方才好。到了这个地步,军事上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了。

刘展治军严谨,他领兵南下,连陷扬、升(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润(治今江苏省镇江市)、苏(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湖(治今浙江省湖州市)、濠(治今安徽省凤阳县)、楚(治今江苏省淮安市)、舒(治今安徽省潜山县)、庐(治今安徽省合肥市)、和(治今安徽省和县)、滁(治今安徽省滁州市)等州,横行江淮之间,江南大乱。李峘等人不是刘展的对手,只得弃城而逃,急忙请求驻扎在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的田神功部南下救援。

田神功在汴州投降燕军后,史思明命部将南德信率领他和诸将南下江淮,田神功趁机杀死南德信,反正归唐。邓景山与邢延恩请求田神功南下救援淮南,并私下答应田神功大军所到之处,金帛子女任其索取。田神功得到许诺后不由喜出望外,立即挥军南下。

《仪卫图》,长乐公主墓壁画

刘展得知田神功前来,大为惊惧,他知道田神功手下的平卢兵战力强劲,远非江淮兵可比,于是遴选出2000精兵,渡淮河北上迎战。但刘军很快就被田军击败,刘展只带了一名骑兵逃回江南。田神功大军直抵扬州、楚州,一路上大肆掠夺,连来唐贸易的大食、波斯等胡商都被杀死数千。上元二年(761年)正月二十六日,田神功分兵三路渡江南下,对刘展所在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区)形成包围之势,刘展力不能敌,战败被杀。田神功纵兵奸淫掳掠10天,安史之乱未能波及的江淮地区也因此遭受蹂躏。江淮一带的赋税是唐朝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历时三个月的叛乱使唐朝财政大受影响,还牵制了唐军的大量军队,削弱了讨平史思明的兵力。这期间,史思明一度攻占陈州与徐州,欲趁机南下,但很快刘展即被田神功部讨平,燕军遂不能得志。

上元二年正月十七日,史思明改年号为“应天”。从乾元二年十月到上元二年正月,整整一年零三个月,史思明被李光弼阻挡在河南,不能西进一步。史思明屡次攻城不克,就想诱使李光弼至洛阳野战,但李光弼不为所动,只是坚守不出。

对李光弼坚守不战甚为忧虑的还有肃宗李亨。洛阳再次失陷后,深以为耻的肃宗焦躁不安,屡次催促李光弼尽快收复洛阳。史思明所属多为胡兵,善骑射,利在速战速决,不善于旷日持久地固守城池,因此史思明也迫切希望与唐军决战。为迫使李光弼出城,史思明暗中派细作潜入长安,散布谣言道:“据守洛阳的叛军都是燕地人,他们出征日久,渴望回乡,现今上下离德,军心不稳。”谣言传来传去,传到唐军之中变成了“燕军师老兵疲、上下离心,如果此时出击,定可一举将叛军荡平”。驻守陕州的监军宦官鱼朝恩信以为真,不断建议肃宗催促李光弼出兵。李光弼得命后上疏道:“反贼锐气仍在,应伺机而动,不可轻出。”鱼朝恩见李光弼反对自己的意见,立即上书展开反击,诬称李光弼养寇自重,于是肃宗对李光弼起了疑心。

就在这时,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也上疏称洛阳可以攻克。仆固怀恩此人勇而善战、性情暴烈固执,自恃功高而常常违法犯纪。他原为郭子仪的部下,郭子仪为人宽厚,总是尽量包容他,每次大战,也依靠他完成任务,双方彼此相安无事;但李光弼为人严厉,治军依法甚严,对下属丝毫不留情面。是以仆固怀恩对李光弼心存畏惧,极为厌恶,于是出面附会鱼朝恩,煽动肃宗下令李光弼出兵。

于是4年前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战的那一幕又上演了:肃宗派出的钦差接踵而至,不断催促李光弼出兵与燕军决战。李光弼不得已,只得命李抱玉镇守河阳,自己会同仆固怀恩与鱼朝恩、卫伯玉等部向洛阳进发。

二月二十三日,唐朝大军抵达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李光弼建议依险筑阵,仆固怀恩却要在邙山下的平原布阵,李光弼告诫道:“依据险要可攻可守,如驻兵平原,若有不利则全军覆没矣!”然而仆固怀恩一意孤行,二人争执不下。史思明瞅准机会,趁唐军立足未稳,突然发起猛攻。燕军骑兵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呼啸过来,唐军霎时崩溃,士卒四散逃命,被杀数千人,物资辎重全部丢失。李光弼与仆固怀恩渡黄河北逃,投奔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而去;鱼朝恩与卫伯玉向西逃回陕州;驻守河阳的李抱玉难以抵挡叛军,也弃城逃走,河阳、怀州遂为燕军所占。李光弼在河阳坚守一年的战果就此化为乌有。

河阳、邙山之战,乾元二年(759年)九月至上元二年(761年)三月

肃宗得知唐军兵败邙山后大惊,急忙增兵陕州,防备燕军西进。但就在史思明大败唐军,欲进兵关中之际,燕军内部又生变乱。这次变乱堪称4年前安庆绪杀父的翻版。史思明为人凶暴残忍,又猜忌好杀,属下稍有不称心,就被屠杀全族,于是部将人人恐惧不能自保。其长子、怀王史朝义,经常随军出战,为人恭谦谨慎,颇爱惜士卒,很得将士敬慕,但却不为史思明所喜。史思明跟安禄山一样,宠爱小儿子史朝清。史思明一心想诛杀长子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于是南下时,留史朝清镇守大本营幽州。

在洛阳击败唐军之后,史思明打算乘胜西入潼关,于是他命史朝义率军为前锋,从北路沿黄河南岸进攻陕州,自己则在南路率主力出崤山,经柳泉驿(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鹿桥驿(位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向陕州进发。

三月初九,史朝义军至礓子岭,被唐军卫伯玉部所败。史朝义见不能前进,只得退屯永宁,史思明的南路大军遂不敢冒进。史思明以为史朝义畏缩不前、胆小如鼠,咬牙切齿地骂道:“竖子不足成大事!”意欲以军法将史朝义及其手下诸将处斩。

三月十三日,史思明命史朝义筑三角城(其中一面墙依山而建的三角形城堡)以储存军粮,限令一天内完工。史朝义刚筑完墙,还未来得及涂泥,史思明就前来视察,见未完工,立即破口大骂。史朝义赶忙解释说:“士兵过于疲劳,所以休息了片刻。”史思明骂道:“你爱惜士兵,就敢违抗我的军令?”他命左右侍从骑马立在城旁监视士兵涂泥,须臾完工。史思明验收完毕仍怒气未息,狠狠地说道:“等攻下陕州,再杀了你这个贼东西!”史朝义忧愁恐惧、提心吊胆,不知如何是好。父子双方的矛盾已是一触即发了。

当天夜里,史思明驻扎在鹿桥驿,命心腹曹将军担任警卫。史朝义的军营位于陕城之东,与鹿桥驿近在咫尺,其部将骆悦、蔡文景看到史朝义坐卧不安,也怕他们父子起冲突波及自己,于是鼓动史朝义发动政变。若政变成功,不但可以免祸,还可以飞黄腾达。他们私下警告史朝义道:“前日兵败,我们和大王不知道死在何日。自古旧帝王常被罢黜,新帝王也常被拥立,请大王召见曹将军共同商议大事。”史朝义低头不语、犹豫不决,但也未出言反对,骆悦等人催促道:“大王如果不允,我等就去投降唐军了。”史朝义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哭泣道:“你们好好去做,千万不要惊动我父。”骆悦与蔡文景等人遂私下召见曹将军,将密谋和盘托出,邀其参与。曹将军知道史思明平素不得人心,各将领心怀怨恨,遂不敢犯众怒,于是也表示同意。

当天晚上,骆悦率亲兵300人,身穿铠甲,全副武装地直扑鹿桥驿。史思明帐外禁军见了,虽然感到奇怪,却心存畏惧,又见曹将军未下令阻拦,也不敢发声。骆悦率军进入史思明卧室,却不见人影。骆悦大惊失色,逼问侍奉史思明的宦官,才知史思明恰好去了厕所。这时,外面马厩中忽有铃声响起,原来史思明察觉有变,翻身跳墙进入马厩,牵马而出准备逃走。骆悦等人立即登墙瞭望,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史思明手臂。史思明摔下马来,被捆得结结实实。史思明质问道:“是何人领头作乱?”骆悦道:“奉怀王之命。”史思明忙辩解道:“我白天说错了话,活该有此下场。但现在杀我未免太早,为何不等我攻克长安?如今大事不成了!”史思明临死前的呼救求饶根本无济于事,骆悦等人深知自己不杀史思明,史思明必然要杀自己,于是他们把史思明押解到柳泉驿囚禁起来,再向史朝义禀报。史思明的部将许叔冀和周挚都驻军在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福昌镇),许叔冀暗中参与了政变,早有准备,周挚则一无所知,听闻史思明被囚,不禁大惊失色,以致昏倒在地,骆悦等人遂劝说史朝义杀了周挚。待史朝义与各路军队到达柳泉驿后,他们担心军心生变,遂干脆把史思明绞死,以毡毯裹住尸体,用骆驼驮回洛阳。

弑父之后,史朝义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显圣”,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因史思明厚此薄彼,偏爱小儿子,诸子之间矛盾重重。史朝义虽然对部下宽厚,得到了一部分将士的拥护,但辅佐史思明小儿子史朝清留守幽州的还有阿史那玉(突厥人)、向贡、张通儒、高如震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将领,且史朝清手下也有3000亲兵,都是些亡命之徒。史朝清恃史思明之宠,骄奢淫逸,以史思明的继承人自居,如果他得知其父被杀,必定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史朝义秘密联络、拉拢了阿史那玉和向贡,决定用计除去这个弟弟。

史朝义先是派密使赶赴幽州,声称前线大捷,接着以史思明的名义召史朝清前往洛阳,言将立其为太子,同时请史朝清之母辛皇后随行。向贡早已被拉拢,竭力劝说史朝清南下入侍。史朝清信以为真,大喜过望,下令设宴庆贺,在城中欢饮十余天,并命令收拾行李准备南行。史思明在幽州的御马厩中留有骏马百匹,史朝清每日都命人牵马至桑干河边饮水,而收到史朝义密令的张通儒暗中遣人在饮水处埋伏,将马全部劫走。断绝了史朝清逃跑的希望后,张通儒等将率兵趁史朝清准备车马行装之际,突然闯入宫中。史朝清见势不妙,急忙派亲信二三十人前去抗拒,自己奔向马厩取马,但健马全然不见,只有一匹病马在马厩里。史朝清骑上病马却不能行走,只好下马步战。张通儒竖起白旗对史朝清的党羽道:“降者免死,仍复官职!”史朝清手下虽多是亡命之徒,但平素也怨恨史朝清残酷无情,于是投降者大半。史朝清仍率数十人负隅顽抗,所发箭矢百发百中,张通儒军受伤百余人,只得退出皇城。双方鏖战至夜晚,史朝清寡不敌众,只得躲入城上逍遥楼。张通儒率军进入寝殿,大肆搜掠金银绸缎。为逼出史朝清,辛皇后和史朝清之妻都被扒光了衣服,但仍不见其踪影。

《双人抬箱图》,苏思朂墓壁画

直到午夜,史朝清才被蕃将曹闵之搜出,史朝清说道:“我兄弟六七个,杀我一个有什么用?”另一大将高如震答道:“只因阁下残暴无恩,将领人人愤怒。”史朝清听了求饶道:“求你饶过我这一次,下次再也不敢了。”捆绑他的人听了这话都忍不住失笑。史朝清又对曹闵之说:“我这腰带是用20两黄金打造的,送给将军。”曹闵之笑道:“殿下死后,我自己会拿。”于是下令左右将士用弓弦将其绞死,砍下头来装进木匣中送到洛阳,并下令搜捕史朝清手下党羽,全部诛杀。

史朝清手下的汉族将领高如震、高鞫仁和辛万年等人十分不满,又起兵突入皇城斩杀张通儒,并趁机将平素与自己不睦的将领全部诛杀。杀掉张通儒后,高如震等人自虑威望不够,于是拥立中书令阿史那承庆为留守长官,并派辛万年将张通儒的人头送往洛阳,向史朝义汇报,谎称:“张通儒不忠不义,暗中和长安方面勾结,想要献出幽州投降。我等无奈,只好杀掉他,现在把人头送往洛阳,请陛下过目……”

史朝义得报后觉得此事大为蹊跷,赶忙派侍中向闰客为范阳留守,前去维持秩序。但还没等他到任,幽州城(范阳城)里又杀成了一团,并迅速演化为大规模胡汉仇杀:当上留守的阿史那承庆不甘心做傀儡,又担心手握兵权的高鞫仁和高如震会暗杀自己,于是借着讨论事务为由发动突袭,杀了高如震。怒不可遏的高鞫仁率领汉族官兵与带领胡兵的阿史那承庆于城中混战,双方从中午一直厮杀到黄昏,城里血流成河,尸首堆积如山。阿史那承庆一方人数虽众,但不及高鞫仁士卒勇猛,只得集结残兵逃出幽州。一路上,他们像土匪一样大肆抢掠,最后南下洛阳寻史朝义告状。

而在幽州城中的高鞫仁已经杀红了眼,他向史朝义奏报阿史那承庆“叛变”,并下令:杀胡人者皆有重赏!于是胡汉两派互相厮杀,留在幽州城里的非汉族百姓全部被诛,一些鼻子长得有点高或者眼窝有点深的汉人也成了冤死鬼。这时,那位名正言顺的范阳留守向闰客来到了幽州,高鞫仁却严阵以待、不肯出城迎接,向闰客也大为恐惧,只得不带士兵、赤手空拳地入城。虽然顺利进了城,可向闰客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只能每天在城里呆坐,看高鞫仁耀武扬威,从不敢过问政事。史朝义无法,只好任命高鞫仁为都知兵马使。

五月,史朝义派心腹李怀仙前来接任范阳节度使,高鞫仁大为不满。为避免高鞫仁疑惧,李怀仙率老马数千匹从幽州城南门进城。都知兵马使是节度使的下属,负责军事方面的各项事务,李怀仙虽然名为节度使,却表现得仿佛是高鞫仁的下属一般。见到高鞫仁,李怀仙不仅卑躬屈膝,与之盟誓,结为兄弟,还特意以蓟县为节度院(治所),打消高鞫仁的疑心。李怀仙虽为节度使,但高鞫仁手下的5000精兵他却指挥不动,每次议事,李怀仙都要亲自走下台阶前去迎接高鞫仁,傲慢的高鞫仁慢慢放松了警惕。十多天后,毫无防备的高鞫仁在节度府中被李怀仙埋伏好的壮士活活扼死,整整混乱了两个多月的幽州城这才逐渐恢复了平静。

这两个月间,幽州城中内乱不断,厮杀四五次,死者数千人,城中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都惊慌失措,争先逃窜。直到五月,局势才安定下来。经过这次火并,一大批燕军将领自相残杀而死,燕军实力元气大伤。

而在洛阳的史朝义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成功夺取帝位的他成了最终胜利者,但其麾下不少将领都是安禄山、史思明的旧部,且是史朝义的长辈,他们对史朝义这个年轻的“皇帝”并不服气,史朝义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然而唐军并未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展开反攻,因为唐朝方面也有自己的麻烦要处理——唐廷中枢和燕军内部一样,发生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