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击

2020年8月20日,刚进入高三的第一天,我的新班主任就把我叫到教室外谈话。

“到了高三压力会非常大,我们一般都提倡设立一个自己的目标,这样自己才会有方向感,不会感到迷茫。但对你这种同学来说,可能不确立目标会更好一些。”

一听这话,不用说,肯定是我高二的班主任向她通风报信了。我默不作声,站在那里听着。

“另外,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又是这些我早已听烂了的话。我边听边点着头,可心里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我的能力一直没有发挥出来,我在高三还可以进一步突破我的极限。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思着,几乎没有听见班主任接下来说的任何一句话。

一轮复习正式开始,我开始以比高二更加拼命的方式学习,力求掌握所有的知识点,理解所有的题型。每当遭遇解不开难题的困境时,我虽然还是很焦躁,却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静下心来。因为我从之前血淋淋的教训中懂得了,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惨败。这一次,我不再渴望一步登天,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复从前年级20名左右的成绩后慢慢前进。我在我亲手设计的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你要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

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次地理测验。我不再给自己贴上“我地理成绩差”的标签,而是从课本基础知识入手,仔细研究每一道题目。最终,那次测验,我的地理成绩从班级中游一举成为全班最高分。许多同学都目瞪口呆,纷纷对我说:“蔡言,笔记本上的那句话,你做到了!”虽然我表现得喜上眉梢,我的心中却还藏着一个巨大的忧虑:这次测验的考试范围正是我最擅长的部分。万一我成绩的提高是因为考试范围正中我的下怀呢?

2020年9月底,我们进行了高三第一次月考。我克服了曾经暴露出的所有问题,用最平和的心态和最冷静的状态应对考试。当我交上最后一科的试卷后,我眉头舒展,长出了一口气。我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回到之前的位置应该完全没问题了。

第二天,各科的试卷都发了下来。嗯,不错!每一科的分数都不算低,而且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最不擅长的化学考到了86分。正好第一节课是化学课,老师应该会点名表扬我吧!我想着,脸上已经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班主任就是化学老师。她拿着我们班的成绩单,面无表情地走了进来。

“这次的试题比较容易,咱们班的平均分是78分。”

什么?我怦然一惊。

“咱们班的最高分是王强,98分;然后是孙皓,97分。”

我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为什么?为什么我拼尽全力地恶补化学却还是无法超越他们,甚至连缩小差距都做不到?正当我要情绪失控时,心中的理智站了出来,提醒我克制情绪。我稳定好心情后,继续抬起头听班主任接下来的话。

“好,上面这些同学是考得不错的,但是也有考得差的同学,有必要点名批评一下。”

我的心又悬了起来。

“蔡言86分。咱们班这次90分以上的同学差不多有二十个,咱们班前十名只有你没有过90分。”

仿佛一记重锤砸在我的心上。强烈的委屈感猛地袭来,我的眼睛又开始模糊了。不,我不能!这是在课堂上!我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抑制泪水上,尽管喉头和鼻子已经剧烈酸痛。

那一节课,我不断在听课和调整心情两个任务之间切换着。每当我好不容易集中精力开始听老师的讲解时,我的鼻子就不禁开始猛烈发酸。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以前虽然也会闷闷不乐,但是根本不会这么敏感啊!

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有总结考试成绩的环节。我的英语仍然没有超过许迹初,其他的科目也都有人得到我遥不可及的分数。班上前几名的男生的实力丝毫不减当年,在数理化这三大理科上仍然把我远远甩在后面。我心中的热情开始慢慢冷下来了。

紧接着,考试总成绩放榜了。我的化学成绩赋分后只有六十几分,而总成绩也只有585分。我的年级名次,是第46名。

看到这个数字,我的大脑几乎停止了运转。虽然我比期末考试的那次重大失误“进步”了98名,但这种“进步”的来源我心知肚明。第46名,这个成绩和我高二正常发挥的成绩仍然相差甚远。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这节课是班会课,年级主任在广播里统一讲话。

“今年高考的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分数线达到了630分。要在以前,根本没有人稀罕考公费生。为什么现在分数线这么高?是因为就业压力。现在多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而且,你不要太高估自己了。如果你想上985大学,你的考试成绩必须在650分以上!如果你想上211大学,你的考试成绩必须保证在600分以上!你能吗?”

我感到烦躁不安。

“我们只剩下九个月的时间就要高考了!记住!你是高三的学生!你是高三的学生!!”

主任结束了他的长篇大论,而班主任又接过茬。她对年级主任所表达的意思又重复了一遍,又对我们班这次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总结。这个环节我以前从不当回事,可这一次我却全程眉头紧锁。

总结完成之后,班主任发给每个人一张空白的贴纸。“写上你的姓名,目标分数和理想大学,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难题。我手攥着笔,却怎么也写不出东西来。不知过了多久,我颤颤巍巍地在“目标分数”一栏后写下了“660”。

仅仅几秒后,我便把它划掉,在旁边写下了一个“650”。

过了一分钟左右,我又把它划掉,又在旁边写了一个“645”。

我长叹一口气,开始想我的理想大学。高二时我曾想考S大。如果我要上S大里我喜欢的专业,我至少需要650分。可我现在……

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去后面黑板上贴自己的小纸条,我还在两眼紧闭,冥思苦想。

足足过了五分钟,我像赌气一样在“理想大学”一栏画了一个硕大的“?”,把笔一摔,拍到了黑板上。

班主任见大家都完成了目标的制定,便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文档。“这是去年高三‘物化地’组合班级学生的成绩和录取情况,我给大家说一下,希望能让大家心里有数,知道自己想上的那所学校需要多少分。”然后,她把表格中的八十多个人的分数和录取院校、录取专业悉数告知我们。

可我并不关心他们去了什么学校,我关心的只有分数。班主任念完最后一个人后,我绝望地发现去年超过600分的学长可谓凤毛麟角。如今的我这个样子,跨过600分门槛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我开始拿笔在纸上算了起来。“100加130加140……”这370分是我语数英的预计成绩。

可当我要往上加我的选考科目成绩时,我犹豫了。加多少?如果按照我平时的成绩,加三个70吗?当我得到结果后,我几近崩溃。这些分数已经是建立在我不出现重大失误的前提下了,可即便这样,600分的门槛却还是让我望尘莫及。

我修改了各科的分数,想接着算另一种假设情况。

突然,我的头一阵剧痛。

下一秒,我的手开始发麻,几乎失去了直觉。我的手指几乎完全脱力,手中的笔也从我的手中滑落。

紧接着,这种麻木感顺着我的胳膊,到我的脖子……

我开始耳鸣,眼前也逐渐发花。强烈的眩晕感使我难以保持坐直,我不得不把头伏在桌子上。

我的腿开始颤抖……

我似乎感觉有些缺氧,开始大口大口地呼吸。

我这是……怎么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