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习演讲,并用演讲来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演讲

演讲不是一门学科,“演说家”也不能被称为一种职业。

众多优秀的演讲者,甚至被称为“演说家”的人,也往往有其自身核心的身份,例如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学者。他们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代表,充满魅力的语言不过是他们表达自我和传播观点的媒介。

演讲,首先是一项关于“表达与沟通”的实用技能。

对于普通人而言,演讲意味着在公开场合讲话,比如做工作汇报、产品展示、销售、面试、激励、融资等工作;又比如在婚礼上发言,在饭局上致辞;进行表达感谢、说服、安慰等各种目的的沟通等。

学好演讲,意味着你将在职场工作、家庭关系、个人形象、自身发展等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也会收获更大的沟通效能。

不止如此。

演讲,还是一种学习方式。

准备每一次正式或即兴演讲的过程,其实都是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观念、情绪进行梳理的过程,而且往往还需要获取、思考、评价、运用新的知识。你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组织、精细加工,反复地设问质疑,才能保证演讲质量。以上过程,通俗来说,是用“输出”带动“输入”;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描述,即“讲授是最高形式的理解”;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研究结论表明,以上这些准备演讲和表达的过程,就是有效学习的过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演讲和分享的人,将从书里学到东西讲给别人听,影响别人,提升自己,与人交流,引发更多思考;为了讲得更好,他们会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整理……这样一个正反馈循环,能让人真正体会到演讲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

演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技能,还关乎“学”的本质,能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演讲的过程,是对“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外在呈现,是用自己的学习结果影响他人,是对自己认知的整理和提升,是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演讲,更是拓宽自己世界的工具。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说过一句话:“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你的认知、想法、观念,只有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人所知、为人所懂,才能被赋予价值和意义。

我们的世界可以被简单地划分为“已知”和“未知”两部分。如果我们以为一个事物、一个观念、一种情绪是“已知”的,却不可名状,就无法交流、无法传承、无法碰撞,甚至无法取信,这能算是“已知”吗?如果是我们“未知”的世界,却无法通过别人的描述来感知,那么如何才能将之变成我们的“已知”呢?维特根斯坦的名言,至少表达了这一深层的含义。

如同“会开车”能拓宽你自由行动的边界、“会化妆”能扩展改善自己形象的边界、“会潜水”能让你探游奇妙的海底世界一样,“演讲”这项语言表达的技能,会帮助你拓宽自己的整个世界。

演讲,首先是一项关于“表达与沟通”的实用技能。

演讲,还是一种学习方式。

演讲,更是拓宽自己世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