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96)(外一篇)
96、《我与猴版票——我曾抓住过千载难逢的购买瞬间》
作者:顾雪林
纪特邮票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梅兰芳小型张”;JT邮票中,最让人心醉的是1980年版的“猴票”。
幸运的是,我拥有“猴票”,而且不止一枚,还有一个四方联。众多的单枚“猴票”是我1980年初在北京火车站旁的邮局购买的,购买时,邮局把“猴票”撕成一条一条的,一条有10枚“猴票”,购买时平平淡淡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波澜不惊。
1980年,我在北京一所技工学校当老师兼班主任,住校管理学生,有自己的教师宿舍。当时,我的宿舍旁是化学教师刘肇宁的办公室。我们都喜欢集邮,常在一起交流。
刘肇宁让我关注“猴票”,他说,12年后才能把这个生肖系列收集齐,很不容易,要有毅力。“猴票”是打头的,一定要新票旧票都收集一些,最好再收集一些“猴票”的实寄封,四方联或整版“猴票”也可以买。当时,我照做了,买了不少单枚的“猴票”,攒了不少信销“猴票”。之后,我还在北京海淀邮局门前的集邮市场,以每枚4元的价格,花16元钱收藏了一个带厂铭的猴票四方联。
当时,在北京各个邮局都买不到整版的“猴票”。我曾骑车连续几天跑了北京海淀、西城、东城、宣武和朝阳区的30多家主要的邮局,都没有买到整版的“猴票”。
当时,好像邮政系统有规定,要求各邮局在卖“猴票”时,一律撕成一整条10枚卖出。我曾在邮局买了三竖条30枚“猴票”,分别寄给在东北建设兵团的两个姐姐和在四川永川研究所的哥哥,让他们在给我寄信的时候贴“猴票”,以便我收集信销票。
一天,我在海淀邮局门前的集邮市场,看到。一个人卖整版的“猴票”,他把”猴票”卷起来,放在一个羽毛球筒里。我认真看了看,觉得品相还不错,问他要多少钱?他说,按一枚4元,整版一起卖,80枚320元。
我的天,这么贵!那时我在银行的个人存款才500多元,是我参加工作10年攒下的辛苦钱。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18元钱;第二年涨到一个月21元;第三年出师,一个月挣35.5元。不算穿衣消费,那由我父母负责。我一个月的饭钱20元左右。我不抽烟不喝酒,额外消费就是买点书和邮票。
我左思右想,心里斗争激烈,考虑了很久,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取出320元,买这版“猴票”。当时,一个存折只能到办存折的银行取款,不像现在这样通存通兑或手机微信付款。我需要从海淀邮局骑车到西苑储蓄所取款,然后再回到海淀邮局门口的邮市买那版“猴票”。
等我从西苑储蓄所取了钱,返回海淀邮局邮市时,那个卖整版“猴票”的人已经不见踪影。有一位集邮朋友告诉我,那人把整版“猴票”卖给了别人!
当时,我稍有些遗憾。但并不心痛。我以为钱在手里,以后还会碰到买整版“猴票”的机会。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到了今天。买整版“猴票”,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水中捞月的梦!
客观地说,我没有想到“猴票”以后会这么值钱。更没有想到,一枚“猴票”能从8分钱一路涨到10000元。一个跟头竟然翻了12.5万倍。
所以,尽管我今天拥有一些单枚“猴票”,拥有四方联,但我仍是悔之不及,当年要是再多买一些“猴票”,都保存下来,该多好。
尤其是整版“猴票”,1980年时,我曾近距离看过,用手摸过,喜欢过,决定买了,也取了钱了,但最终“煮熟的鸭子,飞了!”
(2022年1月14日发《中国集邮报》第五版;2025年3月25日,中午,11:50分,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