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第2版)
- 刘宝红
- 1138字
- 2022-02-08 17:38:59
小贴士 四种不同的业务,四个层面的颗粒度
这些年来,很多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从线下到线上,再加上大客户、项目型需求,复杂度大增。四种业务,对应的是四个不同的颗粒度,如图1-29所示。在这四种颗粒度上,需求的聚合度和可预见性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图1-29 颗粒度越大,需求的聚合效应越明显
在项目层面,需求的定制化程度最高,需求的聚合效应最低,量小货杂,长尾特征明显。特别在招投标的情况下,要么中标,要么不中标,可预见性更差。但是,产品层面的可预见性或许更高,因为不同的项目可能用同样的产品。如果不是成品的话,半成品、原材料,或者至少在生产工艺层面会有共性。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在项目层面做预测,而在有共性的地方做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层面就不介入预测流程:销售经理、项目经理们还是得定期跟进项目的情况,在客户管理系统(CRM)中更新,帮助计划和供应链通盘考量。
在大客户层面,由于大客户的需求量较大,需求的聚合效应更明显,可预见性也更好,但由于客户的集中度高,一旦需求有变动,对供应链的影响就可能相当大。当这些客户本身的管理粗放时,他们要么长时间不下订单,要下的话就是很大的订单,需求变动就可能很大。这就凸显出大客户管理的重要性:客户经理们得经常对接客户,管理他们的需求,防止和预判“大石头”事件的出现。
有些企业传统上是B2C业务,刚开始进入大客户领域(B2B)时就很挣扎。B2C的业务分散,一般是没有客户经理的,大客户业务则相反。大B客户会显著改变企业做生意的方式。比如有些企业的大客户管理不到位,预测准确度低,这些企业就不得不设立专门的大客户仓,从而造成资源分散,库存周转效率下降。[1]
线下渠道一般是按地域划分,归特定的渠道经理来负责。特定地域有数量众多的大小分销商,需求的聚合效应更明显,所以线下渠道的表现一般比大客户的更稳定,可预见性也更高(当然线下渠道相当复杂,这里谈的仅仅是一般情况)。
但线下渠道也有它们的问题:一旦渠道政策有显著变化,或者销售在业绩目标的驱动下进行压货,都可能对需求预测和供应链执行带来显著挑战,要求计划与业务端更紧密地对接。
需求聚合效应最明显的当属线上业务。电商业务覆盖众多的消费者或者小B客户,作为一个整体颗粒度最大,如果没有显著改变需求的行为,需求的可预见性也相对最高。但电商业务的挑战呢,恰恰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比如早晨买流量,中午订单就来了,再加上大大小小的电商节,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增,短缺和过剩频发,反倒成了库存控制的重灾区。这也更加凸显了数据分析和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1] 大客户专用仓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提高整体预测准确度,让总体需求和总体供应匹配来解决。这就如“专款专用”一样,在贫困年代,政府有各种各样的“专款专用”;现在政府预算更宽裕了,就很少听到这一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