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换个思路

“刚到上海不久,通过巡捕房的内线,我得知了一件事,巡捕房最近查获了一批走私物品,全部是无线电零件,包括无线收信器、GR波段选择器、低压常时变压器、加减电阻器,以及干电池等等。这批零件数量很大,足够组装十部X210电台。当天下午,季云青亲自去了巡捕房,交了一笔罚金,把货要了回去,说是用于他的船队,是商台。而根据我掌握的情况,这批货很可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为了查清真相,我也就无暇顾及接头的事……”

讲述了一遍事情的原委,柳戈青最后说道:“在民族大义方面,季云青态度模糊,我怀疑,他已经暗中投靠了日本人!”

这件事确实透着古怪。

按照季云青所讲,无线电零件用于船队商台的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只要在技术上稍加改进,这些零件不仅能够组装X210电台,甚至可以组装超远距离的RCA212型号国际电台。

一般来说,除非是远洋船队,国内商台很少会用到这类型号的零部件。

而季云青的船队主要在近海活动,根本不需要大功率电台。

无线电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美英等国手中。

中日开战后,美英对日本实施了武器禁运,其中也包括军事用途的无线电设备。

季云青通过走私,暗中帮助日本人得到他们亟需的大功率电台。

基于实际情况,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这批零件现在在哪?”

许延麟问道。

柳戈青按灭了烟头,说道:“公使路194号。”

“孙舞阳的家?”

“不。是日领馆二等秘书小野次郎的家。”

“孙舞阳和小野次郎是什么关系?”

“不清楚。监视了这么久,这个女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

“那今天的事……”

“半个多月了,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抓你,本打算寻找到突破口,哪曾想……”

柳戈青苦笑着摇了摇头。

许延麟沉思了半晌,缓缓说道:“这件事,或许应该换一个思路……”

柳戈青目光一闪:“换个思路?说来听听。”

许延麟问道:“你想过没有,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就在虹口,季云青为什么不把货交给陆战队呢?”

柳戈青说道:“这很好理解。陆战队司令部目标太过明显,不光是我们,各方势力都在盯着他们。季云青若是把货送过去,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上海,到时候,无论他如何自证清白,也洗不掉汉奸的骂名!”

许延麟轻轻摇了摇头:“本质上来说,日领馆和陆战队司令部没有区别。所以,季云青既然能把货送到小野次郎家里,说明他根本不在乎什么汉奸骂名。在我看来,这件事只有一种可能……”

“什么?”

“这批货和海军没关系。”

“………”

“柳先生,你也知道,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关系,就像我们特务处和党部一样,不说老死不相往来也差不多。而日领馆的特高课,一向和陆军走的很近……所以,我是根据这个得出的结论。”

柳戈青沉吟片刻,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那、这批货为什么没送去陆军方面,而是一直放在小野次郎家里呢?”

许延麟说道:“在上海,季云青手眼通天,赎回那批货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既然声称零件用在船队,而他的船队都在租界内,如果把货送出去,我想,巡捕房方面肯定不会答应……”

柳戈青接口说道:“所以,货没办法运出租界,他们又不想求海军帮忙,就只能暂时放在小野次郎家里。”

“这只是我的猜测,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你刚才说的换个思路,指的是?”

“从孙舞阳身上寻找突破口。她能随意出入公使路194号,在这件事里面,肯定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你和她是怎么认识的?”

“在日领馆举办的酒会上认识的,她说一个人怕走夜路,所以我就送她回来。哦,她跟我说,她家就在附近。”

柳戈青忽然笑了一下:“她是不是看上你了?”

许延麟也笑了:“感觉上有一点。不过,这种事也不好说。”

柳戈青上下打量了一会许延麟,笑道:“看起来,是我失策了,应该早一点联络你才对……”

许延麟掀开窗帘缝隙向外看了一会。

孟三和阿贵一左一右,躲在门垛后面,正抻着脖子向外窥视。

“柳先生,他们两个是什么人?”

许延麟问道。

柳戈青过来看了一眼,说道:“他们都是青帮的在帮弟子,同时也是军统的线人,我这边缺人手,就调他们过来监视公使路194号。司机是我从重庆带过来的,他是我们军统的人。”

许延麟愣了一下:“军统?”

柳戈青解释着说道:“撤到重庆后,国府内部机构进行了改组,特务处和密查组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哦,党部也改了名字,现在叫中统局,徐恩增担任局长。”

“那、军统谁来当家?”

“还是戴老板。戴老板担任军统局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局长由陈隶夫兼任,他就是挂个名,平时都不在局里办公……”

这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上海和重庆隔着千山万水,消息也没那么快。

柳戈青从重庆来,对那边的情况自然是十分了解。

“才两个多月,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回想起在青浦班的日子,简直就如同做梦一样,也不知道我的那些同学,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许延麟颇为感伤的说道。

他现在最为关心的是,刘振兴究竟怎么样了。

最近几天,他旁敲侧击询问陶然,陶然一问三不知。

其实也不怪陶然,当时子弹乱飞,生死攸关的时刻,谁还有心留意一个“日奸”的去向。

趁着这个机会,许延麟想探听一点这方面的情况。

当然,他也不是假惺惺的故作姿态。

在他心里,对那些舍生忘死,投身抗战的仁人志士,由衷的感到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