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没有计划的“改变”

2020年年初,我带着孩子们去美国,本来计划是住一个月,其间工作两周,然后回北京。

可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回国航班取消,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们的生活因此发生了改变。那段时间我在美国生活,要照顾孩子,还要在线上工作,很忙乱。但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两个并不认识,也永远不会认识的人。

第一个人是在2020年复活节遇到的。那时候美国刚刚开始应对疫情,大家开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商店关门,大型活动取消。复活节那个周日早上,我和妈妈、孩子们走路去附近一家小超市买东西。街上冷冷清清的,一转弯,我们看到路边有一个穿兔子衣服的人表演着各种夸张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路上没有多少车,但是每一辆路过的车都开始放慢速度,有孩子打开车窗朝着兔子人欢叫、招手;一些车开过去又开回来,车窗一直开着,让孩子可以一遍遍地看到兔子人。我的孩子们当然也特别激动,上前跟兔子人打招呼。他戴的兔子头套是咧着嘴笑的样子,这个夸张的欢喜笑容陪了我们一路。

这个兔子人让我特别感动。他应该就是住在附近的一个爸爸,穿上道具衣服,一个人站在街头,让素不相识的孩子们高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也不在乎别人知不知道,在大家都感到紧张、害怕的疫情里,他用这种方式为并不相识的路人和孩子们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欢乐。

第二个人是在2020年年末。圣诞节将至,我去Dollar Tree(一元店)买过节的装饰品。排队结账的时候,我看到收银员旁边一直站着一位老先生,他戴着圣诞节标志性的红帽子和应景的红口罩。

等到我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声音比较大地说了一下总金额:20美元。我正准备刷信用卡,还琢磨为什么收银员说这么大声,就见那位老先生拿着一沓钞票,数出来20美元给收银员。我这才知道他以这种方式给所有过节的人送礼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说我来付吧,他坚持自己付,说:“This is my way of celebrating. Happy Holidays!”(“这是我庆祝的方式。祝你节日快乐!”)

问过收银员,我才知道,他从早上就一直在这里了。我走出商店门,心里特别感动,回头看他的背影,只看到露在红帽子外的白发。我不知道他是谁,也永远不会知道,但是这份节日里的善意,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2020年的圣诞节,恰是我即将正式离开盖茨基金会的时候。结束基金会的工作,下一步做什么,我还没有确定。

2020年以及之前,我都有很明确的职业标签,博士也好,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也好,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也好,每个能发工资的工作都是一段人生履历,在简历上可以写得清清楚楚。

进入2021年,我就只是我了。

我是谁?

这是我们一生都在问的问题。

那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似乎在提示我寻找答案。

在社会意义上,我永远不会知道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学历,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

但是他们都给了我感动和力量,因为他们有超越社会标签的善意行为。行为目的很纯粹,仅仅是给他人带来快乐。

我想,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最终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的,是对世界的善意和行动,不管我们姓甚名谁。

于是在2021年,我有了难得的奢侈,可以回顾人生这些年,汇成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想分享我的来路和内心的旅程。

这趟旅程,是从面对一个个“不敢”、一个个“不会”开始的:职场起步,不敢开口,不敢成功,不会当领导;人到中年,不敢要孩子,不会教育孩子,生活、工作无法平衡;职场成熟期,不敢不同,不敢离开,不敢做梦,不敢想“大问题”;面对生活,不敢“臣服”,不会面对自己的情绪,不能和时间做朋友;面对自我,不知道“我是谁”,因而不敢“不完美”。

现在回看,这些年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外在发生的事可以串起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在转身面对这一次次“不敢”后,看到光,得到力量的旅程。

虽然我讲的是自己的经历,但是我相信这些内心的“不敢”有普遍的共性。你一定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也一定可以像我一样去面对,找到自己的光和力量,照亮人生路。

这条向光之路,和你一样,我也远远没有走完。

但是请你相信,一旦开始,向光前进,就会越走越勇敢,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