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执行做到极致(落地提升版)
- 李春蕾编著
- 13字
- 2022-01-12 11:23:16
第一章
高效的执行力源于专注
01.唯其专注,所以成功
有人总结过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情形大致如下——
如果24岁毕业参加工作,60岁退休,看似是工作了36年,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年365天扣除节假日119天,每天满打满算工作7.5小时,36年实际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7.58年。这7.58年的时间,还包括生病、请假、工作期间去厕所、会客等占用的时间。请问:最终剩下的真正用来工作的时间有多少呢?我们应当把这些有限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呢?
经常会看到一些员工,每天处在浮躁涣散的状态中,打不起精神,做事不认真,人在岗位上,脑子里却想着股票、球赛、电影;也有些人随便选择一个行业或一家公司,总想着先凑合着干,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胡思乱想,不能专心做眼下的事。对这些人来说,7.58年的时间里,真正做事的时间可能连一半也不到,如此态度,谈何建树?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万小时定律”。要做好一件事,你总得专注地付出,三心二意、得过且过,如何能把自己打造成所在领域内的精英?平庸者总是羡慕有成就的人,却看不到成功者背后所花费的时间、付诸的努力。
不少人向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取经,想知道他的成功经验。王永庆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全心投入、专心专注,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才能克服浮躁,忘记艰辛和烦恼,这时工作带给你的不仅是业绩和回报,还有智慧的增长和潜力的迸发,人生多由挫折和困顿构成,而工作蕴含着一种改变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给人生带来喜悦和希望。
那么,何谓专注呢?简单来说,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事实上,有很多成功者并非资质过人,甚至有些人看起来不那么“灵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坚如磐石的决心。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也不受任何诱惑的影响,专注于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想尽办法不甘落后,一步步积累自己的优势。相反,不少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少了这股子“钻”的劲头,总想着走捷径,四处涉猎,结果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一身的才能。如果你不想每天浑浑噩噩地上班下班,一辈子庸庸碌碌,就得把一颗浮躁的心沉下来,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少了这份专注,就会变成水面上的浮萍,风一吹就散了。
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同样,另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也是将其一生专注于镭的研究,从未改变初心。比尔·盖茨的智慧和财富,足以支撑他去发展更多的领域,可他和自己创办的微软公司,这些年来一直专注于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支股票,到了耄耋之年依旧如是,他做了一辈子的投资大师,无论牛市还是熊牛,都专注于此,雷打不动,“股神”正是这样炼成的。你能说,他们不知道其他赚钱的行业吗?当然不是,只是认准了一行,就已决心走到底。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有些人不愠不火、不显山露水,但他们愿意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本职工作上,而后成了该领域的专家。
奇虎360的CEO周鸿祎说,他不会给那些找上门来的员工加薪,而只会给两种员工加薪:一种是符合工资加薪规定的人,一种是专注于自己手里的工作,并且做出成绩的人。
比别人做得更好,不一定要靠聪明,但一定需要用功和专注。牢固的根基是怎么打下来的?就是靠不断地重复一件事,认真地重复一件事,而不是做了两三次觉得自己会了,就不再用心钻研;或是做一点觉得差不多了,就转头去做其他的了。
法国文豪莫泊桑刚开始写小说时,老师对他讲,你别跟我学什么技巧,就到大街上坐着,你看着驾车的车夫,专门盯着一位。如果你能把这个车夫描述得和其他车夫不一样,那你的写作就算过关了。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说:锁定了一个目标后,要专注于它,一遍一遍地重复,不厌其烦。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没有谁能够做到样样精通,唯有专注于一行一职,才更容易做出成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想法太多、目标分散、左顾右盼,是最大的问题。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当有心无旁骛的信仰,以及“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唯有把全部的精力、时间和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才有可能创造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