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迎秋再次笑得前俯后仰,模仿观音语气斥责两人,“闭嘴。”
孟繁尘却听出了梁欢话语中的“自嘲”,真心佩服梁欢敢于抛弃大城市的生活,下乡扶贫的勇气和魄力。他收起玩笑之心,慢慢坐起身,伸手拍了拍梁欢肩膀,以示歉意。
韩迎秋也慢慢止住了笑声,夸赞两人,“希望你们师徒齐心合力,取回真经。我和乡亲们绝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
见话题有些沉重,梁欢轻声一笑,正想转开话题,却隐约瞧见远处有警灯闪烁,一辆警车停在学校门口。他收起笑容,慢慢踩下刹车,停下车来,“这个时间,警察来这里做什么?”
来自后世的孟繁尘心神一紧,习惯性的回答,“不会是查酒驾的吧。咱们三个都喝了酒,快掉头,回贺家铺。”
梁欢严肃的摇了摇头,并不认同孟繁尘的判断。九十年代,饮酒开车并不算什么大事。孟繁尘也反应过来,现在私家车并未普及,整个县城的私家车也没几辆,酒驾还没有入刑。
韩迎秋也感觉有些蹊跷,皱了皱眉头,“派出所只有一辆破吉普,这辆警车应该是县局的。夜间出警,应该是刑警。学校正在放假,刑警这么晚来学校做什么?”
梁欢的政治嗅觉一向灵敏,立刻感觉有些不妥,急忙询问韩迎秋:“我听说,公安局田局长、政府田副县长,还有沙河村的村长田德旺,他们之间有亲戚关系?还有人说田德旺就是县建筑公司最大的‘包工头’,对吗?”
韩迎秋作为本地人,对于她外祖父村内的情况有些了解。梁欢所说的“传言”,在她这里得到了确认,“田局长、田副县长和田德旺的父亲是嫡亲的堂兄弟。田家曾经是我们这一带的‘名门望族’。田副县长的父亲是老革命,解放前在县里读高中,受老师引荐,秘密入了党,是县委地下交通员。解放后,田县长父亲当过我们县的副书记。田副县长受父亲牵连,受过不公正待遇。田副县长返城到了县里工作,后来当过我们乡的副乡长、乡长、乡党高官、农业局长等官职;田局长是参过军、提了干的,立过功,当过连长。后来被转业到地方当了一名普通干警。期间,他被停了职。恢复工作后,在县城西大街派出所当过所长,在刑警队当过队长。田德旺是去年才当上村长的,他以前确实在县建筑公司上过班,当过临时工。是不是最大的包工头,我不清楚。”
孟繁尘也算“政治世家”出身,立刻从韩迎秋的介绍中感觉出一些蹊跷,低声询问梁欢:“你觉得警察是他们故意派来的?跟迎秋的舅舅们联系村里人外出打工有关系?”
梁欢冷笑一声,十分肯定的说道:“这件事情怪我考虑不周。所谓夺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我们这样做,算是得罪当地的‘实权派’了。走吧,过去问一问。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没有什么大事。人家这是‘警告’咱们来了。”
因为那些传闻,谨慎小心的梁欢本来不打算惊动沙河村这些人的。但孟繁尘体谅韩迎秋的难处,坚持带她的亲人一起发财。梁欢也不好反对,只能同意孟繁尘的意见,但却一再强调,仅限于韩迎秋的亲人。
孟繁尘一醉不醒,韩迎秋没有“政治头脑”,随意给舅舅们送出一个“顺水人情”,同意舅舅们带朋友一起外出发财。
出了事情,追究谁的责任毫无意义,梁欢这才把责任揽到身上,故意说是自己考虑不周。
梁欢重新启动汽车,直接向校门口开了过去,停到了警车旁边。梁欢的车刚刚停稳,警车车门打开,下来两名警察。
韩迎秋率先下车,上前询问警察来意。孟繁尘本想跟随下车,却被梁欢伸手拉住,示意他不要露面。
其中一名年纪四十多岁的“老”警察上前与韩迎秋握手,含笑说道:“韩校长的大名,我可是如雷灌耳啊。曹漫是我女儿,她可没少在我耳边提起你。没有你的帮助,凭她那个笨脑子,根本考不上大学。”
韩迎秋也立刻想起了自己在县高中上学时的同桌,面露惊喜,鞠躬问好:“叔叔您好。闻名不如见面,您的‘光辉形象’,我也是仰慕已久,却一直缘悭一面。您这话可是说反了。没有曹漫的帮忙,我的高中生活,可不会那么平静。”
韩迎秋无父无母,家族亲属也都是平民百姓。离开家乡,来到县里读书,她的美貌给她带来了许多麻烦。她的同桌曹漫出身军警家庭,深具“侠义”精神,帮韩迎秋赶走了“狂蜂浪蝶”,成为了韩迎秋的“护花使者”。
利用女儿拉近了双方的关系,老警察哈哈大笑,“这么晚来打扰你,不要责怪叔叔不近人情就好。”
“哪里,哪里。请您到我办公室坐一坐?”韩迎秋连忙表示“欢迎”,客气的招呼两名警察去“家”里喝杯热茶。
老警察摆了摆手,“这么晚,就不打扰韩校长了。我们过来也没有什么大事。有你们学校的学生家长报警,说是他们家的孩子非要缀学去九江打工。他们担心孩子上当受骗,希望我们帮忙调查和阻止。我们过来了解情况,想着你现在是校长了,顺便过来跟你打个招呼。等开学时,希望学校帮忙做一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挣钱要紧,但可不能让孩子们都去当‘童工’啊。呵呵。”
韩迎秋心中一凛:警察的来意果然被梁欢猜中。
韩迎秋连忙接受老警察的“警告”,表示学校一定会全力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她没有询问警察对学生家长举报事项的调查结果。因为根本不需要问,问了也不会有答案。那个举报的学生家长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老警察看了看手表,含笑告辞:“不耽误韩校长休息了。我们还要抓紧回局里研究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