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埃及古国——人类文明的最初痕迹
在一万多年前的史前朦胧岁月中,人类便开始在蜿蜒如带的尼罗河畔狭长的地域定居,这片土地由于得到生生不息的尼罗河的滋养,生发出了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形式。
埃及可以说是古国中的古国,在克里特文明兴旺发达和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文明茁壮成长之时,古代埃及已经繁荣昌盛,2000年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看待古埃及,就已经有点现代人凭吊希腊和罗马废墟的味道了。
埃及古国延续了近3000年,给后人留下了洋洋大观的历史记忆,让我们沿着那些王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走廊,来对埃及的古代世界做一次令人激动的漫步吧。
一万多年前,埃及人的祖先就已经在尼罗河谷地的绿洲上活动,大约分为居住在尼罗河中游来自中非的上埃及以及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来自地中海的下埃及两大族群。
埃及古国最初是一些小的国家的集合体,这些小的王国里居住着讲同一语言的类似民族,但他们之间没有政治上的联合,只是由于同样地生于斯,长于斯,他们才逐渐有了统一的想法。到了大约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畔的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征服了其他埃及小国家,这样埃及才变成了一个由国王治理的统一国家,美尼斯则成为了第一个宣称有权头戴上下埃及两个王冠的国王。
埃及统一后,建都孟斐斯。孟斐斯位于宽阔的尼罗河三角洲和狭窄的尼罗河河谷的交界地带,正好与现在埃及首都开罗隔河相望。
由美尼斯建立的第一王朝开始,尼罗河地域逐渐走上了一段长达将近3000年、经历了30朝代50位统治者的伟大的古埃及王国的历史之旅。
我们通常把古埃及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13-公元前216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年—公元前1750年)以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086年)以及统治相对混乱的3个中间时期。
公元前2613至公元前2160年是埃及古王国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是第三到第六王朝时期,埃及古国处于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历史发展阶段,现存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就出现在这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埃及国王是被神化了的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为自己建造了死后安放躯体的墓地——金字塔。贵族们也仿效国王的做法建造了自己的陵墓,不过样子不同于金字塔形,而是“长凳”形的,被称为“马斯塔巴”墓。随着古王国的发展,“马斯塔巴”墓的体积不断扩大,而金字塔却逐渐缩小了。这即意味着曾被赋予无上神权的国王地位下降了。到佩皮二世统治后不久,国家情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古王国就瓦解了。
于是进入了混乱的所谓“第一中间时期”,也即第七到第十王朝时期。这一时期,埃及各地方统治者为争夺王国的最高控制权相互争斗。早期埃及那种小国间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的历史情景再没有出现过。权力斗争的最终胜利者是南部城市底比斯的统治者。
公元前2040年,底比斯王公蒙图霍特普推翻了赫拉克利奥波利特王朝并取得统治地位,再次统一了全国,统治时间长达51年。底比斯也变成了王国内的中心地带。这个时期是从第十一到第十三王朝。第十二王朝的阿蒙南赫特一世将都城由底比斯迁至孟斐斯以南的伊赛·塔维。可以肯定这一时期的文化相当繁荣,无数优美的建筑是先后在这一时期的四个统治者在位时建成的,其中一个即是阿蒙南赫特一世,另外三个都叫赛索斯特利斯,是阿蒙南赫特一世的子孙。
中王国的历史相对短暂,在底比斯统治者的后期,王权大为削弱,王国再次陷入混乱,出现了第二个“中间时期”,这一时期是第十四到十七王朝。来自闪族的国王们占领了埃及北部,底比斯统治者组织反抗,底比斯豪族阿哈摩斯一世赶走了国家的敌人,再度统一全国,于是底比斯开启了第十八王朝,并以该城的守护神为国家主神,新王国时期开始了。
新王国是政治上的强盛时期,统治者是从第十八朝到第二十朝的“专制独裁”的法老。被称为“古埃及的拿破仑”的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杜德摩西三世,可称得上是一位英武雄才的独裁者,他东征西讨,转战南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征服者”。
杜德摩西三世一生先后远征西亚15次,取得的胜利是前无古人的,《杜德摩西三世年代记》中记载了他第一次远征巴勒斯坦,在美吉多附近的战争中威武英勇的形象:
“陛下驾着金银战车,配备着自己的战斗武器,像常胜者荷鲁斯,像威力的主宰一般,像底比斯的蒙特一般,出发了……”
当敌人们“看到陛下战胜他们时,他们就带着恐惧的脸孔,没有秩序地逃往美吉多去,他们抛弃了自己的马和金银制的战车”。
杜德摩西三世也是第一个看出海权重要性的君主,因此他为埃及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靠此海军,埃及始能掌握近东。由于杜德摩西三世的武功,埃及国力达到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当时埃及的版图是空前绝后地辽阔广大,北部到叙利亚的北端以及幼发拉底河畔的卡赫米什城,南方一直延伸到尼罗河的第四瀑布。
第十八王朝另一位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即易克纳唐王,是世界第一位宗教改革家。他决心废除原有的宗教,代以新的“拜日教”,因此他自号“埃赫那吞”,意思是“太阳神感到满意的人”。他在沙漠里另建都城,取名德勒阿玛尔纳,和底比斯对立。在他的时代,埃及的美术亦有重大突破,他个人的塑像便常以一种奇怪的造型出现。他的皇后奈芙蒂蒂据说是古埃及最美的女人,他还为她取了一个封号:“幸福夫人”,意谓只要一听到皇后的声音便让他感觉快乐。
第十八王朝的图坦卡蒙在今天也许是被世人关注最多的埃及国王之一了。他重新将首都迁回底比斯,但他在位仅仅9年,今天他之所以为人所知,是因为1922年11月4日,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在贵族卡纳克爵士的资助下,在埃及王陵谷发现了他的几千年来几乎完好无损的陵墓,图坦卡蒙由此名声大震。
第十九朝是埃及政治上的极盛时期。拉美西斯二世,即拉美西斯大帝,在位66年期间修建了无数壮丽雄伟的建筑,这些建筑群遍及阿布辛博、卡尔纳克、卢克索、阿比朵斯和孟斐斯,另外在底比斯为自己修建了祠堂,称为拉美西斯博物馆。
公元前1064年,新王国瓦解,此后国王们无法继续维持国内的秩序,埃及再次陷入内乱之中,进入了第三“中间时期”,这一时期是从第二十一到第二十四王朝。第二十四王朝期间埃及一度为埃塞俄比亚所统治。
第二十五王朝之后,埃及古国进入了它的发展后期。第二十六王朝末代国王普撒美提克三世在培路西厄姆战斗中败于波斯王坎比西斯,随之埃及沦为波斯的一个省。埃及真正的历史和文化的生命力到公元前525年就结束了。
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又被亚历山大和他的希腊军团击败,于是埃及被希腊托勒密王朝统治了3个世纪,托勒密王朝勉强再延续了古埃及的微弱命脉300年,最后一位统治者就是著名的埃及艳后,她和安东尼双双服毒自杀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被并为罗马帝国的一省,正式结束了古埃及王国的光辉历史。
这个存在了近3000年,广袤的土地上生息过不知多少万人的古代王国正式向历史谢幕了。
历史上没有一种古代文明,不曾经过多次曲折,甚至倒退与湮没。古埃及文明亦是如此。古老的尼罗河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初萌、发展、兴盛与衰落。从象形文字到胡夫金字塔,从太阳神的崇拜到法老的永生,均绽放着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标示着人类文明之舟的起航。
2.埃及国王——法老的天下
图腾崇拜是原始居民的一种宗教信仰。在古埃及,人们把给予他们光与热的太阳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对其顶礼膜拜。在此基础之上,生发出了许多关于太阳神的艺术,无论是在壁画、雕刻、还是在建筑中,都可以找到太阳神的踪迹。然而最能体现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恐怕就是古埃及法老与太阳神微妙的结合。正是这种法老和神合一的宗教观念,才使得法老的权力更加神秘、更加强大。
在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一首诗歌中这样歌颂太阳神: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吞神
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您的光芒环绕大地行走
当您在西方落下时
大地像死亡一样地陷在黑暗之中
约在“中王国”时期,国王权力强化之后,埃及兴起了对太阳神灵的崇拜。太阳神“雷”被奉为最高神,而国王被认为是太阳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首诗歌正是对一位埃及国王的赞词。
在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对原有的宗教进行改革,宣布太阳神是国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他亦自号“埃赫那吞”,意思是“太阳神感到满意的人”。把太阳神作为万神之王,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来崇拜和歌颂,实际上是对人间的国王权力的一种神化。事实上,在埃及,国王正是被看做太阳神之子,甚至被视为是太阳神的化身。这是古埃及人的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这样,国王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的国王与世俗的国王的区别。国王既然作为神王,其权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埃及国王的神化与古埃及人的神灵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埃及人十分相信魔法的力量。一个生病的人,需要的不只是一位医师,更需要的是一位法师来为他背诵一些有益的咒语。埃及人的棺材、墓穴墙壁、乃至于雕像都会写满咒语以避免邪灵入侵。埃及人平常也多会佩戴护身符让自己安心。埃及人有时会将耳朵刻在石头上然后进供给神明,因为他们相信这就可以说服神明仔细凝听他们的祷告。
埃及的最高神灵为阿蒙雷神。他有两个名字,是因为和其他许多神一样,他以几种身份出现。雷是太阳神,而阿蒙制造出了人类,据金字塔墙壁上的经文,起初整个宇宙中只有阿蒙存在,后来他创造出沙神、湿气和秩序之神,以及土地和天空女神。荷拉斯是白昼、生命和善良之神,塞特是黑夜、黑暗和邪恶之神,两神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荷拉斯是最后的胜利者,善良战胜了邪恶。埃及国王即神圣之王,被认为是掌管下埃及的荷拉斯神和掌管上埃及的塞特神的结合体,其神性使埃及得以统一。据说他能够控制尼罗河和尼罗河每年一度的洪水。国王过着完全隔离的生活,有专用的服装、王冠、法杖、武器和珠宝及家具。
古埃及人对神的崇拜最终也反映在了国家组织结构上。国王既是神也是俗世的最高统治者,更是宇宙秩序的中心。按说国王们的工作便是管理全国事务,但大多数的国王因为是神灵的化身,其特殊的身份只宜扮演精神领袖的角色,所以国王们把更多的兴趣都放在打猎、出巡和宴会上。顾问、书吏和其他官员负责执行国王的命令。国王的代理人称“维齐尔”,是全国事务的实际管理者,其下再设立各级政府。
既然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神灵和宗教信仰,那么,关心死亡,为来世、特别是国王的来世作好物质准备,是体现其神灵崇拜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都可以说与这种神灵崇拜有关,如对金字塔的建造。国王去世后,往往被安放在一个特殊的陵墓中,即金字塔,陪葬有他在另一个世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如家具、衣服和其他个人财物。第一批金字塔的外部结构呈阶梯状上升,而第四王朝到第六王朝期间所建的金字塔都是直边的。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金字塔内部墓室墙上的刻文似乎能够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在埃及古国,最重要的神灵是太阳神“雷”。子民们认为国王会在来生每天乘坐“雷”神的船在天空中穿行,第三王朝的阶梯金字塔和后来“真正的”金字塔都是便于国王死后通神使用的阶梯。
近代埃及有一个习俗,就是如果想要得到神灵的启示,就到神庙里去睡一个晚上,看来,在埃及人遗留的古代观念里,国王的神庙即是神灵现身的处所,国王就是神灵的化身。让我们看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国王的神庙。拉美西斯的神庙长57.91米,超过30.48米英尺高。神庙正面有4座19.8米高、7.62米宽的巨型坐像。神像是直接从岩壁上雕刻出来并用石膏覆盖粗糙的表面。他们代表古埃及的3位主神和拉美西斯自己的神化肖像。左起第一座神像代表孟菲斯的黑暗之神。他周围的几个小雕像分别是拉美西斯的公主纳波塔乌、班塔娜特,最后一位现已无法辨认。第二座神像代表太阳神阿蒙,在阿蒙神像右腿边,是拉美西斯母亲慕泰的美丽雕像。第三座神像代表拉美西斯神化的自我,身边陪伴着最心爱的皇后娜弗塔瑞和拉美西斯二世的第一王子拉美西斯。第四座神像代表赫利坡利斯的天空之神哈拉克提。
虽然这四座塑像应该代表不同的神,但他们的相貌非常相似,且都以国王拉美西斯的样子为模本,显然,神即是人,人即是神,神人共处,根本就是把国王拉美西斯当做了上天的神灵来对待的。
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信仰。一个民族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本质、内涵。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正是这个民族对太阳无私贡献的精神的肯定,更是对它拥有无比强大力量的崇敬。
3.拉美西斯大帝——古埃及的“王中之王”
在尼罗河沿岸,有一处令世人为之震撼古埃及神庙遗址——阿布辛贝神庙遗址,这座雄伟的建筑在世界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建造这座神庙的拉美西斯大帝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埃及帝王。
拉美西斯在古埃及历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伟大帝王。他即位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290年到公元前1224年间,那时他的祖父拉美西斯一世结束第十八王朝的混乱局面,开启了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新风尚,并延续了自阿蒙霍特普三世以来即已不曾出现的王位世袭制度,安定了政局,拉美西斯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了皇帝宝座,人称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号称“大帝”,称得上是“王中之王”。公元前1286年,他亲自率领埃及军队出征赫梯王国,在卡迭石战役中遭遇赫梯军的埋伏,拼死得脱,终未能达成让赫梯臣服的目的。随后的16年间,战争虽连绵不断,但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约于公元前1269年,两国签订了和平协议,拉美西斯二世还娶了赫梯王长女西台公主为妻,至此两国结束了长期战争的局面。
除了率军出征赫梯王国外,拉美西斯二世还不断地向西亚扩张,在他挤掉哥哥,当上埃及国王后不久,就派兵征服努比亚,不到3年,他就横扫西亚,进入巴勒斯坦,并在卡迭石一举击败亚细亚联军。其在位共67年,在他90岁时让出王位给他第13个儿子后死去。拉美西斯大帝在位期间战功辉煌,为他带来了50多块记功碑、一篇史诗及无数的后宫佳丽。其后裔在往后的400年间自成体系,掌控着二十王朝的埃及。
如果在埃及最南端的阿布辛贝城往南再走两个小时的行程,就会看见一个非常雄伟壮观的神庙遗迹,那就是拉美西斯大帝最伟大的建筑遗迹之一——阿布辛贝神庙。拉美西斯大帝的著名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赫赫战功,还跟他建于公元前1298年到公元前1223年的这座阿布辛贝大神殿有相当关系。此神殿为典型的岩窟神殿,直接在岩石上雕刻建造而成。
神殿前面有高约20米的4尊拉美西斯大帝的巨大坐像。座上的拉美西斯大帝头戴上下埃及的双重冠冕,蓄须、两手平放膝上。巨像上还并着18只猿猴雕像。再往下有拉姆斯二世的诸子像。神殿内部供奉布塔、荷鲁斯、阿蒙等神,除了太阳神之外,拉美西斯大帝把自己也当做神明坐在其内,更使人啧啧称叹的设计是,在每年他的登基日和生日这两天,日出的太阳都会直接照射在他的脸上,其他的日子太阳都照不进来,历法的推算被如此精确地结合在建筑的应用上,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怎么比,这座雄伟的神庙都可以算是一次登峰造极的作品!
1956年埃及政府决定兴建亚斯文水坝,整个努比亚地区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立刻面临着毁灭性的威胁,因为亚斯文水坝的关系,尼罗河水位上涨时会把所有神庙淹没,所以在1964年到1968年中埃及人花了3600万美元的预算,把神庙迁移升高到一个新的安全位置,而联合国文教基金会在那时也号召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考古学家,共同参与这次的迁移工程。
在拉美西斯大帝主神庙的右边还有另一座王妃庙,这也同样是拉美西斯大帝的杰作,那是他要送给他最美丽的纳法塔莉皇后的。神庙的设计比他的神庙要整个小一号,但还是很壮观,至于神殿的内容和主神庙大同小异。庙内的女性雕像,曾经被法国时装界喻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合度恰当的身材是她被称颂的重点,每隔几年整个欧陆就会吹起埃及复古风的流行趋势时,许多世界顶尖级的时装设计师就会远道而来,在神庙里寻找灵感。
纳法塔莉皇后是拉美西斯大帝5个皇后中最得宠的一位,在古埃及文的意思中,“纳法塔莉”意指“最美丽的女人”。据说,纳法塔莉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是一位名叫巴坎克霍斯的著名法官。在拉美西斯大帝统治埃及的67年间共有8个正式的妻子,还有将近100个妾,他和他的妻妾们共有100多个儿子,50多个女儿。不过,只有纳法塔莉皇后被称为“最伟大的妻子”。
拉美西斯大帝和敌人征战打天下时都会带着纳法塔莉皇后随行陪伴,可以想见在古埃及王国历史上被最有权势的国王宠爱的情形!纳法塔莉皇后的坟墓发现于皇后谷,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坟墓之一。在她的坟墓里共有3间密室,里面全部绘满了美丽的壁画。壁画上的纳法塔莉穿着细腻的白色长袍。她常常与掌司欢乐与爱的女神哈特在一起。自纳法塔莉皇后的神庙被修建之后,纳法塔莉皇后就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究竟是死了,还是隐退到幽深的后宫去了,至今还是个谜。
拉美西斯大帝的木乃伊现在还陈列在开罗博物馆中,已保存了3000年。1881年拉美西斯大帝木乃伊在王陵谷被发现,发现时是混乱在40个木乃伊当中的。据说,当考古学家发现这个木乃伊时,他的皮肤、牙齿和头发还很完整。不过他的木乃伊被发现近100年之后,也就是1976年,不幸遭受细菌感染,开始腐化,这可急坏了埃及人,几经商量后,埃及决定将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送到巴黎治疗。
在那里,考古学家们又有新的发现。经X光检查拉美西斯大帝的木乃伊,发现他的鼻子中塞满了胡椒,令人奇怪,考古学家们推测是用来使他那漂亮的鹰勾鼻外形能够好好维护保存的小手段之一。另外还发现了他有腰骨关节炎,心脏病,口颚间也有脓肿——国王是病死的吗?
但不可思议,他竟活了90岁。
古埃及王国历经31个王朝,有将近200个法老交替登上国王宝座,其中拉美西斯大帝最为著名,可以说是埃及历史上最懂得如何留名青史的法老王。他本人在位67年,有着响当当的文治武功,把埃及治理得国富民丰,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巨大的神庙建筑和战争浮雕,为埃及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4.金字塔——世界上最神秘的建筑
金字塔,英文名称为Pyramid,源于古希腊语Pyrmis,意为“糕饼”。原意是指古希腊人日常食用的一种尖顶状糕饼。古埃及人称之为“庇利穆斯”,意为“高”。汉语译为“金字塔”,是因为这种建筑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颇似汉字中的“金”字。纵观文献,19世纪下半叶,我国去埃及旅行的人尚称之为“埃及王陵”,或直译为“皮拉米”。1904年,康有为游历埃及,在其《海程道经记》一书里,第一次将其明确称之为“金字塔”。
散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的金字塔,大约80座。它们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它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700年。塔高14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高的摩天大楼。塔基成正方形,每边长230.6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
大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最轻的石块1.5吨,平均重量约2.5吨,总重量约684.8万吨。
如果用载重7吨的卡车来装载,需要978286辆,如果把这些卡车一辆接一辆连接起来,总长度是6200公里,沿着长江的堤岸可以从上游的沱沱河摆到下游的吴淞口。
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哈夫拉金字塔,塔旁还雄踞着一尊巨大的石雕——人面狮身像。据说:公元前2610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哈夫拉,巡视了自己的快要竣工的陵墓,发现采石场还有一块弃置的巨石,就命令石匠,按照自己的脸型雕刻了这座石像。
石像高22米,长75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刻“库伯拉”圣蛇浮雕,下巴还下垂着五米多长的胡须,威严而又神秘。
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时,曾下令用重炮轰击人面狮身像,结果,狮身竟然岿然不动,只轰断了几根胡须,现保存在英国博物馆里,拿破仑曾粗略估算,如果把胡夫、哈夫拉、孟考夫拉3座相邻的金字塔的石块集中,可以砌成一道3米高,1米厚的石墙,把整个法国圈围起来。
这么多的石块从哪里采的呢?据考证:一般石料,可能是就近取材。而用于外层的11.5万块上等白石灰岩石,则取之于尼罗河东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场;内部墓室的花岗岩,则要到500英里外的阿斯旺去开采了。
采石、运输、下河、上岸,不仅需要大批的石匠、建筑工人、运输工人、水手,而且需要一批相当规模的工程师、施工员和管理人员、一支有足够的镇压能力的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们要吃、要穿、要住、要消耗,这就又要有一支庞大的服务人员。当然,这不包括劳力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也不包括不劳而获的僧侣和贵族。
据估计:支持这样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万人口的国力,而一般认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世界的总人口也不会超过2000万人。
何况,已经发现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即使像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说的,30年完成一座,总计也需2400年,埃及承受得了这样浩繁,这样长久的消耗吗?
当然,最紧迫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运输问题。即使有足够的人力,也无法把这1.5吨到160吨的巨石运送到工地。用车载?用马拉?
依据后世的资料看来,所有这些也都行不通——那时的埃及没有马,也没有车。车和马是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建筑胡夫大金字塔以后1000年,才从国外引进的。
有人认为是用橇板圆木棍运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当时埃及的主要树木是棕榈,无论是数量,生长速度,还是木质硬度,都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而进口木材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有人认为是水运法。1980年,埃及吉萨古迹督察长哈瓦斯进行岩心取样,挖到30.48米多英尺深时,发现了一个至少50米深的岩壁,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后来,又有人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但是,没有滑轮,没有绞车,没有足够先进的起重设备,让这样笨重的巨型石块,下坡、上船、起岸,比陆地橇运还难。何况,水面和岩岸至少有15.24米以上的落差,而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尼罗河东岸的石料不可!
除了陆运、水运,难道他们空运不成?
法国一工业化学家,从化学和微观的角度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些石块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石灰、岩石、贝壳等物质的黏合物。因为使用的黏合剂有很强的凝固力,所以人们几乎无法分辨出它到底是天然石块,还是人工石块。
这种观点当然可以恰当地解决上述关于运输困难的问题。但是作为旁证,他仅在石块中发现了一根长约2.5厘米长的毛发。证据显然不足!
而且,对于这种“杰出的黏合剂”,不仅在古籍中没有记载,而且,这位化学家用了一切“现代化的手段”,也还没能分析出来它是怎么黏合的,它的成分到底如何?
另外,据说金字塔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是历史上第一个超越时代的天才伊姆·荷太普。但是,他的“天才”超越时代太远太远,引起了我们理所当然的惊讶和怀疑。
把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平整成为52900平方米的塔基,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没有水平仪,没有动力设备,没有现代化测量手段的情况下,竟完成了塔基的勘测和施工:
它的4条底边相差不到20厘米,误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仅l.27厘米,误差率不到万分之一,它的东西轴和南北轴的力位误差,也不超过5弧秒。
据考证,在当时的古埃及,他们没有“尺”,仅会用胳臂作丈量单位,叫做“腕尺”(300腕尺约等于155米),怎么能把塔建得这样精确?真叫人大惑不解!
为了确保金字塔万古长存,设计者还不用一根木料,不用一颗铁钉,因为,木质易腐,铁质易锈,都是坚固的内在隐患。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却拼合得天衣无缝,甚至连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怎样把石块一层层垒上去,更是一个引人猜想的神秘课题!有人说是运用一种木制船形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逐步举高,一层一层垒砌而成。但是,能吊起几吨、几十吨,乃至100多吨的支架、绳索从何而来?
有人说是运用填沙法,沿着塔基填沙。沙围随着塔基升高,充当脚手架,塔成之后,清除沙子。
但是,埃及金字塔是一个下方上尖的方锥体,高146米。塔基呈正方形,边长230米,如果在它的外围围上沙子,形成一个可以运送石块的斜坡,斜坡的角度应为30度或25度,那么,它的底边将各是多少米?假设它们的高度也是146米,那么各需多少方沙子?
这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量!这么多的沙子从哪里来?而且,先填后毁运输量还要增加一倍!
对此,也有人说是运用“填盐法”,方法同上,用后,只须用水将之溶解,无须搬走,但是,这么多的盐比沙子更不易得。何况,一场暴雨,就会溶掉整个盐坡。
看来也是不可能的!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论哪座陵墓,都没有用火把之类的东西来照明的痕迹,考古学家动用现代化的仪器,分析了积存4600年之久的灰尘,没有找到烟炱,也没有找到刮掉烟炱的蛛丝马迹。要知道,这些仪器可以分析每一粒灰尘中的百万分之一的化学成分。那么,他们雕饰浮雕、清扫墓室、或搬运法老尸体,绝不可能在黑暗中进行,他们使用了什么照明手段呢?
但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任何发现。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因此,有人推断埃及人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扁率。这可能吗?
另外,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倒塌了,有的消失了,只有金字塔岿然傲立,万古长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科学家曾作过一个类似的实验:把一定数量的米、沙、碎石子,分别从上向下慢慢的倾倒,不久就形成了3个圆锥体,尽管它们质量不同,但形状却异常相似。而且,它们的锥角都是52度。
对于这种自然形成的52度,据科学验证,是最稳定的角。人们把它称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但奇怪的是,金字塔的锥角正好是51度50分9秒。这说明它就是按照这种“极限角和稳定角”来建造的。另外,可以想象,金字塔正好排列在沙漠地带。沙漠的风是暴戾的,但由于金字塔独特的造型,迫使凌厉的风势不得不沿着塔的斜面或棱角缓缓上升,塔的受风面由下而上,越来越小,在到达塔顶的时候,塔的受风面趋近于零,这种以逸待劳、以柔克刚的独特造型,把风的破坏力化解到最小程度。因此,长期岿然不动,并不是天大的秘密!
另外人们还知道,磁力线的偏向作用可以使地面建筑,甚至高山崩溃,而这座金字塔塔基正好处干磁力线中心,它随着磁力线的运动而运动,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极其微弱,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悬念,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古埃及人的杰出才能和智慧。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座伟大的建筑所能带给我们的惊奇,更是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座高峰、一座航标。
5.木乃伊——灵魂的最终寄托
尽管古埃及的统治者为自己身后的不朽安排得极为周到,然而他们往往是悲观的,一则埃及古谚道出了他们心中的忧虑:
历来修建花岗岩大厦的人,创造金字塔的大厅的人,用高超的技艺创造美的人,他们的祭坛上却和那一无所成、委身沟壑的芸芸众生的祭坛一样,都是空白的。
他们一面尽管忧心忡忡,一面却仍在不断地加强防范,以便身后得以永远保存自己的遗体。木乃伊制作技术由此诞生。
一提到古埃及,每个人都可联想到木乃伊,但是木乃伊这个词并不是埃及文,这个词源于波斯,意即“用沥青或焦油制成的蜡”。
木乃伊所以得名,是因为保存下来的尸体因年深日久而变成黑色,使最初发现木乃伊的人看了,以为埃及人保存尸体的办法是把尸体用焦油浸泡,后来虽证明他们的想法不对,但已习以为常。
埃及最早的木乃伊大概从来没有用过什么东西加以浸泡,完全是偶然之中产生的。远在埃及法老王于5000年前兴起之先,尼罗河流域的农民因为不愿意把原来已不大够用的肥沃土地辟作墓地,所以将死者光着身子埋葬在流域附近沙漠边缘的沙土中。
因为埃及人埋葬尸体只埋大约一米深,过了一些时候沙层逐渐漂移,必然会让一些尸体暴露出来。这些尸体被滚烫的沙炙烤得干透,正常的腐烂作用根本无法发生,因此几百年以前的尸体,皮肤、头发以及相貌看来莫不如刚下葬时一般,令人啧啧称奇。
这些尸体从专门术语方面来讲并非木乃伊,但“木乃伊”这一词现已成为“干尸”的代名词。
公元前3100年以后,埃及社会在法老的统治下组织日趋紧密,宗教方面的来世信仰实际上发展成为对死的崇拜。虔诚的人逐渐相信应该妥善保存尸体,认为如果要让死者进入天堂,更有必要这么做。
他们认为尸体如果在坟墓中烂掉任何一个部分,那个部分即会永世丧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埃及人装饰先人坟墓所作的人物雕像,一定是四肢齐全的。
保存肉体一旦成为死后再生信仰的核心,人死后能埋在牢固的石砌坟墓中,不再埋于沙土里,就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至少那些有钱建筑石坟的人会这么想。
于是,既然尸体不再是埋入沙土,那么自然需要运用另一种防腐方法,取代干沙的防腐作用。因此替尸体做防腐工作的新行业应运而生,而防腐师也将尸体防腐技术视为祖传秘方,代代相传。
埃及尸体防腐师不用沙,而用一种叫“泡碱”的天然岩盐,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也就是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洗涤碱和发酵粉)混合成的一种粉状物处理尸体。泡碱的作用犹如海绵吸水,能将埋进泡碱粉末的尸体水分抽吸出来。
在将尸体身上的水分吸取出来之后,防腐师会用香料和各种溶剂清洗尸体内脏,最后,用一幅几百米长的裹布把尸体包裹起来。层层裹布之间往往夹些贵重的精制护身符,借以保佑死者,以免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受妖魔鬼怪侵扰。
就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经过仔细防腐然后以裹布包扎的木乃伊,约开始于公元前2600年。尸体防腐术在公元前1085年到公元前945年间,即第二十一代法老王朝时期,臻于登峰造极地步。随后,宗教虔诚精神逐渐为汲汲为利的商业态度所取代。尸体防腐师不再设法保存尸体完好,反而舍本逐末,只注意木乃伊外表的装束——这倒有点像现代承办殡仪的人替死者化妆供人瞻仰遗容。
防腐师将尸体内外用厚厚的松香封好,偶尔也用蜂蜜,只是掩藏而不能抑制尸体腐烂。防腐师还用气味浓烈的香料遮盖驱之不散的尸臭,在盛载木乃伊的木箱上,绘些栩栩如生的画像便交代过去,从前用心用力永保尸体完好的技术已不复通行。因此较后期的木乃伊往往保存得不好,经历数千年,裹布内可能只余骸骨。
晚至公元前1世纪,尸体防腐师因所操技术而依然受人敬重,凭着防腐的本事都能赚到大量金钱。据那个时期在埃及居住的希腊作家戴奥多勒斯记述,公元前1世纪的尸体防腐师替尸体防腐,分上、中、下3等不同服务。
戴奥多勒斯说第三等是最便宜的一等,价钱相当公道,虽然没有记载那是多少钱,但这最便宜的也恐怕是大部分古埃及人负担不起的,靠劳力为生的人和农民能在哪里找到地方就把死者埋葬在哪里。
据戴奥多勒斯介绍,第二等需20米那,估计约相等于今天的3000美元。第一等全身防腐要花费古币的数量,兑成现在的钱,就超出10000美元。
大多数穷人没有能力拿出这么一大笔钱去为尸体进行防腐,仍然将死者葬于沙土里。然而,这些穷人的尸体都比经过人工防腐的尸体更少发生腐化分解。在法老统治埃及的漫长时期内,几乎所有坟墓,只要稍微埋了些值钱的东西,莫不被盗墓人掘开劫掠一空。这些盗墓人对死者完全没有宗教上的忌讳,不但打开棺椁,还把木乃伊裹布撕开,将藏在层层裹布中值钱的东西拿走。这些饱受亵渎、弃置一旁的尸体最后虽然由祭司重新包裹,但是不得其法。从外表看来好像保存得还不错,其实,不少木乃伊经X光透视照相,往往显示裹布里面尽是一块一块碎布和七零八落的骸骨。
前后3000多年的时期内,古埃及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方法有不少改变。不过多数学者专家认为防腐方法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发展至巅峰。在古埃及文字中,曾将当时一位第一流的防腐师制作木乃伊的过程,记录了下来:
首先用燧石刀在尸体腹部左侧开个10厘米长的切口,从切口把心脏(防腐师和他的主顾都认为心脏是感情的根源)以外所有其他内脏掏出来,逐一用酒和香料加以清洗。防腐师还用香柏油冲洗尸体腹腔,把余下的柔软组织分解,接着准备取脑,他用一种带钩的工具从死者鼻孔穿入头颅,钩出里面的脑髓,然后灌入香柏油和香料,冲出脑壳中的残余组织。
尸体全身每部分都彻底清洗后,防腐师把所有器官和尸身埋进泡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剂)粉末堆中,抽干水分。尸身、器官大概要埋在泡碱粉里约一个月,拿出来后把每一部分再用香液和香料洗涤。
尸体防腐工作自始至终的每一个步骤,防腐师必须认真从事,比如开始时便把尸体每个指头包好,以免指甲损坏或脱落失去。
接着,防腐师把干透的内脏逐一以麻布包好,放回腹腔(或者个别放置于陶罐或石膏罐里)用锯屑、麻布、焦油或泥巴之类的填料填好腹腔。填放完毕,随即将切口缝合。因为泡碱已损坏一些头发,所以必须补一些假发,与未脱的真发编结一起;眼眶里面也需要装入假眼。
这时剩下来的工作是使尸体外观复原,也是最费工夫的,因为要把干瘪的尸身恢复生前模样实在不容易。防腐师进行这项古代整形外科手术,要在尸身各处小心地割开很多微小切口,从皮肤里填入依身体轮廓模造的麻布填料,就如20世纪的整容师注射矽剂替活人整容一样。甚至尸体面部和颈部也整得像生前一般,嘴里塞以麻布使双颊饱满。最后防腐师还要充当化妆师,用称为赭石的有色泥土替死者面部以至全身染色(男死者染红色,女死者黄色)。染色完毕尸体即可包裹。防腐师将尸体四肢分别以抹过松香的麻布一层一层地密实包裹,然后包裹头部和躯干,最后全身裹起来。这项包裹工作做起来缓慢费时,有几个木乃伊现在被人解开,裹布的长度加起来竟然超过2公里!
防腐师包好尸体,做成一具木乃伊,前后约共花70天时间。跟着,防腐师把木乃伊送还丧主,丧主此时大概已另外备好人形棺木来装木乃伊,并且已筑好坟墓。总之,埃及人是殚精竭虑,尽了人事,死者则似乎肉身不减,可以厕身神之列了。
古埃及是一个创造神奇的国度,除了金字塔中蕴涵的巨大问号外,还有令后人为之神迷的木乃伊。这种先进的防腐技术是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是一个文明古国高度发达的象征。
6.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的面纱
古埃及人建造的诸多建筑中,狮身人面像最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不仅仅是因为古希腊神话里的“斯芬克司”,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身世,以及古埃及人对它的特殊情结。
狮身人面像又称“斯芬克司”,原本是指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可怕的怪物:它长着女人的头,狮子的身躯,身上还有两只翅膀。传说它从文艺和科学女神缪斯那里学到许多谜语,便常常守在大路口,强令过路的行人猜谜。谁若猜不出,就会被它当场杀死。
不知从何时起,在西方流行着埃及狮身人面像是按照希腊“斯芬克司”的形象雕刻的说法。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埃及狮身人面像诞生于公元前2600年,而此时希腊民族尚不存在。“希腊人出现在历史黎明前的微光之中”,约在公元前1500年,狮身人面像比其整整早了1000多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此说甚为荒谬!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不可能源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相反,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斯芬克司”形象却很有可能源自于古埃及!
相传在公元前2611年,第四王朝的第四任法老哈夫拉渡过尼罗河,来到吉萨高地巡视自己未来的“归宿之地”。当看到自己的陵墓前只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时,马上感到不悦,问身边大臣感触如何?
建筑师赶忙告诉他,说眼前这座小山是开采金字塔所用石头后留下的小山包,因为石头里含有贝壳之类的杂质,便“无才补天”,没有继续开采。
听了建筑师的话,哈夫拉说:“留这样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在这里太不雅观了,必须赶紧处理掉!”
于是,建筑师们便赶紧凑在一起商量对策。
大概是从埃及古代神话和此小山的外形受到启发,他们别出心裁的将小山雕成了哈夫拉的头像和狮子的身躯,既体现了法老的威严,又反衬了背后金字塔的高大魁伟。
就目前来看,这尊由整块巨石(即陵前的小秃山)雕琢而成狮身人面像,高20米,体长57米,如果再算上身前用石块砌成的两个前爪,全长可达72米。
这尊巨像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脸部与身体完全异化,但却又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它的头部是按照哈夫拉法老的形象雕刻的:脸部宽4米,鼻子长1.75米,嘴宽2.30米,耳长1.925米,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睛。它头戴王冠,冠上雕刻有圣蛇“库伯拉”,两幅扇状的“乃姆斯”头巾缓缓下垂。另外脸部的下颌垂挂有标志国王威仪的长须,脖子上挂着项圈。
而它的身体却雕成了狮子的模样,左右刻有羽毛的图案,前面则是一对硕大无比的爪子。
这尊狮身人面像对以后的埃及雕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夫拉之后的历任法老虽然都未效仿他在金字塔前的雕像,但却开始了制作其他形式的墓前石雕像。如第五、第六王朝的一些法老在金字塔坡道起点的东墙上塑造了有他们自己脸型的狮身人面像浮雕,像前地面上匍匐着被他活着时所打败的敌人。再如到了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哈特舍普苏特也为自己制作了一尊石像——这也就是那尊现保存于开罗博物馆的古埃及唯一带长须的女狮身人面像。
另外在哈夫拉以后,在神庙门前进行巨幅雕绘成为普遍时尚。但这时不再局限于人头,有时为鹰头,有时则为羊头……所雕头像完全取决于雕塑者的个人喜好,但躯干则都是狮身。
当然,后世的这些“狮身羊面像”或“狮身鹰面像”等等,比起哈夫拉墓前的“狮身人面像”,在规模上,往往不止小了一半。因此,通常习惯,将哈夫拉金字塔前的这尊雕像称之为“大狮身人面像”。
大狮身人面像最初的名称今已不可考。依据材料,知道它在新王国时期曾一度被称为“霍尔·艾姆·艾·赫特”。这一名词翻译成汉语即是“日出时的荷拉斯神”。也许,在当时人们曾把它视作太阳神,专祀供奉——至今在狮爪的下方仍能找到太阳庙遗址的痕迹。
大狮身人面像等同于“斯芬克司”是在公元前4世纪。当时一批希腊人踏足埃及,一见到这尊奇怪的石雕,顿时不由自主地叫起来:“斯芬克司”!
于是这一叫便是数千年,使“斯芬克司”成了“大狮身人面像”的代名词。
这也许是有道理的!
哈夫拉金字塔东北处的狮身人面像,被太阳神祭司们奉为通向冥府大门的守护神,它与金字塔一样,是埃及古文明的又一重要象征。4000多年来,它真诚地守护着吉萨金字塔群,每天凝视着日起日落,默默无语地感慨着千年忧患沧桑。
7.王陵谷——帝王的最终乐园
历史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多少盛极一时的古代王朝都难免被湮没于滚滚洪流中,它们所能留下的,只是一些任人凭吊的残垣断壁。
埃及古国兴衰交替,历经了3000余年,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先进文明。多少位帝王建立了足以使他们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使埃及成为无可非议的人类文明的源头。然而,繁华过后都变成了一堆尘土,岁月却无情地剥走了这一切。如今,我们只能在无尽的感叹中,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寻着那段逝去的辉煌。
在一个古旧的墓室门口,考古学家卡特将一个铁棍伸入墓室口上的某处小孔,他觉得里面很空,应该没有什么东西,于是,他点起一支蜡烛进行毒气测试,确定安全之后,立即叫人把孔开大,考古史上少有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
卡特在后来重温当时的感觉时,仍然掩抑不住心中的兴奋:
“我们在烛光下看到的景象在考古出土史上是空前的。当月17日墓室门正式打开以后,证明这话并没有丝毫的夸张。在一盏移动的强光电灯照耀之下,人们看到几张金色躺椅、一张包金宝座、两尊巨大的黑色雕像、若干雪花石膏瓶……一条金蛇从里面向外探头。两座雕像像站岗一样面对面站立,身穿金裙,足踏金鞋,手执权杖,额头上盘着护身眼镜蛇。”
那样的金碧辉煌、匪夷所思,让卡特目瞪口呆。
难怪,因为这座墓室就是著名的图坦卡蒙国王的陵墓,我们今天所知的古代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
不过,图坦卡蒙陵墓只不过是古埃及王陵谷中众多的法老陵墓中的一员。
古代埃及帝国的中王朝和新王朝的国都底比斯城横跨尼罗河两岸,在西岸一带,每日夕阳落下,好像生命的回归。确实,在那里埋藏着古代埃及曾经尊贵一世的人物,埃及的历代帝王及其亲属、大臣均葬于此,历代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连绵不绝的陵墓群,这就是人称的“王陵谷”。
今天在底比斯遗址南半部建了一座小小的城市——卢克索,人口仅有4万,这是专为了管理和保护这个遗址而逐渐兴盛发展起来的。入夜,卢克索城外不断变换的各色灯光射向王陵谷古代遗址,将断廊巨柱烘托得更加雄伟瑰丽,古代那些宫殿和陵墓内,各种壁画晃人眼目,仿佛可听见各种叮当作响的旧日生活场景,这种感觉使人朦朦胧胧,恍惚间时间倒退了几千年。
当年欧洲掀起一片埃及考古热时,大家翻遍了金字塔,怎么找也找不到法老的木乃伊,不过,住在卢克索附近一个小村庄的人,却经常可以拿出非常珍奇的宝贝出来卖,让这些欧洲人十分起疑,在追问与利诱之下,终于发现了王陵谷跟皇后谷。
王陵谷峰峰相连,悬崖相对。从第十八王朝开国国王托特米斯一世开始,埃及法老们便不再修造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在长约500年的时间内,古埃及各代法老都葬于王陵谷,组成世界上少有的王陵群。墓穴依山开凿,高低错落,布满崖坡。已发现国王墓62座,据史载还应该有11座。当时选择在王陵谷修建国王陵墓是为了避免盗墓者的破坏,因为在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有盗墓者进入金字塔,盗走了许多珍贵的宝物,所以选择了王陵谷这样一个隐蔽的处所。
王陵谷墓道中常见这样的文字:
“你死之后,必将复生,灵不离驱体。你在人世所为,犹如一场梦。”
国王们正是固执地相信这样的观念,将其坟墓建得极其豪华、神秘和隐蔽。墓成之日,即将建陵匠人悉数处死。但即便如此,王陵谷也不能逃脱被盗的命运。千百年来,盗墓活动从未停止过,王陵谷珍宝几近散失殆尽。
公元1911年,考古学家发掘到一座从未被人触动过的陵墓,取出了国王完好如初的木乃伊和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从出土到运往开罗博物馆,整整花了9年时间,这就是上述的著名的图坦卡蒙国王陵墓。1923年开放时曾引起轰动,在那儿展出了最为惊人的文物——一口纯金棺、金色王冠和面罩、珠宝、雕像、战车、武器、饰物、绘图,这个公元前1352年去世时只有18岁的年轻法老,依然安静地躺在墓中的大理石棺里。由于盗墓者长期的窃取,现在开罗博物馆收藏的王陵文物,只不过是“王陵谷”财宝沧海中的一粟了。
盗墓活动在埃及第十三王朝时达到高峰,一位考古学家这样描绘了有关在王陵谷盗墓的一些情况:
王陵谷一定经历过许多光怪陆离的场景,看到过多少人拼死拼活地从事冒险活动。可以想象这些人如何事先连日策划;如何深夜上山崖秘密集会;如何对陵园守卫行贿或用药麻醉,接着又如何在夜间挖掘地道;如何从小洞爬进墓室;如何借着摇曳的灯火手忙脚乱地搜寻所有拿得动的珍宝,趁黎明时刻把赃物运回家去。人们不仅可以想象这些情景;而且可以理解这一切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国王安葬自己的干尸时极尽奢侈之能事,以为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其身份,其实恰恰埋下了干尸遭受破坏的祸根。诱惑力太大了:那笔财富的数量超过任何贪婪的梦想,谁有办法拿到手就归谁支配,所以它们迟早是要落入盗墓者的手中的。
这片庞大的陵墓群需要一大批人来负责保管和不断修建的工作,领导这些人员的官员称为“西王兼陵园驻军长官”。
警卫陵园的驻军住在营房里,普通劳工和建筑工人则在几片简易的平房里栖身,慢慢地这些住房逐渐发展成为村落。工人们包括石匠、画工和各种手工艺者。
陵墓的总建筑师叫依南尼。依南尼本人的殡葬礼堂的墙壁上留下了一些铭文。这些铭文中有一段值得注意:“国王陛下的岩洞陵寝是我一个人监修的;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从中可以估计到,修建陵墓的工人最后大都被杀掉,确实“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除了对建造陵墓的事情加以保密,国王们在选择墓穴位置时还注意彼此靠近,不像过去那样分散,便于集中守护,然而盗墓的事仍旧不断发生,所以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就是图坦卡蒙之墓了。
除了珍宝之外,考古学家们在王陵谷的另一收获,是大量法老木乃伊重见天日。据说,在王陵谷附近专门住有制造干尸的技工,他们负责把遗体加工成为木乃伊。
王陵谷除去帝王陵外,还有后妃区、大臣贵族区的墓葬群,数来也有四五百座。它的规模没有王陵的大,不似王陵那样阴森恐怖,更接近凡人的生活。墓室里的壁画充满了生活乐趣,表现了当年吃、喝、玩、乐、舞蹈、谈情说爱、家庭生活和山川田野的情景。
据说目前王陵谷还有不少尚未被发现的法老墓室,不过埃及当局也不急着挖掘,一来是避免破坏,二来总是要留一点给后代子孙,再者是目前的资料已经研究不完了,用不着着急。
让我们翘首以待揭开那些更大的秘密吧。
“王陵谷”,是让世人为之惊叹的古埃及陵墓群,长眠着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数十名法老的遗体。这一时期的法老开始努力建设自己强大的帝国,通过对内的治理和对外的征战,使埃及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再次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王陵谷中深藏的大量财宝及艺术珍品,正是这一时期埃及繁荣、强盛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