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发配

清朝满族人都喜欢挂红肚兜,戴金玉镯。那么,怎么会有这种穿戴打扮呢?相传,这是乾隆皇帝带的头。乾隆也不是觉得这种打扮有多么漂亮、多么尊贵,他是不得已才开这个头的。

相传,乾隆时制定的大清律中有一条规定:掘坟盗墓者定死罪。这一条刑律公布不久,乾隆想为自己修建阴宅,样式要仿照明朝永乐皇帝的长陵,地上建筑要用金丝楠木。当时国内的金丝楠木几乎被伐光了,伐木工人找遍了川广云贵,也没发现一棵能用的大树。乾隆就以重修为名,把长陵的楠木殿拆毁,把能用的楠木全都运到东陵去了。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就流传开了,说是当今皇上掘坟劫墓。刘墉是皇帝身边的一个大臣,其人机智聪明,心直口快,乾隆很器重他,但也打心里边悚他。

有一天早朝,文武百官来到大殿,乾隆对大臣们说:“今日上朝,有事出班奏本,无事卷帘退朝。”话音刚落,就见刘墉挪身出来跪在地上,说:“微臣有一事不清,请万岁明示。按大清律规定,对挖坟掘墓的人,不知该判何罪?”乾隆一听,心里早就明白了,这个刘罗锅子转弯抹角地给他出难题,要追问拆楠木殿的事。他自知理亏,也毫无办法,就支支吾吾地说:“这,这,该当发配呀。”刘罗锅子马上说:“皇上是金口玉言,言出法随,就算是发配吧!如今,百姓对朝廷拆明陵修东陵,说了不少难听的话。古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乾隆理屈辞穷,低头不语。

皇帝低头不语,等于是认罪服法。但是,谁敢发配乾隆呢?刘墉想了一个办法:让他到江南转游一圈,也就等于发配。

乾隆要去江南服罪了,刘墉想:平民百姓发配边疆时,要手带铁铐,颈锁木枷;现今这皇上犯罪,路上给他用什么刑具呢?想来想去就特地做了一副玉镯,一件带银链的红兜肚,来代替刑具。“发配”那天,刘墉对乾隆帝说:“我主万岁!此去江南,路途遥远,南方天热地潮,恐怕您龙体难以适应。微臣为此特意制作一件银链红肚兜,可以防潮驱寒,再戴上这副玉镯子,可以抗热消暑。礼物微薄了,成不了敬意。”乾隆立即就明白过来,刘墉送的这玉镯实际上就是手铐,银链就是木枷,原来这是刘墉变相地给他戴刑具呀!既然此次是“发配”,乾隆也就带上“手铐”、“披枷带锁”出发了。

那些满族旗人看乾隆皇帝“发配”的行头还挺好看的,他们也就跟皇上学着戴了一副金镯、玉镯,身上披一件缀着银链的红肚兜。日子一长,这种学来的喜好竟变成满族人的一种习惯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