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骨坏死是影响运动系统功能继发性和原发性的疾病,几十年来,在从事骨外科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下,尤其是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人工关节替代和显微外科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骨坏死的诊断治疗取得了飞跃性发展。《骨坏死》一书自2004年发行以来,又经历了15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的进一步积累,再版后又增加了大量的内容,如手术的新方法,治疗手段等。
本书以骨坏死的研究为中心综述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总结了30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有最新研究进展意义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股骨头骨内动脉血供全新认识。通过灌注纳米硫酸钡Micro-CT扫描,骨内动脉整体三维重建发现,上支持带动脉、下支持带动脉、前支持带动脉的骺血管分支和圆韧带动脉在股骨头内骺板结构的上方相互吻合,连接成网状形成骺基底部动脉网(骺网),并几乎垂直地向骺内发出1~3级动脉弓状结构;股骨头的动脉供血不分区域;下支持带动脉也是股骨头重要的供血动脉;上支持带动脉、下支持带动脉、前支持带动脉干骺分支在骺板结构的下方形成干骺血管网;传统的穿过骺板达软骨下的医疗操作会损伤骺网和骺内血管弓状结构。股骨头内的动脉循环由股骨头骺循环和干骺循环组成。二者的血管动脉网状吻合方式不同:骺网相对致密规则,平行于骺板并有弓状血管向骺内发出,干骺网相对松散而没有规律性。股骨头骺生长板将股骨头骺循环和干骺循环隔离分开,使两者相互独立,却又通过上支持带动脉、下支持带动脉、前支持带动脉将股骨头骺循环和干骺循环相互沟通,联系在一起。
第二,股骨头血液供应的研究。DSA指导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DSA检查能科学地评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受损及各支持带动脉存留的情况,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保头手术提供血运依据。传统的三枚空芯钉置钉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需要穿过骺板,这必然破坏骺网及骺内动脉弓。减少置钉数量、置钉深度,同时保证骨折断端稳定并能正常愈合而避免损伤骺网,骺内动脉弓。因此,全新地保护股骨头内骺基底动脉网、骺内动脉弓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理念将能降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降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股骨颈骨折GardenⅠ、Ⅱ移位不明显或者部分移位的可直接行保护血运内固定;GardenⅢ、Ⅳ型移位明显,应先行DSA评估支持带动脉,若血运存在可行复位保护血运内固定,若血运完全损伤可行内固定结合支持带血管吻合或者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进行保头治疗。股骨头内骺基底动脉网、骺内动脉弓的存在,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于股骨头分区供血的认识。股骨颈骨折损伤后存留的支持带动脉将能通过骺基底动脉网、骺内动脉弓继续为整个股骨头供血。因此,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应保护骺基底动脉网、骺内动脉弓。这将降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避免出现医源性的股骨头坏死。
第三,股骨头动脉研究对股骨头坏死分型的新认识。传统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和分期是建立在既往的股骨头血运认识的基础上的,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对于股骨头的血运认识存在局限性。股骨头内骺基底动脉网和骺内动脉弓的客观存在,上、下、前支持带动脉和股骨头圆韧带动脉都对股骨头的供血有重要作用,各供血动脉之间可以相互代偿。因此,有必要重新根据全新的股骨头血运特点和股骨头的生物力学特点,同时结合其临床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体征重新认识股骨头坏死的分型、分期及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若位于骺网上方域内仅损伤骺内动脉弓,未破坏骺网,代偿能力较强,可视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宜及早治疗;股骨头坏死若波及股骨头内骺网,骺网血管吻合受损而导致血供差预后不佳,可视为中期股骨头坏死,此期积极干预尚能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股骨头坏死若波及股骨近端干骺端,说明坏死已破坏了股骨头内的网状吻合,股骨头内血供破坏大,预后极差。
第四,首次提出动脉缺血和静脉淤滞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变化过程,早期是静脉淤滞,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缺血,内部压力的不同,坏死的发展方向各异。坏死股骨头内高压的形成是一个渐进性过程,时间越长,压力越高,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终止股骨头内高压对股骨头血液供应的损害。
纵观以上,能够达到全面、系统地介绍骨坏死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使这个过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质较强的科学。
全书共九章,首先全面地回顾了骨坏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骨坏死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进行仔细的论述。在病理学中,结合大量的病理切片资料对不同的骨坏死的特点分别做出了描写,使其力求骨坏死病理学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在影像学一章中,作者不仅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同时介绍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还结合大量影像学资料进行描述,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在临床诊断学章节中,从临床医师实用性入手,讲述了各类骨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临床基础学中,作者着重围绕临床的实验研究、显微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使读者对骨坏死的基础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临床治疗学是本书中心章节,全面叙述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给临床医师在针对骨坏死的治疗方面提供了参考,在护理学和康复学中,不仅重视围术期的各项工作,同时也讲述了关节康复的要点,改变临床医师重治疗、轻康复的问题。
本书收集了大量的病理学、影像学照片和绘图580余帧,使其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力求对骨坏死进行全面、具体的描述。各章从不同专业角度来撰写,既有全面性也有独立性,以满足各专业医师读者的需求。
近年来,有关骨坏死的研究进展很快,限于能力,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尚未认识到,所以本书编写中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恳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2020年4月 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