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赵德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大连大学副校长,现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重点学科骨外科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大连市骨科疾病(植入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大学骨科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组长、中国生物材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Microsurgery杂志编委。
赵德伟教授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30余年,主攻研究方向为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领域内独树一帜,在动物实验及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独创了针对成人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治疗方法十余种,并使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现已成功应用并完成股骨头保头治疗4 000余例,遍布全国各地,优良率达9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原创性单独或联合应用带不同血管蒂髋周骨瓣进行股骨头修复与重建,并首次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取得良好疗效。其系列治疗方法已在全国普及并应用,为完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该方法在骨科权威专著《现代骨科手术学》一书中被誉为“赵德伟法”,相关成果在 BONE、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Microsurgery等国际期刊中发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完成了我国首次骨坏死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坏死流行病学数据库。曾先后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广泛关注。2005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的系列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基于股骨头血运新发现结合生物材料临床转化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股骨头坏死的基础、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并于2016年牵头制定《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16)》,为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治疗及评定方法制定了规范化的治疗指南。
主持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卫生部公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3部,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并进行了临床转化,首次将可降解纯镁螺钉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以论著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生物材料顶级期刊 Biomaterials中,同时明确提出了可降解纯镁金属促进骨生成的机制与信号通路,文章以论著的形式发表在 Nature子刊 Nature Medicine(IF=30.641)中;运用先进的化学气象沉积技术制备出具有类骨小梁结构的多孔钽金属,打破了国际专利的壁垒,实现国产多孔钽金属的自主化。作为第一完成人其主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日内瓦金奖1项。
荣获国之名医、辽宁省名医、大连市名医、国家优秀医院院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