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胃痞•脾虚气滞临床经验

临床表现:
胃脘痞闷,纳呆,进食则胃脘胀、嗳气、大便烂,面色少华,消瘦,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弱。
病因病机:
脾虚气滞。
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理气消胀。
经验方:
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鸡内金各20g,香附、苏梗15g,木香、陈皮、法半夏各10g,炙甘草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体会:
辨证为脾虚气滞证,必须在具备脾虚证的同时见胃脘痞胀。本证是脾虚为本,气滞为标。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必须遵循脾以运为健的宗旨,用药宜轻,切忌补气药重叠,既加重脾的运化负担,又可致中焦枢机壅滞,反不利逆转病理机制。同时健脾益气药中必须佐以理气之品,例如归脾汤用木香,六君子汤用陈皮。对脾胃气滞,笔者喜用香苏饮配木香,其中香附是血中气药,«本草备要»谓:香附“性平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利三焦,解六郁,止诸痛”。广东客家地区常用香附配猪肚共煲,治疗胃寒所致胃痛,每奏奇效,可见香附具有暖胃理气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