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焘医学之路
王焘,唐代医学家。王焘出身仕宦,爱好医学,于公元752年写成《外台秘要》四十卷。该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是研究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参考书。
王焘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王焘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可以有机会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他学习到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广大!到周朝统一天下,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为上等,治十误四为下等。唐朝一直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有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广博,有简略论述的,也有的有很深奥的意义。他花费成倍的功夫和很大的气力,对这些书籍进行学习,王焘一直想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做此事。
后因婚姻的缘故,他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迁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当时他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着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没有用!他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治疗其家人才得以活命。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使他有了发奋编辑整理的动力。
他总计搜集编纂了五六十位大医家所著的古方,还搜集了唐代新撰写的方书接近数千百卷,还有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等数十位大医家的著名,经王焘把它们汇集起来,研究品味其中的精华,把握其要言妙道,夜以继日,对上述各家的文献资料进行编次整理,除去各家著作中无用的内容,选取其精华,经过反复筛选,上自神农氏、伏羲氏,一直到盛唐,搜罗遗漏短缺的文字,考查深奥难懂的含意。采集养生、医药、卜筮之书,而且把它们摘录下来,古本没有的内容,全都抄写整理,终成不朽巨著《外台秘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