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习)导引与图解
- 唐承薇主编
- 1961字
- 2021-12-10 18:14:28
第十三章 黄 疸 jaundice
张军
正常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浓度为5~17.1μmol/L,当其升高于17.1~34.2μmol/L之间时,肉眼看不出黄疸,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肉眼可观察出黄疸,称显性黄疸。根据引起黄疸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诊断方法
1. 确定黄疸及分类
肉眼识别巩膜及皮肤黄疸应在充分的自然光线下进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米帕林(阿的平)、新霉素等,进食含有过量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橘等食物可引起皮肤黄染,但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
确定黄疸需通过检测血中总胆红素水平,并了解结合(直接,direct bilirubin,DB)与非结合(间接,indirect bilirubin,IB)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构成比。不同类型黄疸的皮肤色泽及瘙痒、大小便颜色、肝功及尿常规各项指标均各有特点(表1-13-1),熟悉这些特点结合患者病史有助于对常见黄疸原因的快速筛选诊断。
表1-13-1 三类黄疸的鉴别要点
TB,总胆红素;DB,直接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转肽酶。
2. 寻找黄疸病因
(1)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要点及常规实验室检测参见本篇第十六章及第十七章。
(2) 自身免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表1-13-2列出了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免疫学检测特点。
(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有助于发现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结石、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胰腺炎等病变,可区分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
表1-13-2 自身免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检测
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LKM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MA2,线粒体抗体2
(4) 内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超声内镜(EUS)对胆胰、十二指肠乳头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作用(详见第三篇第十二章及第十六章)。
(5) 溶血试验:红细胞脆性实验、抗人体球蛋白试验、热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等是确定各类溶血性黄疸的常用检测方法。
常见导致黄疸的疾病诊断要点
1. 肝细胞性黄疸
(1)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①起病急,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肝区疼痛或不适、上腹胀、轻泻;②有病毒性肝炎接触史;③黄疸前期血ALT常明显升高,黄疸出现后,ALT多逐渐下降,症状也减轻;④肝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大;⑤病原学检测阳性。
(2) 门脉性肝硬化:
①肝功能损害:乏力、食欲缺乏、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厌油、腹泻、皮肤黏膜(如牙龈)出血;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乳房发育;血TB升高、白蛋白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②门静脉高压:脾大、门静脉系侧支循环开放和腹水;③影像技术发现肝脏形态失常,肝穿刺活检见肝脏假小叶形成。
2. 胆汁淤积性黄疸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①多见于40~60岁女性、皮肤瘙痒、进行性黄疸;②血线粒体抗体2(AMA2)阳性,血GGT、ALP、IgM及胆固醇升高;③肝穿活检示,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
(2) 胆总管结石:
①常有胆囊结石、胆道蛔虫或胆道外伤及手术史;②中上腹疼痛、黄疸及ALT、AST等肝酶常因结石嵌顿与否而是否出现症状及化验指标的波动;③当伴有脓性胆管炎时,可呈胆绞痛、高热寒战及黄疸三联征;④腹部超声、MRCP、EUS可发现结石,ERCP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
(3) 壶腹周围癌:
①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伴有食欲缺乏、消瘦、乏力、腹泻、白陶土色粪便或黑便等;②有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实验室变化(表1-13-1);③超声、CT可发现病变,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取活检确诊。
3. 溶血性黄疸
(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①熟睡时出现血红蛋白尿;②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或尿含铁血黄素试验中任两项阳性,或一项阳性,但有肯定的血管内溶血实验室根据;③白细胞膜上CD55和CD59表达下降。
(2) ABO血型不合输血反应:
①输入少量血液后即发生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剧烈腰痛、背痛、血尿、少尿、黄疸等;②血型鉴定及交叉合血。
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 Gilbert综合征:
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非溶血性慢性或间歇性黄疸,多有家族史;②血IB轻、中度升高,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均正常;③苯巴比妥试验:口服苯巴比妥60mg,3次/天,服用2周,IB明显下降,甚至可降到正常;④肝穿活检无病理性改变。
(2) Crigler-Najjar综合征:
①Ⅰ型多见于男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严重黄疸,有核黄疸症状,如肌震颤、肌强直、角弓反张,患儿多在1岁内死亡;②Ⅱ型则黄疸较轻,核黄疸少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用苯巴比妥钠治疗或光照疗法,可使黄疸减轻、症状改善,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
(3) Dubin-Johnson综合征:
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有家族性,发病年龄多在25岁以下;②一般状况好,DB轻中度慢性或间歇性升高,多于饮酒、劳累、妊娠、感染、手术、口服避孕药后加重;③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均正常;④肝穿活检发现肝细胞内有粗大褐色颗粒,细小胆管无胆汁淤积。
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图1-13-1 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