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用影像设备(CT/MR/DSA)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
- 石明国主编
- 1245字
- 2021-12-10 18:06:44
第四节 CT扫描检查的基本要点
CT检查技术参数和方法的选择应该无条件地为诊断服务。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各种对诊断有利、无利的技术参数设置,对比剂的使用与否都应遵循这个原则,一切征象如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癌肿播散的路径和其他一些可能伴随的情况,都应该能准确显示。
一、关于患者的准备工作
从诊断方面考虑,圆满完成一项CT检查涉及三个要素:即扫描前患者的准备工作、扫描参数的设置和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使用。
现代CT可应用于人体任何部位,其中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的主要是腹部(包括盆腔)和冠脉CTA等。由于没有服用对比剂时小肠和大肠的肠襻,易于与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相混淆。所以,腹部或盆腔扫描前基本都需口服稀释的对比剂,其用量成人、小孩或不同部位的检查各不相同,根据不同情况有时还只能口服水,具体情况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
口服稀释对比剂的比例一般为1%~1.5%。由于个体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准确的比例应以实际使用为准。由于某些患者的肠蠕动较快,有时需要使用肠蠕动减缓药,因现在CT的扫描速度都比较快,可忽略这个问题,但如果扫描时间超过2秒,应考虑使用肠蠕动减缓药,否则有可能出现运动伪影。
二、扫描参数的选择
扫描参数中的某些选择将影响最终成像的质量。首先是扫描层厚的选择,较大的扫描层厚可以用较短的扫描时间得到大的扫描覆盖范围,而较小的层厚则相反,此外扫描层厚与纵向分辨力和部分容积效应密切相关。大的扫描层厚纵向分辨力较低,并且易产生部分容积效应,而小的扫描层厚则相反。
一般如喉部、肾上腺等较小的器官或部位,宜采用较小的扫描层厚,使这些部位能清晰显示,并不易产生部分容积效应。另外,浸润性病变往往也需使用薄层。
常规扫描层厚(如10mm/10mm)有时候小病灶难以发现,则需根据病灶的大小、范围调整层厚、层距。
考虑作多平面等后处理重组的患者,必须作连续扫描,同时减小层厚必须增加扫描剂量,否则会增加像素噪声。
其次是扫描时间,缩短扫描时间最大的优点是可减少甚至避免运动伪影,此外还可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缩短扫描时间最主要的缺点是噪声增加,但相比较而言,噪声只影响对比分辨力不影响诊断,而运动伪影往往影响诊断。
三、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使用
对比剂的使用除了常规需注意事项外,还必须注意下述一些问题。首先是成人、小儿的剂量不同,特别是小儿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成人的剂量一般不能少于80ml/次,体型较大的患者还需要适当增加用量。其次要掌握注射对比剂后开始扫描的时间,不同的部位扫描延迟时间各不相同,实质脏器动脉期、平衡期和静脉期各期显示的时间也不相同,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使用。第三是对比剂注射后的扫描方法,最常见的是连续扫描,多用于普通的增强扫描中;另外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扫描方法是螺旋扫描,如肺部孤立性小病灶的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确诊等,常常需采用增强后多期扫描的方法;在鉴别是否血管瘤中用得较多的扫描方法是同层序列扫描,该扫描方法在平扫确定病变部位后,注射对比剂后只扫描病灶层面,它显示病灶增强的时间序列,如肝血管瘤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