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虞书》:尧典第一

题解

尧,相传为我国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名放勋,属陶唐氏,所以又称为唐尧。著名的“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典,《尔雅·释诂》云:“常也。”《说文解字》云:“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认为是“五帝之书”。可见,典是一种用来记述古代典制的体式。

《书序》云:“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尧典》主要记载尧时禅让帝位、公开议论百官以及根据天象测定时令等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突出表现了尧帝的贤德、圣明、功业和政绩。真实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状况,为我国研究古代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古代思想、习惯等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价值。

该卷文首皆以“曰若稽古”冠之,表明为后代史官追述之作,非当时文献。然具体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周初至秦汉之间追记而成。

西汉伏生传今文《尚书》,其《尧典》、《舜典》合为一篇,今依梅赜古文《尚书》分为两篇。

○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2]。钦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让[4],光被四表[5],格于上下[6]。克明俊德[7],以亲九族[8]。九族既睦[9],平章百姓[10]。百姓昭明,协和万邦[11]。黎民于变时雍[12]。

注释

[1]曰若稽古:曰若,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或作“粤若”、“越若”、“雩若”,都是同声假借。往往用做史官追述上古之事的开端语。稽古,即考察古史。

[2]帝尧曰放勋:帝,是对上古贤明圣德的君主之尊称,谓其德合天地,道通古今,功盖寰宇,位极至尊。本义指天帝、上帝,即主宰宇宙万物的神灵,后因圣明君主,申通大道,以道化民,天人一贯,本无二致,而尊称为帝。尧,是古代的部落首领,传说为古代原始社会的贤明之帝,为五帝之一。放勋,为尧帝的名字。

[3]钦明文思安安:钦,即处事严肃恭谨且节用。明,明达,通达明了。文,文雅。安安,通“晏晏”,即指宽容、温和之意。

[4]允恭克让:允,诚然,确实。恭,恭谨诚敬而不懈怠。克,能够。让,本字作“攘”推让,让贤。

[5]光被四表:光,光明普照。被,通“披”覆盖、铺满之意。这里指尧帝圣德普照,恩泽广施,四方之外无不同沾圣恩,惠受雨露,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没有不受其滋养的。

[6]格于上下:格,至,达到。上下指天地。这里意为尧帝圣德通天彻地,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7]克明俊德:克,能够。明,发扬,彰显。俊,大。德,才德杰出的人。这里指尧帝睿智明达,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发扬仁善,恢宏道德。

[8]以亲九族:九族,今古文注疏说法不一。一说“九族”指父系同宗,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一说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即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儿之子、己之同族;母族即母之父、母之母、从母子;妻族即指岳父、岳母。孔安国、马融、郑玄皆从古文说,夏侯、欧阳皆从今文说。本书依古文说,从父宗之释义。

[9]既:已经。

[10]平章百姓:平,即“便”音pián,假借为“辨”、“辩”,音义相同,为辨别之意。章,通“彰”,彰明、显扬之意。百姓,即百官。

[11]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协和,指和睦、融洽。万邦,指众多的氏族部落。这里指尧帝明察表彰百官族姓,使众氏族融洽团结。

[12]黎民于变时雍:黎民,犹言苍生、庶民。这里指氏族成员。时,通“是”。雍,和睦。意指天下百姓都变化从上,于是风俗大和。

译文

考查古代传说,有个尧帝,名叫放勋。他恭敬庄严,敬慎节俭,事理通达,明察是非,仪表风雅,宽裕温柔,善于治理天下。他恭谨职守,推贤尚善,圣德普照,恩惠广施,四方之外,天地上下,无所不及。他能够知人善任,举贤用能,使同族人亲密和睦。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族姓,协调诸侯各国的百姓,移风易俗,使他们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

注释

[1]乃命羲和:命,任命,命令。羲和,即羲氏、和氏,相传为重黎的后代,世掌天地四时之官。颛顼时“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尚书·吕刑》),至尧帝时,重黎后代羲氏、和氏继续担任此职。

[2]钦若昊天:钦,敬。若,顺从,遵循。昊天,元气广大之天。

[3]历象日月星辰:历,推算之意。象,取法。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会。意指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并加以取用。

[4]敬授人时:人时,当作“民时”,因唐朝时避唐太宗讳改为“人时”。意指恭敬地记取天体运行的规律,制定立法,为民所用。

译文

于是尧帝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规律,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来制定历法,教导人民按照时令从事生产活动。

分命羲仲,宅嵎夷[1],曰旸谷[2]。寅宾出日[3],平秩东作[4]。日中[5],星鸟[6],以殷仲春[7]。厥民析,鸟兽孳尾[8]。

注释

[1]嵎夷:地在渤海东岸一带,古代指东方极远之地。

[2]旸谷:古书上、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古人传说太阳早晨从东方的“旸谷”出发,晚上落入西方的“禺谷”。一天之内,从东端,中经天穹,进入西极,有几十万里路程。旸,日出而明。

[3]寅宾出日:寅,通“夤”,恭敬、敬畏之意。宾,引导。殷商有“宾日”祭礼,“出日”、“入日”都有专门的祭礼。这里可以理解为恭敬谨慎地迎接日出。

[4]平秩东作:平,即“便”音pián,假借为“辨”、“辩”,音义相同,辨别测定之意。秩,序,引申为清察之义。东作,五行以东方配春,东作即春作,春日务农,使民耕种。

[5]日中:即春分之日,白昼和黑夜一样长,昼夜平分。

[6]星鸟:指南方朱雀七宿,在天呈鸟形,故名星鸟,傍晚在南方天空正中出现。

[7]以殷仲春:殷,正,确定之意。仲春,春天的第二个月。

[8]厥民析,鸟兽孳尾:厥,其。析,分散。甲骨文谓“东方曰析”,“析”为东方之神名。孳尾,生殖繁衍。尾,交尾。

译文

尧帝又任命羲仲居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谨慎地迎接日出,观察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当昼夜平分,黄昏之时南方朱雀七宿出现在天空正中,根据这种情况来确定仲春时节。这时老弱丁壮分开劳作,鸟兽开始生育繁殖。

申命[1]羲叔,宅南交[2](曰明都)。平秩南讹[3],敬致[4]。日永[5],星火[6],以正仲夏。厥民因[7],鸟兽希革[8]。

注释

[1]申命:申,又,再,重。

[2]南交:指南方极远之地,古地交趾。

[3]平秩南讹:讹,运动,运行。意指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4]敬致:指恭敬地迎接太阳到来。

[5]日永:永,长。谓夏至之日,白昼最长。

[6]星火:火星名,东方青龙七宿之一的心宿。夏至之日,黄昏时分,出现在南方。

[7]厥民因:因,就高地而居。夏天百姓避洪水,迁移高地。

[8]鸟兽希革:希革,羽毛稀疏。希,通“稀”。革,改。

译文

尧帝再命令羲叔居住在南方的交趾,观察辨别太阳向南运行的规律,恭敬地迎接太阳南来。根据白昼最长,黄昏时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出现在南方的天象,来确定夏至的节气。这时天气炎热,百姓为了躲避洪涝灾害,迁移高地而居。鸟兽羽毛稀少,以避炎暑。

分命和仲,宅西[1],曰昧谷[2]。寅饯纳日[3],平秩西成[4]。宵中[5],星虚[6],以殷仲秋。厥民夷[7],鸟兽毛毨[8]。

注释

[1]西:本篇所指东、南、西三方,皆为宅下极其偏远之地,而为两字。此处独有一“西”字,疑有脱漏。可理解为西方极远之地。

[2]昧谷:古代神话传说中西方日入之处。

[3]寅饯纳日:寅,通“夤”,恭敬、敬畏之意。饯,送。纳日,入日,落日。

[4]平秩西成:西成,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

[5]宵中:古人称秋分为“宵中”,昼夜长短相等,阴阳平分。宵,夜也。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

[6]星虚:即虚星,北方玄武七宿之一。秋分之日,黄昏时分,出现在西方。

[7]厥民夷:夷,此处指回到平地居住。

[8]鸟兽毛毨:羽毛重生,齐整鲜艳的样子。

译文

尧帝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为太阳送行,辨别察看百姓的秋收情况。根据昼夜长短相等,阴阳平分。黄昏时北方玄武七宿的出现在天空的正南方,根据这种天象来确定秋分的节气。这时人们回到平地居住,鸟兽的羽毛重新生长。

申命和叔,宅朔方[1],曰幽都[2]。平在朔易[3]。日短[4],星昴[5],以正仲冬。厥民隩[6],鸟兽氄毛[7]。

注释

[1]朔方:指北方极远之地。

[2]幽都:即幽州,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极北之地。

[3]平在朔易:“在”疑为“秩”之误,因音近而讹。朔易,指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运转。

[4]日短:白昼时间最短之日。

[5]星昴:即昴星,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冬至黄昏时分,出现在北方。

[6]厥民隩:隩,通“奥”,室内。冬天入室居住,避寒取暖。

[7]鸟兽氄毛:氄毛,细密而柔软的毛。

译文

尧帝还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向北运行的规律。根据白天时间最短,黄昏时西方白虎七宿的昴星出现在正南方,来确定冬至的节气。这时人们居住在室内避寒取暖,鸟兽长出了细密而柔软的毛。

帝曰:“咨[1]!汝羲暨[2]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以闰月定四时成岁[4]。”

注释

[1]咨:告,命令。

[2]暨:与。

[3]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期,音jī,一周年。有,通“又”。旬,十日为一旬。一年有三百六十六日。古人根据太阳回归年运动,认识到一年的天数。

[4]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月球绕地球运转周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不一致。一年之中有十二个朔望日,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总共三百五十四天,比阳历年少十一天及四分之一天。每三年累积为一个月,故需补闰月以配太阳周天,否则四季就会错乱。

译文

尧帝说:“唉!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补足闰月的办法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这样就可以成为一年。”

允厘百工[1],庶绩咸熙[2]。帝曰:“畴咨若时[3]?登庸[4]。”放齐[5]曰:“胤子朱启明[6]。”帝曰:“吁[7]!嚚讼[8],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9]?”驩兜[10]曰:“都[11]!共工方鸠僝功[12]。”帝曰:“吁!静言庸违[13],象恭滔天[14]。”

注释

[1]允厘百工:切实地整饬百官。允,信,确实。厘,治,整饬。百工,百官。

[2]庶绩咸熙:各种政事都办理的兴盛起来。庶,众。绩,功。指政事。咸,都。熙,兴起,兴盛。

[3]畴咨若时:畴,谁。咨,嗟叹词,无实义。本当倒换,下句“畴咨若予采”同。若,顺,时,是。若时,即作“如此”、“如是”解。

[4]登庸:登,升进。庸,用。

[5]放齐:人命,尧帝时的大臣。传说为尧帝时八伯之一。

[6]胤子:嗣子,即继嗣尧帝的人。朱:尧帝的儿子丹朱。启明:开明,通达。

[7]吁:表示惊讶的叹词,表否决。

[8]嚚讼:嚚,口不道忠信之言。讼,争。意指愚妄奸诈又好争辩。

[9]畴咨若予采:畴,谁。若,顺。采,即胜任官职处理政务。意指谁能胜任我的官位。

[10]驩兜:人名,传说为神话中人物,这里为尧帝时的臣子,相传他与共工、三苗、鲧并称为“四凶”。

[11]都:表示赞叹的语气词。

[12]共工:人名,传说为神话中的人物,这里为尧帝时的臣子,是“四凶”之一。方鸠:方,通“旁”,普遍,广大。鸠,通“纠”,聚集。僝,具有,显现。僝功,功事已具。意指共工能够聚集众人之力成就功业。

[13]静言庸违:静,即“靖”。静言,巧饰之言,即花言巧语。庸,用。违,邪僻。

[14]象恭滔天:象,似。滔,通“慆”,即傲慢不敬、轻慢上天。

译文

尧帝切实地整饬百官,各种政事都兴盛起来。尧帝说:“唉!谁能够顺应天时,被提升任用呢?”。大臣放齐说:“您的嗣子丹朱开明通达,可以任用。”尧帝说:“唉!他愚顽丧德,又好争讼,怎么能行呢?”尧帝说:“谁能胜任我的职位呢?”大臣驩兜说:“噢!共工吧!他能够广泛地聚集众人的力量成就事业功绩。”尧帝说:“唉!他表面上看似恭敬,内心却傲慢不敬、轻慢上天。”

帝曰:“咨[1]!四岳[2]。汤汤洪水方割[3],荡荡怀山襄陵[4],浩浩滔天[5]。下民其咨[6],有能俾乂[7]?”佥曰[8]:“于[9]!鲧哉[10]。”帝曰:“吁!咈哉[11],方命圮族[12]。”岳曰:“异哉[13]!试可乃已[14]。”帝曰:“往,钦哉[15]!”九载,绩用弗成[16]。

注释

[1]咨:叹词。

[2]四岳:尧帝时部落联盟属下的四方氏族部落首领。

[3]汤汤:形容水流波涛汹涌的样子。洪水:大水。方割:大的灾害。方,通“旁”,大。割,通“害”,灾害、祸害。

[4]荡荡:形容水奔突涌动的样子。怀,包围。襄凌,淹没了的丘陵。襄,凌驾,此处指淹没。

[5]浩浩: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滔,弥漫。

[6]咨:忧愁,困苦不堪。

[7]有能俾乂:指有谁能治理。俾,使。乂,治理。

[8]佥:都,皆,全。

[9]于:同“吁”语气叹词。

[10]鲧:人名,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这里为尧帝时的大臣。

[11]咈:违逆,乖戾。

[12]方:同“放”,违背、违逆。方命,郑玄注曰:“方,放,谓放弃教命。”圮族:毁族。

[13]异:孔传:“异,已也。已,退也。言馀人尽已,唯鲧可试,无成乃退。”

[14]试可乃已:《尚书集注音疏》:“试、已,皆用也。言用之可乃用尔。”

[15]钦:敬。

[16]绩:功。

译文

尧帝说:“唉!四方的部落首领!汹涌猛烈的洪水泛滥成灾,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弥漫天际。天下的百姓困苦不堪,谁能使洪水得到治理呢?”

群臣都说:“啊!鲧呀!”

尧帝说:“唉!这个人性情乖戾,违逆天意,放弃教命,伤害同族。”

四方部落首领说:“唉!不一定是这样,试一试,可以再任用”

尧帝说:“去吧!鲧!要恭谨敬慎,恪尽职守啊!”

可是,鲧治水九年,没有受到成效。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1],汝能庸命[2],巽朕位[3]?”岳曰:“否德[4]忝帝位[5]。”曰:“明明扬侧陋[6]。”师锡帝曰[7]:“有鳏在下[8],曰虞舜[9]。”帝曰:“俞[10]!予闻[11],如何?”岳曰:“瞽子[12],父顽[13],母嚚[14],象傲[15];克谐以孝[16],烝烝乂[17],不格奸[18]。”帝曰:“我其试哉[19]!”

注释

[1]朕:古人自称,我。

[2]庸命:庸,用。庸命,用天命。

[3]巽:通“逊”,辞让,这里指履行、继任。

[4]否德:否,通“鄙”。否德,鄙陋之德,微德。

[5]忝:古代常用作谦词,辱,不配、有愧于。

[6]明明:前一个“明”用作动词,明察、彰显之意。后一个“明”用作名词,指贤明之人,高明之人。扬,推举。侧陋:隐匿,卑下,埋没无名的贤人。

[7]师锡帝:师,众,大家。锡,同“赐”,赐言。意指大家给尧帝提出建议。

[8]鳏:又作“矜”,老而无妻曰鳏。

[9]虞舜:姚姓,名重华,传说为东夷部落首领。

[10]俞:语气词,表肯定,然,是。

[11]予闻:予,我。予闻,我听说过。

[12]瞽子:瞽,古代称盲者为瞽。舜之父目盲,为瞽瞍,担任乐官。瞽子,即指瞎子的儿子。

[13]顽: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

[14]嚚: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15]傲:傲慢,不友善。

[16]克谐以孝:谐,和。意指舜能够以孝和谐家庭。

[17]烝烝乂:厚美之意,言舜能以孝德之美治家,使道义和谐、纯厚。

[18]不格奸:格,至。奸,邪恶,奸邪。指舜德行纯孝,善于感化诱导,能使家人改恶从善,不走邪径。

[19]其:将。

译文

尧帝说:“唉!四方的部落首领!我在位任职七十年,你们之中有谁能顺应天命,继任我的帝位的呢?”。

四方部落首领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尧帝说:“可以考察贵戚中贤明的人,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埋没无名的贤人。”

大家向尧帝举荐说:“民间有个处境困苦的独身之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啊,我听说过。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四方部落首领回答说:“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母亲说话悖谬,他的弟弟象傲慢骄横,但舜能与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改恶从善,不走邪路。”

女于时[1],观厥刑于二女[2]。厘降二女于妫汭[3],嫔于虞[4]。帝曰:“钦哉!”

注释

[1]女于时:女,名词用作动词,当“嫁”讲,即把女儿嫁于人。时,通“是”,这里指虞舜。意指将女儿嫁给虞舜。

[2]厥:其。刑:法则。二女:尧帝的两个女儿,即传说中的娥皇、女英。

[3]厘:整饬、命令。降:下嫁。妫汭:妫水注入另一水的弯曲处。

[4]嫔于虞:即嫁到虞舜嫁做媳妇。嫁人为妇曰嫔。

译文

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他,通过两个女儿考察他齐家治国的能力和人伦大道的德行。于是,尧帝就命令两个女儿下嫁到妫河的弯曲处,在那里嫁给了虞舜。

尧帝说:“恭敬谨慎地处理政务吧!”

○ “曰明都”三字,依郑玄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