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

别名 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棒子毛。

基原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

产地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植物形态 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中脉强壮。秆顶着生圆锥花序的雄花序;雄花序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均透明膜质;叶腋内有圆柱状的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

花药性状 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

质量要求 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

药理作用 利尿,降血糖,降血压,保肝,抗炎,止血。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克;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入。

注意事项 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验方

(1)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虎杖根30克同煎服。

(2)治糖尿病:玉米须60克,薏苡仁、绿豆各30克。水煎服。

(3)治急性肾炎:玉米须60克,西瓜皮30克,蝼蛄7个,生地黄15克,肉桂1.5克。水煎,去渣,温服。隔日1剂,连服4剂。

(4)治产后小便不通:鲜玉米须80克(干品30克),鲜冬瓜皮50克(干品30克),陈皮15克。水煎,去渣,温服。每日1剂。

(5)治尿路感染:玉米须15克,金钱草45克,萆薢30克。水煎,去渣,温服。

(6)治尿血:玉米须30克,荠菜花15克,白茅根18克。水煎去渣,1日2次。

(7)降血糖:玉米须20克,猪胰150克。猪胰处理干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和玉米须一起煲汤。喝汤,食猪胰。每天1次。

(8)治黄疸:玉米须30克,茵陈20克。水煎去渣,温水送服。每日2次,早晚服。

(9)治水肿:玉米须60克。煎水服,忌食盐。

(10)治胆石症:玉米须、芦根各30克,茵陈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草记载 《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八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