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花药彩色图谱
- 邓家刚 王柳萍 黄克南主编
- 1069字
- 2021-12-30 14:29:13
白蒿花
别名 大籽蒿花。
基原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ex(Willd.)的花。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采收加工 6~8月采收,鲜用或晾干。
植物形态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花药性状 头状花序大,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6mm,具短梗,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近等长,外层、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长椭圆形,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层,20~30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3~4裂齿,花柱线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
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黄酮、木脂素、倍半萜和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祛痰,平喘,消炎,提高耐缺氧能力,预防肺水肿,抗菌。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用于痈肿疔毒,湿疮,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验方
(1)治痈肿疔毒:白蒿花9~15克。水煎服。
(2)治黄水疮,皮肤湿疹,宫颈糜烂:白蒿花适量。煮水,洗患处。
本草记载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记载的为本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96.
[2]桑吉,土旦卓玛,徐福春.藏药大籽蒿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J].西藏科技,2012,(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