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 熊猫王
  • 蒋林
  • 4970字
  • 2021-12-31 16:50:17

谨以此书

献给我的女儿

献给所有崇尚智慧、勇气和力量的孩子

1940年12月,还有八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

伦敦东郊,一家糖果厂被夷为平地。火光冲天,烟雾翻滚,噼啪作响。慌乱的人群里,哀号阵阵。人们不顾弥漫的浓烟,围着废墟和瓦砾转着圈,寻找机会冲进火海救人。但是,他们仅仅是一圈又一圈地打着转儿,如一群焦灼的蚂蚁。火势太凶猛,即便进去也必死无疑,白白搭上一条性命。他们只得任凭熊熊大火,把悲伤烤焦。

1940年的冬天,德国人的飞机如邪恶的乌鸦,总是在伦敦上空盘旋。半个小时前,德军的飞机从上空划过,投下一颗颗炸弹。在轰隆的巨响中,这家糖果厂瞬间坍塌。威廉姆斯刚从一场宿醉中醒来,不顾病床上父亲的挽留,不顾妻子的呵斥、儿女的哭泣,一路狂奔来到工厂前。他知道自己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糖果厂就这么化为乌有,心如刀割。

糖果厂是威廉姆斯的祖父留下来的,在父亲手上时生意兴隆,逐渐壮大。一年前,父亲脑出血导致瘫痪,卧病在床。形容枯槁,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威廉姆斯没有经商的才能,缺乏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但迫于现实,不得不接手祖业。当时,英国饱受战争的摧残,人心惶惶,经济萧条。糖果厂惨淡经营,几度濒临倒闭。一次又一次,他来到父亲床前,却始终无法说出关闭工厂的决定。从父亲凹陷的眼眶里,他明白了自己肩上无法摆脱的责任。

1940年,伦敦的冬天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阴沉。乌云如同魔鬼的脸,幸灾乐祸地看着这座城市的沦陷。威廉姆斯的糖果厂还在苟延残喘,企图在圣诞节期间扭转颓势,给父亲一个交代。这是一种奢望。尽管如此,他依然残存着一丝幻想。可是,德国人投下的炸弹,彻底让他的幻想灰飞烟灭。

威廉姆斯站在工厂前,中间隔了一条街。燃烧的大火,把他瘦削的脸颊映得通红。想着病床上的父亲,以及不可预料的前途,他被巨大的悲伤笼罩。他蹲下来,抱住一棵老树,号啕大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火慢慢熄灭,只有一股股青烟随风飘散。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威廉姆斯停止了哭泣,泪痕早已风干。他坐在地上,任由冰冷侵蚀全身,冻得他四肢僵硬。此前,他还是一厂之长;此时,他如丧家之犬。

直到傍晚,威廉姆斯才跌跌撞撞地往家走。

在遮天蔽日的伦敦,一路上经历的人和事,没有在威廉姆斯心底留下任何记忆,他唯一记住的,就是家的方向。站在门口,望着屋前朦胧的灯光,他好半天才鼓起勇气开门进屋。妻子刚停止一场大哭,头发蓬乱,眼睛浮肿。一双儿女没有像往日那般嬉戏,甚至都没有与威廉姆斯打招呼。女儿手里捧着书,眼睛微闭着;儿子手里拿着玩具,眼神却定格在墙角,墙角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接下来的几天,威廉姆斯如游魂,在伦敦的大街小巷穿行。他对天空飞来飞去的战机视若无睹,他不再关心妻儿的生活,不再关心父亲的病情。他的大脑像是被人偷换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伦敦,这座他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城市,似乎与他已无半点瓜葛。

转眼已是平安夜,圣诞节说来就来了。

威廉姆斯渐渐从仓皇中清醒过来。晚饭前,他来到父亲床前,呆呆地站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半晌,父亲气若游丝地说:“糖果厂并不是从来就有,你祖父也是白手起家。”

“可是,我把厂子弄丢了。”威廉姆斯颤颤巍巍地说,“我怎么向祖父交代?”

“这不怪你,这场战争又不是你引发的。”

“你说,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你说,我们一家人往后怎么生活?”

“战争总会结束的,生活总会继续的。”

威廉姆斯眉头紧蹙。

“相信我,孩子。”父亲咳了一声,喘着气,“圣诞快乐!”

“圣诞快乐!爸爸。”威廉姆斯慌忙转身,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下巴上。

吃完晚饭,威廉姆斯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街上。原本应该是充满节日气氛的伦敦,空寂如荒野。威廉姆斯牵着女儿,女儿拽着妈妈的衣角。刚满三岁的儿子,死活都要妈妈抱,小脑袋紧紧贴在妈妈的胸膛。一家四口,在冷风与寂寥中,漫无目的地走着。

一场战争,让这家人失去了工厂,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他们都懒得在盛大的节日里与亲朋好友团聚。威廉姆斯有个妹妹,生活在曼彻斯特。以往,无论多忙,他们都会在一起庆祝即将到来的新年。

街上行人稀少,每个人都低垂着头,眼神迷离。在一个十字路口,女儿指着街边的一间小屋说:“圣诞卡片。”

威廉姆斯一愣,停下脚步。他明白女儿的意思,今年还没有送给她礼物。他拉着她向小屋走去:“我们去看看。”

妻子抱着儿子,跟了上来。

小屋真的很小,不到五平方米。店主是个老人,坐在椅子上,宽脸、络腮胡,头戴一顶圣诞帽。帽子有些陈旧,想来已经戴了好几年。见威廉姆斯一家人走过来,老人忙不迭地说:“圣诞快乐!”

“圣诞快乐!”威廉姆斯挤出一丝笑容,“请问有什么漂亮的圣诞卡片吗?”

“有,当然有。”老人站起来,帽子向后倾斜了点,“可恶的德国人,炸得大家没心思过节。”然后,他指着一大堆卡片,补充说,“我保证,每一张都很漂亮,小宝贝一定会喜欢。”

女儿挣脱威廉姆斯的手,开始挑选圣诞卡片。威廉姆斯看了看老人,又把目光放在那堆卡片上。昏黄的灯光下,一张别致的卡片映入他的眼帘。卡片上印着一只熊猫,以及几排文字。文字太小,灯光太暗,威廉姆斯看不清到底写了什么,他也没有细究。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年圣诞节都会收到印着图案、写着文字的卡片。

就在这时,女儿挑好了喜欢的圣诞卡片,与威廉姆斯刚刚看见的是同一款。

“小宝贝,你太有眼光了。”老人干瘪地笑着,差点咳嗽起来,“这个冬天,熊猫明的卡片最好卖。”

“你说什么?”威廉姆斯略感惊讶,“伦敦动物园那只熊猫?”

“对呀,那只熊猫叫明,多好的名字。”

“为什么熊猫明的卡片最好卖?”

“因为熊猫明是英雄,是伦敦的英雄,是整个英国的英雄。”

“一只熊猫,怎么成了英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明很勇敢、很坚强,无论德国人的飞机怎么轰炸,明都没有丝毫畏惧。这难道还不是英雄吗?你可能还不知道,整个英国,都在向明学习呢。”

威廉姆斯从女儿手中拿过卡片,仔细端详着:熊猫明啃着竹子,笑容满面,两只眼睛闪着柔和而明亮的光。威廉姆斯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四段文字: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奋力反抗,最终一定会打败法西斯德国。

无论眼前的困难有多艰巨,我们都要像明一样乐观、勇敢和坚强。

我们要向明学习,英国人民永不言败。

明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要相信,光明、希望和未来就在前方。

顿时,威廉姆斯感到一阵暖意,忽然觉得,小屋的灯光比先前亮了些。他掏出钱包,付了款,把卡片递给女儿:“圣诞快乐!”

威廉姆斯牵着女儿转身而去。刚走几步,老人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威廉姆斯:“这仗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总会结束的。”威廉姆斯回头望着老人。

“我们能赢吗?”

“当然能。”

回家路上,威廉姆斯问女儿:“你为什么喜欢这张卡片?”

“我喜欢熊猫明呀。”女儿跳起来,“我好多同学都去动物园看过它呢。”

威廉姆斯点了点头:“过几天,我带你去动物园,我们一起去看明。”

熊猫明的故事,威廉姆斯曾有所耳闻。但那时候,他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的认知里,那不就是一只动物嘛,伦敦动物园里有太多珍稀动物。至于女儿对熊猫的喜爱,他更是没有在意。

现在想起来,威廉姆斯有些惭愧,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三十多年来,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失败的注脚。

圣诞节后,威廉姆斯一头扎进明的故事里。他把印有明的卡片全部买了回来,他疯狂地搜集关于明的各种报道。从无数报纸和杂志中,从一个又一个报道里,威廉姆斯对明的了解愈发深入。他终于明白,熊猫明是一只不寻常的动物,与伦敦动物园里其他动物都不一样。

威廉姆斯看到了伦敦市民对明的喜爱,尤其是孩子们对明的热情;威廉姆斯发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明对鼓舞英国军民的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威廉姆斯还注意到了伊丽莎白前往伦敦动物园看望明的报道,脑海里回想起了她在苏格兰躲避战争时发表的广播演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切最终都将好起来,上帝会保佑我们并给我们胜利与和平。当和平来临的时候,要记住,我们——今天的儿童——将肩负着把明天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使命。”这是多么动人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言。

最让威廉姆斯感到惊喜的是,他从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发现了一个秘密:他和把熊猫明带到伦敦的史密斯是校友,两人曾在一所中学就读。几年前的一次聚会上,有人说史密斯发了一笔横财。他努力回想当时的情形,史密斯的发财之道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因为那笔财富来自遥远的中国的一个深山,与中国的一种动物有关。

现在,威廉姆斯如梦初醒,原来史密斯把从中国捕捉回来的熊猫,以高昂的价格卖给了伦敦动物园。在获得财富的同时,史密斯成了媒体的宠儿。在《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里,史密斯被称为“熊猫之王”。文章里,记者这样描述:史密斯先生孤身一人,不远万里、不辞辛劳,成功将多只熊猫带回伦敦,为英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威廉姆斯高兴得跳了起来,一把搂着妻子说:“我找到赚钱的路子了。”

“你要重新把糖果厂办起来吗?”妻子面无表情。

“我要到中国捕捉几只熊猫回来,卖给伦敦动物园。”

“伦敦动物园已经有熊猫了,他们还需要吗?”

“当然还需要,现在伦敦动物园只有一只熊猫。”

“可是,我觉得中国太远了。”

“只要有钱赚,再远我都去。”

“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别说把熊猫带回来,你自己能不能安全回家,都让人担忧。”

“亲爱的,别杞人忧天。我的确没有去过中国,但语言早就学了点儿。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个中国留学生,在糖果厂里勤工俭学。父亲很赏识那个中国小伙子,让他住在我们家里,顺便教我中文。现在,我突然觉得,父亲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即便如此,那又能说明什么呢?你对熊猫一无所知,你对怎样捕捉熊猫,同样一无所知。”

“我要去找一个人,向他请教。”

“谁呀?”

“史密斯,弗洛伊德·丹吉尔·史密斯,我的校友。熊猫明就是他捕捉回来的。”

战争让世界变得无序,让生活变得混乱。1942年春,威廉姆斯通过各种方式,才找到多年没有联系的史密斯。在一个咖啡馆里,他们回忆了学校的旧时光,聊了一些眼下的战况。他们对时局感到无奈,同时又对丘吉尔充满信心。很快,威廉姆斯便直奔主题,告诉对方自己想到中国捕捉熊猫赚钱,以期改变命运。史密斯对威廉姆斯的境遇感到惋惜,并希望他能够尽快振作起来。不过,他对威廉姆斯捕捉熊猫这事儿并不支持,因为风险很大,而且十分辛苦。

“你得常年穿梭在中国的深山老林,那里条件非常恶劣。尤其是夏天,蚂蟥会钻进你的大腿,吸你的血。”史密斯皱着眉头,“关键问题是,要想捕捉到活体熊猫非常难。”

“你是不是赚了一大笔钱?”威廉姆斯对困难充耳不闻,认为那不过是成功者的自我炫耀,只为显得自己很厉害,曾经战胜过千难万苦。接着,他又补充问道:“你现在是不是衣食无忧,每天就是吃喝玩乐?”

“你听谁说的?”史密斯狡黠地笑着,“我的确发了点财。可是,眼下这战争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怎么谈得上衣食无忧?又怎么顾得上吃喝玩乐?”

“只要你承认发了财就行了,其他我不管。糖果厂在我手里没了,我得证明自己,我得赚钱养家。”威廉姆斯有点不耐烦,“而且,我讨厌这场战争,讨厌现在的伦敦。”

“可是,中国也正在打仗。”

“我不管。”

“还有一件事,我必须告诉你。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加强了管理,要想把熊猫带离中国,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容易。”

“我不管。”

“你可能血本无归。”

“我已经是穷光蛋了。”

“你可能命丧他乡。”

“那就命丧他乡。”

史密斯没能成功劝阻威廉姆斯。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他完整地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捕捉熊猫的经历,以及如何取道香港将熊猫运回伦敦的过程。临别时,他对威廉姆斯说:“祝你好运!”

“好运”这个词语,是威廉姆斯最喜欢听的。失去糖果厂的他,终于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与史密斯告别后,威廉姆斯的脑子里全是熊猫。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在家中静坐还是在街头徘徊,他时刻都幻想着在中国的山林里穿行的情景,幻想着带着熊猫回到伦敦的盛况。

1942年3月10日,威廉姆斯的父亲离开人世,用他的话说:“父亲彻底逃离了战争,去了天堂。”一个月后,他告别妻儿,前往万里之遥的中国。

离开伦敦前一天,威廉姆斯只身来到伦敦动物园,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熊猫,看到了被英国人无限热爱的明。但是,面对涌动的人潮,他的思绪早已飞到中国;面对孩子们的欢笑,他视而不见。此时此刻,威廉姆斯的眼里只有金钱。

前往中国的路上,威廉姆斯忽然想起,自己又一次对女儿食言了。圣诞节那天晚上,他承诺带女儿到伦敦动物园看熊猫明。他讪讪地笑着,自我安慰道:“宝贝,我会把熊猫带回家里,成为你一个人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