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疗法操作要领

艾灸疗法

常用艾灸方法

温和灸:点燃艾灸,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 5 厘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灸 10 分钟左右,以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艾盒灸:打开艾灸盒上的盖子,燃起艾条,将点燃的一端插进艾灸盒孔中,用卡子固定好艾条后盖上盒子。将艾灸盒放在施灸部位,用橡皮条和挂钩固定。也可用艾绒,将其点燃后,直接置于有纱网的艾灸盒中。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 0.3 厘米厚的片,中心处用针多扎些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燃灸。当被灸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稍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宜。

隔盐灸:使用时让被灸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艾炷施灸。如被灸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将肚脐围成井口,再填盐于其中施灸。此法只适用于脐部。

艾灸的注意事项

1.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配合艾灸治疗者,不能艾灸;患有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大咯血、急性传染性疾病者,患病期间不可灸疗。皮肤痈疽、疮疖发作期间,局部红肿热痛者,不宜艾灸。

2.处在过饥、过饱、过于疲劳、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时,或者大量饮酒后、大汗淋漓时,均不宜进行灸疗。

3.艾灸时,要注意“守神”,即不要分散注意力;要持续艾灸,不要间断,否则收不到预期效果。

4.不要在封闭的空间、过热或过冷的环境艾灸,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造成身体的不适。

按摩疗法

常用按摩手法

按揉法:用手指螺纹面、手掌大鱼际或掌根着力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的手法。操作时,仅与皮肤表面发生摩擦,不宜带动皮下组织。

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推动时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缓慢且匀速。

拿捏法:拿捏法就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力度由轻到重,动作和缓、有连贯性。

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于施治部位,直线来回摩擦。掌下的压力不宜太大,但推动的幅度要大。

按摩的注意事项

1.怀孕期和月经期的女性,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按摩;皮肤病变有损,出血或化脓部位不宜按摩;脱臼、拉伤者不宜按摩;肿瘤、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按摩。

2.饱食、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按摩。

3.夏天不可在风扇、空调直吹下按摩。

拔罐疗法

常用拔罐方法

留罐法: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是拔罐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将罐拔住后,在治疗部位上留置一定时间,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宜。

走罐法:亦称推罐。是指在罐具吸拔住后,再反复推移罐具,扩大拔罐面积的一种拔罐方法。罐具吸拔后,用手扶住罐底,用力在应拔部位上下或左右缓慢地来回推拉。推拉时,将罐具前进方向的半边略提起,以另半边着力。

闪罐法:闪罐是指将罐具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一拔一取,如此反复的一种拔罐方法。操作时,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蘸有适量酒精的棉球,点燃后迅速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然后立即将罐取下,如此反复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宜。

拔罐的注意事项

1.注意蘸取酒精量要适中,以防点火后滴落烫伤皮肤。

2.起罐时避免生拉硬拽或旋转罐具,以免皮肤受损或疼痛。手动起罐时,一只手以食指按住罐口处的皮肤,用另一只手轻按罐具,使之向对侧倾斜,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待空气进入,吸力会逐渐消失,罐具自落。自动起罐适用于有自动起罐装置的罐具。起罐时,提拉气门芯,让空气从气嘴进入罐内使罐脱落。

3.起罐后,若局部出血或治疗疮痈时,应用医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再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防感染。若出现水疱,可用无菌针刺破,抹干后涂龙胆紫。若局部皮肤紧绷不适,可轻轻按揉,使其放松。若拔罐部位有痒感,切不可搔抓,以免皮肤破损感染。起罐后,应适当休息一下,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夏季拔罐之后,不可吹风扇,以防外邪侵袭。

刺络疗法

刺络疗法要掌握一些无菌操作的有关知识,采用专用刺络针,严格消毒,并要以有血瘀的实证为前提,严格掌控放血量的多少、次数及间隔期,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或去医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