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时的反应

刮痧时不仅有出痧与不出痧的区别,刮痧板下还会有平顺、不平顺、砂砾、结节、肌肉紧张僵硬或松弛萎软等不同的阳性反应。痧象和阳性反应是通过刮痧这种治疗方法,身体传递给我们的健康与疾病的信息语言,学会辨识这些信息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刮痧来防治疾病,保健身体。

疼痛

用刮痧板进行刮拭出现疼痛时,即中医所说的“不通则痛”,多提示被刮者气滞血瘀或局部血脉空虚。

出现阳性反应

有的刮痧部位不出痧,却会在刮拭时出现不平滑、砂砾、结节等阳性反应,这与局部血液循环状态有关。气血不畅,血脉空虚,局部组织出现增生或粘连时,刮拭部位就不会出痧,而是出现阳性反应。经络气血失调的程度不同,阳性反应的状态、性质则有所区别。经络气血失调的时间越长,阳性反应越明显。

出现痧斑

刮痧时出痧,当刮拭停止,出痧也立即停止,多提示局部经络有气滞血瘀现象。痧的颜色深浅、形态疏密、范围大小与局部血脉淤滞的时间长短、严重程度和淤滞的范围有关。血脉淤滞的时间越长,血液中的代谢产物越多,痧色越深,痧象越密集,范围越大。

不一样的“无色痧”

出痧是刮痧后皮肤上出现的显著变化,而另一个常见的变化是刮拭部位皮肤的颜色没有改变,却迅速增厚,毛孔张大。严重者甚至从毛孔中渗出油脂样、藕粉样的液体。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白色的痧”或者“无色痧”。皮肤增厚的变化主要与各种体液有关。在淋巴循环障碍的部位、体液淤滞的部位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中医将这种病理变化称为“湿气”。张开的毛孔可以排泄汗液、尿素、氨等物质。我将这些物质统称为“浊水”和“浊气”。体内湿气越严重,“无色痧”现象越明显。这种“无色痧”有很好的排出体内湿气、湿邪的作用。

不出痧

很多人对刮痧疗法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刮痧一定要出痧才有效果。其实出痧与不出痧是由血液循环的状态决定的,不可强求出痧。在血流缓慢、有血液淤滞的部位刮拭时会很快出痧;在血脉空虚、血液不足的部位,如肌肉痉挛、僵硬或有粘连、结节的部位,刮拭时间再长,也不会有多少痧出现。

不出痧不代表没有效果,刮痧在体表的刺激作用,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反应,增强其传导功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传递到达相关脏器,既可以增强健康脏器的功能,又可以对体内各脏器、各系统内的异常信息进行良性调节。不出痧也没关系,只要刮到毛孔开泄、局部发热、皮肤微红就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缓解肌肉的痉挛、僵硬,松解粘连、软化结节,有效畅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益于血液循环,改善骨关节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