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接受最坏的,追求最好的

天才医生让生命绽放光芒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这句话道出了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成功者用事实告诉世人,接受生活中的诸多不易,面对问题,抛开幻想,接受现实,以平静的心对待周遭的一切,方能当断则断,从容地解决问题。

“这是癌症,而患者是我自己。”这是一位医生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写就的书籍中的一句话。而这句话震撼了40多个国家的读者。他就是2016年度全球最受瞩目的天才医生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

保罗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被誉为“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的获得者。年仅37岁,他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的职位,并准备主持自己的研究室。然而就在此时,癌症却意外地将他带离了人世。不过,保罗的离开是安静的,是从容的,因为在离开人世之前,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著作——《当呼吸化为空气》,以此震撼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成为2016年度全球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

在这本书中,人们看到了保罗以自身的努力,实践着卡瑞尔公式,践行着不屈的人生。

保罗才华横溢,不但是一位医学博士,而且取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学位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后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妻子露西在书的后记里告诉我们,就算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保罗仍旧笔耕不辍,经常写作到午夜时分,哪怕在肿瘤医生的候诊室里,也不忘写上几段,即便这一切是建立在忍受化疗造成的指尖龟裂带来的痛苦上。因为,他“一定要出版这本书”。

保罗出生于亚利桑那州。作为一名出色的医生的儿子,他最初并没有选择从医,而是出于对文学和哲学的兴趣,想成为一名作家。行走在文学和哲学之路上,他对生命的意义充满了好奇,然而努力探寻,却无从获得答案。为了寻找答案,他转而继承父亲的职业,成为一名医生。从此,作家梦就被埋藏在内心深处。

诚如保罗所说:“选择医疗事业,部分原因是想追寻死神:抓住他,掀开他神秘的斗篷,与他坚定地四目相对……我以为,在生与死的空间中,我一定能找到一个舞台,不仅能凭怜悯和同情来采取行动,自身还能得到升华,尽可能远离所谓的物质追求,远离自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直达生命的核心,直面生死的抉择与挣扎……在那里,一定能找到某种超然卓越的存在吧?”从此,他开始了与死神的时间争夺战。

他和每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一样,争分夺秒地抢救每一个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意识到死亡终会到来,无论医术如何高明。因为生死轮回乃是自然法则。不过,这样的认知让保罗更加珍惜生命,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追求,从而不断挑战自己,获得成功。

然而,就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死神终于向他伸出了魔掌。2013年,保罗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在给最好的朋友的电子邮件中,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病情的:“好消息是,我已经比两位勃朗特姊妹(Bront?s)、济慈(Keats)和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活得都长了。坏消息是,我还没写出什么东西来呢。”

这充满戏谑的语句,表达了他对死神降临的淡定,以及对没能实现自己作家梦的不甘。也正是这种不甘,让保罗将余下的时光,用于成就他人、成就自己,演绎了生命的精彩,希望“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火焰,我也会用来照亮你眼前的路”。

保罗不甘心自己的一身医术随自己而去,想用自己的医术救助更多的人。于是他在身体恢复一些之后,逼迫自己回归手术室,他说:“道德义务是有重量的,有重量的东西就有引力,所以道德责任的引力又将我拉回手术室……我会把死神当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我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最初,受到疾病困扰的他无法独立完成一台手术,但随着一天又一天过去,他获得了曾经的力量,当他站在手术台前,找到了重回巅峰的感觉,甚至在查出癌症的第九个月,他几乎天天做手术到深夜,因为他期望,“如果再坚持几个月,就可以结束这种工作状态,顺利从住院医生毕业,安心做个相比之下更轻松的教授”。

面对病魔,他更是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以专业医生的沉稳,有条不紊地了解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甚至考虑到妻子一旦失去丈夫,又无子女陪伴,生活将如何继续?为此和妻子去医院完成了试管胚胎的培育,并在病情一天天地恶化下去,承受着化疗副作用以及不时被抢救的折磨中,等待着孩子的降生。当女儿伊丽莎白·阿卡迪亚出生后,保罗更是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一切,为心爱的妻子和女儿的未来生活而奋斗。

在最后几个月,保罗已经无法进行手术,承担不了医生的工作。于是他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行动起来。作为病人,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一旦选定目标,保罗就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考虑到自己作为患者和医生的双重身份,他在病痛的折磨下,决定写一部表达自己对生活、人性、生死、医疗深沉思索的书——《当呼吸化为空气》。在人生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用读书写作来对抗生命的无情。

在这本书里,他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道德感的思考,对自己的人生天马行空的回顾,以及达观的心态。当这本书出版后,尽管保罗早已告别他所爱的一切,辞别人世,但它仍旧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影响了世界,名列《纽约时报》非虚构类榜单榜首,感动了无数读者。其原因就在于在保罗的奋斗中,人们感受到了卡瑞尔公式的影响,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生而为人最大的骄傲,并不在于一个人拥有什么,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去做什么,活着的胜利才是人生潜能的最高点。

贫民窟里走出的世纪球星

“我的成长不是从零开始的,甚至是从负数开始的……”国际超级足球明星内马尔这样讲述他童年时贫困的成长经历。没人会想到,这个世界上最贵的足球运动员曾经过着与当下的奢华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

1992年2月5日,巴西圣保罗州的一个贫民窟中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这个婴儿就是未来响彻天地的新一代球星内马尔。内马尔出生时,全家人生活在巴西圣保罗州,像那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也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用内马尔的父亲老内马尔的话说:“我们的生活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零下五度开始。”因为无钱交电费,全家人不得不在微弱的烛光下生活;因为贫困,全家人不得不生活在贫民窟中最脏的地方,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场,是整个城市丢垃圾的地方”;因为贫困,全家人不得不共用一个床垫,父亲不得不同时做着工人、机械师和推销员三份工作以维持生计,甚至母亲在怀着内马尔的时候,都无钱支付产检费用。

然而,贫困的生活不能削减家人的爱与希望。内马尔出生4个月时,不幸遇到了车祸,父亲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他,内马尔得以大难不死且肢体健全,而父亲却因此失去了一只手。贫困的生活不能阻止内马尔对足球的热爱。而家人,尤其是父亲矢志不渝的爱,不但让内马尔获得了成长和前进的力量,也影响着其成年后的职业生涯。

原本是一名足球运动员的老内马尔,发现了内马尔的足球天赋,于是他将改变家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此,他成为内马尔的足球启蒙老师,开始培养儿子,为内马尔成为足坛巨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这样,在父亲的培养下,内马尔竟然成为街头足球当之无愧的头领。

6岁时,热衷于街头足球的内马尔的足球天赋被教练贝蒂尼奥发现,因此,他得以成为贝蒂尼奥的徒弟,开始练习五人制足球。从此,内马尔从贫民窟的一只破足球开始了他的巨星之路。2003年,11岁的内马尔举家迁到桑托斯,随即被当地的豪门桑托斯俱乐部发现,进入该俱乐部青年队踢球,并在一次意外的机会中,获得皇家马德里青年队的试训。

在不断的训练中,内马尔表现出顽强的精神和过人的反应力,他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拥有快节奏进行射门以及摆脱的优势。2009年,17岁的内马尔成为桑托斯俱乐部的正式签约队员,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足球生涯。同年的3月7日,在桑托斯与欧斯特的比赛还剩13分钟时,内马尔作为替补出场,就是这13分钟,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此后,内马尔用自己的努力给东家以回报。2010年4月15日,在一场资格赛中,他打入4球,以最终打进11球的成绩获得巴西杯最佳射手荣誉。在州联赛中,内马尔攻入14球,帮助桑托斯俱乐部成为冠军,并荣膺最佳射手。2010年,内马尔总共出场60次,打入42球,使球队成为双冠王,还拿了多项个人荣誉。2011年12月31日,19岁的内马尔在州联赛中卫冕成功之后,拿下南美解放者杯的冠军,在总共13场比赛中打进6球,因此被评为2011年度南美足球先生。此后,内马尔一路开挂,身价倍增。而这一切,离不开他对足球的热爱以及勤奋。

2014年,在南非世界杯的赛场上,巴西与哥伦比亚的四分之一决赛第88分钟,内马尔因为第三节椎骨破裂性损伤,不得不暂时离开赛场。当被抬离赛场的时候,他哭得撕心裂肺,这哭声表达了他对足球运动的不舍。也正是这种不舍,让他于四年后,再次回到赛场,以队长的身份,带领着桑巴军团挺进四分之一决赛。在2018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内马尔还率领巴西队在自家门口取得金牌。

内马尔,这个穷孩子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心怀希望,不断努力,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而这也是卡瑞尔公式要证明的道理。

杰克·韦尔奇帮助通用走出困境

作为一家一百多岁的老牌公司,通用电气是在美国著名工业家、发明大王爱迪生创立的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美国崛起的助推器。这个知名的电气公司之所以能走到现在,源于其内在不竭的动力,以及壮士断腕的斗志。

在1893年的金融危机中,500多家美国银行相继倒闭,许多人毕生的积蓄一夜之间付诸东流。面对这次危机,在和特斯拉加盟的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标准大战中,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最终遭遇重挫,财政状况陷入困境。为了自救,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不得不卖给JP摩根。JP摩根并购了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以及另外两家公司,就此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这是一家典型的摩根系企业。1947年,通用电气在摩根家族的经营下,从1939年的三十几家子公司增加到125家。到1976年年底,该公司已经在美国35个州拥有224家制造厂,在24个国家拥有113家制造厂,其经营范围涉及发电、交通、装备制造、医疗、家电、金融等行业,成为一个庞大的制造业帝国。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通用电气再次遭遇困境。当时,日本公司从低端市场切入,不断蚕食通用电气原本占有优势的收音机、照相机、电视机、钢铁、轮船等行业。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各个产业已经发展成熟,导致除中国市场外,其他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丧失了快速增长的空间。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通用电气在反垄断法案《鲁宾逊-帕特曼法》以及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影响下,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先是与之并列的摩根系的另一大支柱——电话发明人贝尔所创立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拆分衰落,接着是JP摩根多年来形成的金融和实业捆绑的利益共同体被拆分,以致二者的裂隙越来越大,最终金融部门为了寻求增长,开始戕害实业。

就在通用电气岌岌可危的时候,改变通用电气命运的人物——杰克·韦尔奇出现了。

杰克·韦尔奇有着平凡的外貌,有人评价说,“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汽车司机”。然而,没有人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如此平凡的人,能成就世界上最有实力、最具竞争力和最有价值的一家公司。

1935年11月19日,杰克·韦尔奇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萨兰姆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波士顿-缅因铁路公司工作,母亲则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作为家中的独子,杰克·韦尔奇不但身材矮小,而且还有口吃的毛病。不过,这个毛病并没有阻碍他的发展。在极具权威性的母亲的教育下,他不断坚持训练,养成独立的个性,也培养了能力和意志力。中学时曲棍球队的队长经历,让他对领导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1957年,杰克·韦尔奇在获得马萨诸塞州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后,坚持攻读研究生课程,并于1960年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也就在这一年的10月17日,25岁的杰克·韦尔奇加入了通用电气塑胶事业部,成为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的一位初级工程师,正式开始了在通用电气公司的职业生涯。

在通用电气工作时,他完成了制造PPO(一种用于化工的新材料)的示范工厂的创建,并为此获得很高的年度评价。后来当他痛感通用电气内部的官僚主义体制而打算辞职时,被其年轻的上司鲁本古托夫挽留下来。在获得不受公司官僚作风阻碍的特权下,杰克·韦尔奇成为PPO工艺开发项目的领导人,并主持建立了一座诺瑞尔加工厂,成为该厂的负责人。就这样,杰克·韦尔奇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42岁时,杰克·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甫一上任,他就开始对通用电气进行全面改革。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壮士断腕,换来了通用电气的生机重现。

当时,杰克·韦尔奇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用通用电气的电视机业务换取汤姆逊的医疗事业部。这是放弃一个巨大市场的举措,引起了轩然大波。而杰克·韦尔奇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电视机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累赘,而医疗业务却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于是干脆壮士断腕。最终,通用公司新开辟的医疗业务成为全球的行业霸主。

继放弃电视机业务后,杰克·韦尔奇和负责在纽约克罗顿维尔主持通用电气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的吉姆·鲍曼在参观了位于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的通用电气家电园区后,他意识到了大型家电部门产品质量下滑与生产力低下的问题。通过细致地调研以及与一线工作人员开会,他了解到管理不力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随后,杰克·韦尔奇在观察中发现,通用电气的主管们萧规曹随,善于守成,但拙于开创。当外部环境开始剧烈变动时,通用电气的诸多程序和制度就显得不合时宜,窘态毕露,公司经理们惯有的自信也逐渐丧失。若是再放任发展下去,不进行调整和改革,可能不出十年,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健全蓬勃的企业就会沦为破产的命运。于是,他对公司的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机构和文化改革。

首先,他将目标对准管理体制,将公司原有的八个管理层次缩减为三四个管理层;其次是精简机构,有关数据显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杰克·韦尔奇砍掉了通用电气近四分之一的部门,将三百多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十三个主要部门,并且卖掉了近百亿美元的资产。此举让杰克·韦尔奇获得了“世纪经理人”和“中子杰克”两个称号,当然也让通用电气在激烈的全球竞争市场中获得了领先对手的先机,并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证明,经过这一战略性的改革,通用电气的销售额上升为250亿美元,盈利15亿美元,市值在全美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十。到1999年,通用电气实现了11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世界第五)和107亿美元的盈利(全球第一),市值位居世界第二。

如今,一代商业传奇人物杰克·韦尔奇已经与世长辞,但他在执掌通用电气长达20年的时间里,用自己勇于破旧立新、壮士断腕的魄力,成就了通用电气,也成就了自己,更证明了卡瑞尔公式的原理:接受问题,才能改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