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皇陵墓 文明标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陕西省文物局
- 2840字
- 2024-11-04 03:13:33
二、立国图强
前 770 年,戎人大举进攻西周的镐京,周王被杀。新立的周平王被包括秦襄公在内的主要诸侯国派兵护送至洛邑,开启了东周时期。关中地区沦为戎人杂居之地。由于秦襄公护送王室东迁有功,周平王封他为诸侯,把岐以西之地赐给他,准许他与其他诸侯国通聘享之礼,从此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从秦襄公到秦文公,一步步从西垂之地向岐以西之地进发,到秦武公时才一步步在关中地区的西部平阳建立了新都城。武公之后的德公将新的王宫大郑宫建在渭水北岸的三畤原上,并以此为据点建立了秦的新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南)。秦国逐步向戎人进击的同时,还吸纳了旧土上周的余民,收复原来周的属国,开始强大起来。
这一时期,秦人努力学习周文化,秦的国君、秦的贵族在礼仪、社会、军事等方面完全向周看齐,努力成为周王朝的好诸侯。从秦襄公到秦武公,秦人设立祀庙、王公墓地,建造城郭,铸造祭祀重器,浑厚端庄的特点完全与中原的诸侯国相同。
在礼乐文化方面,周文化日趋没落,质朴的秦人带来了新的气象。《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描写的秦地成为千百年来,我们对斯人斯地最美好的记忆!
◎秦石鼓
◎秦青铜礼器(组图)
秦国地位和实力的大幅提升是在春秋中期。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对内改革,对外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率领诸侯国打败一些戎狄小国,讨伐蔡、楚,大会诸侯,得到周王的承认。那个时期秦国还在与戎人斗争,无法参与中原争霸。到秦穆公时期,他也想称霸中原,曾一度出击郑国,但是被晋国所扼制。晋楚争霸在春秋中晚期常态化持续,而秦国因为有晋国在东向的扼制,大部分时间无法东出,只好与楚国保持同盟关系,共同对付晋国,所以当时秦并没有实质性出击到中原地区。秦国在众多的国家中还算得上大国,秦穆公一度也跻身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三十七年(前 623)采纳由余的谋略,“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把秦国的领土西展至陕甘边境,北拓至陕西北部。虽然直到秦穆公死去,秦国依然没有在中原地区“有所作为”,但是秦国对诸戎的征服为秦的强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持。
春秋晚期,秦国仍坚持对外联结楚国的政策,形成了秦楚、吴晋集团的对峙。这一时期,晋、齐等国的旧贵族逐渐被诛灭,代表新兴贵族利益的势力渐渐在各国开始掌权。同时,秦国的国内矛盾亦尖锐起来。秦国逐渐退出中原地区以争霸为目的的征伐行动。
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秦国也还算是大国,但是由于内部政局不稳,仍旧无力出击关东。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前 453),晋国三分为赵、魏、韩。这一时期秦国国君废立无度,国内的庶长常常掌握着国君立废和生杀大权。戎人部族义渠甚至进犯到了渭水南岸。晋国更是趁秦国屡屡易君,君臣乖乱,乘机夺回了河西之地。
战国中期,秦国国君深感秦的积贫积弱。秦国僻处西部一隅,长期无法出关,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各国视秦为夷翟无异。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发布了一个求贤令,不惜以裂土分封作为报酬。卫人公孙鞅(商鞅)看到求贤令后,从魏入秦。经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介绍,得见秦孝公,并获得赏识,由此开始了秦国史上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重大、最成功的改革,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基础。
商鞅从变革制度与法律入手,积极推行新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秦国先后两度变法。前 356 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第一次变法措施主要是颁布法律、推行法治、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新法颁行三年,初见成效,得到秦国民众认可。商鞅也因功升任大良造。前 350年,商鞅推行第二次变法措施。这次变法着重深层的制度建设,如普遍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改革赋税制度、统一度量衡、革除旧风俗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商鞅全面总结春秋时期以来各国改革的经验,做到了全面而彻底的创新。废井田、奖耕织、赏军功、罚私斗、改赋税、扩军备、专盐铁、充国库,这些措施很快收到成效,秦国在对外战争中,特别是对强敌魏国的战争也取得一系列胜利。秦国迅速崛起,成为军事强大、诸侯畏惧的强国。
前 338 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君即位。新的统治集团将商鞅残酷地处死。商鞅虽车裂身死,灭族失姓,然而“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确定的治国政策没有变化,这一时期秦国从称“君”到称“王”,重点打击三晋地区,由此迈开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秦惠文王、武王到昭襄王前期,秦国对外兼并战争进入大规模的攻城略地阶段。秦国不断地招纳关东才士,除了法家人士外,兵家、墨家、纵横家人士都在秦国不断地集聚。在军事策略上,秦的连横政策对关东诸国的合纵取得了总体上的优势地位。秦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北灭戎狄,巩固了后方;不仅夺取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还兼并了魏国的上郡,魏国被迫迁都大梁;南并巴蜀,取得了对楚的战略优势。
秦昭襄王时期,秦已取得对三晋、楚国战争的绝对优势。由于齐国、楚国的衰落,秦成为唯一的大国。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在拉拢齐、楚、燕的同时,重点对三晋的赵、魏、韩施以打击。长平之战后,秦国夺取了韩、赵两国治下的上党地区,沉重打击了赵国,秦的势力范围已推进至太原、上党、武遂、南郡一线,占据大半个中国。
在对关东地区日益频繁的打击中,秦国不仅夺取了大量的土地,还极大地杀伤了各国的有生力量,仅白起指挥的几场战役就消灭了近百万的军队,给各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前 293 年的伊阙之战,白起大胜韩魏联军 24 万人;前 279 年,鄢之战,白起引长渠水淹没鄢城,楚国军民溺死者数十万;前273 年,华阳之战,白起大胜赵魏联军,斩首 15 万人;前 260 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军主力达 45 万余人。
在历年的战争中,三晋的损失最多,对于秦的进攻,韩、魏几乎无力抵挡,只能采取“两面事秦”的态度。秦昭襄王末年,秦迫使西周国君献出其土地,致使名义上的周天子也没有了,秦国的统一战争更为名正言顺了。
秦昭襄王死后,其子秦孝文王即位,在位仅有一年。他去世后,公子异人即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吕不韦任相国,秦国基本上仍沿袭了秦昭襄王后期的政策,对邻近的三晋之地继续施以强攻。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国任用秦昭襄王时的老将蒙骜率秦军东进伐韩。吕不韦攻东周,杀东周君,夺得了其地七县。接着派蒙骜攻韩,韩国兵败,被迫献出成皋、荥阳、巩,秦取得中原地区,秦国将这一地区再加上东周、西周故地合而为一设立了三川郡,秦国控制地区的东线遂推至魏都大梁附近。次年,秦王再派蒙骜出击赵、魏。秦庄襄王三年(前 247),秦将王龁再次进攻上党地区尚未归附秦的其他城邑,秦军“日夜出兵东征”,秦国兵将连败魏军,魏国已不堪一击,面临着灭亡的危险。魏国的信陵君于是奔走各国,发动最后一次合纵行动,信陵君率赵、魏、韩、燕、楚五国之兵共同伐秦,五国之兵气势汹汹,在河外战胜蒙骜所领秦军,蒙骜战败退入关内。
前 247 年,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而死,其子嬴政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