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礼仪规范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而且在古代还是国家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在中华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所谓礼仪,就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所遵循的一种明确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符合规范的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典礼程序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器物、标志、服饰、象征等。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统治者对礼制的强化,古代思想家对礼仪的倡导,学校中对礼学的教育,社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礼仪,礼仪渐渐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生活方式上,礼仪要求人们做到“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礼记·王制》)。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从穿衣、饮食到起居、言谈,都必须按照等级身份,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种种处世行事的规范代代相传,礼仪便逐渐成了普遍认可的风俗习惯。这种种礼俗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无形的道义力量,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起着不成文法律的作用。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