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五国学经典文丛(套装共5册)
- 王云五
- 2字
- 2021-11-01 17:57:48
上经
乾 错坤 综乾
乾1,元2、亨3、利4、贞5。
今注
1 乾:是卦名。
2 元:为万事万物的根本,又解作大。
3 亨:通达无碍。
4 利:祥和而无害。
5 贞:洁净而清正。
今译
乾卦,具有原始的、伟大的、亨通的、祥和的、贞洁的德行。
今释
(1)乾卦,包含元、亨、利、贞四种德行。《子夏易传》说:“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所以,乾卦是代表一切事物的元始根源,它是毫无阻碍,无不通达,绝对祥和有益而无害的,而且是洁净清正的。
(2)乾,元、亨、利、贞。用这四个字来包括乾卦内涵的德行,构成两句文言,便成为“乾,元亨,利贞”。这是周文王对于乾卦所作的卦辞,只就乾卦本身的德行来说,并非决定性的代表事物。后来用乾卦代表为天、为阳、为龙,作为物理世界事物性能的代表;乃至用它来代表人事的为君、为父,以及代表理性的为仁、为道等观念,那是从周公旦与孔子以后的人们,陆续增加上去的解释,犹如《说卦传》中的说乾卦。跟着历史文化时代的发展,就有更多的事物,用它来作代表了。
初九1,潜龙2勿用。
今注
1 初九:是指乾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潜龙:龙是上古人类最崇敬的生物,而且相信它是具有神灵的作用,介于天、地、人之间的动物——古人因借用龙的功能,说明卦爻变化的不可捉摸而可以想象的状态。子夏说:“龙所以像阳也。”潜龙,便是潜伏隐藏的龙。它隐藏潜伏在地下、在深渊、海底,或在天上,并没有确定它潜藏的处所。本卦下文爻辞表示它在地下上升的情形,那是一种假设的说明,不可作为呆板的事实来看,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今译
乾卦的第一爻(初九),象征潜伏着的龙,以不用为佳。
今释
(1)初九:关于九与六这两个数目字,在《易经》中的作用,究竟代表什么意义?这是研究《易经》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易经》在数理上最重要的前提,开始便须了解,才能使读者研究《易经》,不致在这个数字上受到困惑。我国上古的文化,关于易学数理的理念,发明最早,也最发达。同时也最重视从一到十,这十个基本数字。一切的数目,都开始于一。一以前便是零,零是代表未知数、无量数和过去数的结束,未来数的尚未开始。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由此三加一等于四,一直加到九,都是一的累进。十、百、千、万、亿、兆、京、垓,都是另一单位的开始,在理论上,可以归纳在一的范围内。一,是单数,也叫作奇数,凡是单数,都属于阳数。二、四、六、八、十是双数,双数都属于阴数。阳数从一到九是顺数,所以九数是阳数的最高位,也是最终位。阴数是从十到二的逆数,所以六数是阴数的最中位。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当中的阳卦之首;坤卦,是阴卦之首。因此,讲到乾卦六个爻位的变化,便用阳数最高位的九数来作表示;坤卦,便用阴数最中位的六数来作表示。初九,便是指这个乾卦六个爻位的第一爻;第二爻,便叫作九二;以后九三、九四、九五等,都是这个道理;上九,便是第六爻的最高爻位,所以叫作上九。传统上的说法是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为什么呢?因为《说卦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系辞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数可以起数,参天,是天一、天三、天五,共为九,天是阳男,所以阳爻称九。两地是地二、地四,共为六,地是阴女,所以阴爻称六。每卦是由一爻一爻画成的。由于古人一直不肯说明,所以许多人不完全明白。实际上,六爻的画卦,应该表明是以立体作标准,而由内向外发展画去,才是《易经》卦爻的精义所在。现在要使学者明白,讲到每一爻时,便用*符号圈点出来,以便容易了解。
(2)潜龙:我国上古文化,根据古代历史资料的记载,崇尚庶物的时期,便有伏羲时代的用龙作标记,以龙名官,号称龙师;神农时代的用火纪官的标记,号称火帝;黄帝时代的用云纪官的标记,等等。自黄帝以后,才逐渐转进于天文星象与人事的观念上。但这种庶物的崇尚,却不同于其他无文化根底的野蛮民族,只用它作“图腾”(Totom),盲目崇拜而已。所以不能和“图腾”混为一谈。而且中国上古所谓的“龙”,也并非后来发现的“恐龙”一类,更不是蛇的一类,所以也不可与“恐龙”混淆不清。而且与印度文化中龙的观念,也不相同。上古文化观念中的龙,究竟如何,到现在为止,还很难说。总之,由上古的传统,对于龙的观念,它是类似三栖的生物,它对于水、陆、空,所谓实质的天体,与抽象的天,都可以适应。“变化莫测,隐现无常”,便是龙的德行。因此,本卦——乾卦初爻的爻辞,就用潜龙来作表示。这包括三种意义:(一)《周易》的学术思想,是根据伏羲开始画八卦的文化思想而来,以龙作为乾卦的表示,正是代表由上古以来,伏羲开始画卦的精神。(二)《易经》的八卦与八八六十四卦,乃至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都是代表宇宙物理与人事变化不定的道理。龙的德行,“变化莫测,隐现无常”,正合于《易经》原理“变动不居”的象征。(三)龙,已经是代表了只可以想象,不可以捉摸的状况,何况潜伏未动的龙,它的不可预测的情形,就更难想象了。因此,表示本卦——乾卦初爻的德行,便采用潜龙来作代表。
(3)总之,乾卦,与乾卦的六爻,它本身并非限定地代表了龙,实际上,只是用龙来表示乾卦与乾卦六爻“变动不居”的德行与作用。这点须要特别注意,不然,就会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谬误了。《周易》经文所著乾卦初爻的原文,“初九,潜龙勿用。”这两句文言,是专指对于乾卦初爻的象征而言。乾卦虽然是所有六十四卦的首卦,它的初爻,又是乾卦的第一位,应该便是最好的开始才对,为什么又说它是“勿用”呢?简单地说,这也有内外两重意义:(一)外在的意义,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开始根源,当它在隐藏潜伏的时候,是无法表现出它的功用与成效的。例如,一个生物,或一个人,在静止的状态中,毫无动向的时期;一颗植物的种子,正处于埋向土里的时期,谁能断定它将来的成果和变化呢?所以“潜龙勿用”的“勿”字,是代表了“不可用”“不必用”“不能用”等的意义。换言之,如果用它来推测占卜人事,它便是表示“不要用”或“不要去用”,与“不能用”或“不能去用”等的意义。(二)内在的意义,如果对本卦或本身来说,一个潜伏未经发生动向的事物,它犹如龙的隐藏蛰伏在那里,那么,它的功用与效果,永远存在于未可知、不可量的价值之中。所以“勿用”二字,含有劝勉“不可用”的意思。总之,这句文言的重心要特别注意这个四面八方不落定位的“勿”字,便可抓住研究《易经》的要点了。如果死死板板地来研读《易经》,那就违反了《易经》本身的原则。
九二1,见龙在田2,利见大人3。
今注
1 九二:是指乾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详见乾卦初九的今释。
2 田:是地面的表层,蓄有浅水,可以种植生长植物的。
3 大人:历来有多种解说,最妥的注释,见于本卦——乾卦原文的文言中。综合文言的意思,有如《易纬乾坤凿度》所谓:“圣明德备曰大人。”事实上,在古代所谓大人的意思,多半是用于对在上位的人而言。孟喜说:“周人五号:帝,天称。一也。王,美称。二也。天子,爵号。三也。大君者,兴盛行异。四也。大人者,圣人德备。五也。”
今译
乾卦的第二爻(九二),象征出现在田地上的龙一样,可以见到高明伟大的人物了。
今释
(1)“见龙在田”一句,是由以上初九爻爻辞“潜龙勿用”的观念而来的。“见”字,古代与“现”字通用,也可称为“现龙在田”的意思。又有一说:因为九二的阳爻,一变而为阴爻,便成为离卦。离卦是象征眼目的符号,所以便有利于见到大人的现象。由于上面所说龙的“变化莫测,隐现不定”的现象和作用,现在从本卦第二爻的卦象(画出卦爻的现象)来看,它已由第一爻,变化上升到第二爻的爻位来了。依《易经》画卦六爻的原理,下面三爻称为内卦,也叫作下卦。上面三爻叫作外卦,也叫作上卦。所谓“因而重之”,便是综合内外两卦的爻位,才叫作六爻。内卦以第二爻为中爻,外卦以第五爻为中爻。如果从象征性的现象来讲,初爻,是在底层;中爻,是在中层。所以本卦的第二爻爻位,便像在地面表层的理象。九二,是代表本卦已经发动的阳能,用龙的“变化莫测”的德行,作为表示它的象征,说它好像潜伏着的龙,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发动上升到地面上来,在蓄有浅水的地面上呈现出它的作用,大家都可以看得见了,它也可以见到大人了。所以这句爻辞,便称它为“见龙在田”。
(2)“利见大人”一句,是从本卦九二爻的象征性,推之于人事现象的作用而言。如果用在占卜,得到这一爻,便有潜龙上升到地面,必有所为而发的现象。但是它的动向,还未确定,所以比它为“利见大人”。还有,初九爻的情况,犹如太阳在夜里,潜藏未出,还未发动。九二爻的情形,犹如早晨的太阳,从地面上升,出现在大地上所有人们的眼前,给予人们无比的生机与希望。用这个现象来比拟人事,因此,便有“利见大人”的爻辞了。总之,研读乾卦六爻的爻辞,都是用龙来表示它的作用。但千万不要为龙的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困惑,便自然会得到融会贯通的道理了。古来许多精通《易经》学术的大家,著名的如汉代的焦赣、京房,宋代的邵雍等人,他们便能深通其理,活用它的现象与作用,才达到精详变通的妙用。如果一定认为这是周文王囚于羑里,他占到快要出来的占辞,未免太过拘泥,只可作为比拟的说法,并不可以确定它必是如此。
(3)九二爻的爻辞,何以比拟它是“利见大人”,不说它是利见君子,更不说它利见小人呢?这种观念,完全根据爻象的位置而言。因此九二爻与九五爻相应,五爻是卦中的主体。本卦九五爻是阳刚之主,比拟它是有德、有才,得时、得位,又中、又正。与其才、德、时、位,完全具备,所以称它作大人。但是二爻五爻既又相隔,何以又说它是“利见大人”呢?因为五是代表君道的位置,二是代表臣道的位置。君臣虽然不同位,却是同德。君臣上下,同心同德,自然就得利了。所以说“利见大人”了。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百八十四爻,只有乾卦二、五两爻,提到“利见大人”。其他的卦爻,并无这种比拟的词句。讼卦、蹇卦、萃卦、巽卦,四卦卦辞中也提到“利见大人”,但并不是爻辞。还有升卦六五爻,称“用见大人”,并不说它是“利见大人”。
九三1,君子终日乾乾2,夕惕3若,厉4无咎5。
今注
1 九三:是指乾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详见乾卦初九的今释。
2 乾乾:借用重复本卦的卦名,作为形容词用。乾卦,它又代表了至阳、至刚、至健、至中、至正等道理。把“乾乾”两字重复地用作形容词,就是表示人要效法乾卦的德行与精神,随时随地固守着刚健中正、如阳的德行。又:第一个“乾”字,象征着天体;第二个“乾”字,象征着太阳。也可以说:第一个“乾”字,是卦的名词,第二个“乾”字是动词。
3 惕:小心谨慎的意思。
4 厉:严谨而危正的德行。
5 咎:有灾患与过错的双重意思。
今译
乾卦的第三爻(九三),象征须要效法乾元九三爻如日中天的精神。一天到晚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还要像白天一样警惕。为学为道的君子,只要有这种惕励的精神,就不会有过患了。
今释
乾卦九三的爻辞,完全以人事来说明本卦第三爻的卦象。只要了解了本卦第一、第二两爻的解释,便可知道本卦第三爻的爻位,它在六爻中,虽然算作第三位,但是属于内卦的最上位。如果以太阳上升的情况作比拟,它犹如日正当中的现象,又像一条升到高空的游龙,一天到晚,循规蹈矩,不断地前进。到了晚上,它还是像白天一样前进不休。所以本卦的爻辞,教人必须要效法第三爻象征太阳或游龙经天的精神,永恒乾乾不休地精进以完成大人君子的德业。即使到了晚上,也要像白天一样恐惧戒慎地警惕自己。只要这样励精自强,循规蹈矩,昼夜小心翼翼地去做,就不会发生过患。如果不能这样,踌躇满志,骄而自恃,就会有差跌悔恨的可能。
九四1,或跃在渊2,无咎。
今注
1 九四:是指乾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详见乾卦初九的今释。
2 渊:水深处。
今译
乾卦的第四爻(九四),象征潜伏在深渊里的游龙,也许跳跃出深渊。不会有过患的事。
今释
乾卦九四爻,它的爻位,从六爻的作用来说,是外卦的初爻。等于内卦第一爻,也有本卦初九爻的现象;有作用相同,情况不同的差别。根据《系辞下传》的说法,又有“二与四,同功而异位”的现象。初九爻犹如潜伏在地底的龙,它有蛰伏休息的状态。九四爻,像一条潜伏在深渊的龙,它已经有活动的范围,而且有足够深的水,可以悠游地潜栖下去。龙,虽然有时候想乘风云而上天,但也可以保持它蛰伏不动的状态,在深渊中,悠游自在地过下去。所以本卦这一爻的重点,在这个“或”字。“或”,是一个不定词,它也许再向内收,再向下沉。或者,它有跳跃超出水面,问津江海的可能。因为它保有“进退有据”“潜跃由心”,拥有足够的自主与自由。所以在它的意向与行动没有确定之前,它仍然具有不可限量、不可捉摸的价值与作用。在它本身潜在的功能,还未发动作用以前,不会有什么过错,也不会出什么毛病。如果跃出深渊,乘风云而上天,便有如二爻的“见龙在田”扩而大之的现象。
九五1,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今注
1 九五:是指乾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详见乾卦初九爻的今释。
今译
乾卦的第五爻(九五),象征飞上天空中的飞龙。有如本卦第二爻“利见大人”的现象。
今释
乾卦,由于初爻的演进,到了九五爻便由第四爻悠游深渊中的潜龙,跃出水面,一飞冲天,而有飞腾变化不可测的现象。它不但有了更大而无限量的空间,可以发挥它的功能,而且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涵盖陆地江河与海洋的一切事物。本卦这一爻的现象,又象征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候,太阳正当高空,所谓“日丽中天”的情形。如果以六爻的作用来说,它是外卦的中爻,等于内卦第二爻的现象,同时也有内卦第二爻相似的作用,只是地位不同,所以情况也不同。在本卦第二爻言,它譬如一个人的事业,正由开始而建立稳固基础的阶段,可以向外发展,见到有利于它的大人,呈现自己的才能。但到了本卦九五爻的阶段,虽然犹如九二爻一样,都是站在至中至正的位置。但是,它的成就,已经由内在的成功,发展到了外面,成为大家所仰望,所以它也同样地有可以“利见大人”的现象,然而对象与作用,却因为地位的不同而有异了。根据《系辞下传》所说:“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便须有“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自爱精神才好。如果以古代帝王政治体制的人事作譬喻,这一爻,便有位极人君,普天之下,万民之上的状况。至于历史上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并非用这一爻的意义。那是以《易经》数理来取譬,九是阳数的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九五,便是至尊中正的意思。
上九1,亢2龙有悔。
今注
1 上九:是指乾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上,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详见乾卦初九爻的今释。
2 亢:《子夏易传》说:“亢,极也。”同时有高与乾的双重意义。
今译
乾卦的第六爻上九,象征处在高亢极点的龙,必有悔闷的后果。
今释
乾卦的变化,由初爻开始,一爻一爻地演进,到了九六爻,也就是最高、最后、最末的一爻。《周易》的规例:凡属第一爻位的阳爻,即称之为初九,如乾卦的第一爻;凡属第一爻位的阴爻,就命名为初六,如坤卦的第一爻。而属于最后第六爻的阴爻,便命名它为上六。本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亢、最干净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如果占卜得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周易》有关人事吉凶祸福的现象,综合起来只有吉、凶、悔、吝四大论断。悔与吝两个现象,便是成分少,或比较轻微的凶。所以上九爻的现象,因为位居极点,悔吝必生,那是必然的趋势。
用九1,见群龙无首,吉。
今注
1 用九:是指乾卦本身整体的纯阳,同时又互通于乾卦本身每一阳爻而言。可参看乾卦初九爻的今释。
今译
用在乾卦整体,它有如六个一群的龙,谁也不居其首,只是互相平等,自由自在地共存,这是大吉的现象。
今释
《周易》上下经六十四卦,关于爻辞的解释,只有阳卦之首的乾卦有用九,阴卦之首的坤卦有用六。除此以外,再也没有用九或用六的解释。何以叫作用九,过去很多学者,各有一种解说,有的从义理去讲解,有的从象数来注释,各自发明一得之见,自成一家之言,都有相当可贵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从本卦初九爻“潜龙勿用”,开始去理解九字所代表阳爻变化的道理,便可了解他所谓的用九,就是不为九所用的反面词。善于运用乾卦六爻的变化,而不被变化所拘,有超然物外、拔于尘累的情形。九数是代表阳爻的数字,在乾卦而言,因为阳极阴生,所以无论卦与爻都势在必变。阳九势极,必反变为阴,所以全卦或任何一爻都没有不受其变的可能。如果不受阳九位数的拘束,用九而不被九用,超然物外,就可以很客观地见到六位阳爻,犹如群龙的变化,自身自然大吉而无不利了。倘使乾卦本身六位阳爻,也都各自善于利用阳九的潜能,谁也不争居领导变化的首位,不作开始发动的作用,自然无以后一爻一爻有吉有凶的变化现象。那便如系传所谓“原始反终”,归真返璞,守定原始本位的道理,当然就大吉而无凶了。所以本卦象辞,便有“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以及本卦文言有“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的释义了。善于用九而有其位的,举历史人物的事例来说,便是尧、舜、文王、周公。以不在其位的来说,便如老子、孔子等人,都是善于用九的榜样。
彖1曰:大哉乾元2,万物资始,乃统3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4以御天5。乾道6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7,乃利贞。首出庶物8,万国咸宁。
今注
1 彖:兽名。在《周易》中,假借它作为某一卦,某一爻断语的专有名称。
2 乾元:是指乾卦为代表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本元。也便是取用乾卦卦辞的元、亨、利、贞的元字,引申为易学的专有名词。
3 统:率领。
4 六龙:是指乾卦六爻的爻辞中,都取用龙的功能,作为六爻变化的象征,所以又别名六爻为六龙了。
5 御天:驾驭天道运行的规则。
6 乾道:是指乾卦本身功能的法则。
7 太和:均衡和适当的状态。
8 庶物:庶是众多的意思。庶物是指万物。
今译
彖辞说:伟大的乾卦啊!它是一切的根元。万物都靠它做资本,才有原始的生命,所以它是统率原始万物的根元。云的运行聚散不定,雨的普遍施予万物,乃至物理世界的一切,流变而成为万有品类的形质,都是它的功能。它是宇宙光明的开始和终结的根源。它包含六个爻位的程序,形成宇宙时间的作用,犹如六条龙一样,接连着驾驭天体运行的规律。乾道本身,它就是能变化形成宇宙万物的道体。万有物类,都是由于它而得到真正的性和命,所以万物如果能够保持它给予性命和合功能的原始状态,才是真正大利而贞洁的生命。它是首先生出万物的创世者,它给予世界万国以平安和康宁。
今释
(1)彖辞的作者:自古相传,认为彖辞就是孔子的手笔。然而后世也有人怀疑,认为是秦、汉以后的学者假托孔子的作品。又有人认为虽然不完全出于后人假托孔子所作,至少,有些是后人加入的意见,并非完全出于孔子,这是很难考证的问题,各凭一得之见,言之成理,也都可以自成一家之说。如果从《周易》本经的卦辞、彖辞,以及文言的文辞、语句、章法来看,它是极力学习卦辞的体裁,文字简洁,而含义富丽,的确是周人和鲁人的风格,秦、汉以后的人,实在难以找出可以相提并论的意境。专门注重考据者的疑古议论,也都各有弊漏,而且对于考据者的理由采取保留态度,都有再加以考证的必要,所以不敢随便苟同,宁可从古而不辩,仍然认为它是孔子的著述,较为妥当。
(2)彖辞的意义:在全部《周易》的文辞中,假借四个动物象形的字,用作卦爻的解释。第一,是“易”字。历来研究《易经》的象数家们,有人认为它是假借飞鸟的形象而成,也有认为它是假借蜥蜴的“蜴”字而来,但都不足为凭。第二,是“龙”字。是借用它的入水能游,在地能行,在空能飞,而且可以乘风云而上天,作为表示卦爻变化多端的象征。第三,是“象”字。它有假借、谐声、转注的含义。古代象与像相通,是属于假借与转注的作用。象,也是大象(大现象),是假借它作象征性的谐声作用。第四,是“彖”字。彖是兽名。相传它的齿牙锐利,能够咬断铁器和金属品。所以《周易》便假借它作为断语的名词。
(3)彖辞的观点与发挥:彖辞的作者与完成彖辞的年代等问题,凡属于疑古论者的考据范围,姑且存而不论。关于彖辞的观点,对于易学的发挥,以及它在中国文化思想中的价值,非常重大。秦、汉以后的学者,对于《易经》,归纳起来,不外三类观点。第一,通俗的观念。认为《易经》是自古相传占卜用的书籍。第二,两汉以后儒家的观念。认为《易经》是先圣学问的渊源,儒家经学的大典。第三,两汉以后象数学家与道家的观念,认为《易经》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沟通形上、形下神秘之学的宝藏。但无论属于哪一种观念,首先,只要精细体会乾、坤两卦的彖辞、文言、象辞的内涵精义,便可知道《周易》的学问,确是由“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贯通天地、物理、人事的大智慧的结晶,并非是迷信奥秘,不知其所以然的盲从的信仰。例如,以乾卦为统率万事万物的道理来说,据彖辞的解释,它既不像西洋的文化传统,在万事万物之上,建立一个神主。同时又不像西洋的哲学(Philosphy)思想,在宗教信仰以外,另行建立一个形而上的本体。它只以一个代号的乾卦,作为统率天地万物的根元,故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说明万有物类,从它而生,故有“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的颂辞。又说到因它的功能而显现时间的作用,便有“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的赞语。其次,说到万物生命的根元,便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说明。最后,指出世界人类的次序依归,又有“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结语。总之,《周易》彖辞中所指的乾卦,它是概括后世所谓宗教、哲学、科学三大类的总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是中国上古文化智慧之学的泉源,所以应当特别留意。
象1曰:天行2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今注
1 象:兽名。在《周易》文辞中,假借作为象征与现象的意义。
2 行:运转不停,犹如天体之运行。
今译
象说:乾卦像天道一样永恒地运行不休,所以君子应当效法乾道,自己坚强起来,不断地求进步,永远不停止,不休息地去努力。
今释
象辞的作者:古今研究《周易》的学者,根据传统的观念,认为象辞也是孔子所作。但也有怀疑的见解,这些“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论辩,很难确定。总之,象辞,就是研究《易经》卦象的心得。八卦和八八六十四卦本来都是抽象的,象征物理人事的符号。但为了使人容易了解,指出现象界中,人们的耳目感官,与意识思想可以体会观察的东西,作为卦象的解释,所以便称它为象辞。乾卦的象辞,首先指出最好说明乾卦的象征,就是天体。我们所知觉、感觉到的天体,它永远在运行不息地前进。人与万物,都生长在这个运行不息的天地之间,所以,有志的君子要完成德业、学问、事功,应当要效法天道,永无休息地求进步。有人误解中国文化思想,是静态的文化,或认为颓废、后退等观念,应当注意。中国文化自古的传统精神,向来以《周易》为群经之首,儒、道两家的文化思想,也都渊源于《易经》而来,只要深切体认《周易》乾卦象辞的意义,就可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并不是静态或倒退的。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今译
潜伏未动的龙,不用它;这是说初九爻的变化现象,犹如阳能深藏地下,还没有萌芽的头绪。见到龙在田地上显现,这是说九二爻的现象,犹如一个人的德业,已经普遍地施展出来了。一天到晚,必须终日之间,小心谨慎地奋力前行;这是说九三爻的现象,它具有盛极则衰、物极必反的反复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定律,天道必然的作用。也许从深渊里跳跃出来,这是说九四爻的现象,它正在进可取、退可守的未定阶段。如果求进步,也不会有过错和灾难的。在天上的飞龙,这是说九五爻的现象,它犹如已经有伟大成就的大人物的情况。过于高亢的龙,就会遭遇困难而反悔;这是说上九爻的现象,它太过于高亢,犹如太过盈满充足的东西,就很自然地不能长久保留。使用阳九,这是说使用乾卦所有六个阳爻,或只用阳爻的纯阳,自身不加入任何一个爻位,便不受它变化的影响。这是说天道能生万物,而自不居功的德行,所以用九,它有不自处卦变或爻变开头的意义。
今释
乾卦的象辞,是对本卦与六爻爻辞所说的含义作进一层的解释,显见是在爻辞以后,研究《周易》乾卦爻辞的心得说明,那是毫无疑问的。它与以下文言所说解释卦、爻辞的定义,又各有不同的观点。象辞所说,比较古朴平实,还与以上卦、爻辞的原意距离不远。文言中解释爻辞的意义,几乎完全是从德业修养的人事立场来讲。虽然说理愈明,但是所指的是偏向于人文的易理,是否就是古圣作易画卦的原意不得而知。可是它是文王演易以后偏向于人文思想解释易学的意旨,那是非常明显的事。后世儒者研究《易经》,从人文世事来说理说象的比较容易,研究天文、地理、物理的象与数而穷宇宙奥秘的比较困难,这恐是势所必然的因袭成规吧!
文言的说明
文言本来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翼之一,后来晋朝的王弼特别把乾、坤两卦之文言取出,放在乾坤二卦、爻辞后面,作为乾、坤两卦的结论。后世因利就便,多采用王弼的编排而成为习惯。到了宋朝,有些学者认为应把文言归到十翼的范围,但是朱熹根据《程氏易传》仍然采用王弼的编排,照样把文言放在乾、坤两卦的后面,因此后世编排《易经》,有些人恢复汉易——王弼以前的秩序,有些人依照朱熹的编排。元明以后朱熹的解经权威,普及朝野,因此文言放在乾、坤两卦后面,已成为千年来的习惯了,现在要想恢复古来面目,反而使人觉得有不习惯的感觉,所以仍然采用把文言放在乾、坤二卦后面。在此特作说明。
文言1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2之会也;利者,义3之和也;贞者,事之干4也。君子体5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今注
1 文言:是与卦辞、爻辞、彖辞、象辞不同的解释卦、爻辞的语言。相传是孔子所作,但也有人怀疑是后人的假托,或为后人加入自己的意见,集成为文言。
2 嘉:完美。
3 义:相宜。
4 干:树木中心的主干。
5 体:有身体力行亲自体会的意义。
今译
文言说:“元”是一切善的首长。“亨”是最完美的聚会。“利”是最均衡适宜的和合。“贞”是处世的中正坚固。所以身为君子的人,体会到唯有行仁德的至善,才可以做领导人民的首长。唯有很完美的聚会,才可以合于礼仪;做到最好的利他,才会合乎道义;有中正、不拔、忠精的坚固毅力,才可以干成事情。君子如果有了这四种德行,才是《周易》乾卦卦辞所说的“元、亨、利、贞”的道理。
今释
文言究竟出于谁的手笔,正是考据学家最难肯定的事实。但是文言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的四种意义与彖辞、象辞的原本含义,已经稍有出入。很明显的,文言的意思,都是从人事德业修养的道理来讲。这便是开启易学自两汉以后以儒理释易的先声。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1乎世,不成乎名。遁2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今注
1 易:变动的意思。
2 遁:隐避。
今译
初九爻的爻辞说:潜伏未动的龙,勿用。何以这样说呢?夫子说:龙的德行,它本来就是隐藏不可见的。不会因为时世的变易,就为现实而变节,不会只为成果而不择手段。能够做到避开世俗的一切名利,虽然默默无闻,自己也不烦闷才对。内心做到不求世俗的重视,才能真不烦闷,假使能使人世得到安乐,就出来行道。如果相反的话,会使人世发生忧患,就须违背一般的俗见,隐避起来。自己要有确定坚贞、不能移拔、不可动摇的中心意志,这样才是潜龙的德行。
今释
这是孔子借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辞,说明潜龙的德行,阐发学者自立立人,应有的德业修养与宗旨。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1言之信,庸行之谨。闲2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今注
1 庸:有平常和中和的双重意思。
2 闲:防止。
今译
九二爻的爻辞说:就像显现在地面上的龙一样,可以见到大人而有利了。何以这样说呢?夫子说:龙是具有正与中的德行。对于平庸的话语,不要忽略它可以取信为参考的价值。关于平庸的行为,也不要忽略它可以作为反省的参考,必须要小心谨慎地注意,更要随时防止邪恶情意的冲动,保存真诚的心意。虽然有所善行利益于世人,但不以此自夸自满。以伟大广博的德业,感化一切。所以《易经》九二的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是指为人君长应当具备的德行。
今释
这是孔子借用乾卦九二爻的爻辞,说明为人君主与作长上的应有的德行和基本修养。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今译
九三爻的爻辞说:君子终日,都要小心谨慎地乾乾从事,到了夜晚,也要加以警惕,像白天一样的小心谨慎。要这样的注意,才可以没有过咎。何以这样说呢?夫子说:这是说进德修业的道理。忠和信,是进德的主要基础。修习文辞和言行,确立至诚的心志,便是立业的根基。倘若时机到了,自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把握先机。应该终结的时候,自己知道立刻终止,才能够保存道义的立场而全始全终。所以一个人要做到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也不忧闷。因此爻辞说:“终日乾乾。”随时随地警醒自己进德修业。能够这样,即便遭遇危急,也就没有什么过错和灾患了。
今释
这是孔子借用九三爻的爻辞,说明人人进德修业的根本,可以和《大学》中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意义,互相发明。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今译
九四爻的爻辞说:或者要跳出深渊,没有过患。何以要这样说呢?夫子说:君子或者会在上位,也许要在下位,并没有一定的常规;但并不会利用机会,作为达到邪恶的手段。有时候要进取,有时候要退守,并没有固定的恒律;但在或进或退之间,都不会离开人群而只求自利。这是说明君子进德修业,都要把握时机,随着时代的趋势而动,所以就没有什么过患了。
今释
这是孔子借用九四爻辞,说明立身处世,进退之间,要有智慧的抉择,要及时而动,而不失其先机。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今译
九五爻的爻辞说:升在天空中的飞龙,是有利于见到大人的象征。何以要这样说呢?夫子说:凡是声音相类同的动物,自然会彼此鸣声相应。气机相类同的生物,自然会彼此交感,而且互相追求。水向低洼潮湿的地方流;火就干燥的东西而燃烧;云跟着龙而聚散;风跟着虎在动。世界上有了大智慧的圣人,他的作为,阐明万事万物的至理,使得人们对于天、地、人事、物理的奥秘,有了认识。本来是轻清的东西,就自然会上升。本来是重浊下坠的东西,就自然会下坠。这是说一切事物,各自依循它类同的性质而相聚的道理。
今释
这是孔子借用九五爻的爻辞,说明何以要把天空的飞龙,比作利见大人的象征和意义。事实上,这一节原文的解释,和引申的理论,仍然非常隐晦而含蓄。他只是从乾卦爻位的立场,说明本卦九五爻的爻位,已经进到近于至高无上的地步。所以爻辞比拟它像“飞龙在天”,可以“利见大人”而已。但他所引申的物理自然感应作用,以及“则各从其类也”的结论,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也就是后来历代的专制时代,称帝王为“九五之尊”,以及颂称创业的帝王为“龙飞”“龙兴”等典故的来源。都是受了本文中“圣人作而万物睹”这一句的影响。所以在过去专制政体时代的帝王,把自己比作尧、舜、禹、汤一样,便是当时的当然圣人。其实,这一节文言的真正意思,它只是说明龙的最高能力和最终目的,只是志在飞腾变化,乘风云上天而已。所以爻辞把飞龙作五爻的象征,那是《周易》用“象”的真正意义。因为九五是乾卦爻位的将近最高位。如果再进一步,就会到了物极必反的阶段。整个卦的现象,也就会全面改观。等于乘风云而飞上天空的龙,往往是踌躇满志,便无更高深的进步。所以文言就说:“则各从其类也。”意思是说:这是从各个爻位的德行来作类比而已。但这个类比,便含有一种非常严重的危机,必须懂得九三爻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道理,才可以自处。《系辞传》说:“三与五,同功而异位。”所以从进德修业的人事道理来讲,在乾卦九五爻中,便有重大的意义。司马迁作《史记》,在《伯夷列传》上,提到文言这一节的道理,极力借题发挥,说明人生的遭遇,幸与不幸,成名与不成名的关系,都是靠着风云际会的机遇而来,因此把他类比作“圣人作而万物睹”这句话的引申,如伯夷等人,经过孔子的褒扬,名垂千古,也便是“各从其类也”的同一意义。是否如此,颇足玩味。《系辞下传》又说:“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因此九五爻的德行,必须要具备刚健中正四德。所谓刚,便是《论语》上孔子评论申枨语意的内涵,要做到“无欲则刚”才能以行健中正而胜邪。
上九: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今译
上九爻的爻辞:处在过于高亢地位的龙,是有悔闷的。何以要这样说呢?夫子曰:太高贵了,而再没有位置可以安身了。太高大了,而下面难有亲近的人了。这是表示贤人都处在下位,独自高高在上,而得不到好的辅助,所以便动辄有悔了。
今释
这是孔子借用上九爻的爻辞,说明在高位者的通病和对他们的告诫,指出地位越高,越有孤立的可能。作为君道的宝鉴。
总之,文言中,这一段有关爻辞的解释,完全从人文思想出发,引用爻辞的象征,作为立身、处世、自立、立人、进德、修业的修养,开启儒家专讲修养之学的先河。与伏羲画卦、文王演易的意义,是否有异同之处,那就很难说了。但以儒理论易的立场来看,那当然是至高无上的箴言了。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1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2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今注
1 舍:安置。
2 穷:尽极。
今译
初九爻在最下的一位,所以不起作用,是谓“潜龙勿用”。九二爻的“见龙在田”,是说已得其时、得其位了。九三爻的“终日乾乾”,是指对于事功行为所持的态度。九四爻的“或跃在渊”有自试的现象。九五爻的“飞龙在天”,是说在上位治道的情况。上九爻的“亢龙有悔”,已经达到爻位的最高点,难免会有物极必反的灾悔。因此但用乾卦本身的全体,或善于客观地运用阳九的变化,而自己不入于爻位的变化中,便是天下治平的象征。
今释
这一段对于乾卦六爻爻辞的解释,是纯粹从卦爻本身的变化来讲,与以上从人事德业修养的道理虽然类同,而在理论的基本观点上,却又稍有不同。大体上来说,是以理来说象的。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今译
潜龙之所以勿用,是初九爻的阳气还在潜伏隐藏的状态,犹如没有发动作用一般。九二爻见龙在田的现象,犹如阳气已经上升到地面上来,天下的人,都能看到他的文明了。九三爻的现象,犹如跟着时间的运动,而终日乾乾地向前行进。九四爻的或跃在渊的现象,犹如天体与太阳互相旋转的乾道规则,到这一阶段,有革新的象征。九五爻的飞龙在天的现象,它的爻位已经高居极品,有接近于天德的作用。上九爻的亢龙有悔,犹如随着时间的变迁,到了极限的现象。乾元用九,是说乾卦全体的本身,以及“用九”这个名词的含义,这是代表“有为而无为”天道自然的法则。
今释
这一段对于乾卦六爻爻辞的解释,大都以乾卦象征天道,用天体的运行,与在地球上看见太阳旋转的规律,说明六爻爻辞所含的象征意义。大体是以“象”来说“理”的。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今译
乾卦为天地万物的根元,所以称为乾元,它是创始天地万物亨通的起点。所谓利与贞,是指乾卦的性与情而言。由于乾卦开始生出万物以最美最有利的功能而利益天下,但它不自说所有利天下万物的功绩。再没有比它更伟大的啦!伟大的乾元哪!它具有至刚、至健、至中、至正的真情,这是它纯粹无瑕的精诚所在。
今释
这是赞叹以乾卦来代表天地万物出生的根元,依卦辞所说乾卦元、亨、利、贞的四德,而加以发挥与引申。这一节所说乾元的德行,就犹如希腊(Greece)哲学所说的本体论(Ontology),但是它把乾卦元、亨、利、贞的四德,归纳于人位来比类,分为性与情的两面。性是说乾卦的体,情是说乾卦的用。它的体性本来便是天下万物的根元,为万有物类的创始者,所以它是无往而不亨通的。它的用情,是能使天下万物互利生长,生长为美丽生命的泉源。但是它并不居功,因为它是至真、至善、至美、贞正真情的宝藏。所谓刚、健、中、正,便是它能利、能贞的德行和有情有用的内涵。所以万有原始的乾元,它的性情,是绝对纯粹的精诚,至公而无私。
六爻1,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今注
1 爻:有交的意思,是指每卦六画的序位而言。
今译
乾卦的六爻,发挥出它的作用,便可以旁通所有的卦和爻,这便是它由体起用的情用。所以比喻乾卦六爻的爻辞,说它像随时乘六条变化莫测的龙,有规律地驾驭着天地而不休息。云的流行,雨的施予,使得天下万物保持永恒均衡的持平状态,都是它的功能。
今释
这一段“文言”与开始一段“文言”所说人事、德业、修养的道理,又是大同而小异。上一段“文言”所说的,是以“理”来讲“象”;这一段所说的,是以“象”来说“理”。而且特别提出乾卦内涵性与情的功能和作用,最为精到,是两汉讲“象”“数”“理”易学的圭臬。它所说六爻发挥的作用,便是乾卦旁通万类的功用,更为万世易学的锁钥。后世所谓:变通、升降、爻辰、纳甲、错综、交互等学说,无一不是从卦的爻之、卦变、旁通等道理来发挥的。所以乾的六爻,发挥为旁通,便可与百千万亿任何一卦,都是有情。犹如乾元散为万物,万物也各自通于乾元,这是自然的规律,当然的道理。例如,假定乾卦的初爻,一变而为阴,那么,由于乾卦初爻发挥,就成为姤卦,它又旁通于坤卦。于是由姤之乾坤、开始旁通演变,到了未济为止,又可发挥自成一系列的系统,其他类比可知。至于本文中说到“时乘六龙以御天”,那是专指乾卦的六爻而言。它的原意,是说乾卦的功能、起为六位进行的作用,用来代表天道运行的程序,形成人世时间、空间的现象。但是《周易》爻辞,为了表示时空与人事物理演变不定的情况,便用龙来作为形容,因此便形成这句抽象的形容词,说它像乘着六条龙一样,驾驭天道的变化。云的流行,雨的施予,给予天下万物舒泰而公平的生命源泉,都是它的功能。庄子所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便是这个观念的发挥与互证。同时他所说的“乘云气,御飞龙”的观念,也是从这种抽象形容词的蜕变,而成为神话式的寓言。这一节的文言,又是只对乾卦本卦的德行而言,跟着又有下文对乾卦六爻爻辞的意义,从人文的德业加以阐释和述说。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今译
君子以德业的成就,作为行为的目的,而德行之目标,以平日可以显见的行为做标准。乾卦初爻所说“潜龙”的“潜”字的意义,是说还在隐藏着,没有表现可见,行事还没有成功的情况,所以说:君子勿用。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今译
君子的德业,要有渊博的学问以积聚才识,要有精确的辨别来解决问题,然后以宽厚的态度处世对人,以仁恕的胸怀行事接物。所以《易经》乾卦九二爻的爻辞说:“看见龙在地面上的形状,是有利于见到大人的现象。”这是专指为他人君长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德行。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事而惕,虽危无咎矣。
今译
乾卦的九三爻,阳刚过重,不得适中,所以便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情况,因此说“乾乾”,是随时因其事而加以警惕的形容词,即使会有危险,也便无多大的过患了。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今译
乾卦的九四爻,阳刚过重而不适中,所以便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情况,因此说“或之”。所谓或之者,便是怀疑不定的情形,可好可坏,故说还没有过患。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今译
乾卦九五爻的爻辞,也是“利见大人”。这是说大人的德行与天地的功德相契合,与日月的光明相契合,与春、夏、秋、冬四时的时序相契合,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在先天而言,它构成天道的运行变化,那是不能违背的自然功能。在后天而言,天道的变化运行,也必须奉行它的法则。无论先天或后天的天道,尚且不能违背它,何况是人呢?更何况是鬼神啊!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今译
乾卦上九爻的爻辞所说“亢龙有悔”的“亢”字的意义,是指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守;只知道现在的存在,而不知道现在存在的必会亡失。只知道取得,而不知道丧失的现象。只有圣人的才德智慧,才能知道进、退、存、亡,而自身始终不失它的正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
今释
这二节阐释乾卦六爻爻辞的含义,完全以人文德业修养的情况作为标准。发扬开启以《周易》讲儒理的先声,指导人生学问、德业与立身、处世的方针。尤其它在解释九五爻爻辞所说的大人境界,便是庄子所谓“内圣外王”的准则,为后世儒家所采用为圣人境界的标准。曾子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大人观念的根源,就是由上一节解释九五爻的文言的发挥。至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便是用九爻辞所说大“吉”的赞辞。这都是从“以经注经”的治学方针中求出的答案,不必另加假借,而可了解《周易》乾卦文言意旨的方法。从文言开始,共有四段解释乾卦六爻爻辞的论述。如果加上“彖辞”和“象辞”的解释,便有六段的不同。有的以理来说象,有的从象来说理,虽然都是大同小异,但实在互有不同,似乎不是一人一家的意见。也许是孔子以后的门人子弟们有所增益进去,究竟出于一人或多人的见解与手笔,都很难证实。